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不是喪屍小孩——物質與擁抱,愛的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來源:中文版封面
K不是我周遭第一個決心把小孩送出國的家長,確實在多數人心中,留洋好比鍍金,每當聽到小留學生海外生活趣聞、流利的英文,在場人士的眼光總有藏不住的欣羨,不過隨著歷練,我對留洋人士的鍍金感也瓦解。
年輕時有陣子沉迷聊天室,遇見I,小我一歲,國中就被送往紐西蘭奧克蘭。除了家境優渥外,因在台灣打架鬧事轉學多次,三次大過更促成留學契機。你也許好奇彼時年輕的我,早熟到有點驕氣,鄙視那些明明有好環境卻不珍惜的人,怎會與I聊天數小時,還海外通信呢?我想是在數個夜晚的國際通話中,對他與家庭的疏離和對人群的格格不入,產生共感。
他並非自願離開家鄉,如同現今多數父母忙於事業,最昂貴的是時間,最寬宥的是金錢,在仲介安排下,他隻身住在紐西蘭,每個月零用錢勘比護理師月薪還高。不過縱使半年的語言學校,將I從原本不識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到對話無虞,卻始終打不進當地土生華人的社群,課堂上的英語授課絕大都數鴨子聽雷,鎮日跑網咖尋求故鄉慰藉,但他一點都不煩惱,因為有個有錢父母;書,隨便念都會畢業。
我不脫愛說教本事,總會勸阻I莫再重蹈覆轍,感謝家庭環境等,或許因為孤寂,這個曾被退學,被視為冥頑不靈的孩子,不僅花高額的國際電話聽訓,還會寄信、照片到基隆。然而在我一〇一次訓話中,他也曾反駁過,有次提及珍惜家境、感懷母親時,他說,「你以為我願意嗎?」「我媽是很愛我啦,不過也拋棄了我。」自認早熟的我又反駁,她是為了你好,甚麼苦衷之類等云云,現在想來當時還是懂得太少。
關於愛,不能不提哈洛愛的本質(The Nature of Love)實驗。哈洛囚禁初生恆河猴,並設計兩個假媽媽,一個全身鐵絲,卻綁有奶瓶的鐵絲媽媽,代表生存需求;另一端則是絨布包裹的假媽媽。研究顯示幼猴只會在飢餓時靠近鐵絲媽媽,大多數選擇依偎在布媽媽身側,打破有奶便是娘的說法;就算刻意驚嚇幼猴,幼猴的第一個反應是緊抱布媽媽,那是安全感來源。哈洛的實驗固然殘忍,但也讓我們發現在靈長類的感情發展中,安全感、溫暖遠勝物質。
來源:The Nature of Love, Mirari ad Mente.
前年熱門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也有相當大的篇幅探討親子關係,其中引用到的黑暗童話《喪屍小孩》是這樣的:有個母親誕下怪胎,母愛本能沒讓她殺死自己的孩子,反之囚禁在地下室,日夜供給家畜,然而飢荒到來,村子的人都走光,食物匱乏下,母親開始剁自己手腳餵養孩子,最終只剩軀殼,她靠在孩子身上說,吃吧。孩子卻緊抱著她,說媽媽好溫暖。孩子究竟需要的是食物,還是媽媽的溫暖?
來源:Netflix
當我回溯童年,有些人總覺我是抱怨幼年的經濟窘迫,實則我想表明的是疏離和冷漠,童年創傷殺傷力極大,不是成年、成熟後可以去彌補,也不是豆腐腦的外人可以去批評。
以哈洛的實驗去看名言「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只對一半,在另一個絕望之井試驗中,哈洛設計一個無法逃脫的環境,原本快樂的小猴在與母親、同儕隔離後也呈現抑鬱,兩周後再也不嘗試逃跑,緊瑟縮在角落,童年是無法作為一生心理健康的擋箭牌的。
至於我為什麼不再與I聯絡,歷經情感失落的他有高度的焦慮和不安,好幾次我剛好在街頭接起他的電話,背景傳來任何異性路人的講話聲都會引發他情緒失控咆嘯,雖然他事後都會道歉,但數次後只令我莫名厭煩,感到壓力。每個人都有不快的創傷,但要有自覺和自制,別拿受害者身分成為加害人,我們都不是聖母,也別當聖母,否則下一個恐怖情人受害者就是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4會員
185內容數
散文、小說、遊記、閱讀省思、時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瑪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她站在病床尾端,耐心詢問家屬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的意願。患者的妻子睜大眼茫然地看向前方,女兒則皺著眉,開闔數次的嘴唇說不出任何字句。她懂得那些困境,一樣錯愕的表情,也曾經覆蓋在她臉上。 父親在四年前去世,在此之前已臥床四年。罹病初期,她已是住院醫師,對疾病的治療方針有基本的了解。父親沒有其他重大病史,
近幾日部落客、 行銷圈鬧出一起嚴重糾紛,數百則留言鬧哄哄,有人指責發案方花錢是大爺心態可鄙,有的人認為有酬是雇傭關係,雙方各持己見,只說利於己的話,只會張貼對方的不當措辭,隔著網路就像霧裡看花,是故真相是非難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以網路作為戰場絕對兩敗俱傷。 接案方A接了一個低酬勞500-1000的
朱記餡餅粥店大家應該不陌生,醫院、家樂福、百貨公司的美食街均可見其身影,近50年的歷史,讓我想起北方麵食時,腦海裡立刻聯想到朱記的好味道。為因應疫情開發,朱記早已開發多款宅配美食,默默地在團購圈成為古風潮,這次就以暢銷商品朱記蔥油餅、水餃為開箱,亦跟各位分享料理心得。 朱記蔥油餅 我雖非料理達人
如果人不是一誕生於世即為人,需要經歷蛻變的過程才能成為真正的「人」,那真正的人又是甚麼呢?耐人尋味的書名源自布農族語min(成為)Bunun(布農族人),意即成為布農人。 《成為真正的人》以一九四五年三叉山真實事件為背景,二戰後一架載著美國戰俘的軍機原航向馬尼拉,因颱風墜機於海拔三千四百九十六公尺
這一則是新北偏僻醫院的室友提供。 十多年前我們初識時她在加護病房工作,當時加護單位每間病室皆裝設攝影機,護理師從護理站就能觀察病患。一樣在夜深人靜的大夜班,約兩三點左右,護理師們在護理站一便打記錄一便閒聊。 一個護理師叫喊著,「你們快看!」 原來在無人操作監視器的狀態下,螢幕出現某病室的畫面。
她站在病床尾端,耐心詢問家屬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的意願。患者的妻子睜大眼茫然地看向前方,女兒則皺著眉,開闔數次的嘴唇說不出任何字句。她懂得那些困境,一樣錯愕的表情,也曾經覆蓋在她臉上。 父親在四年前去世,在此之前已臥床四年。罹病初期,她已是住院醫師,對疾病的治療方針有基本的了解。父親沒有其他重大病史,
近幾日部落客、 行銷圈鬧出一起嚴重糾紛,數百則留言鬧哄哄,有人指責發案方花錢是大爺心態可鄙,有的人認為有酬是雇傭關係,雙方各持己見,只說利於己的話,只會張貼對方的不當措辭,隔著網路就像霧裡看花,是故真相是非難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以網路作為戰場絕對兩敗俱傷。 接案方A接了一個低酬勞500-1000的
朱記餡餅粥店大家應該不陌生,醫院、家樂福、百貨公司的美食街均可見其身影,近50年的歷史,讓我想起北方麵食時,腦海裡立刻聯想到朱記的好味道。為因應疫情開發,朱記早已開發多款宅配美食,默默地在團購圈成為古風潮,這次就以暢銷商品朱記蔥油餅、水餃為開箱,亦跟各位分享料理心得。 朱記蔥油餅 我雖非料理達人
如果人不是一誕生於世即為人,需要經歷蛻變的過程才能成為真正的「人」,那真正的人又是甚麼呢?耐人尋味的書名源自布農族語min(成為)Bunun(布農族人),意即成為布農人。 《成為真正的人》以一九四五年三叉山真實事件為背景,二戰後一架載著美國戰俘的軍機原航向馬尼拉,因颱風墜機於海拔三千四百九十六公尺
這一則是新北偏僻醫院的室友提供。 十多年前我們初識時她在加護病房工作,當時加護單位每間病室皆裝設攝影機,護理師從護理站就能觀察病患。一樣在夜深人靜的大夜班,約兩三點左右,護理師們在護理站一便打記錄一便閒聊。 一個護理師叫喊著,「你們快看!」 原來在無人操作監視器的狀態下,螢幕出現某病室的畫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微雷)沒有肚臍的果玄,從小就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更從媽媽的口中認識了更不一樣的自己,但他沒有厭惡也沒有喜歡,而是存在的好奇的心態去探索自己與其他人。他學著去愛這個世界既定的男生、女生,卻發現自己並非在這個分類之中,他便開始思考,為什麼父母會生出我這樣的人,但他又想了一下:「不對,
父母疼愛孩子,有時並不是全然基於愛,在其背後其實也帶著恐懼。 害怕不對他們好,順從他們的心意,不陪伴著長大,他們以後長歪了便可能來恨你,用現在對孩子的愛來交換孩子以後對你的愛。 我們要陪伴孩子一起打獵多久,才肯放手讓他們去草原獨自拼博,這取決於有沒有教導好他們補獵的技巧,有沒有跟他們好好溝通,我
Thumbnail
我們常常說,血濃於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等字句來形容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但是這彷彿由天註定的緣份,到底有沒有個起始點?我認為是有的,剛好兒子出生在即,那就讓我們來藉由我朋友小孟來講一對親子要成為親子,是有多麼不容易,也是為何老玄對於那些不夠充分的墮胎理由為何總是那麼生氣。 小孟,一位時常關心老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這本經典著作中寫道: 「嬰兒不能辨識物體,不能覺知自己,不能覺知到外在世界。他只能感受到溫暖和食物的正面刺激,還不能把溫暖和食物與其來源 —— 母親區分開來。這個時候,母親就是溫暖,母親就是食物,母親就是滿足和安全的安樂狀態。」
Thumbnail
最近看了洪愛珠在自由幅刊專欄的「母女學步」,談到她本來一開始沒有打算生小孩子,看著她將她這一路的心路歷程記錄下來,在現在的我閱讀起來,特別有感。 在沒有小哈利之前,我不覺得小孩這件事情是必須存在的,也沒有覺得小孩可愛過。 就算有,那也是很偶然遇到對味的小孩才會發生的事情。 當時身邊很
Thumbnail
家族人孩子和荒野狼孩子需要的愛是不同的,透過瞭解孩子的通道特質,可以更有效地表達愛。不要自責或懷疑,要相信,妳是擁有妳所需要的能力的,而妳的孩子也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微雷)沒有肚臍的果玄,從小就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更從媽媽的口中認識了更不一樣的自己,但他沒有厭惡也沒有喜歡,而是存在的好奇的心態去探索自己與其他人。他學著去愛這個世界既定的男生、女生,卻發現自己並非在這個分類之中,他便開始思考,為什麼父母會生出我這樣的人,但他又想了一下:「不對,
父母疼愛孩子,有時並不是全然基於愛,在其背後其實也帶著恐懼。 害怕不對他們好,順從他們的心意,不陪伴著長大,他們以後長歪了便可能來恨你,用現在對孩子的愛來交換孩子以後對你的愛。 我們要陪伴孩子一起打獵多久,才肯放手讓他們去草原獨自拼博,這取決於有沒有教導好他們補獵的技巧,有沒有跟他們好好溝通,我
Thumbnail
我們常常說,血濃於水、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等字句來形容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但是這彷彿由天註定的緣份,到底有沒有個起始點?我認為是有的,剛好兒子出生在即,那就讓我們來藉由我朋友小孟來講一對親子要成為親子,是有多麼不容易,也是為何老玄對於那些不夠充分的墮胎理由為何總是那麼生氣。 小孟,一位時常關心老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這本經典著作中寫道: 「嬰兒不能辨識物體,不能覺知自己,不能覺知到外在世界。他只能感受到溫暖和食物的正面刺激,還不能把溫暖和食物與其來源 —— 母親區分開來。這個時候,母親就是溫暖,母親就是食物,母親就是滿足和安全的安樂狀態。」
Thumbnail
最近看了洪愛珠在自由幅刊專欄的「母女學步」,談到她本來一開始沒有打算生小孩子,看著她將她這一路的心路歷程記錄下來,在現在的我閱讀起來,特別有感。 在沒有小哈利之前,我不覺得小孩這件事情是必須存在的,也沒有覺得小孩可愛過。 就算有,那也是很偶然遇到對味的小孩才會發生的事情。 當時身邊很
Thumbnail
家族人孩子和荒野狼孩子需要的愛是不同的,透過瞭解孩子的通道特質,可以更有效地表達愛。不要自責或懷疑,要相信,妳是擁有妳所需要的能力的,而妳的孩子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