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選文】你是否掉入注意力錯覺的陷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叫做「看不見的大猩猩」。各位可以看看底下的這一段影片:


再來是有關這個實驗的創始人西蒙斯的訪談:
這個實驗說明了一個道理,告訴我們即使最明顯的資訊(如在實驗中搥胸的黑猩猩),也會被人們忽略,也就是人們會發生「注意力錯覺」的現象。
「注意力錯覺」,又稱之為「不注意視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是指當人們注意力集中在視覺領域中的某一物件時,其他刺激(尤其是額外、不預期的物體)出現,很容易被忽略。人們自以為能夠意識到所有的訊息,事實上,人們往往對於一些同時發生或存在的資訊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人類的生理構造而言,本來就不適合同時處理過多的資訊。即使可以,也會降低執行的效率。例如為什麼邊開車邊打電話(即使用的是藍芽耳機)的肇事率較一般開車情況高出許多?其實就是因為這種不注意視盲的產生,導致意外容易發生。也就是說明明自己認為自己掌握了路況,卻因為不注意視盲而忽略了眼前橫越的車輛。
這種「注意力錯覺」讓我想起了古人說的一個故事。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列子•說符》
故事中的齊國人偷金子被官吏捕捉詢問時的回答很妙!他說:「我拿金子的時候,只看到黃金呀!沒看到人!」這也是一種不注意視盲。

而我們在投資上必須了解這種「不注意視盲」的缺點,並提醒自己在投資時不要落入「只見樹,不見林」的陷阱。例如我們不要集中注意於每日個股價格或大盤指數的跳動,心情跟著上上下下,而應重視價格背後所代表的企業價值是否高估或低估。

另外,我們應該了解,一家公司或企業的價值不會在短暫的時間就發生劇烈的變動,一些有關企業的新聞資訊或許會造成股價的震盪,但其實公司的價值通常並未有太大的改變,更何況這些新聞資訊很可能是經過包裝過的垃圾訊息(例如公司派主力和媒體聯手釋放利多或利空消息)!投資人如果老是追逐過多的資訊作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是否該思考,自己是否陷入「不注意視盲」之中?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K會員
706內容數
各位讀者好!我是小樂,我將在這裡分享這幾年累積的投資觀念與閱讀財經書刊的精華摘要,希望大家都能在股海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獲利航道!就讓我們開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樂財商洞察 的其他內容
如何分析一檔股票?這個題目實在是有點沉重,而且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似乎是不自量力的感覺!因為已經有許多投資大師的理論可供參考了,小弟憑什麼在此說嘴呢? 其實我沒有要跟投資大師比美之意,只是發現到周遭許多人情願去問明牌也不願好好地製作屬於自己的個股分析報告!
如何分析一檔股票?這個題目實在是有點沉重,而且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似乎是不自量力的感覺!因為已經有許多投資大師的理論可供參考了,小弟憑什麼在此說嘴呢? 其實我沒有要跟投資大師比美之意,只是發現到周遭許多人情願去問明牌也不願好好地製作屬於自己的個股分析報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理財是現代生活的必須,但理財的另一面—課以環境的負擔卻少有人提。就像眼睛需要光線才得以看見,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容易被人眼忽視。這也不是人眼的錯,就只是它的設計侷限。 人類的生活方式從採集、狩獵到農耕、遊牧,商業文明也從以物易物隨之進化到錢幣發明有利交易、銀行出現便於儲蓄、再有股市能向陌生人募集
Thumbnail
對於前景的想像力比企業實際獲利更能推動股價,旁觀者很容易可以判斷這是不合理的現象,但「不注意視盲」讓投資人看不到這現象的風險。
Thumbnail
「猴子」為什麼不需要帶眼鏡? 因為在叢林中生活,𤠣子具有「周邊視野」。只要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馬上就逃跑了。 而「戴著眼鏡的人類」,喜歡聚焦。往往要等到看完週報之後,才能判定是否風吹草動,接著再開會討論應對策略。此時,猴子早就跑到不知去向了。 「數據」,給人類帶來如猴子對環境的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我想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一下有关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内容,我们要警惕那些可能影响我们选择的心理陷阱。这些陷阱通常是微妙而根深蒂固的,有可能在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的生活。话不多说,让我们来谈谈吧! 鸵鸟效应 这指的是忽视负面信息或反馈的倾向,类似于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这可能表现为一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閱讀《跟著柴鼠學FQ,做自己的提款機》,發現『注意力,是你最值錢的貨幣』。這觀念震撼,顯示現代人的注意力不足,如何提升自身能力。
「注意力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是說服的前導。」 我們都知道,當商品的供給過多,超過需要,「價格」就會下跌;而現在有太多的資訊爭先恐後地想引起人們注意,當資訊的供給超過需要(個人所能消化),「注意力」(Attention)就會下降。
Thumbnail
自從智慧型手機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後,有許多資訊正偷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原本想打開手機查閱資料,卻突然被跳出的訊息給吸引走,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已默默過了半小時、又或是忘記原本打開手機,究竟要做什麼?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或是手機發出的叮咚聲,總是打斷你原本正在做的事呢?
Thumbnail
環境的干擾或無聊的感覺,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人的持續注意力是有限的,這個從小到大在學校就可以知道了 一群資優生專心上課,忽然有人在教室外頭唱歌,大家就會全部往外看 要吸引任何人注意都是非常簡單的,在市場更容易,因為太多方式可以做到 1.市場忽然任何消息的急跌或急漲,多數投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理財是現代生活的必須,但理財的另一面—課以環境的負擔卻少有人提。就像眼睛需要光線才得以看見,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容易被人眼忽視。這也不是人眼的錯,就只是它的設計侷限。 人類的生活方式從採集、狩獵到農耕、遊牧,商業文明也從以物易物隨之進化到錢幣發明有利交易、銀行出現便於儲蓄、再有股市能向陌生人募集
Thumbnail
對於前景的想像力比企業實際獲利更能推動股價,旁觀者很容易可以判斷這是不合理的現象,但「不注意視盲」讓投資人看不到這現象的風險。
Thumbnail
「猴子」為什麼不需要帶眼鏡? 因為在叢林中生活,𤠣子具有「周邊視野」。只要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馬上就逃跑了。 而「戴著眼鏡的人類」,喜歡聚焦。往往要等到看完週報之後,才能判定是否風吹草動,接著再開會討論應對策略。此時,猴子早就跑到不知去向了。 「數據」,給人類帶來如猴子對環境的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我想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一下有关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内容,我们要警惕那些可能影响我们选择的心理陷阱。这些陷阱通常是微妙而根深蒂固的,有可能在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的生活。话不多说,让我们来谈谈吧! 鸵鸟效应 这指的是忽视负面信息或反馈的倾向,类似于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这可能表现为一
Thumbnail
第三章至此,你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也可能被本身的狀況所影響,包括財富、期望、情緒,以及心理,特別是系統一直覺反射式不可控制的快速思維模式,會讓你心裡所想的大大遠離事實。人不是理智的,我們會誤判,只要認知的過程被錯誤影響,就會得出錯誤的認知,做出錯誤的行為。
Thumbnail
閱讀《跟著柴鼠學FQ,做自己的提款機》,發現『注意力,是你最值錢的貨幣』。這觀念震撼,顯示現代人的注意力不足,如何提升自身能力。
「注意力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是說服的前導。」 我們都知道,當商品的供給過多,超過需要,「價格」就會下跌;而現在有太多的資訊爭先恐後地想引起人們注意,當資訊的供給超過需要(個人所能消化),「注意力」(Attention)就會下降。
Thumbnail
自從智慧型手機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後,有許多資訊正偷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原本想打開手機查閱資料,卻突然被跳出的訊息給吸引走,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已默默過了半小時、又或是忘記原本打開手機,究竟要做什麼?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或是手機發出的叮咚聲,總是打斷你原本正在做的事呢?
Thumbnail
環境的干擾或無聊的感覺,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人的持續注意力是有限的,這個從小到大在學校就可以知道了 一群資優生專心上課,忽然有人在教室外頭唱歌,大家就會全部往外看 要吸引任何人注意都是非常簡單的,在市場更容易,因為太多方式可以做到 1.市場忽然任何消息的急跌或急漲,多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