<p><strong>在巴黎的那場誤會</strong><br> </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以為引用西蒙波娃的《在莫斯科的那場誤會》,也許有點文不對題
剛剛看了一段影片是外國人街頭採訪法國人對於那些「外國人以為的法國人」有什麼看法?例如:臭臉、不洗澡、不說英文、不專情⋯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背這個黑鍋,但其中有幾個人就開玩笑說應該說「巴黎人」而不是法國人。
之前有個新聞蠻特別的,一名馬利移民在巴黎,徒手爬上 4樓陽台拯救一名苦苦支撐在半空的 4 歲孩童。法國總統馬可宏向其頒發英勇勳章,並將賦予他法國公民權。但這樣的事也很難修補移民與法國人民間的關係,問了右派的律師朋友對此事的看法,他只回答我說:別開玩笑了!
開場白不小心偏題
我關注一對法國夫妻旅遊部落客,前陣子他們剛結束島嶼的旅遊回到巴黎繼續部落客人生,每天分享巴黎的生活情景,其中一張照片讓我產生了的共鳴。一張塞納河畔的「書鋪」照片,他的標題就寫so parisian。
之前巴黎朋友問我,最有印象的地方是哪裡?
我都回答是河畔邊的「流動舊書攤」,不知道怎麼用英文說明這個字。但每個人都能夠理解我在說的是什麼,因為這就是巴黎獨一無二的風景。
舊書攤始於18世紀法王路易十六時期。這些書販子大都出身於書市,在大革命時期,許多圖書館被劫掠,數以千計的圖書散落在首都各處,於是,那些書開始被游走的貨郎販賣。他們背著書,沿著塞納河邊的矮牆游走。書很重,以致他們不得不經常放下來稍作休息。1850 年,河堤成了人們散步之所,書販子們便開始在這裡擺設固定攤位,法文稱為bouquinistes。
這對我來說是個很浪漫的存在,他的出身竟然是由於掠奪圖書館,是法國人才會做這樣的行為吧?我想像中巴黎的學生們,帶著滿滿的求知慾走到河畔找到自己想看的書,可能花不到二歐元。
這些古書攤是巴黎獨有風景,是全球最大露天書店,也是列名的世界遺產。古書攤在河兩岸綿延約3公里,目前約有220名攤商掌管約900個綠色書箱。在台灣已經不乏有特色的獨立書店了,雖然這些書店對我而言只是想和大書店做個區隔,但在選書上也經常是充滿商業性質的。
在蒙馬特的時候我遇到一位很老的英國女士,她辛苦地爬著樓梯一面向旁邊的人解釋,她20歲的時候曾經來過這裡一次,除了那時她是蹦跳的上樓外,蒙馬特的風景幾乎沒有改變。我很怕,數十年後去塞納河畔發現書攤不見了,因為古書可能某天就會被賣完?
19世紀法國文學興盛,作家雨果(Victor Hugo)、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凡爾納(Jules Verne)等相繼寫出雅俗共賞的作品,帶動閱讀風氣,出版社、書店和書販成為熱門生意。時至今日,這些綠色書箱仍受歡迎,書攤不常易主,有攤商過世或放棄經營時,巴黎市政府會開放申請。
如果他們能開放外國人申請,我們可能就能完成流浪巴黎的夢想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斜槓青年以85年後青年最多,他們按照天性發展喜好,利用網路發展個人的事業,不用靠拼家庭背景、拼財力和人脈,完全憑藉自身的實力和才華就能取得成功。不過早在十九世紀末,1883年出生的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就已經是個「斜槓詩人」了,歷史上還有哪些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以85年後青年最多,他們按照天性發展喜好,利用網路發展個人的事業,不用靠拼家庭背景、拼財力和人脈,完全憑藉自身的實力和才華就能取得成功。不過早在十九世紀末,1883年出生的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就已經是個「斜槓詩人」了,歷史上還有哪些斜槓青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過了一間書店,走進去和店員小聊了一下,感覺很有趣,我們聊了法國的書市。 她來自英國,在這裡發現法國的書市相較於英國蓬勃,而書的價格並沒有折價的空間,除非是學生,據說是法國政府對於書市刻意的保護的作為,相較於美式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別。 在台灣習慣了在網路上買書,一本書的價格會從八折開始,會進入這個
Thumbnail
從小我就嚮往的歐洲,用電影與自己的想像拼湊出一個完美巴黎,24歲第一次來到巴黎,發現沒有如夢似幻,地鐵髒亂偶爾飄出的尿騷味,巴黎的人類好像隨時都在不耐煩,在巴黎餐館的店員不知在不爽什麼用人生最大的怨氣在甩門,我在巴黎撿拾著碎了一地的美好幻想,唯有馬卡龍與在夜晚中閃爍的鐵塔讓我保有到此一遊的真實感.
Thumbnail
不一樣,又怎樣? 我們就該像巴黎人活在當下,勇於展現真我 得先了解他們的巴黎生活美學。 巴黎給人一種浪漫多情的感覺,但其實城市更多的是冷漠孤傲。 作者南西 分享此本書「在哪裡,都能當個巴黎人」最值得我收藏的3個理念 一.工作是為了,得享休閒 p42 二.維持禮貌反而麻煩上身,臭臉是最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2007-06-26 11:01:36|  【巴黎晃遊者】---Edmund White..
法蘭西第二帝國 (1853-1870)誕生了「漫遊者」,有的到處消費,有的只是閒逛,引來諸多讀書人為之青睞,一時之間成為流行語。流風所及,有兩家出版社更以  (Flâneur)命名,分別是行人和漫遊者出版。巴黎大改造之後,古老巷弄一律剷除,代之而起的,是兩排綠蔭的康莊大道,一旦民眾作亂,便出動部
Thumbnail
之後一路向北,我終於來到了法國的心臟─巴黎,巴黎女人的香奈兒5號,剛出爐的法國長棍、巷口那一杯Cappuccino,深吸一口,整個城市被優雅浪漫圍繞。
Thumbnail
巴黎好美! 下午我們沿著塞納河散步,閒晃到聖母院,遇見撲克牌紅心K的查理曼大帝,還有現代「吹泡人」,帶給小朋友最天真的笑容,然後巴黎連個轉角都好美。 晚上我們住在法國第一個Host Roland 家,185公分的暖男,是個被郵局耽誤的甜點師。 法式蘋果派做的跟餐廳一樣好吃,某人原來不太愛蘋果派
Thumbnail
你想像的巴黎真的是真正的巴黎嗎?看完這本書後,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收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紀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過了一間書店,走進去和店員小聊了一下,感覺很有趣,我們聊了法國的書市。 她來自英國,在這裡發現法國的書市相較於英國蓬勃,而書的價格並沒有折價的空間,除非是學生,據說是法國政府對於書市刻意的保護的作為,相較於美式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別。 在台灣習慣了在網路上買書,一本書的價格會從八折開始,會進入這個
Thumbnail
從小我就嚮往的歐洲,用電影與自己的想像拼湊出一個完美巴黎,24歲第一次來到巴黎,發現沒有如夢似幻,地鐵髒亂偶爾飄出的尿騷味,巴黎的人類好像隨時都在不耐煩,在巴黎餐館的店員不知在不爽什麼用人生最大的怨氣在甩門,我在巴黎撿拾著碎了一地的美好幻想,唯有馬卡龍與在夜晚中閃爍的鐵塔讓我保有到此一遊的真實感.
Thumbnail
不一樣,又怎樣? 我們就該像巴黎人活在當下,勇於展現真我 得先了解他們的巴黎生活美學。 巴黎給人一種浪漫多情的感覺,但其實城市更多的是冷漠孤傲。 作者南西 分享此本書「在哪裡,都能當個巴黎人」最值得我收藏的3個理念 一.工作是為了,得享休閒 p42 二.維持禮貌反而麻煩上身,臭臉是最
Thumbnail
對於巴黎的印象,儘管還沒去過,腦中總是充斥著許多美麗又奢華的各種想像,相信作者在去之前也是如此吧。
2007-06-26 11:01:36|  【巴黎晃遊者】---Edmund White..
法蘭西第二帝國 (1853-1870)誕生了「漫遊者」,有的到處消費,有的只是閒逛,引來諸多讀書人為之青睞,一時之間成為流行語。流風所及,有兩家出版社更以  (Flâneur)命名,分別是行人和漫遊者出版。巴黎大改造之後,古老巷弄一律剷除,代之而起的,是兩排綠蔭的康莊大道,一旦民眾作亂,便出動部
Thumbnail
之後一路向北,我終於來到了法國的心臟─巴黎,巴黎女人的香奈兒5號,剛出爐的法國長棍、巷口那一杯Cappuccino,深吸一口,整個城市被優雅浪漫圍繞。
Thumbnail
巴黎好美! 下午我們沿著塞納河散步,閒晃到聖母院,遇見撲克牌紅心K的查理曼大帝,還有現代「吹泡人」,帶給小朋友最天真的笑容,然後巴黎連個轉角都好美。 晚上我們住在法國第一個Host Roland 家,185公分的暖男,是個被郵局耽誤的甜點師。 法式蘋果派做的跟餐廳一樣好吃,某人原來不太愛蘋果派
Thumbnail
你想像的巴黎真的是真正的巴黎嗎?看完這本書後,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收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紀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