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1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哲學的宗教哲學

宗教喜綜合, 哲學愛思辯。
realize 是實際的理解或真實的了解。 relief 是浮顯的、深刻的紋理,浮雕也用這個字。 religion 可能有「紋理或踪跡群」或「探索紋理或踪跡的群體」之本意。
但是 religion 後來似乎被誤解了,結果導致宗教變成一種信仰或崇拜,不再是追本溯源的去探索信息真相。不過,relief 也有救濟、補助、解圍、安慰的意思,這可能也是宗教的本意之一。
宗、崇、祟,好像是宗教發展的三個階段,出宗則無住於宗、不執著於宗教也。
然無宗者人以為鬼祟, 只因其於宗外飄移也。 此亦因宗踪本意相同, 無踪影無踪跡則祟也。
當出則出,是出也。 不當出而出,危也,恐有未逮之憂。 當出而不出,疑也,或有難言之隱。

宗教找入口, 哲學尋出路。
日本 (Japan) 有一條「哲學之道」(てつがくのみち),位在日本城市京都左京區,是一條二公里長的小道,沿途種植櫻花樹。路名來自京都大學哲學教授西田幾多郎 (1870 ~ 1945),他每天在這裡冥想,直到 1972 年纔正式命名。哲學之道經過幾座寺廟和神社,包括慈照寺、法然院、永観堂禪林寺、南禪寺、熊野若王子神社。
爲什麼哲學家好像也對宗教很感興趣呢?
古代和「哲」字相關的文字有許多不同的字形,總覺得看起來是個謎。其中符號多半和「斤」、「心」或「言」、直視的眼睛、山脈、草叢,也有「質」的寫法等,似乎有找出路的意像。
所以我纔覺得「哲學之道」是哲學的直觀表達,是一條找知識、找智慧、找解釋、找方法等等的求生出路。走一趟哲學之路,可以減少很多迷障、人生比較不會迷路。

斤爲折之初,拼接也; 折爲哲之本,諧合也。
【附圖:與「哲」字相關的ㄧ系列漢字演化】
【附圖:與「哲」字相關的ㄧ系列漢字演化】
斤,古字為「二個相連的類似 Γ 形」的符號,本意可能是代表「兩相拼接」。因此,古代「斤」也是比「兩」更大的重量單位。帶有「斤」的「兵」字就有「拼接」的性質,雙手把兩個較短的構件拼接起來被稱爲「短兵相接」。「接」、「近」兩字意思也類似,甚至連用。
此外,帶有「斤」的「斧」字正可能以「手趨向斤」的象形來表示試探鋒利程度及近觸、接觸的原始意義,可能和 English 的 fit 同意,後世也當作斧形工具的名稱,又與 English 的 ax、axe 系出同源,也等同於 hatchet。
」本有「一個區域中的拼接、接觸或連接」的性質,可能和 English 中的 join (連接)、 joint (中介連接)、joist (糾接、接頭、連接端) 都有關係。
」可能本是專指築牆時的加強支撐結構,類似斜撐或飛扶壁結構,與「匠」同音,也似乎有 reinforce joiner 的含意。
將作」與「匠作」同意,爲古代建築事業的領導者或官職,也因此「匠」的工具箱不可能只用到 hatchet 或 hammer,而是許多構築、連結、construction 的工具,包括思考構想的 conception。
一般文字學家曾經以「斧」解釋「斤」字看起來好像沒錯,但是很難解釋「接、近」的關係,只好說「近」是形聲字了。其實有很多形聲字的說法都很可疑,可能是邏輯不通纔假託此一說法。
也許後世就連「斧」和 hatchet 、hammer 的本意都搞錯了,本意可能就是連結、聯合、計劃、和氣、和睦、和諧、hatch-planning、harmony 。因爲,「斧」和 English 的 fetch 可能同源,爲「接引」、「接取」、「接起來」之意,所以「近」字纔可能和「接」字連繫在一起、造出「接近」的詞彙。

折有彎, 析有屈, 斷有集判, 拆有分離。
【附圖:與「哲」字相關的ㄧ系列漢字演化】
「折」本有「拗彎」之意。《禮·玉藻》有「折還中矩」ㄧ語,有註解說是「曲行宜方、還亦作旋」《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句中「折」字則有「屈」意;《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其「折」也作「曲」意解。
亦即,「折」本來只是彎曲的意思,彎折草木是為了辨明地形地貌,找出最佳路徑,或拼接路徑線索來判斷並尋找連接的通路;在意指彎折構件之時,其目的則是為了連結構件以構築整體工程或建築等,否則金文的「折」字不必使用到二個類似希臘文 (Greek) 字母「 Γ 」的符號。所以,在思想的領域中,「哲」字可能也有「語言思考方面的連結及構思」的內涵。
金文的「析」字與「折」字類似,看起來很像把野地草叢的草木彎折到兩邊、分開ㄧ條路,以便通行的感覺,也可能有「找出路」的涵意或引申爲「接通行道」、「分辨思慮」。此外,「折」亦有「扣」的意思,可能也和 connection、conjunction 相通,「折、扣」若合而爲「哲」,不也有「合而爲ㄧ」之意嗎?
古代平面圖中兩邊對稱的符號常常以互轉 180 度的方式來描寫,例如早期的「城」字也有類似的造字結構,這說明了「析」字現代字體中的「木」也有可能本指被彎折而向兩邊呈 180 度分開的「艸」(「草」的古字 ) 。這意味著,「析」、「折」兩字的含意本來可能沒有太大的差異。
【附圖:「析、城」兩字演化對照】
析折草木時,草木沒斷,只是被彎到兩邊、還會復合,正因爲大多數的草木植物的莖管部份都是有韌性的,韌性不足者纔易斷。當然,一旦折的過度就可能夭折,但是折的本身可能只是 bend,而不是 break,還有折返的可能、bind 的可能。換句話說,折本非破,而是折的太過度纔會 break。折可能是揉木而非斷木,破和斷其實也不一樣,折似乎亦有程度之分,折到斷就變成「拆」了。
「折」、「析」二字意義探討的關鍵就在「斤」這個符號的本意也可能有「拼接」、joint 的意思,後世視爲砍器或斷器的解釋是值得懷疑的,否則如何造出「接近」、「就近」的詞彙呢?因而,古人在詩詞中所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本意可能不一定是在描寫拔花摘花之類的感觸,也可能僅僅只是在描寫接近花朵的情懷。
「斷」和「折」本來可能是不同的意思,有所謂「折合」而無「斷合」的說法。但是在思考的領域中,「斷」又可能和析、折的含意接近,通常被引申爲 judge、爲「判斷」之意。《說文》也曾解釋演化出後世「折」字的金文「㪿」字爲「斷」;古文亦有「君子折獄」之語,而此處的「折」字也有「評斷」的解釋。
然而,對於古文「斷」字的真正本意,個人覺得仍是疑點重重,如果有看過台南擔仔麵的騰煮過程就可能也有這樣的感覺:「斷」字是否和「縢」字及「撈集線索」的象形表示相通,而且具有「將許多線索或論據收集拼接並用以思考或申論及判定」的原始含意呢?也就是類似「哲」字也帶有 combine 或 combination、compose 等的含意呢?
【附圖:「縢」字演化及其符號分析 -- 原來的符號「舟」後世訛變爲「月」;「八十」及「雙手」訛變爲「龹」;「糸」仍然保存。「斷」字的原始意義似與「縢」字的含意相仿,或有「收集線索以拼接真相」之意。】

原始的哲學之道
綜合上述,在草叢中 bend 的行為其實可能也和辨識物件、辨別路徑、在 mess 的 situation 中辨明理清複雜的環境並且收集整理連結資訊以找出最佳途徑或通達之道的思維活動有關,這也是爲何哲理也有思辯、明辨、知識的意義。東漢《說文解字》也記載:「哲,知也。从口折聲。古文从三吉。」。
【附圖:「折」字的原始象徵,也許只類似圖中這樣的輕觸鋒芒、彎折草木的行為動作,那麼「哲」字的原始意義是否就是在「找出路」或「找出口」、「找通道」、「尋理路」、「求道理」呢?/ 圖片採自網路】
光看圖片就知道周圍地面很多都看不清楚,一路上要不斷摸索,還要擔心踩踏到什麼,最好還不要折斷草木到它們不能自行復原的程度,因爲根本不知道地主是誰,或許還有野生動物盤踞.....
也許有時候只是爲了抄近路, 然而這近路不見得比較好走。

但這可能就是最原始的哲學之道:
歷經草莽徑, 回首已千里; 行渡了無痕, 兩袖清風云。

哲學永不可能成為宗教, 這就是哲學的宗教哲學。
P.S.1. philosopher 與「忠於論述的智慧者」或「很愛智慧者」的轉換密碼 --
P.S.2. doctor 與「達克者」或「得道者」即「達人」及「醫」、「醫者」、「治醫」(醫治)、「治醫員人」、「治醫者」的轉換密碼 --
P.S.3. philosophy 與「慧內有顆心、雙丰手合一」或「慧裡有顆心、雙丰手合一」及「丰手與心丰手心」即意指漢字「慧」的轉換密碼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