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自以為是的溫柔

      看到了一則老新聞,有感而發, 新聞內容是美國一位小朋友哈姆林,非常喜歡家裡面養的金魚-尼莫,每天都要陪伴著尼莫,直到哈姆林四歲的時候,有天晚上哈姆林趁著爸媽還沒回家時,搬了個椅子,把尼莫帶了出來,細心呵護著,甚至於晚上握在手心中一起睡覺。 

      爸媽回家後看到魚缸前的椅子,再看到尼莫不在魚缸裡面,就在附近找呀找呀,最後在哈姆林的房間裡看到了手心中的尼莫,但已為時已晚,尼莫已無法再像以前一樣,在魚缸裡優游自在的生活了。

      故事的最後是父母親教導了哈姆林,告知魚是無法離開水生活的,這樣做是扼殺了一個生命,後來哈姆林承認了錯誤,也答應父母不會再讓魚兒離開水裡了。

      能看到哈姆林改變很值得高興,許多人看到這則新聞後也許三分鐘就會忘記了,但這是一則值得我們深省的事。

      生活中的我們也許曾跟哈姆林一樣,在哈姆林的認知中,和尼莫陪伴、玩耍、緊密相連、擁抱著入睡,都是愛尼莫的一種表現。若尼莫是人類,那我們都能感受到哈姆林的愛,但尼莫是魚,魚是不能接受哈姆林的這種愛,這種愛只能是自以為是的溫柔。

      我們曾經在追求異性的同時,也許曾給過對方自以為是的溫柔,貼心送早餐?每天訊息問候?上下學、上下班時的溫情接送?

      若對方有意,這些將是最甜蜜的幸福,但對方無意的情況下,也許帶給了最愛的人困擾。

      用在親情也是如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父母親最深的期盼,所以父母親也會不留餘力的培養起自己的兒女,中間往往忘記了親情最可貴的陪伴,父親為了使兒女有更好的讀書環境在外打拼,母親為了兒女的學業,買了參考書、出了考試題目,我們都看的出來父母親對於孩子們的好。

      但換位思考,若我們是10歲的孩子,我只會埋怨自己的父母,一天到晚工作,一天到晚出考卷和叫我讀書。久而久之對讀書產生反感,與父母親漸行漸遠,這些都是很常見的情況。

      若我們能更了解對方,更了解我們愛的人,施予最正確的愛,相信不會再有自以為是的溫柔出現。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不是作者,只是一個愛說故事的人。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