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人生這條路上,互相扶持才能走得長遠:《當他們認真編織時》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幸參與宜蘭性別組織「宜塊」所舉辦的活動「宜塊看電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本片做為日本認定「具有高教育價值、適合在學校或社會教育上被廣泛的使用」的電影教材,電影確實有許多值得深入剖析的議題,無奈篇幅有限,本文僅就家安老師特別有感的內容:少數族群、藝術治療與陪伴的重要做描述。
宜塊看電影聚會側記

身上那張寫著「變態」的標籤:性少數的苦痛

不要跟那種人在一起:來自朋友母親的「關心」
電影改寫自真實經歷,描述女孩小友的際遇。在「只要衣服穿得不一樣都會被排擠」的學生時代,小友除了因為母親離家、單親遭到班上同學排擠霸凌,當她暫居舅舅家中時,準舅媽「凛子」的身份更讓「關心孩子福祉」的民眾通報社福機關關心。凛子是一名跨性別者,曾經是生理男性「凛太郎」。從小她就因為外在帶來的不便(例如男生就該袒胸下水游泳)而苦惱,於是決心進行手術改變性別。
為什麼我需要經歷這些?
變性手術不僅昂貴、痛苦,對於性少數而言煩惱也不僅如此:那些來自他人不諒解的眼光,比起手術的痛更顯得錐心。當那些不友善,只能吞到肚裡坐等消散時,凜子養成了「編織」的習慣,透過編織「煩惱君」(布織陽具)來舒緩沈澱自己的情緒。
煩惱君們

用編織與音樂治療:調適身心靈的方式

在小友身邊,也有一位同為性少數族群的朋友,小凱。令人玩味的是,男孩小凱也有著類似凛子的藝術才能,只是不同於編織:在鬱悶時,他會透過音樂(演奏小提琴)抒發自己的感受 。我們在藝術領域的認識與學習,如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等在臺灣是列入必修學分的,但其目的不只是讓大眾認識「貝多芬」或「學會吹直笛」,更是因為藝術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希望以教育的方式普及美感素養,讓藝術走下殿堂、進入常民的生活。「藝術治療」即是一種你我在日常可以體驗、沉浸昇華身心的方式。
藝術治療(Art therapy)係指運用藝術材料、技法等,提供人們一種非語言的表達與溝通機會。藝術治療主要分為「詮釋」與「過程」兩種取向:一些學者認為,藝術治療的重點在於應用分析手法,探討剖析完成的作品以了解、整理創作者的心理狀態;另一派則強調「藝術創作即是治療」,透過創作過程緩和情感上的衝突,提高對事物的洞察力、並達到淨化情緒的效果。
如果遇到什麼不甘心或難過得要死的事情,
透過編織就能夠全部放下。
藝術治療是一種專業工作,然而,誠如長期在藝術治療領域耕耘的呂素貞老師於《在畫中讀生命》一文提到,「事實上,只要本著尊重的原則,懂得運用媒材,並且能夠鼓勵他人創作,即可幫助人們藉著藝術創作的過程達到紓解情緒的效果。」就自我調節的角度而言,只要打開自己的心靈,便能藉由藝術宣洩情緒。

在這個巨大的宇宙中,你不是寂寞一人:陪伴的重要

獨自一人的小凱,與小友一家人
深感遺憾的是,雖是未遂,但在被母親發現自己對學長示愛的紙條後,小凱竟選擇服藥自殺。相對凛子、甚至是小友的堅強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重要差異或許不在心理素質,而在於否有人能在身旁陪我們一起渡過難關。原生家庭功能失能的小友、以及跨性別者的凛子,在「一同編織」這項雖然安靜、卻重視情感交流的藝術行為裡,漸漸抿去所受到的委屈,排遣煩惱與怒氣之餘,亦蘊積了勇敢與韌性。
小友、凛子所組成的家庭
相較之下,小凱雖有個在乎他前途的母親,卻少了能知心相待的朋友。幸虧在經歷諸多波瀾後,小友從最初的抗拒排斥到願意接納小凱。對於曾經痛苦到自殺的小凱而言,小友、甚至是凜子一家人的存在無疑是重要的救贖,讓他知道:即便與多數人不同,在這個巨大的宇宙中,我們永遠不是寂寞一人。

結語:溫暖的編織,一起前行的旅伴

佛教認為,人有108種煩惱:我們將時間分為「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來觀看,由於人的感覺器官共有6個,也就是我們講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能感受到的東西有好、平、惡「3不同」又可再細分成「2種程度」(染、淨),即可推得六根 × 三不同 × 二種程度 × 三世 = 一零八種煩惱。
為告別自己的過去,凜子決定編織108個煩惱君。這些煩惱看似有限,對於人的生命而言卻是無涯,於是凜子最終在一家人協助下,共同編完這108個煩惱君。「編織」作為電影標題,也做為重要的藝術治療手法,我們看見在面對歧見時,常是排斥少數的社會如何能嚴謹地織起一張溫柔的阡陌網絡,接住差點或快要掉落的人。
誠然,映襯社會的不夠友善,《當他們認真編織時》顯得太過夢幻溫暖,然而編織的療癒確實提醒了我們,這樣的世界值得我們一同努力。
有收穫的話,按個愛心吧!讓我為你寫出更多評論。
追蹤我,便能即時收到下一篇評論通知囉!
 
★協助作者方格子專題,做訂閱調查:https://www.surveycake.com/s/r7mV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3會員
173內容數
我相信:「學習」才不是一件無聊的事,只是你缺少好的「素材」、「管道」、以及「觀點」! 在【家安老師的娛樂評論室】,陪你一起從電影、商業閱讀、以及生活日常學習之前在教室裡沒搞懂的點點滴滴。 在放課後的時間裡,一起學習新知吧—— 同學,上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家安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愛情音樂劇」來評論《男孩愛最大》就可惜了! 取材自美國 St. Luke in the Fields教堂為無家可歸的LGBTQ+青年所設置的藝術接納計畫,《Saturday Church》為臺灣點亮了實施同志教育的明燈
在眾片環繞之下的《媽媽咪呀2》,是否仍有可看之處? 放映後老師認為:「如果你看過《媽媽咪呀1》,那就不該錯過2,因為這次1+2才是一部電影。」
打破「唯有同志需要出櫃」的既定思考,顯示「對事物一知半解」的可怕——不實施同志教育,緣份到了櫃子就會(像自動門一樣)打開?乖,別傻了。
以「愛情音樂劇」來評論《男孩愛最大》就可惜了! 取材自美國 St. Luke in the Fields教堂為無家可歸的LGBTQ+青年所設置的藝術接納計畫,《Saturday Church》為臺灣點亮了實施同志教育的明燈
在眾片環繞之下的《媽媽咪呀2》,是否仍有可看之處? 放映後老師認為:「如果你看過《媽媽咪呀1》,那就不該錯過2,因為這次1+2才是一部電影。」
打破「唯有同志需要出櫃」的既定思考,顯示「對事物一知半解」的可怕——不實施同志教育,緣份到了櫃子就會(像自動門一樣)打開?乖,別傻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日本電影如何描繪邊緣族群及其與社會主流的互動。《長夜盡頭的微光》講述兩位身心障礙的主角通過彼此支持,展現了友情和理解的重要性;而《正欲》則深入探討了具有特殊癖好的小眾族群,挑戰了對「正常」和「一般」的定義。透過這些故事,觀眾得以反思自我和社會的多元性與複雜性。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Thumbnail
兔圈觀看《夢中的那片海》會聯想到《餘生請多指教》的劇情,女二在長城拉小提琴給男主聽,校校曾在醫院天台拉大提琴給顧醫生聽。在兔圈的CP腦濾鏡下,同樣是喜歡的人拉琴,男主專心當聽眾,顧醫生則專注看校校,和校校眉目傳情。同樣是和喜歡的人相依偎,身體距離亦不相同。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沐浴在冬日的暖陽,101就近在眼前。這是關於一個人在面對雙極性情感疾患的歷程,並逐漸理解生命中發生的好與壞都成為生命的養分,滋養並成就了現在的模樣。十年後,終於看到陽光灑落。
Thumbnail
孤獨搖滾,由濱路晶所製作的漫畫,於不久前動漫化,同時喚起許多人對組樂團的憧憬與回憶。整部動漫以孤獨作為開端,女主角後藤一里,外號小孤獨的女高中學生,從小性格內向,對小孤獨而言,與人交談、發表自己的想法、在人群中展現自己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 於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也常擔心交不到朋友、無法融入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藝起講講畫] 有那麼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如今我們回看過去的歷史,也能看見不分男女老少,都有人可以被這句話解釋著,顯示出童年經驗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麼深遠。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日本電影如何描繪邊緣族群及其與社會主流的互動。《長夜盡頭的微光》講述兩位身心障礙的主角通過彼此支持,展現了友情和理解的重要性;而《正欲》則深入探討了具有特殊癖好的小眾族群,挑戰了對「正常」和「一般」的定義。透過這些故事,觀眾得以反思自我和社會的多元性與複雜性。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Thumbnail
兔圈觀看《夢中的那片海》會聯想到《餘生請多指教》的劇情,女二在長城拉小提琴給男主聽,校校曾在醫院天台拉大提琴給顧醫生聽。在兔圈的CP腦濾鏡下,同樣是喜歡的人拉琴,男主專心當聽眾,顧醫生則專注看校校,和校校眉目傳情。同樣是和喜歡的人相依偎,身體距離亦不相同。
Thumbnail
  本文是枝裕和導演、坂元裕二編劇、坂本龍一配樂的電影《怪物》少年視角,試圖以兒少心理與性別觀點做的筆記,全文大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沐浴在冬日的暖陽,101就近在眼前。這是關於一個人在面對雙極性情感疾患的歷程,並逐漸理解生命中發生的好與壞都成為生命的養分,滋養並成就了現在的模樣。十年後,終於看到陽光灑落。
Thumbnail
孤獨搖滾,由濱路晶所製作的漫畫,於不久前動漫化,同時喚起許多人對組樂團的憧憬與回憶。整部動漫以孤獨作為開端,女主角後藤一里,外號小孤獨的女高中學生,從小性格內向,對小孤獨而言,與人交談、發表自己的想法、在人群中展現自己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 於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也常擔心交不到朋友、無法融入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藝起講講畫] 有那麼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如今我們回看過去的歷史,也能看見不分男女老少,都有人可以被這句話解釋著,顯示出童年經驗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麼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