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ntom Cinem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ynopsis

空一格,戲院

2016/25min/HD
Nowadays, cinema has closed one after another. “Premiere Cinema” in Meinong, which opened in 1969 and closed in 1991, had built collective memories for people in town. These faded traces once nourished someone’s dreams where fairies still dance, where laughter and tear reechoes.
This film develops in remains of cinema, where past usher walks to and fro holding a flashlight in darkness and ticket agent counted tickets day after day; the past scenes has its romance, fright, pain, lust and bitterness. The cinema is a miniature of the universe, those who were lived for it and fascinated with it are still lingering in this space, in this dream and doesn’t wake up.
The last part of film is story of Chung Hao-tong, the story is a wound that people refused to speak of for a long while, and not many remembered now. It was a taboo for cinema once, and now I perform it through this work in remembrance of his spirit.
戲院已經成為一個廢墟,然而裡面還殘留著許多痕跡,電影事業當初就以光影鏤刻痕跡的技術而興盛,如今戲院一家一家倒閉。於1969年開張,1991年結束營業的「第一戲院」就是美濃鎮上許多人的共同記憶。這些逐漸褪去的痕跡,曾經滋養了許多人的夢,在其中,精靈還起舞著,彷彿笑聲與淚水還迴盪在期間。
本片以戲院廢墟做發想,黑暗中過去的持手電筒的帶位者在裡面穿梭,售票員還一張張地數著,過去的風光。浪漫、驚悚,情色、苦痛,有榮耀,也有辛酸。戲院是一個小宇宙的縮影,而這些以電影為生,迷戀電影的人,還徘徊在這個空間,沒有散去。在灰塵揚起,在雷雨之夜,紛紛出籠。電影是一個集體的夢,而這個夢還沒醒。
影片最後觸及一個傷口,鍾浩東的故事。過去曾有一段時間人們不願意提起,現在甚至也未曾記得的美濃人故事。它曾是電影裡的禁忌,藉著這個創作,我將它重新搬演,以茲紀念。
avatar-img
20會員
87內容數
921大地震後,災區展開了重建,我先是到了東勢、然後日月潭遇見邵族,是這二十年間陸續寫成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立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City of Sorrow 2008∣DVCAM∣Color∣9mins Experimental, urban,traffic, social situation For a long time, penetrating invasiveness of the camera has been
周書毅,一名充滿想法與活力的舞蹈創作者,他與兩名伙伴發起了這次的身體影像展。「靜觀未來」雖說是靜觀,卻是一次動態的策展,在瘟疫蔓延身體受限的當前,創作者與觀眾之間是否能藉此累積一些能量,畢竟世界停止了,生活並不,我們正在共度一個奇特的危機時光。碎片能否激發出火花,讓我們跌跌撞撞的腳步以及驚慌心靈能有
香腸的滋味 Democracy sausage 大學生們在廣場上正在進行一場絕食抗議運動。香腸攤販來到廣場邊做起臨時小生意來。阿明的母親聞訊從南部趕上來廣場探視寶貝兒子……,官員為著抗議事件緊急開會因應著、父親帶著女兒到廣場散步湊熱鬧,不同的世代的生活在進行著某種競逐比拼、
2011年赴法國駐村的時候,以活版以及印刷主題進行了一場搜尋,而藝術與工藝博物館(Arts et Métiers)就離駐村的cite不遠,裡面剛好有一個活版印刷主題區,令我大為驚喜,此外,火車、汽車、飛機、紡織、建築、一直到登月太空在這裡都分門別類,按歷史進程展出,我甚至認為它是最值的造訪的博物。
「現在果然是Godard的天下,可惜台北連他屁也沒聞過!」 ──邱剛健,1965 「他一個人越走越遠了,他曾經一度是一份明日的報紙, 但現在,很多人不得不承認,高達已經走火入魔了。」 ──西西,1973
Non Verbal QA-Interview by GISFF   一場關於無對話電影的訪談-全球默片影展 2018我有兩部作品在第三屆全球默片影展The Globe International Silent Film Festival入選,《跳房子》入選最佳短片,《空一格,戲院》並榮獲佳實驗片
City of Sorrow 2008∣DVCAM∣Color∣9mins Experimental, urban,traffic, social situation For a long time, penetrating invasiveness of the camera has been
周書毅,一名充滿想法與活力的舞蹈創作者,他與兩名伙伴發起了這次的身體影像展。「靜觀未來」雖說是靜觀,卻是一次動態的策展,在瘟疫蔓延身體受限的當前,創作者與觀眾之間是否能藉此累積一些能量,畢竟世界停止了,生活並不,我們正在共度一個奇特的危機時光。碎片能否激發出火花,讓我們跌跌撞撞的腳步以及驚慌心靈能有
香腸的滋味 Democracy sausage 大學生們在廣場上正在進行一場絕食抗議運動。香腸攤販來到廣場邊做起臨時小生意來。阿明的母親聞訊從南部趕上來廣場探視寶貝兒子……,官員為著抗議事件緊急開會因應著、父親帶著女兒到廣場散步湊熱鬧,不同的世代的生活在進行著某種競逐比拼、
2011年赴法國駐村的時候,以活版以及印刷主題進行了一場搜尋,而藝術與工藝博物館(Arts et Métiers)就離駐村的cite不遠,裡面剛好有一個活版印刷主題區,令我大為驚喜,此外,火車、汽車、飛機、紡織、建築、一直到登月太空在這裡都分門別類,按歷史進程展出,我甚至認為它是最值的造訪的博物。
「現在果然是Godard的天下,可惜台北連他屁也沒聞過!」 ──邱剛健,1965 「他一個人越走越遠了,他曾經一度是一份明日的報紙, 但現在,很多人不得不承認,高達已經走火入魔了。」 ──西西,1973
Non Verbal QA-Interview by GISFF   一場關於無對話電影的訪談-全球默片影展 2018我有兩部作品在第三屆全球默片影展The Globe International Silent Film Festival入選,《跳房子》入選最佳短片,《空一格,戲院》並榮獲佳實驗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光州劇場自1935年開幕以來,是韓國現存最古老的單影廳之一,雖然歷經變遷與挑戰,如今仍堅持放映獨立及藝術電影。這篇文章深入探索光州劇場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以及面臨的經營挑戰,並分享筆者的親身參觀體驗。光州劇場不僅是電影愛好者的聖地,更是一座保存文化記憶的歷史建築,值得每位旅客一遊。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從15週年的重映電影開始,到40週年的重映電影結束。 我和台南真善美的開始其實是誤打誤撞,當時才剛開始看電影,前幾部看的都是院線熱映片,《盛夏光年》重映的時候一心只想著要衝電影院二刷,卻沒想到場次這麼少。 我記得台南好像只有真善美,於是第一次去了真善美,像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秘密基地。
Thumbnail
世間每場你自編自導的戲劇散場後, 它會在你的記憶裡繼續演下去。 有時只是一幕景色、有時是個角色的身影。 看似人走茶涼的一幕,卻讓你也活了進去的燈火未滅、溫度仍在, 角色隨時可以回來,你總感到似曾相識。 如電影膠捲中的一格,記錄了太多的言外之意。 為什麼?因為它照亮了你人生中的一瞬之光, 相信它是永恆
Thumbnail
台北公館有個寶藏巖聚落,1960年代開始出現居民,大多是榮民老兵與家屬,依著山形興建違章建築,漸漸成為聚落,80年代市政府原本想拆除,經歷抗爭,漸漸轉型為藝術村,斷垣殘壁的景象被稱作歷史斷面。差事劇團二十年前便在寶藏巖歷史斷面搭帳篷演出,2024年3/22、
Thumbnail
你有多喜歡電影?喜歡到能夠不斷看著重播的電影?《新天堂樂園》主角是一位放映師,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小孩看電影不用錢),甚至偷偷看著電影是如何被剪接的(電影從來不放接吻的畫面),以及偷偷帶著被剪掉的膠片回家對著燭火自導自演,配音想像著會動的畫面。後來小男孩當了放映師,談了一場戀愛,卻發覺,看了那麼多的
由續修花蓮縣志見到一些戲院,因此找找相關資訊。
由申慶璧教授總編纂的續修花蓮縣志有紀錄1991年時花蓮縣的戲院,在此先行抄錄待進一步整理。而以電影院來說,目前依據開眼電影網的資料,有花蓮秀泰影城、花蓮新天堂樂園威秀影城、花蓮鐵道電影院。其他有關統計數據,可參考文化部最新文化統計數據。
Thumbnail
光州劇場自1935年開幕以來,是韓國現存最古老的單影廳之一,雖然歷經變遷與挑戰,如今仍堅持放映獨立及藝術電影。這篇文章深入探索光州劇場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以及面臨的經營挑戰,並分享筆者的親身參觀體驗。光州劇場不僅是電影愛好者的聖地,更是一座保存文化記憶的歷史建築,值得每位旅客一遊。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是懷舊電影的萬花筒,也是多多的生命河流。人生時光與電影時間相互纏繞,我們也像在一場又一場的夢裡醒來。洞穴寓言和沙瓦托的人生一樣,回應了「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電影雖是虛構,但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是讓我們拼湊、理解真實,也瞭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從15週年的重映電影開始,到40週年的重映電影結束。 我和台南真善美的開始其實是誤打誤撞,當時才剛開始看電影,前幾部看的都是院線熱映片,《盛夏光年》重映的時候一心只想著要衝電影院二刷,卻沒想到場次這麼少。 我記得台南好像只有真善美,於是第一次去了真善美,像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秘密基地。
Thumbnail
世間每場你自編自導的戲劇散場後, 它會在你的記憶裡繼續演下去。 有時只是一幕景色、有時是個角色的身影。 看似人走茶涼的一幕,卻讓你也活了進去的燈火未滅、溫度仍在, 角色隨時可以回來,你總感到似曾相識。 如電影膠捲中的一格,記錄了太多的言外之意。 為什麼?因為它照亮了你人生中的一瞬之光, 相信它是永恆
Thumbnail
台北公館有個寶藏巖聚落,1960年代開始出現居民,大多是榮民老兵與家屬,依著山形興建違章建築,漸漸成為聚落,80年代市政府原本想拆除,經歷抗爭,漸漸轉型為藝術村,斷垣殘壁的景象被稱作歷史斷面。差事劇團二十年前便在寶藏巖歷史斷面搭帳篷演出,2024年3/22、
Thumbnail
你有多喜歡電影?喜歡到能夠不斷看著重播的電影?《新天堂樂園》主角是一位放映師,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小孩看電影不用錢),甚至偷偷看著電影是如何被剪接的(電影從來不放接吻的畫面),以及偷偷帶著被剪掉的膠片回家對著燭火自導自演,配音想像著會動的畫面。後來小男孩當了放映師,談了一場戀愛,卻發覺,看了那麼多的
由續修花蓮縣志見到一些戲院,因此找找相關資訊。
由申慶璧教授總編纂的續修花蓮縣志有紀錄1991年時花蓮縣的戲院,在此先行抄錄待進一步整理。而以電影院來說,目前依據開眼電影網的資料,有花蓮秀泰影城、花蓮新天堂樂園威秀影城、花蓮鐵道電影院。其他有關統計數據,可參考文化部最新文化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