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小小預告一下,我們再過一些時間我們將要開始分享我們的第一個系列文章,我們第一個系列文章的主題會圍繞在「不同教育體制學生對於自身學習與教育的反思」由於之後多篇文章會講到實驗教育,團隊許多人也是實驗教育制度的學生,因此這篇我們想先來簡介實驗教育的各種型態。如果想更詳細了解,可以參考「上學好日子」寫的
實驗教育文章。
在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台灣的另類教育有了明確的法律保障,比過去更加蓬勃發展,也越來越多人開始對實驗教育有不少好奇,究竟實驗教育是什麼?它與大家一般熟悉的學校有什麼不同?本文希望藉由我個人長期在實驗教育體系下的學習經驗,談談實驗教育究竟是什麼?以及它有哪些多元的型態。
什麼是實驗教育?
實驗教育簡言之可以理解成一種有別於「體制教育」的另類教育/學習型態,它不受國家課綱的規範,可以自由發展自己的樣貌,也因此同時被稱為「體制外教育」。普遍來說,實驗教育尋求在主流教育外的學習途徑,理論上他們不同於體制內以課業及升學為主的學習環境,有其他更重視的教育目標。不同實驗教育團體的理念可能各自差異很大,但大部分都宣稱追求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個別性與自由的發展空間,也因此相較體制教育實驗教育普遍來說讓學生有相對自由且彈性的學習環境。
然而這並非絕對,尤其是在近年實驗教育漸漸有些名氣,許多理念目標差異極大的單位湧入實驗教育圈之後,要概觀討論實驗教育的目標變得更加困難。同時有部分體制內學校也在一些班級或課程開始嘗試小規模的新創教育(像「翻轉教育」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不過嚴格來說在部分班級與課程嘗試小規模的教育創新計畫,與完全在體制外脫離於國家課綱的實驗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差異。
實驗教育的多元型態
在實驗教育的架構下,有看起來十分複雜的各種類別,但只要搞懂其中的邏輯,其實也不是那麼難理解。實驗教育有分成「學校型態」和「非學校型態」兩種,學校型態就是所謂的「實驗學校」或說「體制外學校」,非學校型態則是一般我們會聽到的「自學」。而自學又有分成「機構自學」、「團體自學」跟「個人自學」。一般最常聽到的是個人自學,有許多人也把它叫在家自學(但個人覺得這名子也些問題,因為個人自學未必會在家)。
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因為理論上不受課綱、課本和教學方式的限制,所以它有非常大的空間自由發展,(但是部分學校還是會因學校性質而受限,如部分公辦民營學校,因法律上隸屬公立學校,在法律上仍會受到公立學校的一定限制)。以下分享兩個我個人較為熟悉也覺得蠻有獨特性的實驗學校:「人文國中小」以及苗栗的「全人實驗中學」。
實驗學校的案例
全人稱自己為民主學校,學校所有的公共事務由全校師生所有人共同決定,每個人都只有一票,校長也不例外,除此之外,老師跟學生的關係是完全平等的,在全人學生不稱老師為「老師」,而是像朋友一樣講名子或綽號。學生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上的課程,以及自己要不要上課。
而人文同樣也是沒有課本也近乎沒有考試的學校,而且很多時候學生的學習場域不是在學校,而是在世界各處,人文有一種很特別的課程叫「行動學習」,簡言之是一群學生會一起自主規劃長途的旅行,老師從旁協助。可能會去參訪某某基金會、NGO組織、參與論壇或其他任何學生認為有助於學習的事。
自學
再來講講自學,在非學校類別中的「機構自學」其實就像小型的實驗學校,只是因為規模較小,相對要建立起來的門桿也比學校低。現在較有名氣的影視音(TMS)、「學學實驗教育機構」都屬於機構自學的一種。而「團體自學」,則有較多不同的樣貌,有些同樣是有獨特理念的教育工作者,找志同道合的家庭,組成小型自學團體,有的是學生自主找學習理念相近的朋友組成團體,再去找符合他們需求的老師。
至於「個人自學」,聽名子就知道他是一種最個人化也最多元的自學模式。由學生或家長自主安排學習計畫,像教育局/處提出自學申請,在經縣市自學審議會審議,通過後就可以完全自主的學習,一年會有一至兩次的自學訪視,學生要展現自己的成果給自學審議委員。(補充一點,自學是所有人都可以申請的,沒有任何特定的限制,而且實際上自學的審議過程也無法拒絕自學申請,只能要求對自學計畫進行補充。)這種自學模式,通常年齡較大的學生會由自己主導,家長從旁協助,年齡較小的學生則是家長主導居多。以上大致是實驗教育的各種不同型態。
結語
以上大致是我所知道的實驗教育型態,實驗教育作為一個不受傳統教育體制框架規範的全新天地,它的社會意義不只是能自由的發展更符合學習者需求的教育,更是在最前方衝刺帶動台灣教育前進的動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驗教育同時也是推動台灣更完善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而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重要意義,那就是提供更多學生一個截然不同對於學習的新想像與新選擇,讓不少在體制教育下無法獲得好的發展、或希望可以走不同學習道路的學生,擁有一片遼闊的新天地。
然而就是因為實驗教育有如此獨特的價值,它能否有好的發展就更為重要,現在有許多新興的另類教育團體還在摸索與碰撞的階段,而也因為學校或機構型態的實驗教育,由於學習多元性高且客製化,因而學費也比一般公立學校高出許多,對經濟狀況較劣勢的家庭,選擇實驗學校似乎是件相當困難的事(個人自學倒還未必),這也是追求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實驗教育理念沒辦法快速普及的原因之一。
回過頭來,每個人都需要有機會去探索自己適合的學習方式,而在建置一個理想且人本的學習願景上,實驗教育仍有許多路得繼續向前走,我衷心期待台灣實驗教育未來的發展。
以上大概是我所知道的實驗教育型態,以及我對實驗教育的反思。因為實在太多種所以不得不寫很長,真的很謝謝願意看完的人!可以期待我們之後的文章喔!
本文作者:曹立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