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18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菸:讓人從入口驚喜到結尾的開幕晚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免費入場】2018.11.22-12.01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在松菸

【免費入場】2018.11.22-12.01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在松菸

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11/22晚間現身松菸5號倉庫入口,歡迎大家蒞臨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也呼應了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以「超機體《Trans-robotics》」為主題,呈現許多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的作品,來探索機器人、 人工智慧(AI)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門口有可愛又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迎接來賓入場

門口有可愛又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迎接來賓入場

開幕晚會主持人黃子佼以一身銀色科技感服裝,與臺灣自創智慧居家機器人Zenbo們一同亮相登場,和臺下來自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眾多國際參展藝術家及團隊打招呼。黃子佼也向大家講解此次數位藝術節分為兩個展區,5號倉庫展區為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另一側北向製菸工廠則為國內數位新銳藝術創作展演。

主持人黃子佼與臺灣自創智慧居家機器人Zenbo為活動揭開序幕

主持人黃子佼與臺灣自創智慧居家機器人Zenbo為活動揭開序幕

臺北數位藝術節開幕晚會,滿場的國內外藝術家及觀展民眾

臺北數位藝術節開幕晚會,滿場的國內外藝術家及觀展民眾

主持人黃子佼特別提到,此次德國參展藝術機構Robotlab使用機器人手臂「庫卡」24小時不休息,不斷電創作的作品,讓他發現其實機器人是很貼近一般民眾的。接著工作人員協助將舞台旁的黑幕拉開,出現了一台紅遍台灣大街小巷的夾娃娃機,主持人黃子佼幽默地說:「 各位瞧瞧,臺灣也有機器人手臂啊,也是24小時不間斷,這也算是臺灣民間版的作品啊。」

主持人黃子佼邀請文化局劉主秘上來操作「臺灣庫卡」-夾娃娃機

主持人黃子佼邀請文化局劉主秘上來操作「臺灣庫卡」-夾娃娃機

驚喜連連的夜晚尚未結束,臺北數位藝術節還用心準備了讓眾人目不轉睛的精彩開幕表演。首先是神秘失控人聲樂團與南科AI_ROBOT自造基地合作,帶來A cappella與Zenbo同台演出的「Zenboppella」。讓大家不禁好奇,當主打純人聲的A cappella遇上了高科技機器人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合,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呢?

神秘失控與Zenbo帶來了歡樂的人聲與律動

神秘失控與Zenbo帶來了歡樂的人聲與律動

緊接著,是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以及Pepper所帶來的演出「藝飛沖天—太極之先」。太極之先的創作故事為初次相遇,人發現了Robot,上前好奇地觀察,無意中的觸碰喚醒了Robot。Robot開始緩慢地探索自己的身體和周遭的空間,並努力對人做出回應。接著,人試圖教導Robot一些簡單的太極動作。透過學習,Robot逐漸熟練太極動作並能與人對招,而透過混合實境的投影技術,觀眾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此一變化的微妙過程。

藉由動作捕捉與即時繪圖的最新科技,觀眾可以看到,舞台上真實世界中的Robot與舞者,以及舞台背後大螢幕所投射之虛擬世界中的舞者與Robot,彼此角色同步互換,人變成了Robot,Robot變成了人。或許在未來世代,人類將與Robot融合為新的物種 —— 後人類,那麼後人類又將會與人類產生怎樣的溝通呢?

南藝大及Pepper所帶來的表演融合了混合實境的投影技術

南藝大及Pepper所帶來的表演融合了混合實境的投影技術

透過學習,Robot逐漸熟練太極動作並能與人對招

透過學習,Robot逐漸熟練太極動作並能與人對招

最後,策展人羅禾淋上台為大家講解,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Trans Robotic」的核心思想,在於探討人工智慧的下一步,藝術家如何透過人工智慧讓數位藝術與社會接軌。並與視障、聽障協會合作,精心規劃展場的特殊導覽場次,邀請所有人一同共襄盛舉。

策展人羅禾淋(右一)期待下個10年,數位藝術節會有更燦爛的發展

策展人羅禾淋(右一)期待下個10年,數位藝術節會有更燦爛的發展

開幕晚會的下半場為第十三屆李國鼎科技與人文藝術創意競賽頒獎典禮。KT科藝獎為紀念李故資政國鼎先生,在2006年由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萬其超秘書長,與當時擔任台經中心主任的朱雲鵬教授發起,廣徵各大專院校師生共同爲台灣數位科技藝術努力,每年分為「互動科技藝術組」、「數位動畫組」、「數位遊戲組」三組競賽。

【數位動畫組】得獎作品:

科普創作獎:魚與米諾
實驗創新獎:劉
動畫評論獎:《步上動畫世界的參道,日本動漫迷的生的巡禮》
首獎:歡迎來到肝大

【互動科技藝術組】得獎作品:

銅獎:千百回只執於一念
銀獎:列印機
金獎:21:致被科技圈養的你

【互動組】得獎作品:

優選:voice_mail.Ver1
技術創新獎:觸簇
科普特別獎:列印機

【遊戲組】得獎作品:

評審團特別獎:八爪獵手
最佳美術獎: 普立歐
科普特別獎:烏洛諾斯計畫

【數位遊戲組】得獎作品:

銅獎:ANA
銀獎:Plenluno
金獎:畏光都市

得獎作品會在北向製菸工廠展出,歡迎大家前去參觀!

得獎作品會在北向製菸工廠展出,歡迎大家前去參觀!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大合照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大合照


raw-image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北數位藝術節的沙龍
17會員
27內容數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2018/12/04
臺北數位藝術節〈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第一天,在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分成兩兩一對,並挑選好自己欲導覽的作品中畫下句點。今天,他們將為由淡水遠道而來的鄧公國小小朋友們進行導覽解說,甚至也要為尋常時間來看展的一般民眾們導覽!
Thumbnail
2018/12/04
臺北數位藝術節〈小小導覽員—創意導覽工作坊〉的第一天,在民生國小六年五班的同學分成兩兩一對,並挑選好自己欲導覽的作品中畫下句點。今天,他們將為由淡水遠道而來的鄧公國小小朋友們進行導覽解說,甚至也要為尋常時間來看展的一般民眾們導覽!
Thumbnail
2018/12/04
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Thumbnail
2018/12/04
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Thumbnail
2018/12/03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Thumbnail
2018/12/03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祥儀機器人夢工廠是亞洲唯一機器人觀光工廠,有多種機器人、互動體驗區,也可以參加定時導覽和DIY課程,還有機器人醒獅團、機器人樂團、原住民機器人舞蹈團,看著小小機器人手舞足蹈的真可愛!
Thumbnail
祥儀機器人夢工廠是亞洲唯一機器人觀光工廠,有多種機器人、互動體驗區,也可以參加定時導覽和DIY課程,還有機器人醒獅團、機器人樂團、原住民機器人舞蹈團,看著小小機器人手舞足蹈的真可愛!
Thumbnail
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Thumbnail
在不遠的未來,尤其當人工智慧有突破性發展之時,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相處,是當今迫切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本屆數位藝術節透過藝術家與對應感知有關係的產界、學界的跨界合作,探討人如何增能獲失能、如何與機械共存或共斥。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Thumbnail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Thumbnail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Thumbnail
來自ZKM德國新媒體藝術中心的機器人實驗室之所以成立,起因於原本機器、機械主要用於工業生產,但他們將其帶入表演藝術中,讓機器人的角色有自主及創意的可能。「我們不創造新的機器人,而是運用現成的機器人進行創作。」
Thumbnail
來自ZKM德國新媒體藝術中心的機器人實驗室之所以成立,起因於原本機器、機械主要用於工業生產,但他們將其帶入表演藝術中,讓機器人的角色有自主及創意的可能。「我們不創造新的機器人,而是運用現成的機器人進行創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