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下的歌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閒來無事時,總喜歡把古箏拿出來練習,彈奏的曲子完全看,當天的狀態好不好來決定;狀態好時,會把難度的曲子拿出來加強練習不順暢的部份,狀態不好的時候,就拿不燒腦的流行曲,來訓練彈奏時的臨場反應。
【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對自己而言是「三日不練箏,手感會忘」;由於天資不比他人聰穎,只能由後天努力補足,勤能補拙是苦練箏後的心得,偶爾與學弟妹交流時,總會聽到羡慕讚嘆的聲音,卻從來不覺得自己箏彈的比別人好,如果真要說的話,僅能宛轉的告訴學弟妹………自己唯一能自豪的地方,是情感比一般人來的豐沛,感受力比常人來的敏銳。
情感豐沛這算是好還是不好?……實在不好說。(苦笑)
在那段青澀慘淡的年少歲月裡,閱讀及書寫手扎是我僅有的傾訴窻口,透過文字堆砌的癒療,我走出了層層糾結的年少迷惘,也慢慢地累積駕馭文字的能力。而後,透過對藝術音樂的喜好,轉身投入古箏的學習。
喜歡絲竹,卻礙於先天上的不足,最終沒有選擇最愛的笛簫,作為樂器學習的啟蒙,一頭栽進入古箏的學習後,憑藉是一股不服氣,一路堅持下來……是啊!不服氣!別人能做的到,就不信自己做不到。(好吧!我承認自己這方面滿好強的。)
為了能讓自己箏藝更為精進,積極接觸相關演奏以增廣見聞,在打開視野後,眼界更為寬廣,才恍然大悟……原來藝術類的原理真的是相通的,只是透過媒介的呈現有所差異。
如盛唐詩人王維的作品中,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稱,透過文字的形容,看見浩瀚的星河,壯闊的草原,及在穹蒼展翅翱翔的雄鷹;在音樂的絕對領域裡,也能由技法中的描繪,能忠實呈現在腦海中所勾勒,「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般的水墨意境,或「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的開闊景致。
幸運的是…此後,在學習演奏過程間,彷彿拿到鑰匙般,開啟不可訴說的密徑。
把曲子彈完,不代表有彈好;能體會譜曲間架構的起、承、轉、合,不表示自己能完美的詮釋曲意;每個音符間的點,連接成的線,線集結成面,樂句裡的情感鋪陳與強弱音間的對比,一層層的模擬、堆疊間,領悟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分寸拿捏……就像拿畫筆般想怎麼呈現盡其在我。
下指行雲流水般的彈奏,努力凝聚架構腦海中的虛幻世界,在聽者聚精會神聆聽中專注眼矇中,讀到彼此共鳴的情感,這是演奏者僅有的報酬,也是唯一能令我露出真心微笑的瞬間。
於是乎,漸漸的養成習慣,閒暇之餘,在不能文字無法訴說的當下,就把古箏拿出來,一吐我欲言又止的心聲。
或許,在某個時刻,當耳邊傳來某段旋律時,你會看(聽)見我腦海中一閃而過的畫面。
(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0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夜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踏上往南方的列車,腳不停歇的往某個車廂前去。雖然約好搭乘某輛特定火車,還是擔心陰錯陽差會彼此錯過了,忐忑的視線掃過每張陌生的臉孔,直到某張熟悉的面容印入眼簾,才讓人安心的嘴角微微上揚。 在搖晃的車廂裡,斷斷續續的聊起,七八年前,同樣的地點,當時一同前往的諸多友人,你不記得與何人前往,我忘卻那個令人流
踏上往南方的列車,腳不停歇的往某個車廂前去。雖然約好搭乘某輛特定火車,還是擔心陰錯陽差會彼此錯過了,忐忑的視線掃過每張陌生的臉孔,直到某張熟悉的面容印入眼簾,才讓人安心的嘴角微微上揚。 在搖晃的車廂裡,斷斷續續的聊起,七八年前,同樣的地點,當時一同前往的諸多友人,你不記得與何人前往,我忘卻那個令人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音樂某種程度上蠻像一種語言。樂譜就好像一篇文章,音符、和弦就好像詞彙、單字,和聲、對位的規則就好像文法,曲式與結構就好像文章的體裁與架構。作曲或編曲就像寫作,而即興就像是口說。
Thumbnail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Thumbnail
  「當真能譜曲,但都是些簡易的小曲,多半是輕快的調子,旨在使人明白音律的好處。」歸終回答歌塵的疑問。   歌塵看上去依舊不甚高興,她說:「妳說,聽我撫琴時能感受其中意境,共感於心,那是因為譜寫曲子時,我費心將自身情感灌注其中,曲子代表的是作曲人所欲傾訴之事,是情感和故事的體現。」
Thumbnail
三味線根本是種格鬥技吧? 對手是細細的三條琴弦。 這是我上過第一次課後,第一次自主練習時的心情。老師不在旁邊指導,怎樣都打不出預期的聲音。 三味線只有簡單三條弦,最粗到最細分別是一、二、三弦。最細的第三弦聲音最清亮、中間第二弦的音色則比較圓潤。彈奏歌曲時,這也是最常會用到的兩條弦,肩負起主要旋
Thumbnail
只能說我太久沒有練習箏藝了,看到校園的箏社可以有這樣的成果,覺得非常驚艷。 為了自己六月的義務演出,苦思曲目不成,想要聆聽音樂會找靈感,順道重新浸潤在國樂古箏的氛圍當中,重新激勵一下自己能夠再認真把箏藝找回來。 從節目表中就可以一窺箏藝等級的究竟,有不少高段的曲子都在節目表中出現,諸如雪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古琴吉他音程調弦互動。瞬間演作內功 逆著練。倒著練。反著練。 為了不再現不練習以應付當下瞬間無限。反而必須事先將各種可能障礙排除。 趨向完整。修習各種調性音程互動完整至少十五大調十五小調。 吉他音程互動空弦調音色彩。心耳必須聽見。四度圈循環 362573。Em7sus4和弦。C大調 62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回想當初第一次接觸中國笛,只見學長隨手就能流暢的吹上一曲,感覺似乎不難,沒想到輪到自己吹奏時,不論怎麼用力,都無法吹出聲音,即使後來好不容易吹出音來,也有很多雜音,甚至常常岔音,身旁的家人或朋友常必須摀住耳朵忍受。有時還會因為用力錯誤導致唇爆音,肺活量不足導致頭暈……當時只覺得好難啊!
Thumbnail
少了吉他體驗課,主要是圓夢。 很感恩第一堂老師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我去理解。大家問我為什麼是木吉他?首先,木吉他彈奏出來的純粹與音色,是會扣動我心弦的。再者,我需要除了文字以外,有個工具來抒發我細膩的感受。我想嘗試看看吉他。當然我想找回「學習」的感受。 很感恩。今晚回去眉飛色舞地跟同事討論學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音樂某種程度上蠻像一種語言。樂譜就好像一篇文章,音符、和弦就好像詞彙、單字,和聲、對位的規則就好像文法,曲式與結構就好像文章的體裁與架構。作曲或編曲就像寫作,而即興就像是口說。
Thumbnail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Thumbnail
  「當真能譜曲,但都是些簡易的小曲,多半是輕快的調子,旨在使人明白音律的好處。」歸終回答歌塵的疑問。   歌塵看上去依舊不甚高興,她說:「妳說,聽我撫琴時能感受其中意境,共感於心,那是因為譜寫曲子時,我費心將自身情感灌注其中,曲子代表的是作曲人所欲傾訴之事,是情感和故事的體現。」
Thumbnail
三味線根本是種格鬥技吧? 對手是細細的三條琴弦。 這是我上過第一次課後,第一次自主練習時的心情。老師不在旁邊指導,怎樣都打不出預期的聲音。 三味線只有簡單三條弦,最粗到最細分別是一、二、三弦。最細的第三弦聲音最清亮、中間第二弦的音色則比較圓潤。彈奏歌曲時,這也是最常會用到的兩條弦,肩負起主要旋
Thumbnail
只能說我太久沒有練習箏藝了,看到校園的箏社可以有這樣的成果,覺得非常驚艷。 為了自己六月的義務演出,苦思曲目不成,想要聆聽音樂會找靈感,順道重新浸潤在國樂古箏的氛圍當中,重新激勵一下自己能夠再認真把箏藝找回來。 從節目表中就可以一窺箏藝等級的究竟,有不少高段的曲子都在節目表中出現,諸如雪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古琴吉他音程調弦互動。瞬間演作內功 逆著練。倒著練。反著練。 為了不再現不練習以應付當下瞬間無限。反而必須事先將各種可能障礙排除。 趨向完整。修習各種調性音程互動完整至少十五大調十五小調。 吉他音程互動空弦調音色彩。心耳必須聽見。四度圈循環 362573。Em7sus4和弦。C大調 62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回想當初第一次接觸中國笛,只見學長隨手就能流暢的吹上一曲,感覺似乎不難,沒想到輪到自己吹奏時,不論怎麼用力,都無法吹出聲音,即使後來好不容易吹出音來,也有很多雜音,甚至常常岔音,身旁的家人或朋友常必須摀住耳朵忍受。有時還會因為用力錯誤導致唇爆音,肺活量不足導致頭暈……當時只覺得好難啊!
Thumbnail
少了吉他體驗課,主要是圓夢。 很感恩第一堂老師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我去理解。大家問我為什麼是木吉他?首先,木吉他彈奏出來的純粹與音色,是會扣動我心弦的。再者,我需要除了文字以外,有個工具來抒發我細膩的感受。我想嘗試看看吉他。當然我想找回「學習」的感受。 很感恩。今晚回去眉飛色舞地跟同事討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