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彼時的文藝少女(2)】劉承欣:生活中創作,限制中堅持——艾雯的旗袍與她不撞衫的美麗人生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艾雯的「黑灰白花旗袍」。(藏品/艾雯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許多作家喜歡說創作來自於生活,但生活其實也可能限制創作。經濟因素、家庭因素、健康因素,不能寫的理由太多了,如同堅持書寫的理由一般,族繁不及備載。
  「女人從事寫作的結果:世上少了一個好的主婦,而多了一本壞書。」如果身為一名女性創作者,體弱多病,同時又是一位母親,當看到類似的評論,應該壓抑自己、放棄寫作,去符合某種社會期待的賢妻良母形象?或者不顧一切成就自己?
  但誰說只能二選一?艾雯表示:我全都要!要做好主婦,也要寫好書;要在紙上發展才華,也要在布料上彩繪自己與家人的美麗家居。女作家艾雯善用針與筆,以服裝設計、手作、收藏,盡情發揮巧思,經營有滋有味的生活,接下評論者的戰帖。
  面對生活各種難,怎麼超越限制、堅持美和創作?且讓我們從艾雯旗袍的故事說起,嘗試尋找實踐的靈光與祕訣。

艾雯的「黑灰白花旗袍」。(藏品/艾雯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喜歡拈針引線,僅次於執筆寫作:可以一任心意構想、設計、剪裁。從老到小,為家人一針針納入我的愛心和關懷,一縷縷串起我的喜悅和祝福;為自己添製一份美好和振奮;為住屋增加點色彩和溫馨。在製作的同時,也滿足了另一種創作慾和成就感。」[1]

不撞衫的人生:縫製自己的全能戰袍

  那是一件手縫的短袖旗袍,黑、白、灰三色花草植物紋飾交錯,在時間的著色下,彷彿有點水墨淡綠渲染,像是製作者不經意就把某個炎夏午後,庭院裡一方蓊鬱的歲月靜好,在一針一線之間,珍藏於身上,也縫進了心裡。
  旗袍的主人是艾雯,「旗袍一族」的一員。
  什麼是「旗袍一族」?「旗袍一族」指的是1950年代臺灣文壇一群又編又寫又持家,在紙筆與家務之間撐起文壇半邊天的女作家,包括林海音、潘人木、張秀亞、艾雯、羅蘭、鍾梅音、邱七七等女性寫作者們。
(藏品/艾雯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無論文友聚會、工作或家居 ,旗袍都是她們常見的穿著,也是展現巧思、實踐美麗的舞台。不同於日後《花樣年華》、《色戒》等電影所呈現的性感豔麗形象,50年代女作家的旗袍往往並非開高衩、曲線畢露,由女作家們聚會照片可見,她們的旗袍往往是過膝、略微寬鬆舒適,標誌一種端莊優雅的氣質,而受官方鼓勵、應允。許多女作家的女兒想起她們的母親,都自然聯想到旗袍所賦予的典雅,以及母親透過衣飾裝扮流露對美的見解與巧思。
  相對於今日成衣普遍,可以用相對實惠價格添購衣物,卻不免在追隨流行過程中遭遇撞衫的尷尬, 50年代女作家或親自手縫,或出設計點子請師傅製作,在旗袍款式設計的限制中,硬是玩出自己的花樣。
  林海音懂得在看似素雅的衣料上,繡上一排鮮豔的牡丹;羅蘭能用地攤買的外衫突顯晚宴旗袍的高雅;張秀亞心愛的旗袍靠頸處被蟲咬破了,自己剪一塊山茶花圖樣縫補,就成為獨一無二的設計款。潘人木的女兒回憶母親穿著旗袍在廚房優雅做料理的過往,讓她覺得廚房不是油煙之地,反而有如客廳般舒適,可知旗袍如何撐起時代女性的自信,且不僅外出社交可穿,寫作可穿,忙家務也可穿,彷彿那個時代女作家進可攻、退可守的全能戰袍。
  在這一群風格殊異的旗袍好朋友中,艾雯毫不遜色。對艾雯的女兒朱恬恬來說,母親穿著旗袍端莊優雅的風姿,是她深植腦海的美好形象。無巧不巧的是,不管是黑緞織金色鈴蘭花圖飾旗袍、寶藍色織同色古典竹葉圖案絲綢旗袍,或者小葉描邊交錯的白綢印花旗袍,許多艾雯喜愛的旗袍都以素雅的花草植物為飾。或許是彼時流行的布料使然,但這些不張揚卻有細節的生活安排,卻讓人不禁想像熱愛植栽的艾雯,穿上這些旗袍,走進她所喜愛的花草之間,彷彿花仙子般優雅的身影。


她是作家,更是熱愛DIY的生活美學家

  儘管50年代就以散文集《青春篇》廣受讀者歡迎,論者張瑞芬也稱讚她是美文的開創者,最早成熟的作家。但艾雯對美的追求從來不限於筆端,她曾在〈針黹之美〉一文中自承,喜愛拈針引線,僅次於執筆寫作,因為當她在針線穿梭間落實自己的想像,不僅實現了對家人的愛心與關懷,也滿足另一種創作慾和成就感。艾雯的創作顯然不只寫在書上,也寫在每個家居與日常。
  她是作家,更是服裝設計師、植栽高手、生活美學家,「斜槓」概念發明前的「斜槓」實踐者。
  兒時在蘇州和父親一起臨帖、讀書、踏青,看外婆製作玫瑰花雕等「小樂惠」,蘇州那些日子,激發艾雯美的本能,也培養出一個懂得生活情趣的心靈。然而,艾雯不僅是個接受者或實踐者,當她在生活不寬裕的年代,利用現有簡單的材料,製作美化家居的飾品;從選布、配色、設計到剪裁縫製,都不假他人之手,為自己也為家人製作美麗的衣裳,不知不覺間為女兒留下極強的美感暗示,啟發女兒服裝設計的天才。服裝製作因此不只是艾雯個人的愛好,也成為母女共享的美好日常。

低調的華麗:限制中湧動的生命力

  艾雯的多才多藝,或許會讓人懷疑她是否有過人的精力?但事實上她從小體弱多病,寫作生涯也不時因為身體狀況而必須放慢腳步,也因為嬌弱善感又是蘇州人,讓文友劉枋聯想到《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即使如此,在旗袍妝點的溫婉典雅之外,艾雯對理想卻十分執著,對生命彷彿潛藏火山般的熱情。這種生命情調就好像一套她親自設計縫製的暗棗紅旗袍,沉穩端莊的暗棗紅色搭配修飾身形的同色背心,突顯成熟風韻的同時,卻似乎有些中規中矩,不容易一眼探知內在的底蘊與個性 。但如果靠近再靠近仔細觀看,會發現這件旗袍使用的布料,由黑線和粉紅線交織而成,光線所及之處,閃爍若隱若現的粉色光芒,有種低調的華麗,暗暗湧動的繽紛生命力。
  如果生命不可避免是暗面與亮面交錯,不總是能隨心所欲,艾雯在生命的限制中持久地堅持與美相伴。身為作家,早慧且成名很早,但更可喜的是在時間的試煉中堅持下來,直到80歲仍出版《花韻》,描繪她所鍾愛的草木。寫作不輟,完全不是說說而已,寫作或許因身體狀況而趨緩,但卻從未真的停止。
艾雯的「暗棗紅背心」。(藏品/艾雯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生活情趣的經營亦然,移居天母之後,不似以往在岡山、中央新村的家,有庭院可以讓她充分灌注對花草自然的喜愛。但她仍在家中可利用的空間栽花,在陽台上準備了洗澡盆,欣喜期待小鳥、松鼠等小客人的造訪。因健康欠佳而深居簡出,但圖書畫冊、各種文集、上萬套的火柴盒等藏品,滿足生命熱情的種種事物仍圍繞著她。
艾雯的「火柴盒」。(藏品/艾雯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火柴盒中等待燃燒的美

  艾雯的收藏,除了旗袍,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小巧玲瓏而多達萬件的火柴盒了。這些火柴盒跟她的生活有什麼關聯呢?她抽菸嗎?在觥籌交錯的社交場合、還是在旅遊住宿的飯店與這些火柴盒偶遇?或是有人送給她的呢?無論是哪一種,若非抱著熱情很有意識的蒐集,不可能匯聚這麼多的數量,一輩子也用不完。但其實她的火柴盒也不是要拿來使用,除了蒐集,她還親手尋找圖片、黏貼製作。這彷彿是在告訴我們,生活不僅追求實用,還要有追求美的餘裕啊。
艾雯的「火柴盒」。(藏品/艾雯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雖然火柴盒的來源不見得能夠一一確認,但它們的存在太具生活感,不免讓我們以為那正悄悄透露著艾雯生活的秘密。打開收藏於臺文館中、各菜系餐廳宣傳火柴盒,我們可以猜想艾雯是否曾穿著某件喜愛的旗袍,穿梭其中?猜想她偏愛川菜、西餐還是港點?同時感覺這些火柴盒中遺留許多尚未使用的火柴,像是一種邀請,召喚 同樣對生命有愛、對美期許的人們,接下艾雯的棒子繼續點燃,花火燦爛的熱情。
[1]艾雯,〈針黹之美〉,《綴網集》。

★作家小傳
艾雯(1923-2009),本名熊崑珍,出生於中國江蘇吳縣,14歲之前在蘇州生活成長。1937年全家隨父親至江西大庾任職,不久中日大戰爆發,蘇州淪陷。1940年因父親驟逝,艾雯為負擔家計輟學,但也因為任職圖書館、博覽群書,開啟寫作契機。1944年避難江西上猶,期間進《凱報》擔任大地副刊主編。1949年2月隨家人來臺,最初暫居屏東,1953年8月遷居岡山,開始她生命中「鳳凰花的歲月」,就這樣一住20年,直到1973年遷居臺北。
雖然14歲即離開故鄉,但早年在蘇州所見所聞所感,深深影響她看世界的方式與寫作主題。18歲以短篇小說〈意外〉獲《江西婦女》徵文第一名,自此步入文壇。創作文類包括散文、小說、兒童文學,早期散文與小說並重,60年代中期後逐漸專注散文寫作。她的第一本散文集《青春篇》,被譽為「自由中國第一本散文集」。多年來寫作不輟,創作力豐沛,直到晚年仍持續發表作品。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王鈺婷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31:艾雯》,臺南:臺灣文學館,2013。
  • 應鳳凰,《文學風華—戰後初期13著名女作家》,臺北:秀威資訊,2007。
  • 林靜端企劃;馬于文、陳昱伶撰文,《打開民國小姐的衣櫃:旗袍、女人、優雅學》,臺北:奇異果文創,2019。
  • 「旗袍一族:風姿綽約的世代女作家」特輯,《文訊》10月號(第384期),2017,頁44-69。
★觀測員簡介
劉承欣 政治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臺師大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班。邊走邊看邊寫,總是在摸索學習,如何好好過生活。

  臺文天文臺推出專題企劃「彼時的文藝少女」,希望藉由系列文章,讓讀者一窺當時女作家的交際圈、個人經歷。少女並非表示女作家的作品青澀,而是想展現她們希望打遍天下的氣魄,艾雯如此形容青春:「一份永遠對事物的好奇,對一切美好的喜愛,對周遭及人類的關懷,對理念的執著。」面對肅殺的社會環境,女性作家堅持實踐自己的寫作觀。
  系列文章裡,有些人從文學選集著手,展現女性作家的團結;也有些從小飾品著手,藉此想像作家寫作時的心境與寄託。那股蓬勃的意志,都藉著飾品和文字留下來了。
  各位喜愛「拾藏」的朋友們,別忘了為我們每週日的更新按讚和分享。也歡迎將讀後感、想法留言在「拾藏:臺灣文學物語」粉絲頁和我們交流。你的閱讀和分享,是觀測員們繼續探索、前進的動力。
視覺設計/瞿繼維
攝影/鄭宏斌
上稿/鄭宏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媒體平臺稀有的年代裡,作家可不是人人都能當,而能夠逃脫困守家庭雜務命運的女性,大概少之又少。然而,在這樣的時代當中,臺灣竟然還是出現了一群女作家,而且還是在國共內戰情勢緊張,白色恐怖蔓延籠罩下的1950年代。到底是什麼契機或條件,促成臺灣史上第一批文學女團的誕生?
    蔡培火延續日本學者泉哲的理念喊出了響亮的口號:「臺灣乃帝國之臺灣,同時又為我等臺灣人之臺灣也。」可以說是百年臺灣殖民的漫漫黑夜中,點起的第一道思想啟蒙之光,與民族主義星火。在整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臺灣人如何在殖民政府壓迫底下,歷經十年努力,慢慢撐開的言論自由與自治精神。
    在號稱手搖飲只點去冰半茶、多數食物必帶甜味,甚至空氣中的糖份多得足以拿一根竹籤奔馳遊走就能獲得一支棉花糖的全糖王國──臺南,其實有一處,土壤帶有鹹味、風一撲面便能將好幾粒鹽晶點綴在臉頰上的「鹽分地帶」,從日治時期隱隱流淌著大量含鹽的獨特血脈至今。
    有一個人,他也曾屢次提著一只皮箱飄洋過海,但裡頭裝載的卻不只是旅行用品。那個皮箱,蘊藏著他驚人的劇作才能、細膩且獨特的心思,以及性格中的兩種極端對立,寫出了一齣齣或悲天憫人、或荒謬諷刺,時而哀憐、時而尖銳的作品——《一口箱子》。
    事實上,關於立場的選擇或事件的判斷,往往不是二選一,更多時候是每個人在光譜上的位置不同,都有對於理想和現實的取捨。像是日治初期大部分的知識份子支持「解纏足運動」,但隨之而來的性別、女性議題,卻激出了不同的看法。例如魏清德就在支持「解放纏足」之外,隱隱流露出一種對女性的種種「但是⋯⋯」
    姚一葦被文學界譽為「暗夜中的掌燈者」,在劇場則被尊崇為「一代導師」,除了本身寫劇本、寫理論之外,為文學與戲劇作育英才、提攜後進不遺餘力,這樣一位大咖,低調行事,默默的寫作,默默的故事,就連得獎,也鮮少張揚。
    在媒體平臺稀有的年代裡,作家可不是人人都能當,而能夠逃脫困守家庭雜務命運的女性,大概少之又少。然而,在這樣的時代當中,臺灣竟然還是出現了一群女作家,而且還是在國共內戰情勢緊張,白色恐怖蔓延籠罩下的1950年代。到底是什麼契機或條件,促成臺灣史上第一批文學女團的誕生?
    蔡培火延續日本學者泉哲的理念喊出了響亮的口號:「臺灣乃帝國之臺灣,同時又為我等臺灣人之臺灣也。」可以說是百年臺灣殖民的漫漫黑夜中,點起的第一道思想啟蒙之光,與民族主義星火。在整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臺灣人如何在殖民政府壓迫底下,歷經十年努力,慢慢撐開的言論自由與自治精神。
    在號稱手搖飲只點去冰半茶、多數食物必帶甜味,甚至空氣中的糖份多得足以拿一根竹籤奔馳遊走就能獲得一支棉花糖的全糖王國──臺南,其實有一處,土壤帶有鹹味、風一撲面便能將好幾粒鹽晶點綴在臉頰上的「鹽分地帶」,從日治時期隱隱流淌著大量含鹽的獨特血脈至今。
    有一個人,他也曾屢次提著一只皮箱飄洋過海,但裡頭裝載的卻不只是旅行用品。那個皮箱,蘊藏著他驚人的劇作才能、細膩且獨特的心思,以及性格中的兩種極端對立,寫出了一齣齣或悲天憫人、或荒謬諷刺,時而哀憐、時而尖銳的作品——《一口箱子》。
    事實上,關於立場的選擇或事件的判斷,往往不是二選一,更多時候是每個人在光譜上的位置不同,都有對於理想和現實的取捨。像是日治初期大部分的知識份子支持「解纏足運動」,但隨之而來的性別、女性議題,卻激出了不同的看法。例如魏清德就在支持「解放纏足」之外,隱隱流露出一種對女性的種種「但是⋯⋯」
    姚一葦被文學界譽為「暗夜中的掌燈者」,在劇場則被尊崇為「一代導師」,除了本身寫劇本、寫理論之外,為文學與戲劇作育英才、提攜後進不遺餘力,這樣一位大咖,低調行事,默默的寫作,默默的故事,就連得獎,也鮮少張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女書》是湖南女性獨有的文字,為四百年的女性書寫傳統。中國歷史向來為男人書寫,《女書》的發現,重現了農村婦女在歷史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總是經歷不同的折磨和苦難。糅合傳統和現代舞蹈元素,以女性的苦難書寫,編舞者的感性透過舞者纖細的肢體語言、豐
    Thumbnail
    服裝,不僅是女性身體美的表面提升,也是身體肌理的延伸、意識的具象化、思想的投射。《紅衫淚痕》扣緊了女人和衣衫在身體與心靈上的連結關係,用一套又一套的戲服,來引導故事的發展。像是茱莉服裝上時常出現的格紋印花、以及格紋延伸出的各種網格裝飾,都代表著她的複雜心思。
    Thumbnail
    王安憶的小說《天香》是她榮獲紅樓夢獎首獎的作品,本書描寫上海申府的生活和歷史背景,著重園林中繡畫的女性傳統,反映了晚明華靡頹廢的氣象。《天香》透過描述繡畫技巧和人物離合,呈現了女性的能動性和生命的強韌。作者王安憶的筆觸優雅含蓄,能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上海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在锦绣大陆的一处幽静小村,乔瑾瑜正坐在花园中,手中拿着一块织布,细心地绣着复杂的花纹。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的脸上,映出一种温柔的光芒。 “瑾瑜,你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旁边,养母温和地笑着,眼中满是欣赏。 乔瑾瑜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那是她的灵瞳,一种能看透虚妄的神奇能力。她微微
    錢淑貞,后麗芙手工訂製禮執行長,大家都會親切稱呼她為曼尼姊。因為對畫畫的喜愛,開啟服裝設計學習。一路堅持,不斷致力於婚紗產業,透過專業與熱忱,解決問題,讓每位客人重新發光,在人生重要時刻完美登場。
    Thumbnail
    有一個女人,古箏彈得非常好,三天兩頭每每從印刷廠下班後就回家換衣服,換上一襲古典罩衫到醫院做音樂志工。女人說,她的手原本是拿筆和彈琴,沒想到最後卻是在印刷廠做粗工養家,十隻手指關節都做到變形了。 女人雖已年過半百,但是清麗的臉龐依舊看得出年輕時的風采。有一天,女人在醫院大廳彈奏古箏,陪病的家屬
    Thumbnail
    在這篇小品裡,雖然夫妻外表和才華不盡相配,但他們的婚姻卻充滿了支持和理解。 透過繡娘和布店老闆的故事,作者表達了對於真愛的理解: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彼此的支持和陪伴,而不僅僅是外在的條件。
    Thumbnail
      染染一直很喜歡中國古代女性作家這個範疇,女性文學也是我的研究領域之一。   今天早上,突然想到可以將染染很多、很多、很多年前於網路上發表過的不成熟創作,在這裡做個集錄,同時也與大家分享。📖🖋️   於是推出全新的房間「詠絮之才的故事花園」,主要規劃為以下兩大類。 💖【女性的文學】:參
    Thumbnail
    印象中一開始是注意到她的手作衣服課。曉晴是婚後來到台灣的新疆人,從無到有打造了很有風格的工作室。 後來她與作家貓力開了一家獨立書店非書店,是百年老屋修繕而成。繁體簡體的書都有,選的書讓我很想讀。
    Thumbnail
    描寫漢服的歷史及其在現代的影響,並提及古裝劇及時裝秀對漢服的演繹,以及Pinterest對視覺資料搜索的幫助。
    Thumbnail
    《女書》是湖南女性獨有的文字,為四百年的女性書寫傳統。中國歷史向來為男人書寫,《女書》的發現,重現了農村婦女在歷史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總是經歷不同的折磨和苦難。糅合傳統和現代舞蹈元素,以女性的苦難書寫,編舞者的感性透過舞者纖細的肢體語言、豐
    Thumbnail
    服裝,不僅是女性身體美的表面提升,也是身體肌理的延伸、意識的具象化、思想的投射。《紅衫淚痕》扣緊了女人和衣衫在身體與心靈上的連結關係,用一套又一套的戲服,來引導故事的發展。像是茱莉服裝上時常出現的格紋印花、以及格紋延伸出的各種網格裝飾,都代表著她的複雜心思。
    Thumbnail
    王安憶的小說《天香》是她榮獲紅樓夢獎首獎的作品,本書描寫上海申府的生活和歷史背景,著重園林中繡畫的女性傳統,反映了晚明華靡頹廢的氣象。《天香》透過描述繡畫技巧和人物離合,呈現了女性的能動性和生命的強韌。作者王安憶的筆觸優雅含蓄,能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上海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在锦绣大陆的一处幽静小村,乔瑾瑜正坐在花园中,手中拿着一块织布,细心地绣着复杂的花纹。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的脸上,映出一种温柔的光芒。 “瑾瑜,你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旁边,养母温和地笑着,眼中满是欣赏。 乔瑾瑜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那是她的灵瞳,一种能看透虚妄的神奇能力。她微微
    錢淑貞,后麗芙手工訂製禮執行長,大家都會親切稱呼她為曼尼姊。因為對畫畫的喜愛,開啟服裝設計學習。一路堅持,不斷致力於婚紗產業,透過專業與熱忱,解決問題,讓每位客人重新發光,在人生重要時刻完美登場。
    Thumbnail
    有一個女人,古箏彈得非常好,三天兩頭每每從印刷廠下班後就回家換衣服,換上一襲古典罩衫到醫院做音樂志工。女人說,她的手原本是拿筆和彈琴,沒想到最後卻是在印刷廠做粗工養家,十隻手指關節都做到變形了。 女人雖已年過半百,但是清麗的臉龐依舊看得出年輕時的風采。有一天,女人在醫院大廳彈奏古箏,陪病的家屬
    Thumbnail
    在這篇小品裡,雖然夫妻外表和才華不盡相配,但他們的婚姻卻充滿了支持和理解。 透過繡娘和布店老闆的故事,作者表達了對於真愛的理解: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彼此的支持和陪伴,而不僅僅是外在的條件。
    Thumbnail
      染染一直很喜歡中國古代女性作家這個範疇,女性文學也是我的研究領域之一。   今天早上,突然想到可以將染染很多、很多、很多年前於網路上發表過的不成熟創作,在這裡做個集錄,同時也與大家分享。📖🖋️   於是推出全新的房間「詠絮之才的故事花園」,主要規劃為以下兩大類。 💖【女性的文學】:參
    Thumbnail
    印象中一開始是注意到她的手作衣服課。曉晴是婚後來到台灣的新疆人,從無到有打造了很有風格的工作室。 後來她與作家貓力開了一家獨立書店非書店,是百年老屋修繕而成。繁體簡體的書都有,選的書讓我很想讀。
    Thumbnail
    描寫漢服的歷史及其在現代的影響,並提及古裝劇及時裝秀對漢服的演繹,以及Pinterest對視覺資料搜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