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愚人節 永遠的紀念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到愚人節這一天,各大社群總是發佈著一則又一則的整人笑話,但對很多人來說,愚人節的笑話早已停在2003年的4月1日那天,不再轉動。
那時的我年紀還不大,沒有那麼多科技的年代,最好的休閒就是看第四台,電視迷的我最愛的就是港片了;每當第四台播出家有喜事、東成西就、倩女幽魂、金枝玉葉等戲,總是會不厭其煩的一看再看。常騷與表姑媽的男女反轉針鋒相對、黃葯師與小師妹的眉來眼去劍法、文弱書生寧采臣與小倩人鬼之間的淒美相戀,還有家明與玫瑰由夢幻般的愛情走向現實,都讓人一再回味不已。
然後在那一天傳來惡耗,張國榮墜樓身亡的消息,我一整晚緊盯著新聞,多麼美好的一個人啊,怎麼可能呢?多麼希望只是愚人節一個惡劣的誤傳,但等了一晚,事實只是証明了一個令人心碎的結果。
當年哥哥墜樓留下了許多揣測,他最後一部作品異度空間講述的是關於精神病與幻覺,有人說哥哥中邪了,在劇中最後沒有跳下的樓,在現實中實現了;有人說哥哥與唐唐感情生活出現問題,所以最後才會走上絕路;而最後証實哥哥是患了憂鬱症,他在遺書的結尾寫上「一生未做壞事,為何會這樣?」好讓人心疼的一句話,也很難以想像他是在多麼絕望下寫了這句話。
絕望?有名、有利、有貌、有錢,看起來幾乎是擁有了一切的哥哥有什麼好絕望的?自殺?!他辜負了所有愛他、對他有期望的人,有人傷心欲絕,也有人不以為然。
哥哥出道多年以來,始終話題不斷,他引領風潮,創新大膽,勇敢做自己,公開出櫃後媒體焦點更是緊抓他不放,正面的、負面的報導不停,民眾亦然,這些全都由他一人吸收,而能將霸王別姬中程蝶衣的角色揣模的如此細膩如真似幻,由此推斷他的個性應該有多麼的內斂敏感。當人站的愈高往往所承受的壓力會愈大,沒有人知道在那些日子裡哥哥承受了什麼樣子的煎熬與痛苦,日無法專注,夜無法成眠。
而莫說在資訊不發達的以前,就連現在仍然有部份人對憂鬱症有錯誤的認知。他們認為憂鬱症是可以依靠【意志力】或是【努力】就可以克服的,會失敗就是因為你不夠努力;或是為什麼【你不說出來】?甚至認為會有憂鬱症是因為生活沒有重心,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太閒】,只要分散注意力,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充實些,自然就沒有這些問題。
上述這些不能說是沒有幫助的,但對於中度或是重度患者,很多時候不是他想或是他努力就可以的;用一個簡單的道理,當你覺得餓但卻沒有食物的時候,你可以用意志力告訴自己我很飽,一但時間再拉長些,你卻騙不了自己的身體,因為你的胃會跟你抗議,它會痛,會泛胃酸,甚至連帶反應會有頭暈目眩、低血壓等情況,這是你無法用意志力去克服的。
憂鬱症也是一樣,它不是心理上的問題,它更屬於是生理上的疾病,憂鬱症是大腦生病了,然後它慢慢的影響大腦的傳遞功能,讓我們的思考力、集中力、判斷力等等出現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幻聽、幻覺自殘等行為。而當腦部功能失衡,長時間且不間斷的向你釋放負面訊息,人漸漸的會開始變的絕望,無力抗拒;對於患者來說,有時真的只需要一個獨處的機會,那猶如看到曙光般的救贖。
當然這樣說並不是指我認同患者以自殺為最終選擇是對的,而是多少可以理解他們的苦與悲;然【憂鬱症並非不可治】,它可以詢求專業醫師的建議診治、長期控制病情,以達到最終完全治療的可能性。憂鬱症在全球其實是常見的疾病,已有超過三億名患者,但每年卻有80萬人因此而自殺身亡,世衛報告,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在接受有效的治療,而部份的國家甚至更不到10%的人接受診治,由此可知,詢求幫助的人實在太少。
憂鬱症不是精神病,患病的人也不是瘋子;有些人因覺得丟臉,覺得患病並非是光采的事而隱瞞,選擇獨自承受;有些人則忽略了四周親友發出微弱的求救訊號,最終造成的結果往往都是沒有人願意去面對的;若能夠再坦承一點,若能夠多在乎一點,也許你我之間遺憾就能再少一點。
張國榮這一生留下了許多的代表作,他揚名於國際,是八十、九十年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我想這沒人會否認,他將程蝶衣從戲台帶入人生,不分男女,為戲瘋魔,最後無法抽身自刎於舞台上,於現實他將傳奇留給後人,宛如墜落地面的雪花,留下一絲倩影飄然帶走一室溫然,自此,有誰可以再為楚霸王的虞姬點妝呢?
風繼續吹 不忍遠離 心裡亦有淚不願流淚望著妳
過去多少快樂記憶 何妨與妳一起去追
要將憂鬱苦痛洗去 柔情蜜意我願記取
要強忍離情淚 未許它向下垂
愁如鎖眉頭聚 別離淚始終要下垂
風繼續吹 原唱:張國榮 作詞:鄭國江
avatar-img
92會員
24內容數
觀察講究的是細膩,與人交談重要是同理,而悲傷是創作的泉源;愛情、友情、親情,愛與恨,怨與懼,一生所無法體會,陷入小說文字的情境,同喜同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茱莉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問我貓是什麼 那麼我會說貓是種極其高傲自我 又冷默優雅的動物 在從前的社會,多數人家若有養寵物, 大部份都會是以狗為第一優先, 因為狗會看家,代表忠誠, 甚至因為可馴化,會與人類互動,互相陪伴, 所以成了不少人情感上的寄託。 而現今,隨著時代進步,迷信破除, 養貓似乎也有了不一樣的樂趣, 也因
你問我貓是什麼 那麼我會說貓是種極其高傲自我 又冷默優雅的動物 在從前的社會,多數人家若有養寵物, 大部份都會是以狗為第一優先, 因為狗會看家,代表忠誠, 甚至因為可馴化,會與人類互動,互相陪伴, 所以成了不少人情感上的寄託。 而現今,隨著時代進步,迷信破除, 養貓似乎也有了不一樣的樂趣, 也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猶記我看過哥哥的第一部電影《胭脂扣》,劇情描述了富家公子和青樓名妓的一段孽緣,結局卻是殉情不成,一死一活做收場。 如花選擇死在了愛情最美的時候,她決絕的,不容許兩人之間走到相看兩相厭。而十二少卻選擇苟活,近一甲子,有魂無體,故作風趣的殘喘於世。 這部電影之後,便打開了我對哥哥的敬佩和熱愛,他的瀟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Thumbnail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
Thumbnail
離世二十多年,張國榮與哥迷之間的精神連結未曾遞減,其中必然有再也無從仰望萬世巨星的黯然,更多的卻是雙方在音畫的罅隙間,帶著漫長時間差的共情。感謝所有的歌曲與影像。當他對著台下低眉撒嬌「你們會不會好快就不記得我了?」我們會像安撫要糖吃的孩子一樣,在空氣中將他抱緊。
Thumbnail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最近收拾房間時,翻找出二十多張三年前《芳華絕代》張國榮和梅豔芳電影展的戲票。現在想起,其實我大半都沒有去戲院看。只因那時候完全沒有精力的我,連每天的活著也只是在苦苦支撐著。連最喜愛偶像的電影,也難以讓我離開床褥半步。
遇上張國榮的近十年之間,我時常幻想,如果我從未遇見過張國榮的話,人生會是怎樣。但我發覺我完全想像不到。這個人的意象幾乎涵蓋了我的所有難以抑制的憧憬,刻骨銘心的仰慕,以及求之不得的惘然。 彷如林夕所說:如果將人生一路以來經歷的比喻為一個餅的話,你就正是這個餅的起源。
Thumbnail
微笑與憂鬱症,這兩個看似對立且衝突的字眼根本不該兜在一塊。但這其實是高功能憂鬱的一種型態,很多外表光鮮亮麗的人私底下卻陷入憂鬱的漩渦。他們因為自己的人設與形象難以向外界求助,甚至強迫自己打起精神繼續前進。但無止境的勉強自己,當情緒崩解的那一瞬間,便可能走上絕路。
張棟樑-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 你的心情總在飛 什麼事都想去追 想抓住一點安慰 你總是喜歡在人群中徘徊 你最害怕孤單的滋味 你的心那麼脆 一碰就會碎 經不起一點風吹 你的身邊總是要許多人陪 你最害怕每天的天黑 但是天總會黑 人總要離別 誰也不能永遠陪誰 而孤單的滋味 誰都要面對
Thumbnail
猶記我看過哥哥的第一部電影《胭脂扣》,劇情描述了富家公子和青樓名妓的一段孽緣,結局卻是殉情不成,一死一活做收場。 如花選擇死在了愛情最美的時候,她決絕的,不容許兩人之間走到相看兩相厭。而十二少卻選擇苟活,近一甲子,有魂無體,故作風趣的殘喘於世。 這部電影之後,便打開了我對哥哥的敬佩和熱愛,他的瀟
一直喜歡聽老歌! 也許聽老歌時,其實是想回想那段時間裡屬於自己的青春回憶。
Thumbnail
我忍不住想,若沒有接觸過這些論述,我對他的看法會是一樣的嗎?我自稱「哥迷」是否也是一種「後設」?我們當然可以在失去一個人後,愛上他、更愛他。但是,假如對張國榮的愛是「後設」的,這樣的愛──包括對同志身分、酷兒文化的認同與追捧──在曾經擁有他的那個世界裡,都是從缺的。
Thumbnail
離世二十多年,張國榮與哥迷之間的精神連結未曾遞減,其中必然有再也無從仰望萬世巨星的黯然,更多的卻是雙方在音畫的罅隙間,帶著漫長時間差的共情。感謝所有的歌曲與影像。當他對著台下低眉撒嬌「你們會不會好快就不記得我了?」我們會像安撫要糖吃的孩子一樣,在空氣中將他抱緊。
Thumbnail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最近收拾房間時,翻找出二十多張三年前《芳華絕代》張國榮和梅豔芳電影展的戲票。現在想起,其實我大半都沒有去戲院看。只因那時候完全沒有精力的我,連每天的活著也只是在苦苦支撐著。連最喜愛偶像的電影,也難以讓我離開床褥半步。
遇上張國榮的近十年之間,我時常幻想,如果我從未遇見過張國榮的話,人生會是怎樣。但我發覺我完全想像不到。這個人的意象幾乎涵蓋了我的所有難以抑制的憧憬,刻骨銘心的仰慕,以及求之不得的惘然。 彷如林夕所說:如果將人生一路以來經歷的比喻為一個餅的話,你就正是這個餅的起源。
Thumbnail
微笑與憂鬱症,這兩個看似對立且衝突的字眼根本不該兜在一塊。但這其實是高功能憂鬱的一種型態,很多外表光鮮亮麗的人私底下卻陷入憂鬱的漩渦。他們因為自己的人設與形象難以向外界求助,甚至強迫自己打起精神繼續前進。但無止境的勉強自己,當情緒崩解的那一瞬間,便可能走上絕路。
張棟樑-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 你的心情總在飛 什麼事都想去追 想抓住一點安慰 你總是喜歡在人群中徘徊 你最害怕孤單的滋味 你的心那麼脆 一碰就會碎 經不起一點風吹 你的身邊總是要許多人陪 你最害怕每天的天黑 但是天總會黑 人總要離別 誰也不能永遠陪誰 而孤單的滋味 誰都要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