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非美國人眼中,世界瓦解的樣子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90916/1634068/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以前會與非美國人聊到美國,大多是跟中港台人,他們對美國的理解是我熟悉和可預期的:要嘛是民主法治典範、要嘛是霸權美帝、再不然是自身有很多問題的世界老大,最後一種雖然已經比較多層次,但仍主要是根據新聞之類二手材料建立的印象。
最近,我因為在加拿大連續有幾場演講,頻繁地往返機場,路上與好幾個不同背景的非美國人發生了關於美國的有趣談話。這幾個人分別是來美國旅遊的英國人、在美國實習的加拿大人,和在加拿大開Uber的孟加拉人,他們對美國的心理和物理距離都比我以前的談話對象要近,也有更新鮮的角度。
來美國旅遊的英國人,是我在去往機場的巴士上遇見的。他一個人出行,已經去了好幾個美國城市,正準備從華盛頓前往芝加哥。他聽說我是國際政治學生以後,我們就聊起了川普——吐槽川普可能是跟歐洲人聊美國政治最安全的話題。「不過,英國的政治也……」我說了半句就慢下來了,因為不確定對方會有什麼反應,結果他立刻就接下去說:「一團糟!」於是,我們就開始聊英國陷入僵局的脫歐計劃。
英國人一般是要笑話美國政治混亂幼稚的,但最近幾年英國政治的表現讓他們笑起來也發虛,不得不各打50大板。英國人說自己其實主要在德國工作,脫歐基本上是毀他生計,但他也不會考慮長期在美國工作生活。「你知道,我對美國的食品安全沒有信心。」他說。「哦,我可不會擔心美國的食物。」我回應道,「我可是個中國人。」我們就一起大笑起來。「我在中國只敢吃麥當勞!」他說。
在美國實習的加拿大人我是在飛機上遇到的,我們當然就聊加拿大人最喜歡的話題:嘲笑美國。「哦,很多美國人可能把加拿大看作美國的一個獨立省。」保險起見,我用了一個很常見的梗。「哦?美國人知道加拿大在哪裡嗎?」他說。我捧場大笑起來,加拿大人果然比較狠……。他接著說:「這可能是美國到現在都還沒有入侵我們的原因!」我想,嘲笑美國可能是加拿大人最有創意的時刻。
如果說,歐洲人鄙視美國的食品安全,和加拿大人嘲笑美國,都是意料之中,但親身經歷更加有趣。那麼,在加拿大開Uber的孟加拉人,則讓我看到了和想像中不太一樣的普通人視角。我在多倫多的行程結束,坐上了他的Uber去機場。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提起了香港,他想起前幾天中國移民還為此事在多倫多示威、發生了衝突。「我不知道香港人怎麼想的。」他說,「現在全世界都想跟中國搞好關係,香港卻想要離開?」我對他的看法感到驚訝,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就解釋道:「他們可能覺得自由更重要。」他表示理解,因為孟加拉也是從印度爭取獨立出來的,「但是中國現在確實是……」
「影響力很壓倒性?」我問。「是的。」他說,所有亞洲小國家都在向中國靠攏。
「那如果讓孟加拉在印度和中國之間選邊站,你覺得孟加拉該怎麼選?」我問。「呃……」他感到了為難,「印度跟孟加拉接壤,我們是得罪不起印度的,但是中國的影響力也很大,所以孟加拉現在只能小心翼翼的。」
「那如果是中國跟美國呢?」我接著問,這可能是所有亞太國家現在都面臨的選擇題。「那當然是中國!」這回他立刻就有答案了:「美國太遠了,美國人可能都不知道孟加拉在哪裡!」我苦笑起來,為中國對其他亞洲國家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感到無奈,但也不得不承認他說的可能是事實。
很多美國人可能一生都不會聽過孟加拉,儘管大多數中國人恐怕也一樣,但亞洲小國優先考慮自己跟中國的關係的確更實際,不管從經濟還是安全的角度。現在外交內收的美國,會不會堅決保護盟友的利益都有疑問,何況孟加拉這樣歷史上並沒有緊密關係的國家。
這一年在外交學院,「戰後國際秩序的瓦解」是每門課都會討論到的弘大命題,但在跟普通人的交流中,才能更真實地看到世界秩序瓦解中的樣子。
作者趙思樂為資深中國政治記者,中國社會運動參與者,現就讀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全球政治與安全專業。

關於思樂書

這個專欄是我的私人博客。在這裡我希望透過散漫的寫作,讓讀者能看見一個迷茫的中國年輕人,關心社會、關心人。但這種關心在中國不被允許,因此我與其他有「不受歡迎的關心」青年人們一起徬徨著、疼痛著、苦中作樂著、抱團取暖著。
閱讀《思樂書》並不需要付費。但如果你訂閱,就是對我的工作和存在的一種支持,我會認為這種支持並不僅僅是給我個人的,也是給那些在黑暗中堅持著的中國抗爭者和青年人的。
本專欄的收入承諾每月捐出給中國抗爭者或其家人(承諾是十分之一,但其實每月都會遠超過),前幾月稿費捐出部分,將由我補足200美元在10月捐出給在獄中的中國抗爭者的家屬,具體名字將在捐出後公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