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離開後,世界可改變?|Friday's Words

2020/03/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健康的人把『精神病』當作一句髒話;而真正生病的人把樑上的繩子打上美麗的繩結,睡前溫馴地吃兩百顆藥。」
-林奕含〈你該去看精神科了〉
  看著沸騰的新聞,我想起這段文字,於是回去找了她的臉書。她的時間停留在 2017 年 4 月 26 日,滑過一則則貼文,終於找到那篇寫精神病院的文章,她的文字和情感真實地浮現,然而我卻只能在貼文底下按一個她永遠看不到的讚,她的靈魂已經不在我能觸及之處,她筆下的一切太過深刻,我感覺胸口有熱流翻湧起來,眼淚溢滿眼眶,我深吸一口氣,試著平息想要哭泣的激動情緒,腦中理智的聲音說,你可以做點什麼來平息這份激動,讓憤怒與悲傷的強烈能量化為有實際作用的行動,會感覺舒服點;於是我動筆,寫下這篇文章。

「患有精神病最糟糕的一點,就是人們期望你表現出沒有精神病的樣子。(The worst part about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
  這段話來自去年熱映的電影《小丑》,主角掙扎著在筆記本裡,歪扭地寫下它。
  直到自己確診憂鬱症的時候,我才開始認識它是什麼,甚至如果當時不是身旁的同學與伴侶發現我的異狀、鼓勵我就醫,我從未想過要踏入精神科門診;是的,我沒有跟著同屆的同學一起畢業,在大三結束之後,我因為憂鬱症休學了一年,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休息療養,一年以後復學,直到此刻終於要完成大學最後一個學期。
  記得那時候,除了比較親近的人以外,大部分的人知道後都非常驚訝,但必須說,其中最驚訝的莫過於我自己了,我從未想過自己這輩子會與「憂鬱症」這個詞有任何關聯,我以為那是性格悲觀的人才會經歷的事,而我一直都認為自己算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而在真正經歷後我才明白,憂鬱症不是性格軟弱悲觀使然,它是一個真真切切的疾病,可能出現在每個人生命中的任何時刻,它會使人失去生活的一切力氣、陷入黑暗深淵,在它的侵擾之下,我原先能做的許多事情都無法做到,就連微笑都是極度困難的事。

  作為一個脫離深淵尚不遠、也看過身旁人們陷落的人,感受實在太過深刻。能走到這裡,我絕對是幸運的,當時身旁親近的人們給我很大的能量與接納,我也遇到非常好的醫師和心理師,讓我在第一時間能夠正確地認識這個病症,並且以平常心去面對它;由於我認為這件事情很平常,加上本身性格使然,我選擇公開地告訴身邊的人,在臺藝這個友善的環境裡,我被安全地接住了;但我知道,我的身邊也有很多人,將憂鬱症或者其他精神疾病當作一個秘密,不敢告訴其他人。
  「藏住」的感受,我一直到近期才體會得比較深刻,在我開始尋找工作,開始要面對其他人詢問我長達一年的空白是怎麼回事時,我退縮了,於是瞎掰出一些其他的理由,我發現自己也開始害怕社會的眼光,我無法想像當我說出「因為憂鬱症休學一年」這句話時,對方會怎麼想,甚至會不會影響到我錄取一份工作。
  明明此刻的我看起來已經是好的狀態,明明我自己覺得這沒什麼,明明我是那麼努力地想要回到所謂的正常生活,明明我們如此熱愛生命,卻因為這個名詞而被拒絕,那是多麼灰心的事情。
  還記得決定休學時,我告訴一位師長這件事,老師問我,那妳現在好的表情是勉強出來的嗎?我說,不是的,我還是原本那個我,無論是此刻的我還是陷入黑暗深淵的我,都是真實的,都是我。
  寫這段回憶只是想表達,請看著我們的雙眼,認識我們真實的模樣;而非看著我們的病症名稱,想像我們是多麼可笑可怕的人。

Same shit happens every day
你離開後 世界可改變
多少無知罪愆 事過不境遷
永誌不忘紀念 往事不如煙
-蔡依林《玫瑰少年》
  洪蘭說懂得感恩的人一輩子不會得憂鬱症,吳宗憲說憂鬱症的原因是不知足;林奕含離世三年,這個世界有許多事情仍未改變。
  我是一個幸運得以至此的倖存者,然而在無聲中墜落的人還有太多太多,由於走過深淵,我明白真正陷入深淵的人是沒有力氣的,若再被推一把,就會消失了;所以此刻稍有力氣的我,試圖在這裡說點什麼,希望那眾多無聲的人可以被多看見一些,希望世界可以再改變一些,如果看到這裡有帶給你一些新的理解,那就真的太好了。
註:這裡附上林奕含那段文字的原始文章,可以點進去讀讀它;如果想要分享這篇文章也歡迎,謝謝每個讀完的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lthea
Althea
1996年生於高雄,台中長大,畢業於臺藝廣電。喜歡影像創作、喜歡寫散文,認為影音作品是最容易感染人的創作形式,而文字使感受有被理解的可能。自國中起著迷於散文集,閱讀與寫作是多年來不變的喜好,希望能寫一輩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