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phon低溫穩定沖煮

Syphon低溫穩定沖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yphon出杯趨於穩定了!喔耶

raw-image

一般來說,syphon的投粉分為兩種,

  1. 一開始就投粉
  2. 等上壺水到一定程度再投粉

我自己學習Syphon的手法主要觀摩自季節香、 unicafe和演珈演珈琲緋, 也就沿用這三家的後投粉手法。

至於上壺水溫,從沸騰投粉到水泡冒出就可以投粉,這個也有不同說法,我則是喜歡季節香老闆的說法,以常溫水開始低溫加熱,我抓的速度大約是每秒0.1度的速度上升。

上壺投粉的時機,大約是微密氣泡開始大量出現時候,這時的水溫大約是70度。

投粉後第一次攪拌,之後再三次攪拌,攪拌時機是等到香味消失時候開始動作(什麼叫香味消散頗為玄奇,但就只能自己去體悟了)

因為是低溫加熱的關係,我是不會選擇降低火源,恆溫到底。

大約1分鐘到1分10秒關火,1分40秒到1分50秒落水結束。

相比手沖,Syphone多了一點點油脂感,你也可以說比較不清晰,但這就是另一種咖啡的浪漫。

以下是影片,大家隨意吐嘈




avatar-img
咖啡癮士的沙龍
128會員
149內容數
分享咖啡知識 跑咖啡店經驗 各種咖啡器材的使用和心得 對咖啡豆的品嚐 以及各種咖啡展覽的第一手情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咖啡癮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壺水溫約62度時候投粉,火一直保持可接受的最小火 粉的味道每變化一次(我的認定就是味道不見一次)時候,攪拌一次。 大約60秒關火,
味道說不出的平淡,不苦,不澀,風味極淡,微乎其微的風味,硬要說就是無個性~
光用愛樂壓義式套件是壓不太出油花的。 目前成功的參數是在套件,在加一片正常孔洞的金屬濾片。
相比於冰拿鐵,乳白色的牛奶與黝黑咖啡在交界處以不規則幾何狀態流動的韻律,分層的咖啡,是另一種涇渭分明的美感。
說到咖啡豆的淺焙深焙~那我先說說之前在北京客居的經驗好了~ 大陸不管是魯川粵蘇哪個菜系,都不脫多油重鹹,每次上菜之前都要跟廚房大聲吆喝:「少油少鹽」,可是沒用,清炒西蘭花可以吃出客家福菜的鹹度和肉圓的油度,最後,我都直接說了 老闆,不要放油不要放鹽 跟大陸師傅這樣說,才勉強可以達到我對清炒的標準。
拉花毀三代,手沖毀一生,既然都入咖啡坑,多點一個義式咖啡的技能樹也不算什麼大事,評估幾台機器,先從Nomad Espresso 不插電義式咖啡機當敲門磚。
上壺水溫約62度時候投粉,火一直保持可接受的最小火 粉的味道每變化一次(我的認定就是味道不見一次)時候,攪拌一次。 大約60秒關火,
味道說不出的平淡,不苦,不澀,風味極淡,微乎其微的風味,硬要說就是無個性~
光用愛樂壓義式套件是壓不太出油花的。 目前成功的參數是在套件,在加一片正常孔洞的金屬濾片。
相比於冰拿鐵,乳白色的牛奶與黝黑咖啡在交界處以不規則幾何狀態流動的韻律,分層的咖啡,是另一種涇渭分明的美感。
說到咖啡豆的淺焙深焙~那我先說說之前在北京客居的經驗好了~ 大陸不管是魯川粵蘇哪個菜系,都不脫多油重鹹,每次上菜之前都要跟廚房大聲吆喝:「少油少鹽」,可是沒用,清炒西蘭花可以吃出客家福菜的鹹度和肉圓的油度,最後,我都直接說了 老闆,不要放油不要放鹽 跟大陸師傅這樣說,才勉強可以達到我對清炒的標準。
拉花毀三代,手沖毀一生,既然都入咖啡坑,多點一個義式咖啡的技能樹也不算什麼大事,評估幾台機器,先從Nomad Espresso 不插電義式咖啡機當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