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p><strong>在巴黎的那場誤會</strong><br> </p>

自以為引用西蒙波娃的《在莫斯科的那場誤會》,也許有點文不對題
剛剛看了一段影片是外國人街頭採訪法國人對於那些「外國人以為的法國人」有什麼看法?例如:臭臉、不洗澡、不說英文、不專情⋯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背這個黑鍋,但其中有幾個人就開玩笑說應該說「巴黎人」而不是法國人。
之前有個新聞蠻特別的,一名馬利移民在巴黎,徒手爬上 4樓陽台拯救一名苦苦支撐在半空的 4 歲孩童。法國總統馬可宏向其頒發英勇勳章,並將賦予他法國公民權。但這樣的事也很難修補移民與法國人民間的關係,問了右派的律師朋友對此事的看法,他只回答我說:別開玩笑了!
開場白不小心偏題
我關注一對法國夫妻旅遊部落客,前陣子他們剛結束島嶼的旅遊回到巴黎繼續部落客人生,每天分享巴黎的生活情景,其中一張照片讓我產生了的共鳴。一張塞納河畔的「書鋪」照片,他的標題就寫so parisian。
之前巴黎朋友問我,最有印象的地方是哪裡?
我都回答是河畔邊的「流動舊書攤」,不知道怎麼用英文說明這個字。但每個人都能夠理解我在說的是什麼,因為這就是巴黎獨一無二的風景。
舊書攤始於18世紀法王路易十六時期。這些書販子大都出身於書市,在大革命時期,許多圖書館被劫掠,數以千計的圖書散落在首都各處,於是,那些書開始被游走的貨郎販賣。他們背著書,沿著塞納河邊的矮牆游走。書很重,以致他們不得不經常放下來稍作休息。1850 年,河堤成了人們散步之所,書販子們便開始在這裡擺設固定攤位,法文稱為bouquinistes。
這對我來說是個很浪漫的存在,他的出身竟然是由於掠奪圖書館,是法國人才會做這樣的行為吧?我想像中巴黎的學生們,帶著滿滿的求知慾走到河畔找到自己想看的書,可能花不到二歐元。
這些古書攤是巴黎獨有風景,是全球最大露天書店,也是列名的世界遺產。古書攤在河兩岸綿延約3公里,目前約有220名攤商掌管約900個綠色書箱。在台灣已經不乏有特色的獨立書店了,雖然這些書店對我而言只是想和大書店做個區隔,但在選書上也經常是充滿商業性質的。
在蒙馬特的時候我遇到一位很老的英國女士,她辛苦地爬著樓梯一面向旁邊的人解釋,她20歲的時候曾經來過這裡一次,除了那時她是蹦跳的上樓外,蒙馬特的風景幾乎沒有改變。我很怕,數十年後去塞納河畔發現書攤不見了,因為古書可能某天就會被賣完?
19世紀法國文學興盛,作家雨果(Victor Hugo)、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凡爾納(Jules Verne)等相繼寫出雅俗共賞的作品,帶動閱讀風氣,出版社、書店和書販成為熱門生意。時至今日,這些綠色書箱仍受歡迎,書攤不常易主,有攤商過世或放棄經營時,巴黎市政府會開放申請。
如果他們能開放外國人申請,我們可能就能完成流浪巴黎的夢想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和寧想白共同創辦爾思出版/反意識形態 依舊照著自己的意思活。連絡信箱:chin@travelwithbook.com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