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企業該如何做到永續發展?從物種繁衍得到的啓示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順著彼得杜拉克的一個對於組織規模大小的比喻,往下去想組織發展應該有的型態,有一些有趣的想法。
彼得杜拉克在《管理的責任》書中在討論到組織規模的時候,有個比喻是把組織規模的大小比做物種的大小,物種的型態大小都有一定的範圍,依據物競天擇的邏輯,那是該生物最適生存的大小,組織也如此,所以彼得杜拉克說,在不同的產業中,都會有一個適合組織的規模大小,太小無法生存,太大就沒有效率。
這個拿生物來對比組織的比喻,讓我延伸去想一個問題:

企業的永續發展,可以用物種的延續來思考嗎?

生物的延續並不是只靠著一代的個體永世存活著,而是會繁衍出下一代,讓下一代傳承這個物種的生命繼續存活著。上一代會因為老化,體內的煥新的速度趕不上被破壞的程度,最終無法存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下一代帶著全新的細胞、器官、組織,用更快的速度、更強的能力、更好的適應力,繼續跟這個世界奮鬥,有更高的機會可以存活下來。
假如組織就像生物一樣,那為什麼我們會一直想要企求一個百年企業,或是一個長存的企業呢?
一個企業不可能永遠保持年輕時候的活力,就像生物一樣,必然會老化,會不再適合所處的環境,然後被時代所淘汰。期待一個企業或組織,能夠永世流傳,可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那企業就不能傳承了嗎?

我相信還是有辦法可以傳承的,但必須透過其他的方式,像是仿效生物延續的方式,繁衍出下一代的企業,或許才是企業能夠繼續傳承,把企業的DNA傳承下去的方法。
繁衍下一代或許可以想成是企業要「發展創新事業」,企業要發展創新事業的話,比較適當的方式,應該是要獨立於現行事業之外,或甚至應該要設置一個新的組織出來發展創新。(對於發展創新式業要獨立於現形事業,甚至是設置新的組織出來,有興趣想瞭解可以看這篇的討論:《彼得杜拉克談創新-創新常見問題一次解答》)
非常有趣的相似之處是,為了要讓創新事業可以成功,要從原本的事業獨立出來,這個形式不就很像是企業在「繁衍下一代」嗎?
企業成長無可避免的會碰到老化的情況,或許要存續的方式並不是靠企業轉型、組織再造,因為那就像人類想要追求長生不老一樣,幾千幾百年來都沒辦法成功,那是一個違反自然規律的作法,生物要走過生老病死,企業也該如此走過它的生命週期。
我不是說企業無法透過企業轉型、組織再造來續命,絕對可以,畢竟還是有很多這樣走過來的成功案例,只是我相信那樣轉型、再造成功的困難度太高了。

為什麼老企業要轉型成功的困難度很高?

老企業需要轉型,通常表象是業務的銷售越來越差,而銷售越來越差的原因是因為老企業所提供的業務不再被需要了,所以老企業轉型是要重新找到新的業務,讓老企業可以再被市場所需要,仔細想想,這不就是「創新」要做的事嗎?
但老企業要做的不只是這樣,除了找到新的發展業務之外,老企業還要把整個企業重整一番,把舊組織轉變為能夠提供新業務的產品和服務的新組織,而要把舊組織改造,組織已經老舊而且根深蒂固包袱又多,要去改變它絕對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難度非常的高,往往還不如重新來過要容易。
之前寫的文章〈為什麼企業的創新事業,不該由重要的事業單位負責?〉有討論過,現有事業要發展創新事業有其困難度,尤其是「創新事業」的思維和維持「原有事業」的思維是完全不同的思維,創新事業發展的時候需要不斷的嘗試-錯誤、驗證-轉向,從找problem/solution fit、product/market fit到business model fit,需要很靈活的調整和改變,這些是組織發展已經由來已久的企業很難配合的,因為企業的組織設計本來就是用來追求效率的,而不是用來追求創新。
所以,老企業要轉型的難度很高,遠不如透過新的組織來發展創新容易。

老企業要轉型如此困難,而獨立的創新事業有利於尋找新的出路,如果企業想要永續發展,可以學習生物延續物種的方式,以繁衍下一代的方式來延續,透過發展創新事業的方式,例如像是一個大的母公司,發展數個新創的事業體,以集團的方式經營,或許是一個比較有效率而能讓企業DNA不斷傳承下去的方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3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臉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武漢肺炎疫情擴散,最近口罩成為各家媒體的熱門議題,特別是從行政院長蘇貞昌頒布口罩禁止出口一個月之後,各種不同的聲音就跑出來,不只是政治人物,有好幾個藝人也摻一腳,隔空交戰,幾乎快變成了口罩禁令論戰。每個人的論點看似衝突,卻又各自成理,解讀之後會發現...
    一家新創公司的前途看起來十分光明,很快的就獲得了創投的青睞,連續獲得了資金投入,有了資金之後,公司快速的擴張,一下就成長為超過百位員工的公司了,來找我們的時候,我們一開始聽起來也覺得發展的很順利,深聊之後才發現,他們公司卡在一個進退不得的位置。 原來好幾年過去了,雖然公司的規模不斷的成長,但是..
    我對春節的印象,畫面是綁架視覺滿版的紅色春聯、紅包、喜氣洋洋的紅衣裳、紅色的鞭炮,聲音是占滿聽覺震耳的鞭炮聲、咚咚嚨咚鏘、恭喜恭喜恭喜你、每條大街小巷,或許是因為街上總是那種感官想要縮瑟起來的冷冷冰冰,讓我們躲在厚衣服裡面的那種溫度,才需要用這些強烈刺激,提醒我們春節到了,不然我們會深陷在不知哪裡。
    最近讀了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管理的責任】,最後一節談〈創新型組織〉,短短的35頁,回答了公司做創新時會碰到的許多問題,我一看版權頁,才發現這已經是杜拉克35年前的作品了,可是清晰的見解今天依然非常適用。〈創新型組織〉這一節,滿滿的都是乾貨,我試著從當中摘一些內容來分享。
    燈泡竟然可以亮100年?在美國某個地方的消防局內,有一顆1901年的燈泡,到現在都還能亮著,在2001年的時候,這顆燈泡滿了100歲,還有人特別為它辦了慶生會,這是紀錄片非常引人入勝的開場片段。參加循環經濟論壇認識的朋友,介紹我看這一部紀錄片,這是一部探討現代的一個怪現象,廠商會有誘因去...
    有不少客戶來找我們的時候說,他們也很努力的嘗試創新,但是創新的過程總是滯礙難行,不管是產品、服務,甚至是新的商業模式,進度總是非常的緩慢,導致整個公司還是原地踏步,走不出新的路,一問之下,會發現他們他們把創新的責任,交付給主要事業的經營團隊。這也難怪客戶會碰到創新撞牆的問題,因為這樣的配置...
    因為武漢肺炎疫情擴散,最近口罩成為各家媒體的熱門議題,特別是從行政院長蘇貞昌頒布口罩禁止出口一個月之後,各種不同的聲音就跑出來,不只是政治人物,有好幾個藝人也摻一腳,隔空交戰,幾乎快變成了口罩禁令論戰。每個人的論點看似衝突,卻又各自成理,解讀之後會發現...
    一家新創公司的前途看起來十分光明,很快的就獲得了創投的青睞,連續獲得了資金投入,有了資金之後,公司快速的擴張,一下就成長為超過百位員工的公司了,來找我們的時候,我們一開始聽起來也覺得發展的很順利,深聊之後才發現,他們公司卡在一個進退不得的位置。 原來好幾年過去了,雖然公司的規模不斷的成長,但是..
    我對春節的印象,畫面是綁架視覺滿版的紅色春聯、紅包、喜氣洋洋的紅衣裳、紅色的鞭炮,聲音是占滿聽覺震耳的鞭炮聲、咚咚嚨咚鏘、恭喜恭喜恭喜你、每條大街小巷,或許是因為街上總是那種感官想要縮瑟起來的冷冷冰冰,讓我們躲在厚衣服裡面的那種溫度,才需要用這些強烈刺激,提醒我們春節到了,不然我們會深陷在不知哪裡。
    最近讀了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管理的責任】,最後一節談〈創新型組織〉,短短的35頁,回答了公司做創新時會碰到的許多問題,我一看版權頁,才發現這已經是杜拉克35年前的作品了,可是清晰的見解今天依然非常適用。〈創新型組織〉這一節,滿滿的都是乾貨,我試著從當中摘一些內容來分享。
    燈泡竟然可以亮100年?在美國某個地方的消防局內,有一顆1901年的燈泡,到現在都還能亮著,在2001年的時候,這顆燈泡滿了100歲,還有人特別為它辦了慶生會,這是紀錄片非常引人入勝的開場片段。參加循環經濟論壇認識的朋友,介紹我看這一部紀錄片,這是一部探討現代的一個怪現象,廠商會有誘因去...
    有不少客戶來找我們的時候說,他們也很努力的嘗試創新,但是創新的過程總是滯礙難行,不管是產品、服務,甚至是新的商業模式,進度總是非常的緩慢,導致整個公司還是原地踏步,走不出新的路,一問之下,會發現他們他們把創新的責任,交付給主要事業的經營團隊。這也難怪客戶會碰到創新撞牆的問題,因為這樣的配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基因定序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我們也更有辦法完成具有複雜/大基因體生物的定序,所以大家大概都曾聽說過,哪個生物的基因體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打破了之前的另外一種生物的紀錄等等。 但是,基因體大未必就一定有什麼優勢。最近的一個研究,甚至認為基因體越大壞處越多...是真的嗎?
    Thumbnail
    精神的無限能在現實中持續建造出抽象化的實體,讓我們能具體相信,世界正在往更美好前進。
    Thumbnail
    永續經營V.S.短視近利 全世界企業大大小小千千萬萬,然而能笑到最後的,又有幾許人? 《基業長青》不是要來介紹那些命特別長的公司,而是被作者柯林斯譽為「高瞻遠矚」的企業。書中焦點關注它們的兩大特質:堅定的核心理念與踏實的願景實踐。 本書所談不僅限於企業管理,更能套用到身為「小螺絲釘」的我們的人生中。
    Thumbnail
    最近對於"傳承"的意義反覆地思索... --------------------------------------------------- 生物性欲的本能驅使生物一代傳一代, "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但為什麼當初生命造起之初 就下了有限的設定呢? 對於無限的生命,傳承無法存在意義
    隨著全球經濟的變化和科技的進步,中小企業傳產轉型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傳統產業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市場競爭激烈、技術更新迅速以及消費者需求的改變。為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中小企業需要轉型和創新。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達爾文的進化論寫到, 生命就算沒有準備也會自己演化, 就算企業沒有計畫的進步也稱為演化 在過去一個世紀以來, 公司規模變得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有影響力 在2010年代, 全世界5萬多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額, 有一半來自規模最大的500家公司
    Thumbnail
    在成長之路上,正視自己的不足是必經之途。達克效應啟示我們,只有適應變化的人才能生存,這概念同樣適用於職場。首先,正視不足需要勇氣,推動追求更高專業知識。持續學習是關鍵,透過吸收新知識強化專業能力。其次,與同事合作攻克挑戰,共同應對市場變化。最後,勇於接受新挑戰是通往成功的出口。
    Thumbnail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理論,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不被時代淘汰,主要在於他高瞻遠矚的基本精神,那就是…
    Thumbnail
    隨著基因定序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我們也更有辦法完成具有複雜/大基因體生物的定序,所以大家大概都曾聽說過,哪個生物的基因體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打破了之前的另外一種生物的紀錄等等。 但是,基因體大未必就一定有什麼優勢。最近的一個研究,甚至認為基因體越大壞處越多...是真的嗎?
    Thumbnail
    精神的無限能在現實中持續建造出抽象化的實體,讓我們能具體相信,世界正在往更美好前進。
    Thumbnail
    永續經營V.S.短視近利 全世界企業大大小小千千萬萬,然而能笑到最後的,又有幾許人? 《基業長青》不是要來介紹那些命特別長的公司,而是被作者柯林斯譽為「高瞻遠矚」的企業。書中焦點關注它們的兩大特質:堅定的核心理念與踏實的願景實踐。 本書所談不僅限於企業管理,更能套用到身為「小螺絲釘」的我們的人生中。
    Thumbnail
    最近對於"傳承"的意義反覆地思索... --------------------------------------------------- 生物性欲的本能驅使生物一代傳一代, "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但為什麼當初生命造起之初 就下了有限的設定呢? 對於無限的生命,傳承無法存在意義
    隨著全球經濟的變化和科技的進步,中小企業傳產轉型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傳統產業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市場競爭激烈、技術更新迅速以及消費者需求的改變。為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中小企業需要轉型和創新。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達爾文的進化論寫到, 生命就算沒有準備也會自己演化, 就算企業沒有計畫的進步也稱為演化 在過去一個世紀以來, 公司規模變得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有影響力 在2010年代, 全世界5萬多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額, 有一半來自規模最大的500家公司
    Thumbnail
    在成長之路上,正視自己的不足是必經之途。達克效應啟示我們,只有適應變化的人才能生存,這概念同樣適用於職場。首先,正視不足需要勇氣,推動追求更高專業知識。持續學習是關鍵,透過吸收新知識強化專業能力。其次,與同事合作攻克挑戰,共同應對市場變化。最後,勇於接受新挑戰是通往成功的出口。
    Thumbnail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理論,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不被時代淘汰,主要在於他高瞻遠矚的基本精神,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