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政治關鍵字-被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被動
我說的不是韓國瑜,而是台灣人。台灣人就像某個麻匪說的一樣:”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我喜歡被動”。我們對於主動爭取與承擔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但似乎又從這恐懼中衍伸出對主動者時而輕蔑時而崇拜的複雜情緒。
進入21世紀在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後,讓許多對藍綠都失望的人聲稱自己是中間選民,承認自己是藍是綠好像帶有點恥感。這其中有好有壞,好的是人民本來就不必甚至不該有藍綠,無論選前支持誰,選後都應該一樣嚴格地監督,這是一份責任。沒投給他的基於不爽會去監督(挑毛病)這很自然;投給他的更應該好好監督自己選出來的人有沒有辜負自己與整個社會大眾。如果他們真的如自己說的沒有藍綠。
最糟的是自我定位好了藍綠,選完後就像古代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還拿三從四德來檢驗夠不夠堅貞。那是狗屁,而且是一種沒道德的不負責任。
妳真的要蒙著頭嫁給牠嗎?
圖片來源:https://images.app.goo.gl/Z2UKsfrS9dqu2Uvk6
態度與觀點呈現中立沒有不對,壞的是習慣於用中立客觀當擋箭牌,而允許自己在民主政治中不做選擇以便逃避責任,最後卻只淪於抱怨藍綠一樣爛,只感到委屈甚至憤怒地對政治失望、對社會不滿,卻沒意識到自己其實沒善盡民主制度下我們內建的職責。作為民主國家公民的職責你需要關心社會、做出選擇並為選擇負責。這樣說其實不嚴苛,因為被動放棄選擇後,其實仍要跟全體大眾共同承擔實質後果,所以放棄選擇只能心理上逃避責任,現實上你仍會感到深深地痛苦與無奈。
逃避可恥,卻有用
圖片來源:https://images.app.goo.gl/cNsMTbA5UTBLvzSv9
逃避可恥,卻有用。
即便只是心理安慰,而人心就是需要這種安慰。既然怎麼選都不滿意,面對一道每個選項都是錯的選擇題,放棄作答不失為一種安撫自我的抗議方式。這種被動就成了台灣人的政治主色調,你問他是支持藍還是綠?最多的答案是我不藍也不綠。你問要統還是獨,他會告訴你不統也不獨,要維持現狀。但真的大家都住中壢(中立)嗎?

不!面對這類問題每個人內心多半還是有一個傾向的,只是還沒準備好為它背書並接受質疑,所以我們就宣稱自己沒有色彩也不做選擇。那要如何得知自己的這個傾向呢?其實不難!這就像被問到我們最喜歡、最想去做的事情是什麼?可能不太好回答。
但如果問不喜歡、不想做的事,我們馬上就可以說出來很多,對吧?
所以套入政治應用題型,你可以反著問比較討厭藍還是綠?更不願意被統一還是獨立?
(關於統一我必須加個被動詞,說到統一我們只有被統一的選項,不可能平等統更不可能併吞他們而統一,這是事實。周錫瑋那種超現實主義超出我的智能理解,不列入討論 )
這樣一來答案就會清晰很多,去年的1124選舉獲勝的大家都知道叫做討厭民進黨。而明年的2020是總統大選,藍綠之爭也好三足鼎立也好,在選戰的操作下議題終將回歸到統獨之爭,你認為在台灣害怕統一的人多還是害怕被台獨的多呢?也可以看看這段時間以來,到底誰更討人厭?其實台灣人太需要藍、綠之外的第三、四、五種選擇,近年能颳起政壇旋風的都是非傳統藍與非傳統綠,不是嗎?
這種以被動情緒驅使來做決定的大眾行為模式,是人類的常態還是台灣在特別嚴重?我並不知道。但是用被動思維開創不了光明的未來、結不出豐盛的果實,這應該能符合大眾的認知。沒有一個國家是靠被動獲得民主的,沒有幾個人可以被動上台大或被動獲得博士學位、被動升官、被動創業、被動發明專利、被動發大財,畢竟樂透都得走去買了對吧?
我們唯一能不勞而獲的就是貧窮
被動,能帶來的也就只有失去與貧窮
如果我們創造出一個被動當總統的案例,那只能說台灣人真的是個堅貞的被動民族,憑著這份堅持,或許我們會誕生出超越時代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與諾貝爾和平獎也不一定。在討厭藍也討厭綠的被動氛圍下,似藍似綠又不藍不綠的符號就成了大家宣洩能量的出口,這也形成了狂暴的風口,一如雷軍所說。
但也請記得另一句
雷軍: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馬雲:風過去了,摔死的都是豬
除了風吹,懸絲木偶的飛翔,是不是也很有詩意呢?
圖片來源:https://images.app.goo.gl/1zHEdQmneAaM1YK87
avatar-img
5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以總統大選結果來看,不管你支持哪個政黨,全台灣都有一半到以上的人跟你是相反的,那台灣又不能切成兩半自己過自己的,所以還是要選擇理解跟包容。 這次國會改革事件,我蠻樂觀其成的,不是法案通過,而是民進黨上街抗議,人越多越好,今天退一百萬步,我希望全台灣40%的人上街抗議,那就會有個有趣問題,到底是選上
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人在台灣社會引起許多爭議和反彈。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強勢、無責任的態度,並將責任推給中央政府。並提出許多含政治目的的爭議法案。此外,國民黨員屢次訪問中國,令人擔憂其親中態度。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對新政府的未來擔憂,在施政上恐陷入混亂。希望人民應與真心為國效勞的人一銅守護美好的未來。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討論臺灣政治運作中選民思想價值的文章,採訪了藍營家庭出身的姊弟在選舉候選人及各政黨之間的不同立場,並分析了他們對政治的看法。評論了臺灣社會政治冷漠的現象,以及小黨在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
Thumbnail
臺灣選舉延續了民主之路。未來路況或更顛簸,選舉結果呈現臺灣政治多樣性,地方勢力對政治構成影響。傳統藍綠立場受到挑戰,新興勢力開始受到民眾注目,民進黨未來如何行銷政績展現形同重要課題。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Thumbnail
志氣是恁共阮號的名,阮攏是驕傲的台灣囡仔。 過去兩週我問了幾乎身邊所有的年輕人,其中8成以上都是支持柯文哲,其中真正有政治熱情、深入了解過柯文哲的人不多,大部分人的理由還是藍綠都做過了,台灣也沒有什麼改變,那不如換人做做看。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這次大選,因為我自己現在論文趕稿的地獄當中,關心歸關心,沒空多寫文章。 但投票在即,在怎樣都要寫一篇。 台灣是個很不正常的國家,首先,我們曾被一個獨裁國家殖民,那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當年二戰後接受美軍託管,卻強佔台灣 ,結果後來自己在東亞大地區的國家亡國了,反倒把自己接受託管的地區當成自己的國土
Thumbnail
將事情弄得複雜的有兩類人: 一類是自己一頭霧水,故把事情弄得複雜; 另一類是故意把事情弄得複雜,為要從中得利。 這個「懶人包」是一個局外人的視角。 (1) ❙國民黨❙ 不是藍色,是紅色。  (2) ❙民眾黨❙ 不是白色,是粉紅色。 (3) 為什麼出了一個 ❙民眾黨❙﹖那是因為在 ❙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以總統大選結果來看,不管你支持哪個政黨,全台灣都有一半到以上的人跟你是相反的,那台灣又不能切成兩半自己過自己的,所以還是要選擇理解跟包容。 這次國會改革事件,我蠻樂觀其成的,不是法案通過,而是民進黨上街抗議,人越多越好,今天退一百萬步,我希望全台灣40%的人上街抗議,那就會有個有趣問題,到底是選上
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人在台灣社會引起許多爭議和反彈。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強勢、無責任的態度,並將責任推給中央政府。並提出許多含政治目的的爭議法案。此外,國民黨員屢次訪問中國,令人擔憂其親中態度。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對新政府的未來擔憂,在施政上恐陷入混亂。希望人民應與真心為國效勞的人一銅守護美好的未來。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Thumbnail
討論臺灣政治運作中選民思想價值的文章,採訪了藍營家庭出身的姊弟在選舉候選人及各政黨之間的不同立場,並分析了他們對政治的看法。評論了臺灣社會政治冷漠的現象,以及小黨在政治中的地位和影響。
Thumbnail
臺灣選舉延續了民主之路。未來路況或更顛簸,選舉結果呈現臺灣政治多樣性,地方勢力對政治構成影響。傳統藍綠立場受到挑戰,新興勢力開始受到民眾注目,民進黨未來如何行銷政績展現形同重要課題。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Thumbnail
志氣是恁共阮號的名,阮攏是驕傲的台灣囡仔。 過去兩週我問了幾乎身邊所有的年輕人,其中8成以上都是支持柯文哲,其中真正有政治熱情、深入了解過柯文哲的人不多,大部分人的理由還是藍綠都做過了,台灣也沒有什麼改變,那不如換人做做看。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這次大選,因為我自己現在論文趕稿的地獄當中,關心歸關心,沒空多寫文章。 但投票在即,在怎樣都要寫一篇。 台灣是個很不正常的國家,首先,我們曾被一個獨裁國家殖民,那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當年二戰後接受美軍託管,卻強佔台灣 ,結果後來自己在東亞大地區的國家亡國了,反倒把自己接受託管的地區當成自己的國土
Thumbnail
將事情弄得複雜的有兩類人: 一類是自己一頭霧水,故把事情弄得複雜; 另一類是故意把事情弄得複雜,為要從中得利。 這個「懶人包」是一個局外人的視角。 (1) ❙國民黨❙ 不是藍色,是紅色。  (2) ❙民眾黨❙ 不是白色,是粉紅色。 (3) 為什麼出了一個 ❙民眾黨❙﹖那是因為在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