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當個資成為武器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說在前頭,這件事跟台灣絕對有關,看完文章就知道為什麼了。另外,如果你不知道本片標題是指什麼事,簡單來說就是「劍橋分析」這家數據分析公司違法使用臉書用戶個資進行政治操作,包括英國脫歐與美國總統大選。細節請參考以下報導,我就不在此詳述。這篇報導有提到本片中使用的某些爆料畫面。
因為主題跟網路有關,片中某些段落使用視覺特效,去呈現 3C 產品的螢幕畫面以及具現化人們在網路上的行為(例如按讚、發推特文),讓我想起電影《人肉搜索》和德劇《全歐最酷線上藥頭》,也都同樣充分利用視覺效果去強化作品主題。運用這種手法,本片達成吸睛且引人入勝的效果。
有了前述的基礎,觀眾就更能被帶入片中探討的議題。本片並不是從頭開始平鋪直敘這個事件,而是由一位在大學裡教媒體課程的教授 David Carroll 揭開序幕。他要求「劍橋分析」歸還他的個人數據資料,本片以這個行動為引,帶出整起風暴的內幕。片中用到不少他的推特貼文,有興趣者可點連結去看看。
這位教授的行動揭露了本片的核心思想:資料的所有權是(新的)基本人權。所謂「基本」的標準本來就因時代而異,就像以前我們要衡量一個地區或國家繁榮與否,可能單純從經濟面去看,但現在我們常常會把網路普及度納入考量。有了網路之後,人們就會在線上留下許多「數位足跡」,包含你追蹤誰、點讚過哪些文章、逛過哪些網站等等,而這些都可以算是個人數據資料的一部份。那些精準投放的廣告,就是這些資料被第三方使用的最佳例證。
網路帶來的資訊海,使我們的時間變得零碎,讓人很難再有心力去仔細審視每個網站或 app 的使用者條款,無形中將自己的個人隱私置於洩漏的風險之中。「提供個人資料」的行為總是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發生,反觀教授「請求資料」的過程卻是如此困難,這凸顯了數位化個人資訊的「權利不對等」情況。有鑑於此,歐盟去年生效的新版個資法增加了人民對於個資的「被遺忘權」,如果你還記得去年有一陣子許多網路平台都更新隱私條款,就是受這個法規影響。
網路科技發展迅速,除了讓人們越來越難跟上腳步、以至於容易受有心人士利用,法律規範也越來越不足、越來越容易因為漏洞而引起爭議。本片中,身為劍橋分析前員工的爆料者 Brittany Kaiser 提到,數位資料是「武器」。在大數據時代,掌握資料流不只是掌握金流,更可能造成「數位獨裁」。人類距離那一天,已經不遠了。
《21世紀的21堂課》85頁開始提到數位獨裁,可參考啾啾鞋的說書影片。
而這件事跟台灣的關係呢?稍微有在關心社會議題的人,應該都知道台灣這兩年因為選舉的緣故而深受假新聞所害,但這其中竟可能有劍橋分析的份:在本片的 1:14:08 處,畫面中顯示的「全球經驗」地圖裡,台灣也被標示在內(我不會截 Netflix 的畫面,希望有好心人幫忙)。其實用資訊戰來干涉政治已是全世界普遍的情況了,甚至還有專門生產網軍的組織出現。即便你個人不受那些假訊息洗腦,但那些訊息只要足以操弄政治局勢,你所處的社會也必定受到影響。最終,無人能置身事外。
結尾還是要來點老生常談的呼籲。無論劍橋分析對於台灣的影響到什麼程度,「我們已深陷資訊戰當中」是不爭的事實,「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將越來越不可或缺。希望大家都能在轉傳資訊前多想想,對任何資訊都抱持幾分懷疑,並且(有管道的話)多多查證。順便上臉書的「設定/應用程式和網站」,把已經不使用的項目取消權限。
然後,不要再玩綁定臉書的心理測驗了。
Data rights are human rights. #ownyourdata

延伸觀賞和閱讀

  • Netflix 脫口秀《哈桑明哈吉:愛國者法案》第一季的〈內容管制與言論自由〉
  • 於本片中現身、揭發劍橋分析的英國《觀察家報》記者 Carole Cadwalladr,她在 TED 的演講〈臉書在脫歐中扮演的角色〉的片段有被本片使用,完整版請見以下影片。

歡迎追蹤粉專 影劇業餘觀察團

(我知道這有點諷刺,但臉書目前仍是很好用的社群QQ)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導演 Ava DuVernay 改編「中央公園五罪犯」(The Central Park Five)事件的 Netflix 迷你影集《別人眼中的我們》(When They See Us)明天上線,今天先來介紹這部由她導演、同樣為 Netflix 發行的 2016 年紀錄片。
本片由 Netflix 發行。導演吳皓用鏡頭記錄自己的中國家人,呈現他們如何面對,他在美國與同性伴侶結婚生子的事實。 今天真是個適合推薦這部片的日子。
「不要讓別人對你說『你做不到』。」本片是 Netflix 上週推出的紀錄片,背景為 2018 年的美國國會議員黨內初選,片中關注角逐民主黨黨內初選的四位素人女性,其中包含近期的政壇新星、現在已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女性國會議員的 Alexandria Ocasio-Cortez(暱稱 AOC)。
提到民主、提到政治、提到社會運動,你的想像是什麼?本紀錄片以學運人士「陳為廷」和中國交換生「蔡博藝」為拍攝對象,記錄兩人、加上導演「傅榆」自己,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包含太陽花學運)的過程。
「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賽拉耶佛被殺,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或許是許多人從教科書得知、對一戰僅存的印象之一。去年是一戰的終戰百年,但親眼見證這段歷史的人皆已逝世,似乎只剩無聲的史料能訴說那些遙遠的傷痕。而在這部紀錄片問世後,一切從此改觀。
導演 Ava DuVernay 改編「中央公園五罪犯」(The Central Park Five)事件的 Netflix 迷你影集《別人眼中的我們》(When They See Us)明天上線,今天先來介紹這部由她導演、同樣為 Netflix 發行的 2016 年紀錄片。
本片由 Netflix 發行。導演吳皓用鏡頭記錄自己的中國家人,呈現他們如何面對,他在美國與同性伴侶結婚生子的事實。 今天真是個適合推薦這部片的日子。
「不要讓別人對你說『你做不到』。」本片是 Netflix 上週推出的紀錄片,背景為 2018 年的美國國會議員黨內初選,片中關注角逐民主黨黨內初選的四位素人女性,其中包含近期的政壇新星、現在已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女性國會議員的 Alexandria Ocasio-Cortez(暱稱 AOC)。
提到民主、提到政治、提到社會運動,你的想像是什麼?本紀錄片以學運人士「陳為廷」和中國交換生「蔡博藝」為拍攝對象,記錄兩人、加上導演「傅榆」自己,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包含太陽花學運)的過程。
「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賽拉耶佛被殺,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或許是許多人從教科書得知、對一戰僅存的印象之一。去年是一戰的終戰百年,但親眼見證這段歷史的人皆已逝世,似乎只剩無聲的史料能訴說那些遙遠的傷痕。而在這部紀錄片問世後,一切從此改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剛通過的「打詐新四法」就包含「數中法」的部分內容。我們都活在集權、封建的「數位封建帝國」之中。從歷史脈絡檢視「網路為何從自由天地變成集權監獄」,以致如今各國都開始「立法著手治理網路空間」。當然,必須特別關心「數中法草案爭議」之後,台灣如何處理這項議題——方向為何?進度、成效如何?有什麼漏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怎麼說呢?請問你是誰,我們活在這世界上,社會與政治之間的擺盪越來越大。生物科科技與人工智慧機乎霸佔了新聞頭條。但沒人去注意權力如何演變來的。歡迎買來看。這是我國中與高中甚至研究所都在用的經典書本。 「所有政治制度都是權力的展現與實體化。」──漢娜‧鄂蘭(已故)。路克斯的《權力:基進觀點》在 197
Thumbnail
隨著數據資產化進程的加速,數據不僅成為企業的重要資源,也逐漸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了解數據資產化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如何利用這個趨勢進行套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價值的。
Thumbnail
但台灣的影像一直還沒有往更深層私域流量邁進,大多人都還是往內容以及傳統的社群操作為主,這一點其實深感可惜,因為當大多故事都在提倡『跨 IP 的同時』或許更深度的私域流量的可操作範圍其實應該會更密切以及需求度更高。
Thumbnail
#週一推薦 #行銷人必學 數據洞察行銷的專場分享 面對瞬息萬變的數據行銷時代,您準備好了嗎? 在我眼中,沒有難做的市場,只有看不見的藍海 而準確的線上數據越來越能夠協助我們洞悉商機 #消費者旅程的洞察 隨著第三方cookie消失|各大品牌和電商積極收集從公領域轉到私領域流量的數據,如果線上和
「關鍵評論網」3月27日發表評論,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發布「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網路訊息操作分析報告」,声称这次選舉大約有14,000多個協同帳號,全國超過300萬人都被其影響,甚至間接作用到了現實世界。而恰巧的是柯文哲也獲得了300多萬張選票,影射出ai實驗室所說的被影響的民眾正好是柯文哲的支
Thumbnail
「2016年11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讓所有媒體與政治學者跌破眼鏡。」 你知道2016年川普勝選可能與Facebook 蒐集用戶資訊有關嗎? 你知道英國脫歐也可能與Facebook 蒐集用戶資訊有關嗎?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閱讀筆記《懲罰貧窮:大數據橫行的自動化時代,隱藏在演算法之下的不平等歧視》 謝謝格友偶希都理的分享, 書中這段【授權檢舉者】的內容, 剛好提到這前陣子我曾有的感觸; 為了「真實」了解學生及其家庭的狀況, 就必須真實地「深入訪談」學生及其家庭的生活細節,包含家庭成員的互動,作息,甚至對話,尤
近期,聯合新聞網披露,有駭客在國外論壇 「Breach Forums」上出售 20 萬條台灣民眾個人資訊,並聲稱擁有台灣 2300 萬民眾的詳細資訊,其中國民黨員、宜蘭縣縣長林志妙的個人資訊也在其中。 10 月 21 日早上,海外論壇「Breach Forums」出現一篇文章,一名ID為「OK
Thumbnail
最近剛通過的「打詐新四法」就包含「數中法」的部分內容。我們都活在集權、封建的「數位封建帝國」之中。從歷史脈絡檢視「網路為何從自由天地變成集權監獄」,以致如今各國都開始「立法著手治理網路空間」。當然,必須特別關心「數中法草案爭議」之後,台灣如何處理這項議題——方向為何?進度、成效如何?有什麼漏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怎麼說呢?請問你是誰,我們活在這世界上,社會與政治之間的擺盪越來越大。生物科科技與人工智慧機乎霸佔了新聞頭條。但沒人去注意權力如何演變來的。歡迎買來看。這是我國中與高中甚至研究所都在用的經典書本。 「所有政治制度都是權力的展現與實體化。」──漢娜‧鄂蘭(已故)。路克斯的《權力:基進觀點》在 197
Thumbnail
隨著數據資產化進程的加速,數據不僅成為企業的重要資源,也逐漸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了解數據資產化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如何利用這個趨勢進行套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價值的。
Thumbnail
但台灣的影像一直還沒有往更深層私域流量邁進,大多人都還是往內容以及傳統的社群操作為主,這一點其實深感可惜,因為當大多故事都在提倡『跨 IP 的同時』或許更深度的私域流量的可操作範圍其實應該會更密切以及需求度更高。
Thumbnail
#週一推薦 #行銷人必學 數據洞察行銷的專場分享 面對瞬息萬變的數據行銷時代,您準備好了嗎? 在我眼中,沒有難做的市場,只有看不見的藍海 而準確的線上數據越來越能夠協助我們洞悉商機 #消費者旅程的洞察 隨著第三方cookie消失|各大品牌和電商積極收集從公領域轉到私領域流量的數據,如果線上和
「關鍵評論網」3月27日發表評論,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發布「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網路訊息操作分析報告」,声称这次選舉大約有14,000多個協同帳號,全國超過300萬人都被其影響,甚至間接作用到了現實世界。而恰巧的是柯文哲也獲得了300多萬張選票,影射出ai實驗室所說的被影響的民眾正好是柯文哲的支
Thumbnail
「2016年11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讓所有媒體與政治學者跌破眼鏡。」 你知道2016年川普勝選可能與Facebook 蒐集用戶資訊有關嗎? 你知道英國脫歐也可能與Facebook 蒐集用戶資訊有關嗎?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閱讀筆記《懲罰貧窮:大數據橫行的自動化時代,隱藏在演算法之下的不平等歧視》 謝謝格友偶希都理的分享, 書中這段【授權檢舉者】的內容, 剛好提到這前陣子我曾有的感觸; 為了「真實」了解學生及其家庭的狀況, 就必須真實地「深入訪談」學生及其家庭的生活細節,包含家庭成員的互動,作息,甚至對話,尤
近期,聯合新聞網披露,有駭客在國外論壇 「Breach Forums」上出售 20 萬條台灣民眾個人資訊,並聲稱擁有台灣 2300 萬民眾的詳細資訊,其中國民黨員、宜蘭縣縣長林志妙的個人資訊也在其中。 10 月 21 日早上,海外論壇「Breach Forums」出現一篇文章,一名ID為「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