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所謂「應對風險態度的周期」,就是面對不同週期階段的市場時,投資人的心理狀態變化、以及承受的風險程度是大相逕庭的。第八章中提到:當事情進行順利,而且資產價格高漲時,投資人往往認為未來很美好,風險就像是他們的朋友,獲利很容易,投資人就在應該增加風險趨避程度的時候,變得願意承擔風險。當事件變糟時,他們轉向認為市場就是會虧錢的地方,不惜一切代價想要避開風險,而且虧損會讓人感到沮喪。
霍華馬克斯說:
「我們必須要認知到,我們只能接受現狀的環境來進行投資,或是可以拒絕現狀而退場保持觀望,但是我們沒有第三種選擇說:我不喜歡現今的環境,我要另一個不同的環境。」當然這不可能實現...
發生的事件已無法改變,無論你接不接受,但你可以做的是,問自己:從現在開始,我該如何調整才是最好的?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實戰》的作者安納金則說過:
「你無法控制未來發到你手上的牌,你該學習的是如何把手上的牌打好。」 (安納金演繹6.17鐘擺效應)
科斯托蘭尼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說:
大家不需要無所不知而是在關鍵時刻(週期)指出正確的內在關係,並採取相對應的動作。
無獨有偶地,橋水基金創辦人Dalio於《原則》書中也說過類似的話:「我們必須養成在碰到什麼樣的狀況,做出相對應的動作」。
到底我們投資人在碰到什麼樣的情況,必須做出哪些的相對應動作?
霍華馬克思在本書或是上一本著作《投資最重要的事》就對「關鍵時刻」、「關鍵周期循環」做了相當多的詮釋,本章節是《掌握市場週期》書中最長的一章,也顯現了霍華馬克斯認為其具備一定的重要性,我認為第八章「應對風險態度的周期」可以分為三個重點來看,供大家參考交流。
1.過度承擔風險階段(風險趨避不足)
2.過度趨避風險階段
3.逆勢投資
4.鐘擺「快樂的中點」與老子「道德經」的「道」有什麼關係?(個人觀點補充)
1.過度承擔風險階段(風險趨避不足)
霍華馬克斯說:「最不成功的融資環境都是在最繁榮的經濟體與金融市場裡完成的,景氣好時讓人樂觀,拋棄謹慎的態度,使得高風險資產的價格就會上漲。因此在景氣好的時候投資人更容易做出更多不明智的投資決定。」
這讓我想起近期的例子,Lyft叫車平台於2019/3/29於美國NASDAQ掛牌上市,結果只出現了「一日行情」,上市僅經過兩個禮拜時間,股價從高點開始下跌,下跌幅度高達近30%左右。而已有Lyft的投資人表示,於 4月17 日在加州法院提起訴訟,Lyft 在上市說明時誇大了其市場地位,而如今股價急劇下跌損害了股東權益。
馬克斯提醒,「投資最大的風險就是你相信沒有風險。」更高的價格將使得資產甚至變得更有風險(而且還會專門吸引那些專門「投資強勢股」的「動能投資人」)。
巴菲特說:
「當別人愈不審慎處理他們的事情,我們就應該以更謹慎的態度處理自己的事情。」
如果你拒絕與他人一起進入像今天這種無憂無慮的市場,那麼你可能會暫時報酬落後別人,而且看起來很像老頑固。但這意味著當其他人最終會失去所有時,你能保持鎮靜(和資金),那麼前面兩種情況付出的代價就不算什麼了。根據我的經驗,一直以來,疏忽時期之後就會接著出現修正的懲罰,這次也許不會發生,但我將得承擔這樣的高風險。
2.過度趨避風險階段
在此階段投資人轉向更簡單的說法:「我不在乎能否在市場上多賺一分錢,我只是不想要再虧錢了,讓我出場!」我覺得霍華這一句話將投資人的心理狀態刻畫的相當到位,相信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曾有過類似的感受吧(笑)
而且在失去大量的金錢過後,會因而變得更加謹慎,甚至會為自己的過度貪婪和輕信而譴責批判自己。他們開始想知道為什麼會做出那麼愚蠢的行為,他們終於承認自己從來沒有認真去瞭解自己參與的興奮投資活動,而且發誓再也不那麼做了。此階段,他們認為風險無所不在,即使潛在風險報酬多高,它們都認為不夠,他們開始確保自己的假設足夠保守,懷疑態度達到了極端。
霍華馬克斯說:「在市場底部時,要採取行動是極端困難的,需要堅強的信念及決心。」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出現的一生難得出現一次的機會,我目睹情緒的鐘擺朝完全悲觀方向而非理性的擺盪,在「應對風險的周期」中,朝著「過度風險趨避」的方向前進。
在恐慌時期,人們會花所有的時間來確認不會產生損失,在每個人都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反而錯過了最佳的機會。
3.逆勢投資
「懷疑和悲觀並不是同義詞。在過度樂觀的時候,懷疑心態會要人悲觀;在過度悲觀的時候,懷疑心態會要人樂觀。」
但由於理性和不帶情緒的投資人非常少,所以
整體來說,很少投資人可以在應對風險的態度上,或者周期起伏及鐘擺盪的任何情緒或心態上達到動態平衡。通常總是貪婪或是恐懼一方會有顯著的優勢。(這或許也是
科斯托蘭尼建議大家應該要加入「投資人行列」的原因之一吧!以及巴菲特曾說,在他往生後,他留給繼承人的錢,應當投資低成本的「指數基金」進行長期參與美國的經濟發展。可參考先前撰寫的文章
《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
霍華馬克思不管在本書或是前一本鉅作《投資最重要的事》,都不斷強調「瞭解我們身處在週期哪個位置」的重要性。致力去理解投資人正在怎麼思考與應對風險,或許是最重要的事,理性投資人需要時刻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並且適當的風險趨避、致力於反向操作。
最後,做個額外的第四點補充
4.「快樂的中點」與老子「道德經」所說的「道」有什麼關係?
快樂的中點
霍華馬克斯整本書的主軸可以說是圍繞在「週期不斷循環」的過程、以及「鐘擺效應」來做為核心概念。而最重要的是,「心態的周期」充分地驗證,投資人花在「快樂的中點」時間非常少。
這是什麼意思呢?大家可以留意
《掌握市場週期》P18頁,雷浩斯於推薦序中所舉的統計例子,我覺得相當受益。雷浩斯統計了2003年-2017年台灣加權指數持有一年間的報酬率,可以發現,年報酬率位在0~10%(快樂的中點)的機率竟佔不到7%,而大部分的時間,持有一年的年報酬不是落在「極端的正報酬」不然就是「極端的負報酬」,報酬率超過10%以上高達73.33%,報酬率超過20%的機率也佔統計時間的20%,也就是每五年就有一年,年報酬率是超過20%的。
這也說明了本書第八章的重點:
投資人不是在「過度承擔風險」的路上不然就是在「過度規避風險」的路上,而很少是位在「鐘擺快樂的中點」上。
投資人的情緒總是不斷朝向極端的兩端-「貪婪」與「恐懼」之間擺盪,不是過度樂觀貪婪就是過度悲觀恐懼。「鐘擺效應」中所描述的「快樂中點」,大部分的時間「投資人的情緒鍾擺」都處在極端的方向上,很少是處於中點上。
老子的「道」
在2500年前的中國,老子「道德經」中所講述的道流傳至今,是相當具有智慧的處世哲學,放諸四海皆準。事實上,「道」並不需要透過言語文字,悟性高的人可能透過自身人生經驗就能明白。道就是,活在最佳平衡點上,處世不參與「極端」行為。
不論是陰陽或是太極、甚至是自然界的颱風眼,都可見「道」在其中的智慧,過於陽、過於陰都是一種極端。萬物很多都是一體兩面的,不是只有黑或是白,無論行為或是態度,唯有平衡不朝某一方向過度極端才能形成一種動態平衡。颱風眼之外的狂風暴雨也是極端的存在,而位於颱風眼內的道卻顯得如此的寧靜平衡。
我們如何運用在投資的鐘擺上呢?
「道」就是位在投資鐘擺的「快樂中點」,「道」就是提醒我們「避免做出極端行為」。
無論我們過度承擔風險、或是過度規避風險,都會偏離了「投資之道」。事實上,投資人的集體意識,很容易讓大眾容易過度樂觀或是過度悲觀,因此我們除了要避免偏離了「投資之道」,更要學習投資大師們的智慧,在相對應的關鍵時刻(相對極端),做出相對應的動作(反向逆勢操作)。
老子所說的「兵強則不勝」!若能時時保持謙沖,虛心納下,才是保全勝果之道;若是驕溢自滿,則不能保持平常心,看不清自己的實力,更看不清敵人的力量。
對於勝負的得失心,敵強則我弱(市場過度樂觀、我就轉趨保守),不強出頭,才是明哲保身之道。時時保持自己的彈性,不輕易的被外力擊潰(當你愈想重押與市場硬碰硬,你就愈容易被外力所擊潰)。順著自然的道,不用強,隨境遇調整自己心理(動態平衡),也算是一種隨遇而安!我們無法改變已發生的生命事件,但是可以決定如何來面對。
最後,「道」居於中,其實就是「能量的平衡處」,如果你選擇「歸於中心」、「不參與極端」,你會漸漸了解「道」。
老子的「道」,是一種長久的、安穩的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投資的心態。
另外,分享老子的投資之「道」靈感來源(笑):
《覺醒的你》第18章「活在最佳平衡點上」
(美國知名主持人歐普拉說,這本書令她愛不釋手,已買書送給她認識的每一個人。)
台灣知名作家一致推薦:張德芬(身心靈作家)、許瑞云(《哈佛醫師心能量》作者)、李欣頻(身心靈作家)
(這本書很棒!推薦給對自我成長類型有興趣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