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生而為人的奢侈理想 - 華聯新聞正義二部曲 (微雷)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應該公開他的長相,教訓這傢伙」報紙上那位指控國民英雄的無名公敵,被民眾的雙手激憤抖動著。「各大媒體都說對方有毀滅性武器,就你們唱反調」經歷過冷戰時期核武陰霾的老長輩,數落著兩個懷疑政治風向的記者。
誰被蒙蔽,誰被冤枉,看著「揭密風暴」與「震撼真相」上演這兩場戲時,身為第三人稱的觀眾想必非常清楚,畢竟作為一個資訊的吸收者,後見之明是這麼的容易。電影也許撥去了曾經的真相疑雲,交代了騙局的始末,我們也在觀影途中,同情受委屈的角色。然而電影確實立意良好、強調真相,但從未涉入生技研究、從未參與美國內政的我們,其實仍然在被動接收資訊。
 
兩部電影中,你可以看到年輕軍人對於戰區地理位置的陌生、記者的鄰居不甚瞭解政治與媒體運作、民眾大肆吐槽複製一隻病懨懨的狗是浪費錢。來自有限的生命體驗、思維方法等原因,非當事者幾乎不可能看清全局。「揭密風暴」中的小跟班,提出了論文偽造的推理,主角語帶諷刺地回答:「你以為對方會用這麼簡單的方法造假嗎?」而最後的真相,還真是這麼簡單,如此簡單卻騙過了大韓國民,正是來自人對片面資訊的欲望選擇性成癮。
為什麼用「欲望」一詞?美劇「西方極樂園」執行製作之一 Lisa Joy 如是說:「人類就像機器一樣容易控制,我們是難以突破迴圈的生物」
節奏得宜、編劇動人的故事,會讓觀眾跟著主角落淚、隨著故事情緒起伏。電影本身就是一種精緻的片面資訊,解碼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作用,引導觀眾思考方向,藉此傳達創作者的個人意見,而「風向」一詞所代表的行為,其實某種程度上相去不遠。媒體只要滿足了受眾的欲望,受眾便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這種「欲望」是廣義且無所不在的,「揭密風暴」之中的舉報者之妻,為博士工作,自知從未目睹過複製成功的幹細胞,但因為「想要」相信女兒能康復,選擇堅決否認丈夫的見解,甚至看到博士亮出幾個冷藏樣本,就聲稱親眼看到了研究成果;另一病童父親亦如是,如果選擇了思考上門拜訪的記者所言,就等於否認兒子能被治療,而因為「想要」那個希望,寧可無條件相信幹細胞療法為真;大眾「想要」維持國家的英雄地位,因此指控真相的挖掘為無稽之談。「震撼真相」中的民眾尚未走出911事件的餘悸,一心懼怕假想的敵方武力,急切「想要」除去這種恐慌,媒體與政府證據有限的資訊,便成了呼應欲望的解答。
如果選擇了思考或尋找真相,往往代表必須違背欲望,而且路途遙遠。人類生性傾向選擇順從所欲、無視困難的選擇,那些集體的慾望,在「揭密風暴」裡,荒謬地支持著一個動搖國本的謊言;在「震撼真相」裡的那段交互剪接,匯集成無數個贊成票的聲音,將那位熱血青年推入錯誤的戰場之中。
 
而無論是在這兩片的事件,或是現下無數的社會新聞中,我想這些欲望的最可怕之處,是群眾「正義的怒吼」如何不知不覺演變為霸凌的本能。我記得「索命麻醉」一片中,醫生角色說過:「家屬控告我們,因為不知如何處理悲傷情緒,想找人怪罪」媒體與群眾的現象也往往相似,與價值觀和想要的結果相衝突,便產生了怒意,為了尋找怒意的出口,最後引發了非理性的攻擊欲望。
「法官也抓去槍斃」、「強暴犯免判死,那我也去強暴你女兒」、「某黨就是爛,每個都是畜生」… 這些字句你我都不陌生,近看它們底下的表情,多的是推敲事件客觀角度的意願,還是對不順眼之事的發洩本能與霸凌欲?真相的追尋倚賴在答案尚未明朗前,對未解之謎的有所保留,誠如「震撼真相」中,老長輩與兩位記者的問答:「你們不認為對方有毀滅性武器?」 「我們不認為」 「你們又知道沒有?」 「我們的確不知道,只是把孩子們送上致命戰場前,不覺得應該先確認此事真實性嗎?」
 
兩位老長輩接下來的這幾句話:「各大媒體都提供對方持有武器的證據,就你們沒有」搭配該片一位媒體大老的說詞:「我必須向讀者交代」透露了一個重要的訊息。我們常責怪媒體的素質不佳,提供大眾偏頗資訊,然而大眾的集體欲望,甚至是霸凌本能,似乎也迫使媒體迎合自保。「揭密風暴」裡的一位角色表示「真相並不重要,重點是大眾相信什麼」激動群眾搶攝影機、扔雞蛋,在全片最低潮時,主角望著示威的群眾哽咽:「我第一次覺得,那些人很可怕」
當群眾只想相信自己所欲,甚至挾著攻擊的本能而來,面對獸化的大勢,換作你我都會害怕。這大概也是為何「揭密風暴」塑造了一個嗅到真相線索後,執著到無暇應付家庭的主角;「震撼真相」則有個對異性互動害羞猶豫,對新聞調查卻滿是果決與衝勁的華倫,以及在恐攻發生時還敢騎腳踏車來跑新聞的強納森。若非擁有異於常人的動機或鋼鐵意志,多少人有勇氣對抗那些排山倒海而來的失控欲望?
 
在「揭密風暴」裡,博士是一個非常立體的角色。維繫謊言的過程中,他在病患眼前落淚,後來撫摸著他複製出的虛弱生命,說自己錯過了停手的時機。除了名利的驅使之外,我想他並非不重視對患者的承諾,但面對全國上下「想要塑造英雄」的欲望,恐怕也部分因為這龐大的社會期待而亂了手腳,最後一步錯,步步錯吧。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都注定大量被動接收資訊,生而為人,的確不易抵抗幾萬年來的本能,真相兩字的條件,似乎像是違反自然的奢侈理想,但文明的發展本身即是人類有能力違反自然而來,若及時意識到這些欲望的存在,你我或許都能在誘惑敲門時懸崖勒馬。而檢視大眾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時,不妨想想在這些每人皆扮演一角的故事裡,誰可能會是真正的反派角色。
喜歡我的內容,按讚追蹤粉絲團偏激茶看更多!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在當今社會中,如何分辨虛擬與真實之間的界線。透過直覺和感受,我們需要挑戰媒體呈現的假象,並仔細觀察周圍的細節。文章強調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劇本,並明白善惡的相對性,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場。無論你選擇扮演哪種角色,重要的是掌握選擇與操控的權力。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Thumbnail
不準確的中文片名頗值得玩味,與「退化」的設定形成對照,將「非己」打壓成「病態」確實是歷史上人類慣常使用的手段,症候群說的既是個體變異的傳染也是集體恐懼的蔓延,為了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感染的個體被視為沒有靈魂、沒有主權、沒有感覺的工具人,任手術刀開膛破肚翻找不能理解的奧祕、重新拼湊人形故作可以治癒...
Thumbnail
在慾望驅使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箇中好手,招數都是傾囊盡出,也不惜魚死網破。 最後發現一個真相:我與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難堪與落魄。 卻也是在此時此刻,我們珍惜殘存的一縷氣息,對對方手下留情感到欣慰。 必要的距離,是善的舉措。 沒有分離,愛不會成熟。 愛,不是直指,是能指。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就像《墜下的對證》所呈現那般,或許我們對他人自以為的「了解」其實也只是一種盲目的相信罷了。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自欺是人類心靈的一部分,是對現實選擇性忽視的表現。通過選擇性忽視,我們選擇相信虛假事物來滿足內心需求。這種自欺對自由的懦弱回應,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薩特認為,自欺只是一種延遲面對現實的痛苦,會加劇內心衝突,讓人更加困惑和痛苦。唯有自己能決定要做哪些事,自欺只會讓人遠離真相,遠離真正存在。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在當今社會中,如何分辨虛擬與真實之間的界線。透過直覺和感受,我們需要挑戰媒體呈現的假象,並仔細觀察周圍的細節。文章強調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劇本,並明白善惡的相對性,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場。無論你選擇扮演哪種角色,重要的是掌握選擇與操控的權力。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Thumbnail
不準確的中文片名頗值得玩味,與「退化」的設定形成對照,將「非己」打壓成「病態」確實是歷史上人類慣常使用的手段,症候群說的既是個體變異的傳染也是集體恐懼的蔓延,為了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感染的個體被視為沒有靈魂、沒有主權、沒有感覺的工具人,任手術刀開膛破肚翻找不能理解的奧祕、重新拼湊人形故作可以治癒...
Thumbnail
在慾望驅使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箇中好手,招數都是傾囊盡出,也不惜魚死網破。 最後發現一個真相:我與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難堪與落魄。 卻也是在此時此刻,我們珍惜殘存的一縷氣息,對對方手下留情感到欣慰。 必要的距離,是善的舉措。 沒有分離,愛不會成熟。 愛,不是直指,是能指。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就像《墜下的對證》所呈現那般,或許我們對他人自以為的「了解」其實也只是一種盲目的相信罷了。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自欺是人類心靈的一部分,是對現實選擇性忽視的表現。通過選擇性忽視,我們選擇相信虛假事物來滿足內心需求。這種自欺對自由的懦弱回應,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薩特認為,自欺只是一種延遲面對現實的痛苦,會加劇內心衝突,讓人更加困惑和痛苦。唯有自己能決定要做哪些事,自欺只會讓人遠離真相,遠離真正存在。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