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美國介入台海戰爭的可能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說長期以來,台灣社會都普遍認為一旦台海爆發戰事,美國一定會介入,但有趣的是,卻很少討論美國如果介入,可能會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多數人的想像應該都是最簡單的情況,就是在戰事一開始時,美軍就會派遣部隊參戰。只是衡諸過去世界上大大小小的衝突,美軍在第一時間就介入的狀況並不多,而且介入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異,而這除了取決於戰況的評估,還有各種政治上的因素,避免傷亡的考量,甚至是未來善後的問題。美國當然會維護自己最大的利益,美軍會不會介入台海戰事,會在什麼階段介入戰事,當然也完全取決於什麼樣的方案對美國最有利。
劃定禁航區是美國介入戰事的最常見手段,在許多衝突中都可以見到。
對美軍來說,能不介入地面作戰是上策,因為美國的海空軍佔有優勢,而空軍又比海軍更能主宰戰場。相比之下美軍在地面戰鬥上的優勢較不明顯,雖然美軍擁有強大的空中火力支援與各種先進武器,但在游擊戰術或自殺炸彈的攻擊下,仍然常會出現重大傷亡。因此劃定空中禁航區來達成軍事干預的目的,是美軍最常使用的手段,而海上封鎖也不罕見,但派遣地面部隊,就是比較艱難的決定了。特別是在伊拉克、阿富汗與敘利亞戰事中,又再一次印證了介入地面戰事很容易陷入泥淖,因此短期內要再說服美國國會同意派遣地面部隊,可能會有很高的難度。
不過剛好台灣是個海島,要攻擊台灣的第一步就是渡海,而要安全渡海的前題是要先掌握台灣海峽上空的制空權,因此台海戰役的第一階段應該就是空戰,這幾乎沒有疑義。那美國是否會在第一階段就介入台海戰事?甚至在大戰爆發前就在台灣海峽上空劃定禁航區,以阻止中國的空中攻勢?這機率其實也不高,原因在於中國如果未先發動攻擊,美國將師出無名,台灣海峽上空是重要的空中航道,水面上也有極多的商船正在通過,在戰事還未爆發之前,美國很難片面在這裡劃定禁航區。這與戰事爆發之後,民間機艦紛紛走避,整個空域、海域已經淨空的情況完全不同。
台灣附近空域隨時都有這麼多飛機,是非常繁忙的空域。(圖片取自Flightradar24)
當然,在情勢急轉直下時,美國可以已經屯兵到台灣四周以嚇阻中國,並盡力進行外交斡旋,以避免戰事爆發。如同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派遣兩艘航空母艦到台灣附近海域巡弋一樣。只是這絕對不代表美國就會在中國攻擊台灣的第一時間,就會立刻介入戰事。畢竟派兵嚇阻跟真正介入戰事,與另一個核武大國兵戎相見,那是完全兩回事。後者除了需要取得美國朝野上下的共識,更需要充足的準備時間。而且如果在第一時間就選擇介入戰事,美國不止需要面對中國的第一波攻勢,更可能會讓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立刻受到攻擊,因此在第一時間就介入戰事風險很大。
比較合理與聰明的方法是在第一階段靜觀其變,但暗助台灣。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93 字、15 則留言,僅發佈於假圖天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5.2K會員
422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臻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台海爆發戰事,美國會不會派兵救援台灣,一直是台灣政治人物很愛操弄,同時民眾也很關心的敏感話題。而美國到底會不會派兵救援台灣,之所以會變成如此曖昧模糊,倒也不是台灣內部的爭論與分裂所造成的,反而是美國有意為之,而這也是研究美、中、台關係所一定會學到的第一課,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性模糊......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俄羅斯與中國未來因為任何一個原因出現衝突,雙方關係陷入緊張,那會形成什麼樣的情勢?當然,這種狀況最大的壞處,就是目前中俄兩國之間的經濟來往會受到影響,繼續出售武裝技術給中國的可能性,也將會大幅降低,俄羅斯還必需在綿長的中俄邊界上增加軍力部署,勢必形成更大的負擔......
是說近來美中關係陷入緊張,有俄羅斯的學者主張,未來若美中爆發更為激烈的軍事衝突,俄羅斯應該站在美國這邊來對抗中國,並認為美國只是遠方的競爭者,而中國則是近在咫尺的威脅。這樣的說法,可能讓近二十幾年來已習慣中俄合作關係的人感到意外。但是若長遠一點來看,今日的中國共產黨政權雖然是由前蘇聯所一手扶植...
是說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從敘利亞撤軍時,也一併表示會從阿富汗撤出一半的美軍部隊,再加上美國特使首度在卡達與塔里班的代表進行會談,雙方很有可能會達成一個和平協議框架,以利未來塔里班與阿富汗政府進行和平談判,而這代表美國在阿富汗的十餘年戰事,很可能就要走向終結.......
生產電動車所使用的鈷元素,多數來自戰亂不斷的民主剛果,而且是由幼小的童工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中所開採出來的。牽扯在其中的不止有歐、美、日各個電動車大廠,還包括極積推動一帶一路的中國政府,與壟斷鈷元素市場的中國企業,獨裁的非洲軍閥,形成一個共犯結構。
如果台海爆發戰事,美國會不會派兵救援台灣,一直是台灣政治人物很愛操弄,同時民眾也很關心的敏感話題。而美國到底會不會派兵救援台灣,之所以會變成如此曖昧模糊,倒也不是台灣內部的爭論與分裂所造成的,反而是美國有意為之,而這也是研究美、中、台關係所一定會學到的第一課,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性模糊......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俄羅斯與中國未來因為任何一個原因出現衝突,雙方關係陷入緊張,那會形成什麼樣的情勢?當然,這種狀況最大的壞處,就是目前中俄兩國之間的經濟來往會受到影響,繼續出售武裝技術給中國的可能性,也將會大幅降低,俄羅斯還必需在綿長的中俄邊界上增加軍力部署,勢必形成更大的負擔......
是說近來美中關係陷入緊張,有俄羅斯的學者主張,未來若美中爆發更為激烈的軍事衝突,俄羅斯應該站在美國這邊來對抗中國,並認為美國只是遠方的競爭者,而中國則是近在咫尺的威脅。這樣的說法,可能讓近二十幾年來已習慣中俄合作關係的人感到意外。但是若長遠一點來看,今日的中國共產黨政權雖然是由前蘇聯所一手扶植...
是說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從敘利亞撤軍時,也一併表示會從阿富汗撤出一半的美軍部隊,再加上美國特使首度在卡達與塔里班的代表進行會談,雙方很有可能會達成一個和平協議框架,以利未來塔里班與阿富汗政府進行和平談判,而這代表美國在阿富汗的十餘年戰事,很可能就要走向終結.......
生產電動車所使用的鈷元素,多數來自戰亂不斷的民主剛果,而且是由幼小的童工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中所開採出來的。牽扯在其中的不止有歐、美、日各個電動車大廠,還包括極積推動一帶一路的中國政府,與壟斷鈷元素市場的中國企業,獨裁的非洲軍閥,形成一個共犯結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大海是很難封鎖的,二戰末期就算美軍到處擊沉日本各種船隻,但是依舊有部分船隻安全抵達。中國想封鎖台灣,如果沒有一開始類似偷襲珍珠港的全面打擊,馬上進入戰爭狀態,看到船就打的威脅,要在和平時期進行封鎖台灣,就會被台灣武力一個一個下水餃。 海上封鎖是極為消耗資源的行動,尤其台灣的海島國家是360度環海,
美國與菲律賓兩軍日前在菲國北部舉行軍演,最近的地點距離台灣只有140公里。華爾街日報實地參與演習後,在報導中描述這批部隊在中國入侵台灣時將如何反制解放軍,以及為達成這樣的目標,美軍正在做何準備。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大海是很難封鎖的,二戰末期就算美軍到處擊沉日本各種船隻,但是依舊有部分船隻安全抵達。中國想封鎖台灣,如果沒有一開始類似偷襲珍珠港的全面打擊,馬上進入戰爭狀態,看到船就打的威脅,要在和平時期進行封鎖台灣,就會被台灣武力一個一個下水餃。 海上封鎖是極為消耗資源的行動,尤其台灣的海島國家是360度環海,
美國與菲律賓兩軍日前在菲國北部舉行軍演,最近的地點距離台灣只有140公里。華爾街日報實地參與演習後,在報導中描述這批部隊在中國入侵台灣時將如何反制解放軍,以及為達成這樣的目標,美軍正在做何準備。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