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6|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風險預警的邏輯

股市是經濟的領先指標,通常在景氣尚未復甦前就領先上漲,在景氣尚未衰退前就提早下跌,投資人多半是在股價已經上漲(或下跌)一段時間之後,才逐漸知道景氣已經轉變,或隔一陣子才看到企業營收獲利的成長或衰退,初期的股價表現,原因是有少數人提早進行持股調節使股市領先反應。
不過,少數人提早賣股票未必會使股價下跌,在股市相對熱絡,成交量夠大的時候,賣壓可以被市場適當的消化或稀釋,不至於造成股價太大幅的變化,股價表現與籌碼供需消長比較有關,若是突發的利空才會讓原本相對平衡的籌碼供需,瞬間出現籌碼供需失衡,造成股價的大幅波動。
一般投資人常是在股價大幅波動時才察覺風險,或是將突發的利空視為一種逆向操作的機會,把突發性的大幅波動視為是風險或機會來臨的一種訊號,但實際風險與機會早在突發波動出現之前就存在。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