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8|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世界這麼不平等?
    自從讀完以色列歷史學家 Yuval Noah Harari 的熱銷著作《》、《》和《》之後,除了對人類(或更精確來說:智人)的來世今生有了廣泛瞭解之外,更引起我對歷史這門學科的興趣。
    這也是為什麼我接著去找了這本經典著作《》,作者是Jared Diamond,寫這本書獲得了1997年的。這本書用五百多頁的篇幅把人類一萬三千年的歷史進程濃縮在內,探討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世界各洲民族的發展速度如此地不同。基於人類學、演化生物學、地理學和語言學,透過精彩的引證論述描繪出了各民族演進的差別。
    以下試著運用《》的技巧,歸納整理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

    首先,這本書在說什麼?
    可以用一句話概述全書所傳達的概念:「不同民族的歷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進,其原因是民族環境的差異,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

    作者說了些什麼?怎麼說的?
    作者被一位新幾內亞的朋友問了一道尖銳的問題:「為什麼是白人製造這麼多貨物再運來這裡?為什麼我們黑人沒搞出過什麼名堂?」這道問題,也是作者撰寫這本書的起因,並透過以下的考究和論證,來回答這個問題:

    1.從一段最戲劇性的歐洲征服美洲歷史來看
    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率領168名士兵,短短四年內擊潰了印加帝國的8萬大軍以及百萬子民。其直接原因歸納為:槍砲、鋼鐵與馬匹的軍事技術;歐亞大陸的傳染病;先進的航海技術;國家集中統一的行政組織和文字。但為何這種優勢出現在歐亞大陸?而不是美洲?
    所有那些為偉大的將軍們歌功頌德的軍事史可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這個洩氣的事實就是:過去戰爭中的勝利者並不總是那些擁有最優秀的將軍和最精良武器的軍隊,而常常是那些攜帶著可以傳染給病人的可怕細菌。

    2.糧食的出現和傳播:貧與富、弱與強
    這個現象在《人類大歷史》中也一再被提及,生產糧食為主的農民聚落,逐漸取代狩獵採集維生的遊牧民族。充裕的糧食造就了更稠密的人口,也足以支撐行政集中、階級分工、經濟複雜、富創新精神的人類社會。
    糧食的產生,則跟植物的馴化、動物的馴化有關,各大洲不同的地理環境因素,造成了可馴化的種類與數量有極大的差異。歐亞大陸由於緯度一致,農業的傳播更快更廣;美洲、非洲大陸由於南北緯度差異,造成農業的傳遞緩慢甚至停擺。居住歐亞大陸的動物,也因為和遠古人類長期共生,大型哺乳類動物得以被被馴化;美洲、澳洲就不這麼幸運,大型哺乳類動物碰到較晚到達且狩獵技巧高的人類,因而迅速地滅絕。
    則動物的馴化有哪些先決條件,答案如作者論述:
    (動物的馴化條件)來自安娜.卡列尼娜原則。要能得到馴化,每一種候補的野生動物都必須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缺少了哪一個必不可少的特點,都會使馴化的努力失敗,就像使建立幸福婚姻的努力失敗一樣。

    3.從糧食到槍砲、病菌與鋼鐵:征服的利器 糧食產生高密度人口和牲畜,接著演變出感染性病菌,這些病菌在許多征服事件中,重要性遠高於軍事科技的精良程度。非洲和美洲內的南北軸線和生態障礙阻滯了農作物、家畜、文字和發明的傳播。 作者對於發明也有一套看法:技術的發展是長期積累的,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為;技術在發明出來後大部分都得到了使用,而不是發明出來去滿足某種預見到的需要。 最後談到國家的形成要素:解除平民武裝、把財富再分配給民眾博取歡心、利用武力維持秩序制止暴力、製造意識形態或宗教。歐亞大陸形塑出的國家文化和複雜組織,也成了征服其他各洲的利器。 各大陸之間在面積、人口、技術傳播的難易程度和糧食生產的開始時間等方面存在著差異,而這些差異又對技術的出現產生了種種影響,但所有這些影響都被誇大了,因為技術可以催化自身。歐亞大陸在開始時的巨大優勢因此就變成了自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起的巨大的領先優勢— 其原因是歐亞大陸獨特的地理條件,而不是那裡的人特別聰明。 4.環遊世界:環境因素的因與果決定了各洲的命運 最後,以「地理環境論」環遊世界各洲。新幾內亞與澳洲不具備可馴化的動物,相對貧脊的環境氣候也不利於農業成長。東亞洲在過去一千多年文明曾領先世界。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說著南島語系,其祖先原來源於台灣。歐洲與美洲的對抗,在動植物的差異前面論述已有著墨。非洲的發展除了從考古學來探討,更有效的是用語言學。且歐洲在非洲的殖民並不像某些白人種族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與歐洲民族和非洲民族本身之間的差異有關。恰恰相反,這是由於地理學和生物地理學的偶然因素所致。 全部有道理?或部分有道理? 作者從科學史實的根據為基礎,用人文學科的口吻論述,極具說服力且緊湊有條理。有趣的部分是可以拿《人類大歷史》來交叉對照: 農業的發跡和拓展在《槍炮、病菌與鋼鐵》有利於整體社會,型塑出更稠密的人口,更先進的文明和強盛的國力;在《人類大歷史》中則反思到農業革命反而造成個人生活更加地汲汲營營、日夜勞碌。 動物的馴化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帶給人類更高的生產力、更多樣糧食以及更強的軍事力;在《人類大歷史》則提到這些看似「適者生存」的動物,雖然如今在全球有數十、百億的後代,其被馴養的生活卻比以前的祖先痛苦萬倍有餘。 有另一本書《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試著從截然不同的觀點去探討各國家民族的差異。雖然論點不同,但本書作者卻大力推薦,待之後有機會讀完後,再回來跟此書交互對照。 和我有什麼關係? 這本書解答了我長久以來的問題:為何非洲明明是智人的發源地,現在卻幾乎是最落後的洲?閱讀過程中,回顧過去數萬年歷史,認知到地理環境論造成的長遠影響,心裡也冒出了問題:既然環境因素影響這麼大,各民族都已被先決條件宰制了命運,我們還有什麼能做的? 我自己反芻思考許久,正是因為環境的影響如此長遠,所以更該思考如何「以終為始」。也就是說,縱使環境的影響擺在那邊,但如今已是全球化且變化劇烈的年代,我們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是有諸多選擇的。 舉投資為例 對於投資的環境、標的我們是有選擇權力的,只在台灣投資?只投資個股?只投資股票?藉由前陣子拜讀John Bogle的經典《一本書學識投資》習得的對投資鑑往知來的能力,安心地選擇最適當的投資方式,讓自己處於良好的「環境」自然而然去型塑出長遠的投資報酬。 《槍炮、病菌與鋼鐵》對於中國和歐洲長期的發展做出以下分析: 瞭解了中國把政治和技術的卓越地位讓給歐洲這方面的真正問題,就是了解了中國的長期統一和歐洲的長期分裂的問題。中國在地理上的四通八達最後卻成了一個不利條件,某個專制君主的一個決定就能使改革創新半途而廢,而且不止一次地這樣做了。 歐洲在地理上的分割形成了幾十個或幾百個獨立的、相互競爭的小國和發明創造的中心。如果某個國家沒有去追求某種改革創新,另一個國家會去那樣做的,從而迫使鄰國也這樣去做,否則就會被征服或在經濟上處於落後地位。歐洲的地理障礙足以妨礙政治上的統一,但還不足以使技術和思想的傳播停止下來。 回顧到投資來看,單一個股或地域的重壓 vs. 廣泛且分散的大範圍指數化投資,何者會有更具韌性、潛力的長期發展?相信其道理不言自明。 結語跟省思 最後,再歸納一次這本書的論述:各大陸民族長期歷史之間的顯著差異,不是由於這些民族本身的天生差異,而是由於他們環境的差異。 同樣的道理是否也能套用到我們個人的發展上?個人發展的顯著差異,不在於天生資質的差異,而是由於所處環境的差異。這邊所指的環境,我想延伸到不只是地理的環境,而是包含心態的環境、習慣的環境、學習的環境、工作的環境和投資的環境,以及其他我可能無法全數提及的環境。 從小認為歷史不過只是講述過去的事,無法預測未來的事;我錯了。鑑往知來這四個字真是言簡意賅,說來殘忍,卻也真實。 若喜歡《槍炮、病菌與鋼鐵》可透過此連結購買,你不會有任何損失。本站獲得的回饋金,全額捐款給家扶助學金,詳見本站公益計劃。 公益計劃 - 閱讀前哨站 公益計劃:透過本站轉介到博客來購買的每一本書,甚至於購物車的大宗購買,你都不會有任何損失。本站獲得的4%回饋金,每半年一次全額線上捐款給家扶奮發向上助學金,協助貧困清寒的孩童們有更好的學習機會。捐款紀錄每年6月、12月底公告於此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是一個愛書人的筆記.書評.推薦.實踐】 嗨!我是站長Waki瓦基,我是愛書人、投資人、經理人;我喜歡閱讀,更喜歡透過文字去紀錄、反芻自己的思緒與收穫。在閱讀前哨站與您分享,跨領域書籍的閱讀心得和感想,以及我親身實踐和精煉之後的見解。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