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撈月:創作所追尋的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能夠理解老師不是給答案的,而是去讓我們思考更多的可能,只是有時候我們會不知道所以我們應該要做什麼,常常會聽到這個設計很無聊,但是無聊的設計老師們怎麼定義?習以為常就是無聊嗎?可是有些習以為常的原因是因為機能,不代表他不好看或不好用。如果要有趣有些人也會忽略了實際上到底能不能用,我覺得能不能用是很重要的,但是一個無聊但很實際的作品跟一個很有趣但很不實際的作品,通常老師都會覺得後者略勝,因為蓋不蓋的出來是可以再解決的,但難道前者就不能再解決嗎?我覺得常常跟老師們提到機能的時候,常常都會被說這個很多人都做過了,或是能不能有更有趣的設計,但我覺得機能也很重要,我會很想知道,既然我們都知道機能有一定程度要考慮那老師能不能給一些關於機能怎麼跟造型結合的建議。因為我上課的經驗下來,通常都會先談其中一個,然後沒那麼在意另外一個,應該說另外一個可能會談的比較少,可是我覺得兩者的比重應該要差不多。而我自己對造型比較弱,因為我覺得很多造型都不切實際,很難使用,可是很酷的造型卻很吸睛,第一印象也相對較好,那到底該怎麼權衡,是我非常想了解的,到底我們該怎麼博眼球但又可以非常實際。(回應第29筆)
在回答這個提問之前,也許先看過這段三宅一生的2020春裝發表會影片。
創作,所追尋的,是可能性。實用沒錯,衣服得蔽體;好看也沒錯,衣服總得悅己悅人;在這之上卻還有更多可談之處。三宅一生的作品一直都提醒著我們設計的本質,一如其他從未放過自己的設計者。在機能在造型之上仍有足以深思的細節,不論是建築還是服飾。
再繼續引用路易斯・康對設計教學的意見:「指導設計不應將學生導向僅僅解決問題,而更應是感知事物的本質」,亦即,解決實際問題的機能並非設計討論的終點,僅是起點。
一如,廚房當然要能煮,但在設計討論中,更該去探究:「那還可以怎麼用?更順暢?更具展演性?光線更穩定?」;在這設計中,或許可以問火的本質如何?也可以問,料理的本質如何、廚師可以如何?
一如,琴房當然要能響,但在設計討論中,更該去探究:「那還可以挑戰哪些細節?是材料?是更悠揚?是大地合音?」;聲的本質如何追尋?
試著撈起水中搖曳的月亮,是李白的浪漫,也是設計者欲探尋的孤高無人之境。

那到底該怎麼權衡啊?

好問題,無論那天枰的2邊是什麼,得試了才知道2邊各放多少力道才能平衡(或者好看的角度)。而這過程(與那權衡的比例)完全無法藉由言語傳達;就算聽懂了,執行起來也常是另外一回事。
「設計者必須自己仔細體會,並藉由參考他人看法,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創作歷程,如此才能真的將本質融為自己的感受」,因而「指導時不應直白」(同上來源,改寫過)。

你在開玩笑吧?

真的沒有。真的真的。
本質跟學問僅能藉由不停地提問來感知與追尋;設計上的權衡或嘗試也是。如果學生在課外設計操作過程中的自我質問不足,指導老師(職責上大概)就得在課堂上幫學生提問。這幾乎是唯一的方式,只是每個老師的方式不同,包括路易斯・康。
切了100個(完全不同的)模型,並不斷地自我檢討這100個模型。「這樣就夠了嗎?」「再薄一點如何?」「再厚一點如何?」「這個放這邊如何?」「轉個角度如何?」,在那第101個模型中的某個角落,也許就會找到所追尋那個本質的可能性。
接著,或許再看有沒有1001種可能,一如伊恩・斯波特改造instagram標幟時做過的(Netflix《抽象:設計的藝術》紀錄片Google上的影片搜尋結果)。別放過自己。
一如李白撈月。徒勞地,這是在這組會這麼痛苦的原因。但這才是創作(過程中)的美。

最後,其實要提醒的是:在這組,從未只談機能或造型卻輕忽另一個。從未,一直都是一起談的,但前提是必須能先看到/或感受到:
avatar-img
147會員
689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承襲過去結構,看向未來發展
為甚麼會想要舉辦地下室競圖呢? 有感於地下室走廊空間有綜合使用的狀況,本屆系學會的政見之中,有一項是「改善地下室空間」。因此107下學期期末,幹部們就開始動腦,該如何完成地下室空間改善這個計畫。 其實還有一個插曲,上學期大三第二次評圖前,有同學因為工作室位子不夠,外面走廊的空間又被占用的亂七八糟。
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我有酒,你有時間嗎? 建築人生/跨界思考 設計師交流之夜  金大建築首次舉辦 VOL.1 這是一個一人擁有多重角色的時代,除了設計課,還有許多模樣。 請相信,建築之餘,也是可以很專業;別懷疑,多元的交流,可以讓專業知識更寬闊 偷偷預告部份精彩分享 噓~~ 本屆講師 (有
前言: 系學會辦的全糗軟化愛心大融化活動已經截止,不知道得獎者將會是誰? 系學會投稿要求中言明「必須是自己所飼養或經朋友同意後所拍的寵物照片」,也說「不可以是保育類動物」,不過如果是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所允許加註並為此公開的照片感覺也可以呢。
烈嶼與廈門互相在夜裡凝視彼此,選擇烈嶼為基地是因她豐饒的生態,而現在海邊卻充斥著海飄來的種種垃圾,其中養殖貝類的保麗龍浮具為大宗;而大型的則有抽砂船的廢棄物。 保麗龍浮具去除網子,保麗龍可以雕刻 網子可以轉為購物袋 可以成為吊掛式盆栽
承襲過去結構,看向未來發展
為甚麼會想要舉辦地下室競圖呢? 有感於地下室走廊空間有綜合使用的狀況,本屆系學會的政見之中,有一項是「改善地下室空間」。因此107下學期期末,幹部們就開始動腦,該如何完成地下室空間改善這個計畫。 其實還有一個插曲,上學期大三第二次評圖前,有同學因為工作室位子不夠,外面走廊的空間又被占用的亂七八糟。
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我有酒,你有時間嗎? 建築人生/跨界思考 設計師交流之夜  金大建築首次舉辦 VOL.1 這是一個一人擁有多重角色的時代,除了設計課,還有許多模樣。 請相信,建築之餘,也是可以很專業;別懷疑,多元的交流,可以讓專業知識更寬闊 偷偷預告部份精彩分享 噓~~ 本屆講師 (有
前言: 系學會辦的全糗軟化愛心大融化活動已經截止,不知道得獎者將會是誰? 系學會投稿要求中言明「必須是自己所飼養或經朋友同意後所拍的寵物照片」,也說「不可以是保育類動物」,不過如果是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所允許加註並為此公開的照片感覺也可以呢。
烈嶼與廈門互相在夜裡凝視彼此,選擇烈嶼為基地是因她豐饒的生態,而現在海邊卻充斥著海飄來的種種垃圾,其中養殖貝類的保麗龍浮具為大宗;而大型的則有抽砂船的廢棄物。 保麗龍浮具去除網子,保麗龍可以雕刻 網子可以轉為購物袋 可以成為吊掛式盆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許多人夢想成為藝術家、作家或音樂家,但實現夢想後,卻發現生活單調重複,難以滿足。這種困境源於規劃思維,認為人生可以像工程一樣精確計劃,但這種思維忽視了變化和成長。隨著經驗和視野的擴展,我們的目標也會改變,堅持錯誤的道路只會讓我們越走越遠。這本書提出了設計思維,鼓勵我們像設計師一樣動態解決問題,找到多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演變, 現代購屋或換屋時常會有裝潢需求. 但是,想裝潢的人如何找設計師? 有一類是這樣:有沒有做過的作品照片? 只是看看照片決定找誰, 不願意動腦做功課,了解更多該關心的事情. 還是有一些人看了照片後依然會功課, 詢問更多的細節,了解設計師的理念, 明白看照片的重點是看工好
Thumbnail
引言: 相信各位有興趣於設計的朋友,也會經常苦惱於毫無靈感的時候。但只要運用以下幾種方法,相信會令大家茅塞頓開,靈感湧現。 1.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是設計師成功的關鍵之一。透過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偏好、需求、價值觀和使用習慣,設計師能夠創建出更具吸引力和有效的設計方案。
Thumbnail
方序中這個人充滿行動力而不躁動,雖然戲稱自己是臭男生,卻也有極為細膩的心思與多愁善感的一面,這些特點也直接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我一直覺得我沒有風格,我的風格可能就是很囉唆吧!」方序中這麼評價自己,認為自己並沒有一個制式的視覺風格。
Thumbnail
現在什麼時尚賣得最好? 「事實就是二分法。精緻的蕾絲或講究做工的剪裁;凸顯女性氣質。」沒有人對中間的事感興趣。
Thumbnail
1.人生中那些看似無用的碎片與碎片的意外組合,才會產生那些意想不到的創意。 2.如果將問題全留在自己心中煩惱,便不會拓寬眼界;要試著將自己的疑問拋向世界,互相摩擦碰撞,才是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也更有機會突破自己的盲點,獲得更深一層或是新的思考。 3.以主觀創造事物之後,必定要以客觀比對答案;以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設計的主客觀問題。透過討論設計師必然面對的主客觀問題,幫助讀者更妥善地處理設計衝突及評價,使設計更趨向完整。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設計到底要做什麼呢?什麼才是完美的設計、理想的設計呢?有可能做到嗎?本文對於日常中不同物件的反思,試著想要找到設計的本質,以及其終極目的。後由煙火的例子,聯想到了設計上關於「提出可能性」的價值。
在室內設計的領域裡,我覺得最麻煩的不是創意發想,最麻煩的是不停來回的與客戶溝通,我身為一個自己接案的設計師,每天都在與各式各樣的客戶打交道,這過程中的甜酸苦辣,真的只有同行和自己能懂。
Thumbnail
許多人夢想成為藝術家、作家或音樂家,但實現夢想後,卻發現生活單調重複,難以滿足。這種困境源於規劃思維,認為人生可以像工程一樣精確計劃,但這種思維忽視了變化和成長。隨著經驗和視野的擴展,我們的目標也會改變,堅持錯誤的道路只會讓我們越走越遠。這本書提出了設計思維,鼓勵我們像設計師一樣動態解決問題,找到多
Thumbnail
隨著時代的演變, 現代購屋或換屋時常會有裝潢需求. 但是,想裝潢的人如何找設計師? 有一類是這樣:有沒有做過的作品照片? 只是看看照片決定找誰, 不願意動腦做功課,了解更多該關心的事情. 還是有一些人看了照片後依然會功課, 詢問更多的細節,了解設計師的理念, 明白看照片的重點是看工好
Thumbnail
引言: 相信各位有興趣於設計的朋友,也會經常苦惱於毫無靈感的時候。但只要運用以下幾種方法,相信會令大家茅塞頓開,靈感湧現。 1.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是設計師成功的關鍵之一。透過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偏好、需求、價值觀和使用習慣,設計師能夠創建出更具吸引力和有效的設計方案。
Thumbnail
方序中這個人充滿行動力而不躁動,雖然戲稱自己是臭男生,卻也有極為細膩的心思與多愁善感的一面,這些特點也直接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我一直覺得我沒有風格,我的風格可能就是很囉唆吧!」方序中這麼評價自己,認為自己並沒有一個制式的視覺風格。
Thumbnail
現在什麼時尚賣得最好? 「事實就是二分法。精緻的蕾絲或講究做工的剪裁;凸顯女性氣質。」沒有人對中間的事感興趣。
Thumbnail
1.人生中那些看似無用的碎片與碎片的意外組合,才會產生那些意想不到的創意。 2.如果將問題全留在自己心中煩惱,便不會拓寬眼界;要試著將自己的疑問拋向世界,互相摩擦碰撞,才是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也更有機會突破自己的盲點,獲得更深一層或是新的思考。 3.以主觀創造事物之後,必定要以客觀比對答案;以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設計的主客觀問題。透過討論設計師必然面對的主客觀問題,幫助讀者更妥善地處理設計衝突及評價,使設計更趨向完整。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設計到底要做什麼呢?什麼才是完美的設計、理想的設計呢?有可能做到嗎?本文對於日常中不同物件的反思,試著想要找到設計的本質,以及其終極目的。後由煙火的例子,聯想到了設計上關於「提出可能性」的價值。
在室內設計的領域裡,我覺得最麻煩的不是創意發想,最麻煩的是不停來回的與客戶溝通,我身為一個自己接案的設計師,每天都在與各式各樣的客戶打交道,這過程中的甜酸苦辣,真的只有同行和自己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