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自學諮詢記錄】當一切如此正常著──

    文/本次活動的共同主辦人.自學生陳OO
    他們一群一群的各自分散。 我們都在人生的各種夾縫與不夾縫裡做選擇。
    今年10月,我與我的夥伴一同合辦了幾場自學諮詢。 不過,雖然明義上說是自學諮詢,但實際上他卻比較像是一個大家一同因為想找尋些什麼不一樣而聚在這裡的場合,大家一起聊天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與經驗。 想到自己一開始接觸實驗教育也是因此活動而來的。 記得在第一場自學諮詢的前一晚特別緊張,因為報名的人數不少,而自己也從參與者的角色變成了承辦人,說實在還真不是那麼熟悉。 但當天很意外,原本報名的諮詢者人數,到現場就莫名其妙只剩下一組。 然而也就這樣的,小組諮詢變得更深入談聊。 這組參與者是由一位爸爸和一位奶奶以及一位女孩,一同組成參與的。 女孩是T小姐,他是一名國中生,喜歡畫畫與使用網路,個性比較內向些。一開始見到他時,他的眼神裡流露出些許的害怕與不安,也因為不知道該說什麼,所以後來我們也分成了兩部份來做各自的諮詢。 T說,他會來參與這活動,主要是因為家人關心,所以才會報名來的,但他到了活動前一天才得知這回事。然後也告訴我們,會接觸到自學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很討厭學校和害怕人群,以及不喜歡學校教育和所限制的時間。 所以後來才會自己上網找了很多的資料,也自己填寫了計畫書申請。 雖然那時的申請出了一些狀況,教育局那邊說沒有收到申請書,但從這之中可以清楚的得知,他可以自行透過網路的資訊使用,去做到他想做的事情。 而我們,也在這短短幾個小時中陪伴著他們相互理解,去找到家人間後續對於彼此能夠更舒服相處的方式,以及分享關於自學的一些過程。 每個人想出家自學的理由皆不同,但因為自學,你能夠擁有一段很長的空白期,而在這空白期當中,你可以慢慢去探索並認識自己,好好的給自己時間排毒,並重新面對並修復那些令你不舒服的過去。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後,對於第二次的諮詢我們更加有了些掌握。所以第二次的諮詢也更以一種隨遇而安的方式進行著。 不過因為這是所有諮詢中唯一的一場假日,而報名的人數也比第一次多了更多,所以我們也邀請了幾位自學生朋友與家長一同來參與,我的夥伴甚至拿出了他那超級長又大的環保局帆布。 當天的狀況,就像是相約野餐一樣,那個天氣莫名的好,空間也舒適。而大家也就這樣莫名其妙的陸續出現,然後開始不約而同的聊起來,而漸漸的隨著人數越來越多也自然的分出了好幾小組,而我們也便開始默默的做起了諮詢。 這天的人數大概來了 5 組。組成的人分別有,高中生、特地從台北下來的高中生以及國中生家庭,還有想讓小孩走一條不同路的學齡前家長。 大家彼此在同個空間,開啟著不同交談,我印象深刻我和我的一位自學生朋友有臉先生 到後段時反而跟兩位從台北下來的朋友聊了起來,甚至聊到了關於遊戲公司、遊戲沉迷以及所謂「不限制自由會不會使人認為自由是廉價的」。 那時一位媽媽說道,看我們這些現場的自學生,都是從體制內出來的,那是不是要先把小孩丟到體制內一兩年被限制自由呢?因為小孩才會知道自由的可貴,才不會覺得自由是廉價的? 有臉先生 說: 與其透過這種方式教會小孩自由的可貴,不如說讓小孩知道做出這件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並去評估自己是否能夠承擔的起這樣的代價。
    然後他認為,真正的自由是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但就是不要侵犯到別人。 然後,也就這樣的。大家在談聊中愉快的度過了那個下午。 結束之後我問有臉先生,你覺得這次的諮詢如何? 他說: 我覺得很不錯,雖然只是過去講點幹話,回答問題而已,但一切都如此的正常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上學好日子是一個教育工作室。起初是兩個自學生隨意組合,後來有越來越多夥伴相互合作,認為自學不是特權,是基本人權。在Medium上有個自學日記專題:https://goo.gl/r3z6GQ,有幸收錄了許多實驗教育夥伴參與自學生日常展的故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