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看影片:孩童議題影片推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是兒童節連假第一天,正好今年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生效的30週年,我想藉此機會介紹之前看的幾部作品。如果你因為疫情而不想出門,可以考慮看看這些影片或節目,主題從人類嬰兒的科學研究,到戰亂地區徵用童兵,再到極權國家的生育政策,以及兒童福利制度的缺失。
這四部作品,其中三部由Netflix發行,另一部可在Amazon Prime Video上看到。

零到一歲(Babies):

這部共6集的紀錄節目,探索目前科學界對人類新生兒的研究成果。後5集各自聚焦一種嬰兒行為:進食、爬行、語言、睡眠、學步,屬於較科普的節目取向。而第1集〈愛〉則多了一點顛覆觀念的意味:科學家觀察到,當母親是小孩的主要照顧者,她體內的催產素濃度提升、杏仁核也大幅活化,某種程度上證實了母愛「天生」(更精準地說,是母愛的「生物機制」);但研究若停在這裡,會變得像在鞏固傳統社會的性別角色,所以節目進一步呈現針對男同志伴侶的相同研究,發現當他們生養小孩時,體內也會有上述變化,除了打臉護家盟以外,也顯示母愛父愛除了是能力,更是一種選擇,只要你願意,你和孩子之間就能形成強大的連結。

無境之獸(Beasts of No Nation):

本片改編自同名小說,是今年的新007和美劇《狂想》的導演Cary Joji Fukunaga執導的上一部長片,他也親自撰寫劇本和掌鏡,劇情描述某個非洲國家的男童Agu,在故鄉陷入內戰、家人被殺害之後,被叛軍俘虜並訓練成童兵。不久前確診武漢肺炎的「《雷神索爾》守門人」Idris Elba飾演叛軍指揮官。童兵無疑是慘無人道的行為,許多戰亂地區都有相關紀錄,除了非洲曾經發生戰爭的國家以外,在伊斯蘭國、緬甸軍政府也有出現過。我並不算很喜歡這部片,原因是它整部的氣氛都很低沉、生命的虛無感過於強烈;但其中描寫的殘酷情節以及童兵議題,還是值得一看。

獨生之國(One Child Nation):

這部紀錄片在去年日舞影展獲得美國紀錄片評審團大獎之後,由Amazon發行,台灣也看得到。導演王男栿是在中國一胎化政策下出生的,她後來到美國念書、成家,2017年時懷了第一個小孩,這部片就是她帶著孩子造訪中國故鄉,拍攝一胎化政策給人民帶來的影響。她除了訪談家人、村民,也找了產婆和負責計畫生育的官員,甚至還接觸到反對政策的記者和藝術家。有些人深受政策所害但敢怒不敢言,少數敢公開批判政府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有些人則看準美國有領養需求,藉著撿嬰兒來大撈一筆。或許為了國家未來,計畫生育是有必要性,但缺乏彈性的政策與隨之而來的種種不人道手段和悲劇(包含強迫墮胎、大量棄嬰),也是鐵錚錚的事實;偏偏極權政府對這些總視而不見,一個人的主體性在國家機器之下蕩然無存。

蓋布瑞案(The Trials of Gabriel Fernandez):

本節目的背景,是2013年時,美國加州8歲男童Gabriel被母親和她男友虐待致死的案件。要看這節目的人,請先做好心理建設,因為裡面描述Gabriel的遭遇,可能會讓你感到不適。共6集的節目一路講到本案在今年初的最新進度,其中檢視了第一線的警方和社工在處理該案時的疏漏,以及老師和警衛的多次通報被一再忽略,同時也把觀點拉高,探討加州洛杉磯郡(本案發生在洛郡的棕櫚谷)的兒福體制面臨的超負荷及失能。最讓我震驚的一點是,這個案件可能還牽扯到「恐同」,除了獲報到場的警察表示母親男友曾莫名提及Gabriel是同志,親友也談到母親對她舅舅(Gabriel的前照顧者)是同志頗有微詞。諷刺的是,兩人被移監的該月(2018年6月),加州有10歲男童疑因出櫃而被家暴致死,同年8月科州又有9歲男童因性向被同學霸凌後自殺。我一直覺得生小孩是必須嚴肅以待的事,你將無辜的生命帶來這世上,準備給他怎樣的未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過年前我看了標題所寫的兩部作品,一部影集、一部電影,兩者有著相近的時代、風格和議題,所以我就把他們寫在一起。如果你只看過其中一部,很適合把另一部當作延伸觀賞。
本文整理Netflix角逐奧斯卡的紀錄長片與紀錄短片,包含進入長片15強、短片10強,以及挺進最終入圍名單的作品。長片有4部,分別是《民主邊緣》、《美國工廠》、《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國會女戰將》;短片亦4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異鄉的波多黎各人》、《糖城失蹤啟事》、《天堂鎮之火》。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真實故事,總能讓人愛不釋手、淚光閃閃。這兩部片描述的都是這樣的真實故事,一部對抗公權力的種族主義,一部槓上掌握鉅額利益的大企業。
過年前我看了標題所寫的兩部作品,一部影集、一部電影,兩者有著相近的時代、風格和議題,所以我就把他們寫在一起。如果你只看過其中一部,很適合把另一部當作延伸觀賞。
本文整理Netflix角逐奧斯卡的紀錄長片與紀錄短片,包含進入長片15強、短片10強,以及挺進最終入圍名單的作品。長片有4部,分別是《民主邊緣》、《美國工廠》、《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國會女戰將》;短片亦4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異鄉的波多黎各人》、《糖城失蹤啟事》、《天堂鎮之火》。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真實故事,總能讓人愛不釋手、淚光閃閃。這兩部片描述的都是這樣的真實故事,一部對抗公權力的種族主義,一部槓上掌握鉅額利益的大企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兒童,一直是社會族群裡最弱勢且涉世未深,亟需要被保護和關心的一群。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兒少性侵、偷拍、誘拍、勒索…等各種性剝削,以及販賣兒童。這些悲劇的發生,不該讓他們(受害者)成為被指摘的對象。這不是只是在看年紀小的A片,也不是什麼家醜不外揚,這些想法只會助長兒少性剝削的濫觴。
Thumbnail
所有的小嬰兒,都是天真無邪的小生物,但是愈長大卻是變的讓大人頭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看了《艾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或許會有答案。
Thumbnail
昨天在法律扶助基金會經手一個案件審查,是一個憤怒的父親要控告自己的弟弟強制性交自己未成年8歲的小女兒,這起人倫悲劇讓已經多年看過許多案例的我們還是感到非常吃驚,小女兒要稱這個禽獸為叔叔,這名加害人利用協助忙碌的哥哥接送女兒為由,長期趁機將小朋友帶到賓館等隱密地點為各種變態行徑,事情是在小朋友表示身體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上映後廣受各界好評。電影講述了一名外科醫生將嬰兒腦移植到孕婦維多莉亞的大腦中,為她迎來第二次名為「貝拉」的人生。 比起以女性主義,它更是一部人類追求內在覺醒的電影,乃因觀眾至始至終都無從得知嬰兒真實性別,我們只知道她以女性的身體開啟全新的人生,以「性」打開對世界的探索。
「既然沒辦法養,為什麼要生他?」 「你是說我應該拿掉他?」 「如果為了孩子著想,這也是個選擇吧?」 「比起生下之後拋棄,生下之前殺掉的話,哪個罪比較重呢?」
Thumbnail
未婚懷孕拿掉小孩(墮胎、打胎)嬰靈對父母有什麼影響? 您知道,墮胎是懺悔亦難滅的大罪業嗎?很多女生在墮胎、流產後,身體機能出現問題,感情不美;很多男性為什麼事業不順?那也是因為墮胎的緣故。這並不是女方一個人要承擔的罪業,這是男、女雙方的共業。 試想本來一個可以出生在這世界上的生命,做人
Thumbnail
在《博物館驚魂夜》裡,一名守夜更人發現館中的死物因魔法活了起來,而且聽他調度。亟於在兒子眼中洗刷“魯蛇”形象的老爸就把孩子帶來,坐上一人貴賓席,而老爸則成了節目主持人。我稱之為《老萊娛親》的翻轉版,足以為當前台灣大選需贏取年輕一代的參選人的諷喻。
Thumbnail
「六個月後,你們還愛我嗎?」這句無聲的提問,從頭到尾沒有出現在電影台詞中,卻在9歲的主角男孩小喬(Joel)充滿防備的眼神中貫穿整條劇情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兒童,一直是社會族群裡最弱勢且涉世未深,亟需要被保護和關心的一群。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兒少性侵、偷拍、誘拍、勒索…等各種性剝削,以及販賣兒童。這些悲劇的發生,不該讓他們(受害者)成為被指摘的對象。這不是只是在看年紀小的A片,也不是什麼家醜不外揚,這些想法只會助長兒少性剝削的濫觴。
Thumbnail
所有的小嬰兒,都是天真無邪的小生物,但是愈長大卻是變的讓大人頭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看了《艾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或許會有答案。
Thumbnail
昨天在法律扶助基金會經手一個案件審查,是一個憤怒的父親要控告自己的弟弟強制性交自己未成年8歲的小女兒,這起人倫悲劇讓已經多年看過許多案例的我們還是感到非常吃驚,小女兒要稱這個禽獸為叔叔,這名加害人利用協助忙碌的哥哥接送女兒為由,長期趁機將小朋友帶到賓館等隱密地點為各種變態行徑,事情是在小朋友表示身體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上映後廣受各界好評。電影講述了一名外科醫生將嬰兒腦移植到孕婦維多莉亞的大腦中,為她迎來第二次名為「貝拉」的人生。 比起以女性主義,它更是一部人類追求內在覺醒的電影,乃因觀眾至始至終都無從得知嬰兒真實性別,我們只知道她以女性的身體開啟全新的人生,以「性」打開對世界的探索。
「既然沒辦法養,為什麼要生他?」 「你是說我應該拿掉他?」 「如果為了孩子著想,這也是個選擇吧?」 「比起生下之後拋棄,生下之前殺掉的話,哪個罪比較重呢?」
Thumbnail
未婚懷孕拿掉小孩(墮胎、打胎)嬰靈對父母有什麼影響? 您知道,墮胎是懺悔亦難滅的大罪業嗎?很多女生在墮胎、流產後,身體機能出現問題,感情不美;很多男性為什麼事業不順?那也是因為墮胎的緣故。這並不是女方一個人要承擔的罪業,這是男、女雙方的共業。 試想本來一個可以出生在這世界上的生命,做人
Thumbnail
在《博物館驚魂夜》裡,一名守夜更人發現館中的死物因魔法活了起來,而且聽他調度。亟於在兒子眼中洗刷“魯蛇”形象的老爸就把孩子帶來,坐上一人貴賓席,而老爸則成了節目主持人。我稱之為《老萊娛親》的翻轉版,足以為當前台灣大選需贏取年輕一代的參選人的諷喻。
Thumbnail
「六個月後,你們還愛我嗎?」這句無聲的提問,從頭到尾沒有出現在電影台詞中,卻在9歲的主角男孩小喬(Joel)充滿防備的眼神中貫穿整條劇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