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流感疫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未有過安全疫苗, 將來也不會有; 不可能有安全疫苗. 原因是疫苗在挑釁生物體免疫功能的自然運作
我對疫苗的啟蒙是在十年前,H1N1在流行當頭。鄭鴻儀的大話新聞與劉寶傑的關鍵時刻每天談。在此之前我曾未想過疫苗這件事,聽得很認真,很有感的寫下一些想法。
★紀錄在2009/12/26 (文末也有當時新聞的連結)
一個七歲小男童,學校要打疫苗,需要簽同意書。他不想打,當護士的媽媽為了他好還是幫他簽。他說:「我不想打疫苗,為什麼要幫我簽同意書?」他接受H1N1疫苗注射後,出現異常反應,竭盡所能搶救33天後回天乏術。
小男童的爸爸是醫生無法接受,認為是疫苗造成。當然,當時的衛生署不這樣認為,雙方同意解剖遺體,最後仍以不能斷定是疫苗造成不了了之。我記得男童的爸爸也上節目談論,他與妻子的職業分別是醫生與護士,剛開始很支持並鼓吹他人要打流感疫苗。
化妝品要求標示全成分, 民眾也漸漸有認知要讀取裡頭的成分; 唯獨疫苗, 民眾不會知道要主動辨識裏頭的成分
★紀錄在2010/1/22
(1) 法國的衛生部長被罵到臭頭,問題不在出人命,而是浪費公帑。總共進了9400萬隻疫苗,只用了500萬隻,代表施打率很低。剩下的大量庫存目前正傷神,並加緊腳步賣給別國。部份捐贈給較窮的國家。
(2) 德國,與法國有同樣的困擾,需將高庫存轉賣他國,並取消早在途訂單。
(3) 日本厚生省要再發動萬人以上的樣本檢驗,再度檢視疫苗可能的副作用。
(4) 台灣既鬧出人命, 也有高庫存問題。
當年疫苗有三個關鍵點:
(1) 出了人命
(2) 要打進口疫苗還是國光疫苗?
(3) 結果全世界的疫苗滯銷
疫苗滯銷代表各國政府高估,以法國為例施打率才5%,各國政府的估計又是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警告。但WHO是神嗎?怎麼預見一波流感的爆發。預見也就罷,馬上能端出疫苗。疫苗的研發前置期是短到什麼程度?一款新藥都要五年。
我們買菜回來是洗了又洗,深怕把農藥、外來髒東西吃進肚子。但是疫苗是外來物,卻可以慨然打進身體裡說能保護健康。同一件事不同態度的矛盾卻不自覺。
還是要講,我們把免疫系統置於何地?以前人說『出癖』好了以後,免疫是終身,為什麼?因為在戰鬥過程,免疫系統認得了這個細菌或病毒。現在打疫苗,還是會得那個疫苗在防範的疾病,而且還可能二次感染,或一段時間失效還要再打。
在歐美的爭執更多,沒打疫苗的不能來上學,或不讓他註冊升學等等,以為沒打疫苗的會傳染給他人等等,但研究結果卻發現,打疫苗的人自身陷在該疫苗要保護的矛盾循環裡。
奇怪的是,十年前這樣的電視反方論述不復存在。有些國家甚至規定疫苗須強制施打,而且在抨擊假新聞的煙幕下,疫苗的話題很可能是下一波被當成假新聞查封的對象。
我一直想貼一篇講述早期的西班牙流感的文章,但很長很複雜,腦袋有點打結還在消化,一直沒有整理出來。
https://news.tvbs.com.tw/other/154875
avatar-img
0會員
12內容數
這是我關注的話題 會有些感想 希望你喜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妙妙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間過得好快,這是我2010年2月寫的。(印象很深刻,隔年開始有老花眼。) 現在回看有趣的是,裡頭我竟然還能細數一些往事與過程;現在沒辦法了,有兩個可能;開始有老人痴呆,或是我真得走過過去,開始不等於過去….  ==== 講到畫畫這件事,我不是天生好手,也不曾拜師學藝過。唯一與【專業】擦身而過是
我家這裡有個很美麗的圓環,凡事要求迅速便捷的今天尚且都沒被拆掉,只因為翠綠豐茂的樹木草地,也引來好多外地來的鳥類,幾近國家公園的等級;但昨天經過驚覺少了好幾棵樹木,(那邊的樹木都很健壯,沒有必要砍的,有些奇怪…) 腦海中馬上跳出5G?!不知是我神經發作想歪了,還是真得在布署?加上我老眼昏花有點看不
醫學美容已經不夠看了,全身換血才是下一波的回春治療。 美國一位史丹福大學的畢業生,就選擇這個標的作為他創業的開始。目前已經治療(服務)了一百五十名顧客,年齡大約在65到92歲,血液來源來自16到25歲的年輕人,預計會在美國五大城市布點,看來生意興隆。 為甚麼這個創業會通行無阻?主要是美國FDA
生活可以落敗,但不能沒有化妝品。 緬甸羅興亞難民,九歲的小妹妹說,說『我化妝讓臉部保持乾淨,有些蚊蟲會咬我的臉,這(東西)可以讓它們遠離我,這樣就可保護我。』 另外一個村落遭受襲擊,走了五天才到安全邊界的羅興亞女孩說『我可以不吃飯,但不能沒有化妝品。』 她們口中的化妝保養品,是緬甸婦女世
女子與丈夫登山,因為失溫,心跳停止長達六小時被救回來。 她丈夫當時從所有跡象覺得她死了,多虧他與醫生的不棄不捨,特別是醫生當下的判斷失溫有救活的機會而不放棄。這裡面有趣的是,人因為失溫而差點喪命,但五臟六腑也因為低溫而得以保存維持,這是醫生判斷的基礎所在。 這裡面有兩個啟示 一、發生意外,只要身體
間過得好快,這是我2010年2月寫的。(印象很深刻,隔年開始有老花眼。) 現在回看有趣的是,裡頭我竟然還能細數一些往事與過程;現在沒辦法了,有兩個可能;開始有老人痴呆,或是我真得走過過去,開始不等於過去….  ==== 講到畫畫這件事,我不是天生好手,也不曾拜師學藝過。唯一與【專業】擦身而過是
我家這裡有個很美麗的圓環,凡事要求迅速便捷的今天尚且都沒被拆掉,只因為翠綠豐茂的樹木草地,也引來好多外地來的鳥類,幾近國家公園的等級;但昨天經過驚覺少了好幾棵樹木,(那邊的樹木都很健壯,沒有必要砍的,有些奇怪…) 腦海中馬上跳出5G?!不知是我神經發作想歪了,還是真得在布署?加上我老眼昏花有點看不
醫學美容已經不夠看了,全身換血才是下一波的回春治療。 美國一位史丹福大學的畢業生,就選擇這個標的作為他創業的開始。目前已經治療(服務)了一百五十名顧客,年齡大約在65到92歲,血液來源來自16到25歲的年輕人,預計會在美國五大城市布點,看來生意興隆。 為甚麼這個創業會通行無阻?主要是美國FDA
生活可以落敗,但不能沒有化妝品。 緬甸羅興亞難民,九歲的小妹妹說,說『我化妝讓臉部保持乾淨,有些蚊蟲會咬我的臉,這(東西)可以讓它們遠離我,這樣就可保護我。』 另外一個村落遭受襲擊,走了五天才到安全邊界的羅興亞女孩說『我可以不吃飯,但不能沒有化妝品。』 她們口中的化妝保養品,是緬甸婦女世
女子與丈夫登山,因為失溫,心跳停止長達六小時被救回來。 她丈夫當時從所有跡象覺得她死了,多虧他與醫生的不棄不捨,特別是醫生當下的判斷失溫有救活的機會而不放棄。這裡面有趣的是,人因為失溫而差點喪命,但五臟六腑也因為低溫而得以保存維持,這是醫生判斷的基礎所在。 這裡面有兩個啟示 一、發生意外,只要身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生命頓時陷入谷底。父親的離世讓生活的日常有了很大的不同,乍看之下工作依舊、生活依舊,可是內心深處卻依然能夠感受到有些事情不一樣了。也許那不同於憂鬱、也不同於悲傷,反倒像是徒勞的抓取,或是執拗的責難。失去,在關係中,總會留下空位。
Thumbnail
若把2016年訂為「德國年」應該一點也不為過,從一月決定暑假要前往德國為期將近一個月的自助旅行開始,這一年裡許多的事件幾乎都跟德國脫不了關係。
今年度,2024年,已經邁入倒數。 因此,要是星爸媽藉由跨年現場,進行適應團體,星爸媽就要考量星兒的能力,並培養一次的安排外出<聽演唱會>的機會員。 因此,主要是在於,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當然,也有轉車的練習慣。 活用在當地的資源 像我是高雄人,就可以在搭乘車輛的部分,有優惠。 當然,包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生命頓時陷入谷底。父親的離世讓生活的日常有了很大的不同,乍看之下工作依舊、生活依舊,可是內心深處卻依然能夠感受到有些事情不一樣了。也許那不同於憂鬱、也不同於悲傷,反倒像是徒勞的抓取,或是執拗的責難。失去,在關係中,總會留下空位。
Thumbnail
若把2016年訂為「德國年」應該一點也不為過,從一月決定暑假要前往德國為期將近一個月的自助旅行開始,這一年裡許多的事件幾乎都跟德國脫不了關係。
今年度,2024年,已經邁入倒數。 因此,要是星爸媽藉由跨年現場,進行適應團體,星爸媽就要考量星兒的能力,並培養一次的安排外出<聽演唱會>的機會員。 因此,主要是在於,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當然,也有轉車的練習慣。 活用在當地的資源 像我是高雄人,就可以在搭乘車輛的部分,有優惠。 當然,包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