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短感:《不丹是教室》

主角的祖母說的「現在的年輕人」云云,以及預告中的「(不丹被認為是最幸福的國家;)那些受了教育、在幸福國度長大的年輕人,卻總想去別的地方,尋找他們所謂的幸福」這段台詞,在片中的呈現並不是字面上的說教意味,比較像是提供一個思考的切入點,關於世代差異、關於文明與自然,也關於外在的探索與內心的認同。
整部片最棒的,就是故事走向沒有落入這類型片可能會有的一廂情願,而是留下一些咀嚼的空間。未必要對家鄉有歸屬感才是幸福,向外追尋也未必就是忘本或不幸;關鍵是,留下或離開的原因是什麼?以及,我們是否曾經認真聆聽內心的聲音?看完之後,比起感動,或許可以得到更多的「平靜」。
「變遷」或許是片中相當重要的背景元素,有城鄉之間這種社會性的改變,也有氣候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而這些變遷的交集,就是「人類」。片中描寫人與自然的部分,跟《大地蜜語》可說異曲同工。如果「房間裡的大象」比喻人們視而不見的問題,那「教室裡的犛牛」就是人與自然之間回不去的和諧,還有現代人內心難尋的平靜吧。
然後整部片真的很樸實,這調性對於片中的主題而言,恰如其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