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0/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淺談日本的民家研究以及近代住宅

日本近代住宅的發展

在日本史上,江戸時代及明治時代為劃分兩代,從明治維新(1868)為近代。在幕末受到培里將軍黑船扣關以後,日本被迫開國。後來「尊王攘夷」派取得優勢,「王」即天皇,擁立天皇以抗外國勢力,因而造成大政奉還、明治維新、王政復古的維新過程。
明治維新以後,明治天皇厲行西化,派遣岩倉使節團學習歐洲政治、經濟、文化、技術,在日本力行歐化的制度以及生活。有許多外來語為此時導入,也因為經由五四運動而影響到中國。而在住居上面,煉瓦(磚造)成為洋風的代表,再加上工部省底下的工部大學校聘請英國教師孔德來日教授,教授出來第一代建築家辰野金吾、曾彌達藏、片山東熊、佐立七次郎。在官衙建築多追求洋風的情況下,一般人民仍然還是過著傳統的和式的生活。在明治初期,雖然有興建幾棟有錢人家的洋館,但是一般私底下的生活比較習慣和式,因此出現和洋併置的住宅
舊岩崎家宅邸庭園洋館 由 Wiiii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177862
舊岩崎家宅邸庭園洋館 由 Wiiii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177862
日本近代住宅與傳統民家(民居)不同之處,在於日本近代住宅有洋式空間:應接間、洋式的食堂等,可以做為接待客人之用。而由於接待客人的空間與平常居住的空間不同,而出現和、洋的佔有比例的問題。尤其是1920年代後期以後,中產階級也出現在家裡面接待客人的需求,需要有洋式的應接間,因此設計出來的日式住宅當中,會有洋式的應接間,即和洋折衷

日本的傳統民家(民居)

在日本建築史的分類裡面,「民家」是一個特立分出來的領域,中文稱為「民居」。日本的民家研究的發展,由明治時代著名的民俗學者柳田國男開始,後來因為今和次郎以及京都帝國大學教授西山卯三的研究而大為展開。
今和次郎(1888年7月10日-1973年10月27日)的經歷是這樣子的(維基百科):
東京美術學校出身,長期於早稲田大學執教鞭。在民家、服裝學有顯著的研究成果,提倡「考現學」,在建築、住居生活、意匠設計研究都有很大的活躍。
今和次郎參與柳田國男所倡導的「白茅會」,一方面是關東大地震之下的破敗,二方面是西風東漸下的生活的改變,因此使這一群人想要把日本傳統的民居以及生活方式記錄下來,就是所謂的「考現學」,跨越了建築學以及民俗學的研究。
而在建築界的動態裡面,1910年代隨著朝鮮的佔領,開始重視到朝鮮的古蹟研究,例如關野貞,而台灣總督府技師栗山俊一曾有朝鮮總督府考古經驗,後來到了台灣以後,也成為古蹟保存的健將。後來,武田五一探究日本的茶室、藤島亥治郎開始建構日本建築史。而戰後這一支得到保留以及發展,因此日本的民家研究,現在是屬於建築史研究的範疇。
日本的住宅研究分類領域當中,可以分為寢殿造、書院造、數寄造、近代住宅、民家。寢殿造只剩下遺跡,因此大部分屬於遺跡以及繪畫研究;書院造從室町時代武士社會而來,有座敷、玄關,是日本住宅的基礎以及傳統;數寄造為茶室,比較追崇不拘形式、樸拙的形象;近代住宅是大家最熟悉的,因為台灣的日式住宅是由近代住宅的歸制而來,再加上氣候的適應。
而日本的民家最早可以推演到十七世紀初期,到二十世紀初,相較於前三者,為庶民住宅,通常為茅葺屋頂、土壁,也會受限於幕府的《禁奢令》。有些研究會特指都市住宅,這些都市住宅前店後寢,類似台灣的街屋,也就是所謂的「町家」。日本的民家受到各地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等的不同而有著不一樣的平面、材料、結構、建築特色,其空間使用的過程,以及痕跡復原,都是日本民家學的重要內容,研究方法不僅包括建築本身,也有聚落調查、痕跡調查、口述調查、文獻史料調查(尤其擅長私文書的解讀)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