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人類發展的歷史,從狩獵採集時期的泛靈論、農業社會的一神論到科學革命的神人(人文主義),就是一步步追求不凡的過程。本書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認為人類過去的三大問題:1.飢荒、2.瘟疫、3.戰爭,未來皆將隨著食物科技、醫學研究、人道主義的發展獲得弭平,那麼何謂人類面對的新問題呢?人類只要一有重大突破,就不可能僅用於治療,而不用於演化升級。新的問題便是─人類在物質欲望獲得滿足後,如何追求神性;具有長生不死、全知全能、永遠幸福的神性。
孟子曰:「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那麼,神之異於人者呢?而何謂人與禽獸的差異及人與神的差異?孟子認為人與禽獸的差別是仁德義理,但禽獸難道沒有禽獸的仁德義理嗎?世界其實不是人類所認知到的樣子,例如我們僅能看見的波長390~700nm的可見光、僅能聽到20~20000赫茲的聲音,我們沒有鳥的視力、沒有蝙蝠接收超音波的感官,我們又如何評斷禽獸與人的差異孰優孰劣呢?人與禽獸皆有可取之處,但人類之所以能夠稱霸全球,靠得便是:
1.人類能夠意識到自我,從過去到未來、延續同一的自我。
2.人類可以用語言來思考過去的經驗及未來的行動。
3.人類具有團結的能力。
此三種能力,讓人類能夠累積經驗,從經驗中學習、避免錯誤、精進技術、發揮團結的力量。
那麼神與人的差異呢?作者哈拉瑞認為18世紀世界從以神為中心走向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21世紀世界將從以人為中心走向以資料為中心,即以大數據構成的世界。在大數據的世界,一切皆是「演算法」下的結果。如同目前所發展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便是藉由電腦程式、統計數據、數學最佳化、邏輯推演、認知心理學等知識與技術所構成。人類的所有行為、甚至我們所認為的「意識」,如同上帝創造人類、建築師設計藍圖,其背後皆是由「演算法」所決定的。那麼是否有一天AI將取代人類稱霸全球,AI與人類的關係將如同目前人類與其他動物之間的關係呢?我認為不會,答案不是作者所討論的演算法無法解釋心靈意識與否的問題,而是不管是泛靈論、一神論或科學,以神為中心、或以數據為中心都是相同的以「人」為中心,差別只是人類的需求不同、人類所相信的世界不同。如同作者說的:「虛構想像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甚至超越隕石和天擇。」
那麼,問題就在於我們如何想像呢?想像需要思考,其思考必然是依附在理解之上,而如何擴大理解,便決定了如何擴大我們的想像。我認為關鍵在於─「哲學」,或者廣泛一點說,學習及理解不同的思想。以我為例,學習哲學對我之於公職的工作有何影響呢?有一個點是,長官常認為我「公文快到期了還不緊張」、「不會對廠商生氣」等,我認為這多少與我學習哲學的經驗有關(也有可能是會去念哲學、沉得住氣啃書本的人本身的性格使然(神經大條?)),我會認為這些長官認為很重要的事情都不重要的原因在於(重要的是不要給長官壓力),相較於公職工作所帶來的錢財(沒有富)、工作順利與否、加班與否、長官刁難與否等,我相信即便工作不順利,我都能夠捫心自問,我是否在工作中擴大了我原先對於公職的理解、即獲得公職之於我的意義。
一個人獨自思考、想像是有限的,接觸哲學、接觸不同思想是最快擴大想像的方式,接觸不同思想,理解不同思想間,即便對立也皆有部分的真理存於其中。學習哲學不是要我們相信哪個思想最好、最能夠實踐貫徹,哲學從來不可能被實踐,或說很少被實踐的原因在於,哲學家所提出的理論往往是一種「理想」、一種「希望(wish)」。至於社會如何按其理論所示,就不是單純一個理論所能解決、解釋的。即便如黑格爾哲學的大系統,認為萬事萬物皆是正反合的邁向絕對精神,也有哲學家批判其理論,如齊克果就認為黑格爾營造了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卻跟他的人生經驗不相關,有如一個人自己建造了一座王宮,自己卻不住在裹面。
哲學是開放的,如同想像是開放的,但我們卻很容易將人歸類於「某某主義者」,如馬克思主義者、台獨主義者等。認識、理解思想不會讓我們成為某某主義者,因為即便都自稱為馬克思主義者,其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也必然有所不同。思想沒有絕對的好壞,好壞必須考量我們思考當下時的情境,及選擇後對未來與對自我人生的影響,如同教育,是很難在短期內看見成效或僅將教育成功與否歸於某種單一因素。重點在於,當我們面對真實情境時,能夠讓我們在當下做出較好選擇的就是好思想。
如果你問我目前對公職有什麼期許,我會說:「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我希望我能夠持續保有自我批判性,最好是每年都能夠否證過去的自我,這是我一直感到有趣及會一直追尋下去的東西,而我認為決定人類未來的命運,或說選擇「較好」的命運,是你我必須不斷擴大我們的想像、擴大我們的理解、擴大我們人生的意義。有些東西是AI永遠沒有辦法取代的,而這個東西將貫穿人類的歷史。
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