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書誌:《巨流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約 10 年前已經風聞這本巨著,只是一直不敢取來細讀,怕「高攀」不起600頁的篇幅。其實《巨流河》行文簡潔,情景交融,沒有艱澀累贅文句,活像與一位長者閒話家常,娓娓道來一生際遇,是一次暢快的閱讀經歷。
是暢快,不是快樂。
《巨流河》部份內容,談生離死別、遺憾痛悔,十分觸動情緒。最「恐怖」的是:作者在這些章節沒有運用坊間的煽情套路,往往是簡單幾行平鋪直敘,那個情景在腦海剛成形,目睹了,明白了,就突然感到一下揪心之痛,簡直是「防不勝防」!書本未讀及 1/5 篇幅,已經要多次因感到難過而掩卷嘆息。那種掩卷嘆息,不一定是哭哭啼啼呼天搶地。齊邦媛其中一名少年摯友張大飛,日本侵華期間在空戰中殉職,爾後齊邦媛竟然兩次「再遇」張大飛!當然沒有「靈異」情節,過程卻叫人唏噓感慨。
上回嘗到這種掩卷經歷,是好幾年前讀《唐山大地震》一書,都是血紅的封面。
《巨流河》是齊邦媛的自傳,由她的出生、父親(齊世英)參與郭松齡的「東北倒戈」、東三省淪陷到避走重慶、1947年到台灣工作卻回不了頭、由台灣出發走向國際 ....... 等,其個人經歷,側面反照出中國當代整個歷史進程。
《巨流河》書末有一個「齊邦媛年表」,詳列作者一生(齊邦媛現屆90高齡,仍居於台灣)重大事件。筆者根據年表,嘗試列出一些重要事件(部份事件時序不跟先後排列),說明一件事:作者閱歷之豐富、事業涉獵之遼闊,真的有點兒太過份!
  • 童年時期,父親齊世英與郭松齡倒戈張作霖之役失敗,隨家人逃難南京。
  • 少年時期,日軍全面侵華,逃難至四川,就讀南開中學。
  • 青少年時期,於武漢大學就讀,由哲學系轉讀外文系。
  • 二戰結束後大學畢業,到台灣工作,結婚,因國共內戰,不能返回家鄉,與父母兄妹留在台灣生活。
  • 見證丈夫羅裕昌著手改進台灣鐵路系統,開展鐵路電氣化工程。
  • 美國求學、進修比較文學、教授中國現代文學。
  • 大學授課(臺大外文系、 台灣省立農學院、靜宜女子文理學院)。
  • 擔任故宮博物院英文秘書。
  • 任職國立翻譯館,出版大量英譯現代中國文學作品,兼任教科書組主任,編定新版中學國文課本,取代具有濃厚威權色彩的舊版課本。
  •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任客座教授,講授臺灣文學。
  • 擔任Chinese PEN Quartely 主編(1992-1999)。
  • 其他。
即使只用一言片語概括每一段經歷,都已經覺得甚為豐富,作者更為每段經歷添加箇中細節。每當涉及文學作品的解說,例如濟慈(John Keats)的英文詩句、但丁《神曲》等等,那種對文學巨構的讚嘆、熱忱、激情更躍然紙上!結果寫下了600頁篇幅,不足為奇。
齊邦媛大學時期的授業恩師,不少是名人,例如朱光潛、吳宓等,既有大學問,亦有受政治迫害的記錄。當代中國,能力學養比齊邦媛強的學者數量不少,內戰後留在中國大陸的一群,被摧殘整治。反觀齊邦媛與浩劫擦身而過,避居台灣,加上一些美資獎學金援助 (換了今天,說不定給人大罵依賴「美帝」),結果成為作育中國英才、推介中國文學給世界認識的學者。
齊邦媛在台灣,投入大量精力參與文化建設,觸及台灣文化發展的多個重要時刻。齊邦媛的英文學養,既幫助她的學生拓闊視野,認識中文文化圈以外的廣大世界;亦為台灣培育大量外語人才,吸收各種嶄新知識。爾後執掌翻譯機構,翻譯大量文學與非文學書籍,作出巨大貢獻。可惜,各種攻擊仍然接踵而至,例如她會不會說台語等(1),都成為刁難她的理由。攻擊一個老人家不太難,與忘記前人的努力、貢獻,一樣容易。
齊邦媛成長於外憂內患的時代,屬於老派愛國,但同時對政治這回事非常警覺,總是與政治爭拗保持距離,不沾鍋不站隊。今天看來,實在有點迂腐,甚至不識抬舉。然而在她身上,我看見愛國光譜可以如何寬闊,愛國可以有其他想像與可能,不等於要唯命是從、泯滅個性。她在2013年接受大公報訪問時,就鏗鏘有力地說(2):

"...... 台灣人民 ...... 六十年來至少可以有不說話的自由,職業也可以自由選擇。教育仍以捍衛中華文化為主,但絕對容許不同的研究 ......"
也許,齊女士都一把年紀了,毋必要低聲下氣地說些逢迎諂媚之語。對比當今「港式愛國」人士,只覺後者甚為無恥,令人嘔心。
筆者又借題發揮了。

《巨流河》也不是只有生離死別。最後一章,記述快將70歲的齊邦媛(似乎是單人匹馬)返回東北老鄉,探望堂兄弟。沿途鐵路風光,呆在軟臥車箱,與一群俄羅斯青年同室,彼此言語有點不通,卻「暢談」甚歡。到站後,日落了,俄國青年們陪伴老教授下車,在漆黑一片的鐵嶺火車站,呼喚等候的親人 ......... 過程令人莞爾感動,同樣令人「防不勝防」。然而,莞爾段落的前文後理,還是生離死別:與闊別多年的舊同學在上海見最後一面;身處台灣得悉彼岸同窗逝世的消息;悲鳴授業恩師們在政治運動中的悲慘下場 ......
也許,她們那一代的苦難接二連三,很難收起陰霾,故作陽光。
註:
(1) 永遠的齊邦媛:《散步在傳奇裡》選摘(2) (風傳媒,2016年8月28日)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57751
(2) 專訪台灣大學教授齊邦媛:台灣人民絕非失敗者 (大公網,2013年10月29日) http://news.takungpao.com.hk/taiwan/shizheng/2013-10/1998746.htm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1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間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把紅衛兵等字眼,套用在香港社會,開始變得合乎事實,尤其是 21/7 元朗西鐵站發生恐怖襲擊之後,鼓吹愛國力量抗暴,利用人民武鬥人民,重演文革血腥武鬥的日子,可能為期不遠。
殷鑑不遠,2016至2017年立法會DQ議員一役,輸得多麼徹底,轉眼間兵敗如山倒。我們會否再慘敗一次?
重新察看整件事件的脈絡,尤其再翻閱、整理眾多剪報時,實在驚訝政府於此事步步皆北,能夠犯的錯幾乎都犯上,任何人佯稱政府方案及推銷手段沒有紕漏,實屬掩耳盜鈴。
時局昏暗,仍要繼續讀書。不單為解憂,更為日後行動找尋理據,篤定志向。
間中取出陳舊的CD,眼看、手執,聆聽伴隨成長的音樂,體感相隨,這種體驗是數位音樂暫時難以提供的。
若果辯論也是一件武器,誰人用?如何用?
把紅衛兵等字眼,套用在香港社會,開始變得合乎事實,尤其是 21/7 元朗西鐵站發生恐怖襲擊之後,鼓吹愛國力量抗暴,利用人民武鬥人民,重演文革血腥武鬥的日子,可能為期不遠。
殷鑑不遠,2016至2017年立法會DQ議員一役,輸得多麼徹底,轉眼間兵敗如山倒。我們會否再慘敗一次?
重新察看整件事件的脈絡,尤其再翻閱、整理眾多剪報時,實在驚訝政府於此事步步皆北,能夠犯的錯幾乎都犯上,任何人佯稱政府方案及推銷手段沒有紕漏,實屬掩耳盜鈴。
時局昏暗,仍要繼續讀書。不單為解憂,更為日後行動找尋理據,篤定志向。
間中取出陳舊的CD,眼看、手執,聆聽伴隨成長的音樂,體感相隨,這種體驗是數位音樂暫時難以提供的。
若果辯論也是一件武器,誰人用?如何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身為屏東文學工作者,我是直到去年的"屏東文學史"發表會後,大家到永勝五號相聚,才有機會和曾貴海醫師面對面聊上幾句。 當時有個音樂劇企劃,名稱暫定為<千尋萬年溪>,名稱來自已先走一步的郭漢辰老大2011所編的書。計畫將超過半世紀以來,萬年溪畔誕生的文人故事,包含李淑德、(故)汪乃文(音樂)、(故
Thumbnail
「一生慶幸,見證了台灣孕育出當今華人世界最豐饒的文學果實。」
前言 <巨流河>的作者齊邦媛曾是國際筆會的一員,蘇聯解體後,她有次參加筆會,遇到原蘇聯集團一員的東歐小國—愛沙尼亞—的筆會成員,她們向齊訴苦,以前在蘇聯集團內,用蘇聯文寫作,聲討蘇聯惡行,頗受國際文壇的注目,現在國家獨立了,因為愛國,因為國格,沒理由再用蘇聯文寫作,然而使用自己的語言創作,人口少,
Thumbnail
臺灣文學巨擘齊邦媛女士享嵩壽101歲,她晚年長住養生村,此舉引領眾人反思老年照護及養生議題。養生村需求正受生技公司重視,放眼未來,康養產業鏈將是發展的方向。
Thumbnail
(一)文學人的歷史見證 齊邦媛(1924-2024)親筆自傳《巨流河》(台北:天下文化,2009年7月第一版),六百餘頁,近三十萬字,自家世、幼年、求學一直到教學、研究、行政……,娓娓道來,在一則則精采故事中,見證了一個大時代中傳奇女子的遭遇,內容豐贍,字斟句酌,值得讀者從不同角度一讀再讀。 齊
Thumbnail
齊邦媛教授是知名的學者、作家與譯者,也是早年將外國文學與學術思想著作引介進臺灣的重要推手。她在書中寫到:在文學面前,沒有「他們」、「你們」,只有「我們」啊!一字一句,至情至性,鏗鏘有力,對於後生晚輩更是一種警醒! 
Thumbnail
從《一生中的一天》到《巨流河》,齊邦媛教授以淡雅的筆觸勾勒出人生的風景,深深觸動了讀者的心靈。有幸認識這位風格獨特、富有智慧的台灣文學守護者,親身感受他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豁達,妙語如珠,犀利深刻。聽到他以101歲高壽去世,前塵往事翻湧,才知道他的精神一直守護著我。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Thumbnail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世均、曼楨、叔惠、翠芝、曼璐、豫瑾、祝鴻才等人半生的愛恨情仇,迷茫情緣,緣淺無分,而最終只能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 : 博客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雖然身為屏東文學工作者,我是直到去年的"屏東文學史"發表會後,大家到永勝五號相聚,才有機會和曾貴海醫師面對面聊上幾句。 當時有個音樂劇企劃,名稱暫定為<千尋萬年溪>,名稱來自已先走一步的郭漢辰老大2011所編的書。計畫將超過半世紀以來,萬年溪畔誕生的文人故事,包含李淑德、(故)汪乃文(音樂)、(故
Thumbnail
「一生慶幸,見證了台灣孕育出當今華人世界最豐饒的文學果實。」
前言 <巨流河>的作者齊邦媛曾是國際筆會的一員,蘇聯解體後,她有次參加筆會,遇到原蘇聯集團一員的東歐小國—愛沙尼亞—的筆會成員,她們向齊訴苦,以前在蘇聯集團內,用蘇聯文寫作,聲討蘇聯惡行,頗受國際文壇的注目,現在國家獨立了,因為愛國,因為國格,沒理由再用蘇聯文寫作,然而使用自己的語言創作,人口少,
Thumbnail
臺灣文學巨擘齊邦媛女士享嵩壽101歲,她晚年長住養生村,此舉引領眾人反思老年照護及養生議題。養生村需求正受生技公司重視,放眼未來,康養產業鏈將是發展的方向。
Thumbnail
(一)文學人的歷史見證 齊邦媛(1924-2024)親筆自傳《巨流河》(台北:天下文化,2009年7月第一版),六百餘頁,近三十萬字,自家世、幼年、求學一直到教學、研究、行政……,娓娓道來,在一則則精采故事中,見證了一個大時代中傳奇女子的遭遇,內容豐贍,字斟句酌,值得讀者從不同角度一讀再讀。 齊
Thumbnail
齊邦媛教授是知名的學者、作家與譯者,也是早年將外國文學與學術思想著作引介進臺灣的重要推手。她在書中寫到:在文學面前,沒有「他們」、「你們」,只有「我們」啊!一字一句,至情至性,鏗鏘有力,對於後生晚輩更是一種警醒! 
Thumbnail
從《一生中的一天》到《巨流河》,齊邦媛教授以淡雅的筆觸勾勒出人生的風景,深深觸動了讀者的心靈。有幸認識這位風格獨特、富有智慧的台灣文學守護者,親身感受他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豁達,妙語如珠,犀利深刻。聽到他以101歲高壽去世,前塵往事翻湧,才知道他的精神一直守護著我。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Thumbnail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世均、曼楨、叔惠、翠芝、曼璐、豫瑾、祝鴻才等人半生的愛恨情仇,迷茫情緣,緣淺無分,而最終只能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 : 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