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le不久前宣布一連串新的服務產品之後,許多人還是一直在重複之前的論調:「Apple就是要把大家都關在封閉系統裡,然後榨出每個人的錢來」。不過從別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個更好的解釋:Apple的服務與顧客之間的信賴關係。
過去,我曾經認為Apple的服務事業(以下簡稱「Apple服務」)存在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提昇Apple電腦的銷售量和利潤空間;因為這些硬體產品,無論是手錶、手機、平板、筆電、或是桌機,確實都很賺錢。
Apple的硬體事業確實非常賺錢。在去年九月底結束的2018財務年度(以下年份均指財務年度),來自硬體的營業額就超過2,100億(美元,以下同),其中還不包括隸屬於「其他產品線」(Other Products)類別的Apple Watch手錶。
不過如果再仔細分析一下數字,就會發現案情並不單純。
暴漲的服務事業
雖然Apple整體的營業額從2015年的2,337億成長到2018年的2,656億(+13.6%),但服務部分從199億增加到372億,相較之下暴增了多達87%。
換句話說,這三年Apple營業額的總成長量319億之中,光是服務事業就貢獻了173億。在2019年第一季中,服務事業的109億營收則佔了同時期全公司840億進帳的13%。
對於服務事業的未來前景,Apple執行長Tim Cook非常看好。他在2017年就預估,這方面的營收在2020年之前將會達到500億;如果把這個數字放在今天,Apple光是服務事業就可以排在「
財星500大企業」中第59名的洛馬公司(製造F-16戰鬥機的公司)和第60名的AIG金融保險集團之間。
而從單單是上一季就做到109億來看,Cook預測的數字和時間似乎還有些保守。
原本以為只是跑龍套小角色的Apple服務,現在竟然成了舞台上的大牌主角之一。
猛衝的理由
我們在外面很常聽到一個說法,就是Apple現在猛衝服務事業,是為了彌補最近比較低迷的iPhone銷售營收。持這類意見的人,往往只看了iPhone的單一數字,而沒有對照到「整個都很低迷」的全球手機市場;然而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iPhone的黃金歲月確實已經過去、而且可能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商業理論告訴我們,當某個市場已經達到飽和點之後,有兩種方式可以再多衝營收:
- 透過降價來搶奪競爭對手的生意,就如同現在的PC市場一樣;
- 從現有的顧客之中榨出更多業績。
所以許多人認為,Apple最近開始拉高iPhone的價格、並且擴大服務事業的範圍,是典型的「榨顧客」手法;在今(2019)年3月25日的
產品發表會中,新推出的Apple News+新聞訂閱、Apple Arcade遊戲服務、新的Apple TV app、引起諸多討論的Apple Card信用卡、以及新的Apple TV+影視串流服務,都是這整套策略的一部分。
然而,由於發表會後立刻「買得到」的服務只有每月US$10的Apple News+,所以其他項目的詳情外界還不清楚。但已經有評論家指出,Apple的這些作法已經背離了該公司原本的精神。
Steve Jobs的志向曾經是「深深影響這個世界」,而今天的Apple只想深深影響你的錢包。
然而,Manjoo和其他持類似看法的人可能不知道:從創立iTunes影音商店、iBookstore電子書商店、甚至已經被遺忘的
me.com(也就是現在的iCloud)等服務之後,Steve Jobs早就已經在深深影響你的錢包了。
所以這些服務又是怎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