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重讀|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一次我想起這本書,我會馬上想到兩個名字,這幾年來我都沒有忘記過,

是柯景星和李維恂,他們的故事只是亂世大江大海中的細沙,但是,足以讓成長於平定時代的人的心裡刮出深刻的軌跡。


序言老師提及這本書的烏克蘭譯本因為譯者面臨與書裡不可思議相似的處境,處在這個時代的動蕩不安之中。

這是我們時代的大江大海,以這個時空背景重新閱讀這本書,心情又比上一次看時沈重萬分。


從飛力普的採訪,對母親過往的好奇開展,讓老師也以交報告的心情謹慎待之,然而這深掘的過程中,見識了多少時代的血淚,生離死別的無奈。透過老師的追尋,他和倖存者的訪談,他踏上那曾經撒過成千上萬17歲少年的熱血和眼淚的土地,我們隔著數十年的距離傾聽,是否還能聽見少年的悲鳴。


這本書有一點《目送》的餘韻,或許是因為老師是獻給父母——龍槐生、應美君。

槐生因為雪盲摔了的那一碗飯,他一生都沒能向母親解釋,而他數十年來收著的母親縫製的鞋底,讓他留了半生的眼淚。


我想像老師踏上這趟「認識之旅」,面對這麼多的故事的浪潮,該如何承擔,真正的去理解父母經歷過什麼的瞬間,該如何言語。

當然,這書就是致敬。


時間不斷地推進,當年為了報國離家的青年,或者被擄走、被騙、被綁架的人們,還有多少人能說自己的故事,又有多少人記得他們。

回不去家鄉的人,腳下的土地就是家,那樣的茫然和不安是我讀這本書時,最強烈的感覺,沒有回頭路啊。


最後比較想提的是張拓蕪,他在鹽城裡見到的低窪,滲出上千具年輕屍體的血水,那些年輕而來不及變老的青年們,讓人失語。

我沒有那麼好的想像力,腦中無法勾勒出畫面,但我背脊發涼的感受如此真實,這些死亡的數字反映成現實時,那畫面該有多可怖。


感謝時報,輕輕闔上這本書時,我為這些沒能在安和時代度過平凡一生的人們祈禱,如果真有靈魂的存在,希望他們獲得平靜。


較多元的分享內容可以參考我的Instagram,因為喜歡講話所以也開了Podcast~

avatar-img
Ladybook的沙龍
5會員
105內容數
邊喝手搖飲邊讀書,寫下的閱讀心得,茫茫書海啊~寫給我自己記錄,也和你們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adyboo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Crying in H mart 我一直覺得除了長相之外,父母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子女的模樣,而我們也能從自己最細微的地方開始檢視,每一寸都能找到他們、聽見他們的聲音。 這是我期望有一天我們彼此面對失去時能告訴自己的話。 蜜雪兒是一半美國一半韓國血統的混血兒,她在美國成長,每兩年和媽媽回
一開始留意到這本書是因為查理推薦,常常被 @coindevanity 看的書燒到,還好也沒錯過這本書,我常常看到真的笑出來。 歷史可能也常常讓文組人扶腦袋的頭疼,竟世界之大,要我們在10幾歲的年紀去承擔幾千年的人類文明,確實不容易。 通過作者吳宜蓉老師的介紹,歷史可以用「更生活化」的方式靠近
韓國處理連續殺人案的題材真的別有風味,這樣說聽起來真的好詭異,但是不論從戲劇、電影到書籍都如此讓人繃緊神經,真的令人佩服。 這次首刷有送一張鑑證挑戰的刮刮卡,讓大家跟著劇情找連續殺人犯copy cat是誰,我就一路拿來當書籤,一直忍到第13章! 男主角「李樹人警監」一覺醒來,暫時失去視覺
來自 @15tonsofbooks 的推薦,起初阿方在跟我介紹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擔心,畢竟我不是很喜歡奇幻小說。 但這本書,以熾熱的愛情為基底,踩踏在夢境和現實之間,我覺得像一場長時間的自我談話,也是自我療傷的過程。 尤安和黎娜在海上的相遇,譜寫出命定的愛情,但隨著船難的突襲,將黎娜帶離開
Soggier Bain 有時候我真不知道憑著什麼相信希望,我緊密跟著小夏吉從1992年的現在,走回過去,從塞特丘、礦坑口、東區,最後來到現在,我看著小夏吉,有無盡的心碎以致失語。 愛格妮絲的對酒精的不可抗拒和臣服,讓她逐一失去所有親密的人。三個孩子的母親,活得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我心
這是我看的第三個版本,與這本書的初遇是在西湖圖書館,當年在二樓的木頭桌上和眾參考書搏鬥。 我沒有為了解不開的數學題痛哭流涕,卻因為這本書淚濕衣襟。 其實我至今仍在思索,使我深刻無法忘懷的是女人成為母親所帶來的震撼,還是孩子帶來的「提醒」和純真讓我久久不能自己。 我在青少年時看這本書
Crying in H mart 我一直覺得除了長相之外,父母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子女的模樣,而我們也能從自己最細微的地方開始檢視,每一寸都能找到他們、聽見他們的聲音。 這是我期望有一天我們彼此面對失去時能告訴自己的話。 蜜雪兒是一半美國一半韓國血統的混血兒,她在美國成長,每兩年和媽媽回
一開始留意到這本書是因為查理推薦,常常被 @coindevanity 看的書燒到,還好也沒錯過這本書,我常常看到真的笑出來。 歷史可能也常常讓文組人扶腦袋的頭疼,竟世界之大,要我們在10幾歲的年紀去承擔幾千年的人類文明,確實不容易。 通過作者吳宜蓉老師的介紹,歷史可以用「更生活化」的方式靠近
韓國處理連續殺人案的題材真的別有風味,這樣說聽起來真的好詭異,但是不論從戲劇、電影到書籍都如此讓人繃緊神經,真的令人佩服。 這次首刷有送一張鑑證挑戰的刮刮卡,讓大家跟著劇情找連續殺人犯copy cat是誰,我就一路拿來當書籤,一直忍到第13章! 男主角「李樹人警監」一覺醒來,暫時失去視覺
來自 @15tonsofbooks 的推薦,起初阿方在跟我介紹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擔心,畢竟我不是很喜歡奇幻小說。 但這本書,以熾熱的愛情為基底,踩踏在夢境和現實之間,我覺得像一場長時間的自我談話,也是自我療傷的過程。 尤安和黎娜在海上的相遇,譜寫出命定的愛情,但隨著船難的突襲,將黎娜帶離開
Soggier Bain 有時候我真不知道憑著什麼相信希望,我緊密跟著小夏吉從1992年的現在,走回過去,從塞特丘、礦坑口、東區,最後來到現在,我看著小夏吉,有無盡的心碎以致失語。 愛格妮絲的對酒精的不可抗拒和臣服,讓她逐一失去所有親密的人。三個孩子的母親,活得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我心
這是我看的第三個版本,與這本書的初遇是在西湖圖書館,當年在二樓的木頭桌上和眾參考書搏鬥。 我沒有為了解不開的數學題痛哭流涕,卻因為這本書淚濕衣襟。 其實我至今仍在思索,使我深刻無法忘懷的是女人成為母親所帶來的震撼,還是孩子帶來的「提醒」和純真讓我久久不能自己。 我在青少年時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