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疾病的隱喻│進化症候群 Le règne animal (2023)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本片是《X戰警》的反面?
本片如何呼應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
進化/退化、同類/異類、異能/本能的二元如何解讀
變異族群對應於整體社會有哪些對照
母親、女警的女性角色的代表意義

漫畫《X戰警》將異類的弱勢反轉成進化的優勢,電影化之後,更讓次文化的生存焦慮放大成眾人共感,不過,這樣的設定仍舊立基主流價值體系:變種人同樣有不同「等級」、「異」必須與「能」綁定使人得以嚮往,不曾正視「無能」、僅只「醜怪」的變異會承受比次等還次等的仇視,都在凸顯「超人類」依舊是以「人類」為中心的線性思維。

放諸生物界,人類才是真正的異類,<進化症候群 Le règne animal >反轉這樣的線性思考,如果人類的未來沒有所謂的「進步」,異能也不過是回歸「本能」,剝除文明賦予你我的定位,該怎麼赤裸面對自己究竟是誰?

不準確的中文片名頗值得玩味,與「退化」的設定形成對照,將「非己」打壓成「病態」確實是歷史上人類慣常使用的手段,片中發生變異的人都被強制送醫治療,逐漸失去語言能力的鳥人曾對Émile說:「你聽見我的聲音嗎?有時它(詞彙/發音)卡住就會很疼痛,但他們矯正、整形才是真正的屠殺」,紗布下多次手術企圖阻止英挺鼻樑逐漸長成銳利的鳥喙,他的面貌、軀幹活生生是文明與自然的血肉抗戰,症候群說的既是個體變異的傳染也是集體恐懼的蔓延,為了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感染的個體被視為沒有靈魂、沒有主權、沒有感覺的工具人,任手術刀開膛破肚翻找不能理解的奧祕、重新拼湊人形故作可以治癒,集中治療的高牆也為了阻擋(還)「正常」的人類追問:「他們怎麼了?」,事實上這句話更像鳥人卡住的詞彙,真正吶喊著:「我們怎麼了!」

電影並沒有明確交代變異的因果,僅藉著森林出奇寂靜不必然因為藏匿變異者,「安靜是因為殺蟲劑所以沒有生命…」隱約帶出化學武器、生活用品以看似合法、合理的方式悄悄破壞人體基因,大規模、無差別撲殺凸顯人類的宰制霸權,以「文明」的語言來說便是對野蠻的馴化、教育、矯正;今日關於生理、心理的文明病伴隨進化而來,像是Émile發病放大了青少年問題、Émile母親的變異則像是社會中堅份子步入的中年危機,他們逐漸失語、失憶、失去協調性的過程也像極劇情並沒特別著墨的阿茲海默症,反倒呼應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疾病的隱喻》的主旨:「我的主題不是身體疾病本身,而是疾病被當成修辭手法或隱喻加以使用的情形;我的觀點是,疾病並非隱喻,而看待疾病最真誠的方式─同時也是患者對待疾病最健康的方式,是盡可能消除或抵制隱喻性思考…」本片不那麼老調重談地回扣新冠疫情如何強行改變全人類的生命經歷,不受限年齡、性別、種族、背景…病的本身如此真實回應著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時代的處境,「恐懼,成了我們的通病」配角這句不經意的台詞總結了全片的核心。

Émile親眼見過父親掩飾母親變化的體徵、後期將她綁在床上,也在遭遇母親攻擊後再也不知如何面對她,勉強配合父親不肯放手的執念,他分不清楚那是因為羞愧還是愛,更為了自已對母親的愛而感到羞愧;當他發現自己身體同樣產生變化,也才逐漸明白不能理解/被理解原是無可厚非,自己是自己唯一需要關照的,對母親來說也是如此,無法因為家庭、因為血緣、因為至高無上的愛而放棄感覺自己,以致於順應社會的準則而質疑自己的樣子,於是他幫助鳥人成為鳥該有的樣子,當後者再也無法訴諸語言時僅僅用力擁抱他,不存在異同、無關理解,而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和諧。

較之Émile,由羅曼·杜里斯(Romain Duris)飾演的父親François遭受更大的打擊,當愛人不再是曾經深愛的樣子,他依舊不放棄這份愛,始終守住作為她歸宿的承諾,後來就連兒子也發生變異,徹底瓦解他丈夫、父親身分賦予的主權,也在無能為力中明白即使愛也不是解藥,他放下了妻子、放走了孩子,不是強迫他們留在自己身邊成全自己的愛,還給他們自由相信生命自有真相,同樣的,他不再以家庭為定位,他的痛苦、缺憾或釋懷都屬於他自己的體會。

愛黛兒・艾克阿切波洛斯(Adèle Exarchopoulos)飾演的警探Julia與已成為獸的妻子相互對照,年輕、性感、善良的她與François沒有發展情愫也令人激賞,不自作聰明討好觀眾、不怕「浪費」愛黛兒的魅力,而只是真實反應女性即使有能力還是被當成花瓶的社會處境,這讓我們看見,不管多麼自豪文明進步,某些思維仍舊食古不化甚至是文明強化了歧視、偏見,仇恨獵殺、虛偽謊言,和動物界的殘酷、偽裝有何差別。

是否,人類越來越靠近所謂的奇異點?我們以為無所不知同時也明白自己的無知,發現越多也發現更多不曾知曉的事物,世界帶給你我前所未有的恐懼,這個由我們所形成的集合究竟引導我們往哪裡去?我們在那裡還能安然活著嗎?「不進則退」變成詛咒,最終還是<侏羅記公園>那句「生命自會找到出路」看得透徹,僅僅相信生命,而我們僅僅是生命之中的一份子。

 

同場加映:

我們都是食人族<骨肉的總和>

如何面對結局將決定如何重新開始<我們從末日開始>

不肯成為獸的男人<人犬>

被滅絕的異類憂傷<肌膚之侵>

肉體為何令人恐懼<鈦>


120會員
214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一個陰錯陽差,花對學長撒了失憶的謊,其實就像是愛麗絲前述的假想一樣,幻想一場不存在的愛情,然而成長說穿了便是不斷的弄假成真,在承受的起與承受不起之中鍛鍊出足以扛起現實的肩膀。不過,花與愛麗絲卻不是這樣,她們就像遊戲般地編排著可能的劇情,她們假扮情敵、故作疏離反倒凸顯了少女共謀的親暱......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茱麗葉·畢諾許不管幾歲仍能有種令人心醉神馳的少女媚態,乍見一道道菜色時她的眼神氾濫著笑意,吃下食物後綻放出開懷的笑容,對比班諾·馬吉梅飾演的持重、穩定,讓這兩個深藏不露的角色間充滿了化學反應;幕後他們也是前伴侶的關係,在分開多年後再度合作,也意外對照著他們戲外身分
巧在森林中教導小花辨識物種大概是父女倆最親密的時刻。巧能分辨松樹與落葉松的不同,卻無法覺察女兒甚或自己內心的異樣,「紅色樹皮的是松樹、黑色是落葉松」小花複誦試著記下,事實上,對孩子而言,不知道的都叫做樹又有什麼關係?對自然而言,命名/不命名、有著怎樣的名字,生命難道就會不一樣嗎?靜默無語的自然,任憑
「實驗電影」到底有多可怕?名稱、分類作為一種指稱、系統化的標記,卻反倒模糊了事物的真面目;因為被某種刻板印象所惑,以致於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與實驗電影產生了距離,而缺乏去觀賞/參與/探究它們的意願。更別提這兩個頗具詩意的片名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一個陰錯陽差,花對學長撒了失憶的謊,其實就像是愛麗絲前述的假想一樣,幻想一場不存在的愛情,然而成長說穿了便是不斷的弄假成真,在承受的起與承受不起之中鍛鍊出足以扛起現實的肩膀。不過,花與愛麗絲卻不是這樣,她們就像遊戲般地編排著可能的劇情,她們假扮情敵、故作疏離反倒凸顯了少女共謀的親暱......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茱麗葉·畢諾許不管幾歲仍能有種令人心醉神馳的少女媚態,乍見一道道菜色時她的眼神氾濫著笑意,吃下食物後綻放出開懷的笑容,對比班諾·馬吉梅飾演的持重、穩定,讓這兩個深藏不露的角色間充滿了化學反應;幕後他們也是前伴侶的關係,在分開多年後再度合作,也意外對照著他們戲外身分
巧在森林中教導小花辨識物種大概是父女倆最親密的時刻。巧能分辨松樹與落葉松的不同,卻無法覺察女兒甚或自己內心的異樣,「紅色樹皮的是松樹、黑色是落葉松」小花複誦試著記下,事實上,對孩子而言,不知道的都叫做樹又有什麼關係?對自然而言,命名/不命名、有著怎樣的名字,生命難道就會不一樣嗎?靜默無語的自然,任憑
「實驗電影」到底有多可怕?名稱、分類作為一種指稱、系統化的標記,卻反倒模糊了事物的真面目;因為被某種刻板印象所惑,以致於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與實驗電影產生了距離,而缺乏去觀賞/參與/探究它們的意願。更別提這兩個頗具詩意的片名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在《疾病的隱域》裡,作者梅根·歐羅克以優美與誠實的口吻,描繪了自身罹患不知名疾病的生活樣貌,從她罹病中面臨生理與心理的折磨,以及和醫生、患者、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展開對話,看見在疫後世界裡,病人與醫療機構該如何一同面對未知疾病,還有患者本身該如何與自身罹病的身體相處。
※無力感導致身心的兩難之局,身體在這種環境裏,就會被置於不斷的壓力之下,而努力想去使那個危險明確化。身體天生是為保護你而行動的。因此,身體累積了很強的張力,所以在許多的場合裏,一種明確疾病或者威脅性的情況就被「製造出來」,以使身體擺脫一個強到它快無法忍受的張力。 根據S哲思的觀點,一個人的成功與其對
Thumbnail
今年秋冬多重病毒同時夾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新冠肺炎、黴漿菌、流感病毒通通來襲。最近不僅各大醫院兒科急診室塞爆,就連兒科診所也是每天大排長龍,讓好多父母和孩子們都非常折騰。
Thumbnail
剝除依附在疾病的想像與汙名化,努力走出隱喻迷宮,我們都有好好生病的權利。
我是一個身體走在思考前面的人,如果用通俗的說法就是,動物本能比理性來的更快。 從小到大,身體並不算健康,而我非常會隱忍。 幼童的時候,我記得在鄉下老家與大人們一起燒金紙祭拜,漫天飛舞著的燃著火光的黑屑金紙,隨著煙飄入另一個世界,給那個世界的靈魂安慰。
Thumbnail
《疾病的隱喻》(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 作者: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出版:麥田出版,2012 關於疾病論述,桑塔格分別於1977-1978,以及1988-1989年出版的《疾病的隱喻》、《愛滋及其隱喻》,
Thumbnail
我們對疾病理解有限。在知識的界線外,人類往往用想像力來理解,因為我們沒別的辦法。唯一務實的路線,就是知道想像力有其極限,而且千差萬錯又充滿偏見。
Thumbnail
不是也可以語焉不詳地、只要記得最重要的核心,其他細節怎麼變動也好:「見到你那天我很難過。」「為什麼?」「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只記得見到你之後,我就不難過了。」生活中本來就會不斷忘了什麼,假裝忘了什麼,努力記得的不過是,所用的努力、費的心神、澆灌屬於彼此的紐結。
這是個不公的世界。  所謂的文明文化,就是比上一代或另個國族或洲域或城市,少了一些程度的不公。  從心理學或基因的角度觀看,都知道人性有幾個特點:和獸性有大部份的重疊、易受環境影響、社會性的律法與習俗往往能綑綁一生、以及缺乏安全感••等等,不一而足。  百多年來,我輩受西方「薰陶」最多的,從「船堅砲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在《疾病的隱域》裡,作者梅根·歐羅克以優美與誠實的口吻,描繪了自身罹患不知名疾病的生活樣貌,從她罹病中面臨生理與心理的折磨,以及和醫生、患者、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展開對話,看見在疫後世界裡,病人與醫療機構該如何一同面對未知疾病,還有患者本身該如何與自身罹病的身體相處。
※無力感導致身心的兩難之局,身體在這種環境裏,就會被置於不斷的壓力之下,而努力想去使那個危險明確化。身體天生是為保護你而行動的。因此,身體累積了很強的張力,所以在許多的場合裏,一種明確疾病或者威脅性的情況就被「製造出來」,以使身體擺脫一個強到它快無法忍受的張力。 根據S哲思的觀點,一個人的成功與其對
Thumbnail
今年秋冬多重病毒同時夾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新冠肺炎、黴漿菌、流感病毒通通來襲。最近不僅各大醫院兒科急診室塞爆,就連兒科診所也是每天大排長龍,讓好多父母和孩子們都非常折騰。
Thumbnail
剝除依附在疾病的想像與汙名化,努力走出隱喻迷宮,我們都有好好生病的權利。
我是一個身體走在思考前面的人,如果用通俗的說法就是,動物本能比理性來的更快。 從小到大,身體並不算健康,而我非常會隱忍。 幼童的時候,我記得在鄉下老家與大人們一起燒金紙祭拜,漫天飛舞著的燃著火光的黑屑金紙,隨著煙飄入另一個世界,給那個世界的靈魂安慰。
Thumbnail
《疾病的隱喻》(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 作者: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出版:麥田出版,2012 關於疾病論述,桑塔格分別於1977-1978,以及1988-1989年出版的《疾病的隱喻》、《愛滋及其隱喻》,
Thumbnail
我們對疾病理解有限。在知識的界線外,人類往往用想像力來理解,因為我們沒別的辦法。唯一務實的路線,就是知道想像力有其極限,而且千差萬錯又充滿偏見。
Thumbnail
不是也可以語焉不詳地、只要記得最重要的核心,其他細節怎麼變動也好:「見到你那天我很難過。」「為什麼?」「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只記得見到你之後,我就不難過了。」生活中本來就會不斷忘了什麼,假裝忘了什麼,努力記得的不過是,所用的努力、費的心神、澆灌屬於彼此的紐結。
這是個不公的世界。  所謂的文明文化,就是比上一代或另個國族或洲域或城市,少了一些程度的不公。  從心理學或基因的角度觀看,都知道人性有幾個特點:和獸性有大部份的重疊、易受環境影響、社會性的律法與習俗往往能綑綁一生、以及缺乏安全感••等等,不一而足。  百多年來,我輩受西方「薰陶」最多的,從「船堅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