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不分系正夯,哪種學生適合「跨領域」?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020年的9月,在台灣疫情還有些撲朔迷離的狀態下,有不到30位高中應屆畢業生,當中有一半來自「特殊選才」與「申請入學」,另外一半則是來自「指考」,他們懷著興奮、好奇但又有些迷惘的心情,加入了第一次招收應屆畢業生的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人科學程」)。
這些同學進後,就發現這裡和其他的學系不一樣,他們一起學習的同學在高中階段可能是理組也可能是文組,成為大學生後對於畢業之後的未來想像也都各自有所不同。他們的學習更不是跟著一套固定的課程地圖走,而是要想清楚「自己的興趣是什麼?」,「想要挑戰的目標是什麼?」、「為什麼我想解決這個挑戰?」後,在學程裡必修課程之外,也會到外系選課。但他們都面臨相同的困擾,很多人都會問他們:「這個系畢業後你要做什麼?」、「你們到底在大學裡學些什麼?」
回顧這類「不分系」【註】教育規劃的創辦過程,可以看作是各大學面對社會與世界人才需求的轉變所發展出來的創新,想把學習的自主權歸還到大學生的手上,針對自己想成長的方向規劃最適合自身的學習路徑。這樣的設計除了回應更多元的未來趨勢,也希望透過培養學生的跨領域能力,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適應未知社會的挑戰。
筆者任教於中山大學人科學程,嘗試用一種面對不同階段學生的方式,從學程內的具體經驗來嘗試回答下列與跨領域教育學習有關的問題,希望能給正在找尋大學學習方向的學生、或對大學「跨領域」學習好奇的讀者們一些參考。

人科學程招募什麼樣的學生?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跨領域學習」?

一開始對於學生的想象,如原名所提到的「人文暨科技」一般,希望能夠吸引到具有「跨領域特質」的學生來就讀。但「跨領域」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詞彙,所謂的「跨領域特質」到底指得是什麼?事實上,現在的大學生早就因為網路資源豐富,自己就能接觸到來自不同領域的資訊與知識,很容易就能發展出屬於自身的跨領域歷程。
反過來說,人科學程真正想要招募的其實不單只是有跨領域傾向的學生,而是真正有想要「解決現實複雜問題」的學生,而且這些問題最好是整體社會發展下所產生的各種挑戰,且難以在單一科系之中找到解決方案。在我們目前所接觸的學生之中,我們發現:
擁有自己課題想解決的學生,往往有比較高的成長動力,也更清楚如何去運用組織和大學的資源,幫助自己做有效的學習。
透過備審資料來看,在特殊選才與申請入學中,除了許多在高中階段就跟著老師獲得豐富「創客」、「機器人比賽」經驗的,也有不少高中就投入自己熱愛領域的學生,都透過各種比賽證明自己的成功。但作為面試老師,在和學生面對面的過程之中,我們其實最擔心的是「這位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來唸『跨領域』」的,以及「對『跨領域』沒有做足夠的準備」。
作為大學老師,我們深知要在四年內發展出跨領域的學習歷程,其實需要有興趣做出發點,也需要自身對於跨越不同專業領域有一定的認識與決心,以及得花足夠的力氣認識我們學程的教育規劃。相較之下,高中階段就沒有目標,想要到人科學程再找目標,這樣的學生在面試時就比較難脫穎而出。
設計師黃于倫來到「創意街區發展實務與藝術管理」課堂上介紹平面設計及設計溝通技巧|Photo credit: 作者提供
再補充一個觀察,相較於「指考」進入人科學程的學生,我們發現透過「申請入學」與「特殊選才」的學生有較強的學習動力,以及較優的自主學習表現。推論的理由是這些同學比較早開始探索大學學系與對應的學習歷程,並且做出選擇、爭取進入的機會,這讓他們對於跨領域學習歷程有更強地認同感。反之,會需要花上更多的時間調適,也有可能更加迷惘。

人科學生「跨領域學習」的樣貌

由於人科學程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希望他們真的從自己的想要解決的問題去運用大學內部的課程資源,所以降低了必修的課程數量(課程架構點此),讓同學們有更大的空間去排出對自己最有利的課表。但是,也有一些問題相應而生。
大一大二階段:如果同學之前沒有特定的目標,往往比較迷惘,覺得任何方向都有可能、但也都沒有把握。作為老師,我們會鼓勵他們可在校內多選修不同領域的課程,善用校內的「議題導向共學群」所發展出的微學分與微學程,也會建議多去嘗試校外的競賽、工作坊、黑客松。例如教育部推出的「Young飛」、「感動地圖」等需要跨域合作的競賽型計畫,或民間組織舉辦的活動,都值得學生去體驗、拓展視野。
另一個狀況是,大學階段要跨越高中的「分組」,同學們在學習自己本身沒有經驗或是興趣的知識時,會碰到學習上的障礙。例如有的同學原本是偏文組或理組的,在大一大二的必修課程階段,就遇到文組的同學需要用比較高深的數理邏輯來寫程式、比較缺少人文素養的同學需要面對社區田野調查的磨練等。
部分學生有時候會適應不良,例如有同學會覺得其他夥伴程度比較差,拖累自己。我們會建議他去強化跨領域溝通的能力,練習如何將自己擅的部分有效「轉譯」給相對缺乏相關訓練的同學。同時,也會推薦他去選修外系更有挑戰的課程,深化自己更有興趣的專長能力。
大三大四階段的人科學生:目前轉系與雙主修的同學多半會經歷「卡關」的考驗,特別是在「專題課」的部分,例如原本的專題計畫「太過理想」,發現自己沒有擁有技術能力的朋友可以支持;也有同學被指出自己原本構想的主題難度不夠或不夠真的跨領域等。
此外,「實作」也是人科學程的課程「共通點」,例如我指導的「文化人類學」課程,同學們需要針對各項單元到處找人訪談訪問、在「設計思考」課程需要完成「兒童創創新遊具」的實作、在「跨領域專題(一)」則需要結合Maker與美感能力完成「夜間數位裝置藝術」的創作。而同學們在實作過程之中,往往也會碰到「溝通不良」、「執行力不足」、「創意不足」等問題。當這類問題發生,多半會鼓勵他們來找老師或課程助教一起參與討論,但同學通常不會直接獲得「答案」,而是得到進一步的「引導」,幫助他們自身培養起解決實作問題的能力。
「跨領域創新專題(一)」課程同學參訪駁二藝術特區,向駐村計畫韓國藝術家YANG Kura學習如何製作裝置藝術作品|Photo credit: 作者提供
從「教育工作者」的立場來看,我們認為「跨領域」因為要跳脫單一專業的刻板思維,還需要多方的合作,更像是真實社會裡的挑戰,所以看到學生「卡關」、遇到「問題」,老師們反而會為他們高興,因為他們真的在校園裡遇到了未來職涯上會碰到的情境。作為指導老師,我們傾向不直接給答案,而是陪伴同學們自己找到數種可能的解決方案,然後協助他們判斷各個方案的優劣、好壞。

大學「跨領域」教育的關鍵:老師

從實際來看,一所大學本身就是各領域的專家、知識與能力集合的殿堂,只是過往在生產鏈「分工」的思維下,很少人關注大學本身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跨領域學習方案。
對於大學生來說,大學最重要的產品就是「課程」,符合需求的課程雖然在不同領域,但只要品質夠好、能帶來具體的成長,就足以讓學生有想修課的動力。但大學的「跨領域」教育不應該只是提供跨院系的課程選擇。筆者看來,理想的大學跨領域教育不單只是提供課程的選擇性,而是大學本身需要勇於承擔規劃的責任:將實際的跨領域挑戰轉換成為課程,幫助大學生養成在跨領域過程中所需要的心態、掌握所需的工具,讓同學能在校園內就能以攻克校外真實世界的跨領域挑戰為目標,並將大學內部的課程都為自己所選所用。
換言之,跨領域教育非常要求「教師本身」對於教育的熱情以及規劃設計的專業,兩者缺一都將無法帶來真正的教學效益。各校在推動跨領域教育時,應該要理解對於「教師特質」與「環境支援」的要求,光有一個把各個系所課程拼湊起來的「跨領域學程」效果未必彰顯。
對於學生與家長來說,除了要問自己是否有心在未來四年投入跨領域的學習歷程,建議也該要仔細檢驗該校的「跨領域教育」的規劃裡,是否有真正在跨領域的老師、有沒有具體的課程規劃/實作挑戰等,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最後,跨領域教育其實「不適合」所有的學生。有些學生本來就有了明確的志向,那麼往自己有興趣的方向努力,成為該領域的學術或是專業人才,會是最省時省力的路徑。而跨領域教育,則是讓願意花力氣探索自己、找尋各種創新機會,有意願在大學多繞一些彎路看到未來的同學們有一個機會,去發揮自主學習能力,也讓他們更可能成為終身學習者。
本文僅以中山大學人科學程的立場出發來回答,各校各學程應該都會有自己的答案。建議學生與家長都應先多好功課,看到不同學校在跨領域教育規劃上的差異,找出適合自己的成長學習解決方案。
最後也想提醒大學老師要對學生們有信心,學生其實是對於社會未來發展擁有高度的敏銳度,只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去探索、去試錯,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也能更有底氣地去開創出自己的未來。當老師對學生有足夠的信心,同學才能更勇敢在大學階段裡冒險與試錯,這也才能讓大學內的學習和真實的社會與職場接軌,或是開創出真正有潛力的新領域,跨領域也才會是一個優質的成長選擇。
【註】台灣的高三生們最近正忙著「申請入學」,在眾多大學科系中近年來多了一曖昧不明的類別,「陽明交通大學百川學程」、「成大不分系」、「清大拾穗計畫實驗教育方案」、「中山人科學士學位學程」等。這類學系或學程多主打配合學生興趣,讓大學生們可以先修習完一些必修課程之後,再依照自己的興趣到各個系所選修適合自己的課程。我們把上述這類型的教育設計先稱作「不分系」。

宋世祥
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責任編輯:羊正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6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麥特戴蒙在《心靈捕手》的經典名言「所以你付一萬五(美金)獲得的教育,我花一塊五就可以在圖書館得到⋯⋯」話猶在耳,現在的大學除了念書,還剩下什麼?大學跟圖書館又有什麼兩樣?這次校刊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大學的本質」。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成長,學會如何「自主學習」後,就可以離開平台去探索了。但從「商業角度」來看,我們卻希望用戶留在平台上消費更多,買更多的課程。這兩者似乎一定有所衝突?讓「商業思維學院」院長Gipi談談自己的「解方」:
這其實來自於英文的「Placemaking」的譯音,我們希望用本校的Style來命名,取代被過度轟炸導致於標籤化的「地方創生」一詞。而原意上也有些許的不同,希望透過「地方製作」這樣比較實作的精神,透過城市設計的哲學,由下而上探索靈感與創新⋯⋯
「歐,那個成立幾十年的大學,終於願意來理解我們,並跟我們對話?希望這次不是如以前一樣都是為了交作業才來,我被弄怕了,實在很害怕又是一群沾醬油的。」這或許是近年來我最常從田野端,從地方實踐者口中聽到了聲音⋯⋯
在雲林擔任現場教師的這三年,遇到不少務農或從事第一、二級產業為主的家長,普遍認為自己的知識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因此將孩子的學習交託給學校老師、補習班⋯⋯而孩子們總是在學校待了將近九個小時,結束後可能還要安親班等,與腳下這片土地的互動卻是越來越少⋯⋯
目前合作所需經費都來自於北投社大向教育部申請計畫,如果回歸學校辦理,則將面對鐘點費200~500元的窘境而很難永續,但透過寫計畫申請經費也讓許多認真教學的老師卻步,這也是過去學校引入社區資源無法持續的關鍵因素。根據過去經驗「社大與國教」的合作不容易擴大有幾點原因⋯⋯
麥特戴蒙在《心靈捕手》的經典名言「所以你付一萬五(美金)獲得的教育,我花一塊五就可以在圖書館得到⋯⋯」話猶在耳,現在的大學除了念書,還剩下什麼?大學跟圖書館又有什麼兩樣?這次校刊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大學的本質」。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成長,學會如何「自主學習」後,就可以離開平台去探索了。但從「商業角度」來看,我們卻希望用戶留在平台上消費更多,買更多的課程。這兩者似乎一定有所衝突?讓「商業思維學院」院長Gipi談談自己的「解方」:
這其實來自於英文的「Placemaking」的譯音,我們希望用本校的Style來命名,取代被過度轟炸導致於標籤化的「地方創生」一詞。而原意上也有些許的不同,希望透過「地方製作」這樣比較實作的精神,透過城市設計的哲學,由下而上探索靈感與創新⋯⋯
「歐,那個成立幾十年的大學,終於願意來理解我們,並跟我們對話?希望這次不是如以前一樣都是為了交作業才來,我被弄怕了,實在很害怕又是一群沾醬油的。」這或許是近年來我最常從田野端,從地方實踐者口中聽到了聲音⋯⋯
在雲林擔任現場教師的這三年,遇到不少務農或從事第一、二級產業為主的家長,普遍認為自己的知識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因此將孩子的學習交託給學校老師、補習班⋯⋯而孩子們總是在學校待了將近九個小時,結束後可能還要安親班等,與腳下這片土地的互動卻是越來越少⋯⋯
目前合作所需經費都來自於北投社大向教育部申請計畫,如果回歸學校辦理,則將面對鐘點費200~500元的窘境而很難永續,但透過寫計畫申請經費也讓許多認真教學的老師卻步,這也是過去學校引入社區資源無法持續的關鍵因素。根據過去經驗「社大與國教」的合作不容易擴大有幾點原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孩子常常做出一些讓你感到崩潰,你以為那些是不當行為或是訊息密碼? 重點是你必須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他想要透過行為實現的目的。 重點(一)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那樣做?  舉例: 我的小孩精力旺盛,假日中午常常不睡午覺?搞的我精疲力盡,有一天我不小心睡著了,醒了卻發現他手、腳都被奇異筆塗上長長的線
Thumbnail
在5月份時,有幸參觀特教班的教學活動,現場特教老師與我們分享自閉症孩童教學方法以及個人特質,尤其是特別強調關於重複性刻板動作,所造成的問題行為。因此,我將以一名國小六年級無口語、重度自閉症學生為例,分享特教教師處理自閉症學生嚴重吐口水的經驗。
Thumbnail
「減肥好難。」應該是很多人的共同心聲,尤其工作後身材越來越容易走樣,啤酒肚、游泳圈、蝴蝶袖樣樣來,從此陷入減肥的無限輪迴中。大家都知道要瘦就是少吃多動,但為什麼卻總是失敗呢?那是因為大家沒有用對的方式吃,好的方式動!
Thumbnail
這樣的戲碼大概重複上演到我想拿錄音機直接撥放回答的地步,當有人問我要如何學習英文,我總是反問:「你為什麼想學?」十之八九,對方就說:「因為很重要,以後可能會用得到。」相信我,當你有這樣的回答浮現在腦海裡,你的人生絕對有比學英文還要更重要的事存在。 以往,以英文為第二外語蔚為風潮,但時至今日.....
Thumbnail
我的朋友L女結婚了已經五年了,常常在社群媒體看她發佈她的婚姻生活。還記得當時她準備要結婚時,他們家人不斷的將L女的未婚夫介紹給其他長輩和親朋好友,標榜L女的未婚夫是:高學歷,留外回國的,家境很好,生活品味又高。L女每次跟我們聚會時,也是細數她老公的優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玄燊師傅會教你如何分辨你現在心目中的心儀對象,若你們他日發展下去的話,將會是正桃花還是爛桃花。這個對象未來會否做出對不起你的事情,或者應否跟他發展下去。 很多人會向身邊的朋友請教意見,又或者自己在心中不斷反問到底應否跟這個對象長遠發展,因為他們都害怕若這個對象發展錯的話,這一段感情關係會變
Thumbnail
2001/06/02/中國時報 蔡慧貞、林志成/台北報導、邱恬琳/台北報導   針對桃園國中老師段健發公開其同志身分,引起討論,教育部長曾志朗昨日表示,該名老師站出來告白,正是台灣重視人權的非常高指標象徵。他明確表示,教育部重視個人人權,不會給予「不正當的壓力」,同時也相信同志身分的老師會透過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孩子常常做出一些讓你感到崩潰,你以為那些是不當行為或是訊息密碼? 重點是你必須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他想要透過行為實現的目的。 重點(一)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那樣做?  舉例: 我的小孩精力旺盛,假日中午常常不睡午覺?搞的我精疲力盡,有一天我不小心睡著了,醒了卻發現他手、腳都被奇異筆塗上長長的線
Thumbnail
在5月份時,有幸參觀特教班的教學活動,現場特教老師與我們分享自閉症孩童教學方法以及個人特質,尤其是特別強調關於重複性刻板動作,所造成的問題行為。因此,我將以一名國小六年級無口語、重度自閉症學生為例,分享特教教師處理自閉症學生嚴重吐口水的經驗。
Thumbnail
「減肥好難。」應該是很多人的共同心聲,尤其工作後身材越來越容易走樣,啤酒肚、游泳圈、蝴蝶袖樣樣來,從此陷入減肥的無限輪迴中。大家都知道要瘦就是少吃多動,但為什麼卻總是失敗呢?那是因為大家沒有用對的方式吃,好的方式動!
Thumbnail
這樣的戲碼大概重複上演到我想拿錄音機直接撥放回答的地步,當有人問我要如何學習英文,我總是反問:「你為什麼想學?」十之八九,對方就說:「因為很重要,以後可能會用得到。」相信我,當你有這樣的回答浮現在腦海裡,你的人生絕對有比學英文還要更重要的事存在。 以往,以英文為第二外語蔚為風潮,但時至今日.....
Thumbnail
我的朋友L女結婚了已經五年了,常常在社群媒體看她發佈她的婚姻生活。還記得當時她準備要結婚時,他們家人不斷的將L女的未婚夫介紹給其他長輩和親朋好友,標榜L女的未婚夫是:高學歷,留外回國的,家境很好,生活品味又高。L女每次跟我們聚會時,也是細數她老公的優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玄燊師傅會教你如何分辨你現在心目中的心儀對象,若你們他日發展下去的話,將會是正桃花還是爛桃花。這個對象未來會否做出對不起你的事情,或者應否跟他發展下去。 很多人會向身邊的朋友請教意見,又或者自己在心中不斷反問到底應否跟這個對象長遠發展,因為他們都害怕若這個對象發展錯的話,這一段感情關係會變
Thumbnail
2001/06/02/中國時報 蔡慧貞、林志成/台北報導、邱恬琳/台北報導   針對桃園國中老師段健發公開其同志身分,引起討論,教育部長曾志朗昨日表示,該名老師站出來告白,正是台灣重視人權的非常高指標象徵。他明確表示,教育部重視個人人權,不會給予「不正當的壓力」,同時也相信同志身分的老師會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