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夜:我不會是一個人了──讀《空橋上的少年》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當你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時,其實你是在問一個哲學問題。
如果你願意翻開《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話,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少年,其實是三十歲出頭的蔡醫師,在異國充滿迷惘的身影。
出身某大醫院體系的蔡醫師,受訓期滿之後卻想要離開原本的大醫院,而當被其他大醫院的科主任詢問:「你是真的想要來我們醫院,還是只是想要離開?」時,卻又無法勇敢地給出一個答案。
這樣子深埋在蔡醫師心中的困惑,迫使他選擇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旅遊,來尋找內心的「出口」。
早在大學畢業之際,蔡醫師就寫下了在南美壯遊之際的所見所聞,並出版書籍,因此,對他而言,他有足夠的能力去離開那個環境,從事件本身徹底抽離出來,但是,書中另一個主角,十七歲的學生,張朋城,他卻沒有這個辦法。
書中的情節順序是由三個不同的主軸交織而成的,一個是蔡醫師在印度拉達克與宗教邂逅的畫面,一個是蔡醫師從困惑到能夠回答主任問題的過程,還有一個是在某大醫院的青少年日間病房任職之後的日常。
書中所有的情節就像蔡醫師與張朋城會談時,張朋城口中的過往記憶一樣,失去了連貫性,原本應該有前因後果的事件,在回顧時,卻變成一個一個毫無關聯的斷簡殘編。
對學校的恐懼?不是的,每個恐懼、害怕、憂鬱的心靈,最最缺乏的不是面對負面情緒的勇氣,而是在什麼還不懂的時候,沒有人能理解他就是比較特殊的認同感。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張朋城,一個在日間病房上下學的學生,靠著醫院的體系跟護理師的幫助,得以與媽媽開始有一個讓他能夠喘息的距離,也因此,逐漸跟身在拉達克的蔡醫師一樣,走上尋找內心「出口」的道路。
這是這本書第二個主要的少年,但他花了四年多的時間,才終於等來第一個少年,在與蔡醫師會談的過程中,也終於等來自己內心的答案。
身為一個躁鬱症患者,在書中我時常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各種極端情緒中,每個人都是充滿困惑以及疲憊的靈魂。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極度靈敏且具可塑性的儀器,而當我越想逃離內心深處的情緒,我的身體就會相對產生反應,在兩種相對極端的情緒中,時而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時而感覺無止境的恐慌與憂鬱。
有時候,憂鬱甚至會變成一種扭曲過後的憤怒,放棄任何理性思考,跟張朋城自訴的某一段經歷很像,瘋狂敲打著東西,大聲向給予自己壓力的親人嘶吼,像個瘋子一樣。
等到能夠重新控制情緒的時候,卻感到一陣陣的疲憊,就像踩在沼澤的身軀,用盡全力也只能夠保證自己不會完全陷下去,卻也感覺自己無法完全獲救。
只有接納自己的情緒,才是讓情緒能夠自然消退,唯一的辦法,那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很多時候,是需要醫療人員專業的協助,才能漸漸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接納情緒之後,就是要讓自己找到一個可以讓心情平靜的方式,但很多時候,只用文字是沒辦法解釋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的,就好比,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
文字所能做的只有,將人們的生活過程誠實的呈現給想要知道的人,因為,人生中許多問題往往是沒有一個符合標準答案式的「解決」的。
蔡醫師在拉達克之旅中,登上了喇嘛玉如寺的後山,看著三三兩兩的男女撥動著轉經筒,聽著每一個動靜、看著每一道反射的光,突然就明白了「我總是在移動,總在之間,並總在之間,找到我。」
於是他終於能夠跟科主任說,我想來青少年日間病房,跟想要離開,是同一件事,同一件想要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的事。
而張朋城,也終於能夠在畢業典禮致詞的時候,自述雖然害怕,但他知道自己現在就是想要去學校,即使還是那麼害怕,但至少,能夠說出自己的害怕了。
「其實,很多以前的事情都記不太清楚了,就算還記得起來的,可能也只是我記憶中的樣子而已,但回頭一想,好像很多當時覺得四周沒有人在的黑夜,也都莫名其妙黎明了。」
「當你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中,那就已經是你了。」
當蔡醫師將文字誠實反映許多人的生活細節之後,我們才能夠從中體悟到「怎麼從心理疾病中好起來」的道理,因為,很多人生的旅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只有靠個人自己的體悟,才能讓自己從困惑到不再困惑。
身為一個在好幾年前就因為家裡變故而一直走不出來的重考生,我很感謝心靈工坊能給我這個機會去閱讀到這本書,也感謝蔡伯鑫醫師能夠寫出這麼好的故事,讓我能夠試著在躁鬱的泥濘中,試著再勇敢一點,勇敢地走向門外的世界。
最後恭喜張朋城同學,在書中還收穫了一份美好的愛情,也謝謝你讓我知道「我不會是一個人了」,我也終於有勇氣去面對自己深處的情緒,尋求一定的幫助,並且踏實的往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前進。
文:百夜(試讀評論讀者)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真實故事改編 × 心理治療 × 邊境旅行 = 精神科醫師首部雙線長篇小說
★以懼學為線,穿梭家庭/學校/醫療/職場,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困境
★迷惘度直逼《徬徨少年時》!獻給每個在過渡中迷失與不安的靈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中,朋城講述到自己第一次不去學校上學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那天早上,他找不到一本簿子。老師和全班同學叮嚀一定要帶,他翻遍了整個房間還是找不到,媽媽跟他說,找不到就不載你去上學,朋城感到很焦急、很無助,他想說這樣下去一定會遲到,索性就躺到床上不起來了,從這次開始之後,朋城開始斷斷續續不去上學,媽媽卻…
每年都需要來一次長途旅行的我,當看到這本《空橋上的少年》的書介的第一個關鍵字:「壯遊」,雖說小說這種形式一向不是我的菜,卻還是忍不住被吸引了。故事開端於蔡醫師的印度之旅啟程,一趟為了摸索出一個有關職涯的答案而出發的旅行。然後與他在台灣的精神科工作環境中最主要的一位病人「朋城」的故事交織發展。
蔡伯鑫說,他並沒有想要藉由《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提供給讀者一個出口,或許人生本來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出口。這本小說對他而言,如同書裡旅行線的曼陀羅、也如同醫療線裡的日間病房,既是一個最好的地方、一個烏托邦,也是一個隱喻的空間,在這樣重現與閱讀的過程中,他期待能讓每個孤單的人在此重新連結。
憂鬱症患者的腦子就是被凌遲的犯人,千刀萬剮,一層層慢條斯理削下肉來。幾次發作的深刻體驗,使我察覺憂鬱症的病源在腦子,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心。它絕非僅是情緒的起伏,而是腦子的一種分泌失調,阻斷了正常的記憶、思辯、反芻的能力。我因而對腦子元兇的神祕機能產生了興趣……
《找回聲音的美人魚》書中的主角叫「易晴」,而在現在「疫情」蔓延的時刻,或許會是有意義的巧合。就像作者胡慧嫚老師在自序中提到,「會慢(慧嫚)」與「不會慢(胡慧嫚)」這樣看似兩極的衝突,也似乎是自己在一生中致力探索與整合的方向。
「你說,你總是『努力地』和他人融合,一起玩、一起說話。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正是這個『努力』讓你感覺辛苦,讓你不自覺地會渴望離開。因為當你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你就不用照顧別人了。也就是說,你越努力和別人靠近,反而越讓你必須離開。」
書中,朋城講述到自己第一次不去學校上學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那天早上,他找不到一本簿子。老師和全班同學叮嚀一定要帶,他翻遍了整個房間還是找不到,媽媽跟他說,找不到就不載你去上學,朋城感到很焦急、很無助,他想說這樣下去一定會遲到,索性就躺到床上不起來了,從這次開始之後,朋城開始斷斷續續不去上學,媽媽卻…
每年都需要來一次長途旅行的我,當看到這本《空橋上的少年》的書介的第一個關鍵字:「壯遊」,雖說小說這種形式一向不是我的菜,卻還是忍不住被吸引了。故事開端於蔡醫師的印度之旅啟程,一趟為了摸索出一個有關職涯的答案而出發的旅行。然後與他在台灣的精神科工作環境中最主要的一位病人「朋城」的故事交織發展。
蔡伯鑫說,他並沒有想要藉由《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提供給讀者一個出口,或許人生本來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出口。這本小說對他而言,如同書裡旅行線的曼陀羅、也如同醫療線裡的日間病房,既是一個最好的地方、一個烏托邦,也是一個隱喻的空間,在這樣重現與閱讀的過程中,他期待能讓每個孤單的人在此重新連結。
憂鬱症患者的腦子就是被凌遲的犯人,千刀萬剮,一層層慢條斯理削下肉來。幾次發作的深刻體驗,使我察覺憂鬱症的病源在腦子,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心。它絕非僅是情緒的起伏,而是腦子的一種分泌失調,阻斷了正常的記憶、思辯、反芻的能力。我因而對腦子元兇的神祕機能產生了興趣……
《找回聲音的美人魚》書中的主角叫「易晴」,而在現在「疫情」蔓延的時刻,或許會是有意義的巧合。就像作者胡慧嫚老師在自序中提到,「會慢(慧嫚)」與「不會慢(胡慧嫚)」這樣看似兩極的衝突,也似乎是自己在一生中致力探索與整合的方向。
「你說,你總是『努力地』和他人融合,一起玩、一起說話。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正是這個『努力』讓你感覺辛苦,讓你不自覺地會渴望離開。因為當你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你就不用照顧別人了。也就是說,你越努力和別人靠近,反而越讓你必須離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撰文/彰化縣 趙嘉瑞 17歲那一年,因為突然地一蹶不振,老師曾經問我的同學:「嘉瑞最近怎麼樣?」同學說:「她是一個很安靜的人,有時候也是一個很躁動的人。」就這樣17歲那一年我突然地休學了,爸爸媽媽為此對我發怒,那兩個月的時間,我每天膩在家裡,什麼都提不起勁,連我最愛的教會我也不去
Thumbnail
心靈的升華,心靈有不好的感受,真的可以治好。 遺忘的能力很重要。我真的看到這樣的人。
Thumbnail
作者/趙嘉瑞 彰化縣 曾經!在我第一次踏入康復之家的那一天,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從一個熱鬧的城市,到一個鄉間的村落,屹立在田中央的康復之家,至今以來我已經來到此地18年了。 從一個憂鬱症的患者,到現在轉變成思覺失調,其實我的心裡是很複雜的,也因為這樣我開始把自己的轉變
Thumbnail
當我們準備離開咖啡廳時,我突然想到了什麼。「教授,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面對……面對死亡,您害怕嗎?」 張教授沈思了一會兒。「當然害怕,」他最後說,「但我更害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思悅,答應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趁現在還來得及,去真實地活著吧。」
Thumbnail
 撰文/彰化縣 趙嘉瑞 從醫生的口中得知自己有精神疾病的那一天,我才知道我需要放慢腳步,雖然我知道我不再聰明可人,但是我知道我在上帝的眼中我是最佳的作品。 小時候我就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是我很喜歡讀書及學習新的事物。長大後,爸爸常常因為我的學業問題去
Thumbnail
從救贖的手段來看,基督教更強調他力救贖,即依賴於上帝的恩典和基督的犧牲;而佛教則強調自力解脫,通過個人修行達到內心的平靜和最終的解脫。 基督教的救贖觀將救贖視為神的特權,只有通過信仰基督才能得到拯救;而佛教則認為,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修行和覺悟達到解脫。 存在心理學更傾向於佛教的救贖觀。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穗波心理師在加護病房期間的種種經歷和感受,包括他的聽覺體驗、對護理人員們的感受以及一些想法和心情。
Thumbnail
我們閱讀了一本名為《在奇幻地》的書,作者是東華大學的林徐達教授。醫療領域的語言充滿了病理化的特徵,這本書籍從內部觀點探討醫療體制與文化,並賦予其新的詮釋方式,試圖探索在醫療中如何實現人性化的可能性。我們將閱讀到的知識與接線實務工作結合討論,整理如下: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病識感、病房管理、出院準備計畫。
Thumbnail
五十六、精神疾患的優勢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主人蔡尚穎在《躁鬱奇才》這本書的序寫下「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精神疾病患者,世界會變得很無聊。」真正震撼是去德國看到新天鵝堡的那一刻,這樣的建築物令人嘆為觀止,卻是一位思覺失調國王魯道夫二世所建造。音樂家舒曼、文學家狄更斯,甚至英國首相邱吉爾都受此病所困。
Thumbnail
撰文/彰化縣 趙嘉瑞 17歲那一年,因為突然地一蹶不振,老師曾經問我的同學:「嘉瑞最近怎麼樣?」同學說:「她是一個很安靜的人,有時候也是一個很躁動的人。」就這樣17歲那一年我突然地休學了,爸爸媽媽為此對我發怒,那兩個月的時間,我每天膩在家裡,什麼都提不起勁,連我最愛的教會我也不去
Thumbnail
心靈的升華,心靈有不好的感受,真的可以治好。 遺忘的能力很重要。我真的看到這樣的人。
Thumbnail
作者/趙嘉瑞 彰化縣 曾經!在我第一次踏入康復之家的那一天,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從一個熱鬧的城市,到一個鄉間的村落,屹立在田中央的康復之家,至今以來我已經來到此地18年了。 從一個憂鬱症的患者,到現在轉變成思覺失調,其實我的心裡是很複雜的,也因為這樣我開始把自己的轉變
Thumbnail
當我們準備離開咖啡廳時,我突然想到了什麼。「教授,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面對……面對死亡,您害怕嗎?」 張教授沈思了一會兒。「當然害怕,」他最後說,「但我更害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思悅,答應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趁現在還來得及,去真實地活著吧。」
Thumbnail
 撰文/彰化縣 趙嘉瑞 從醫生的口中得知自己有精神疾病的那一天,我才知道我需要放慢腳步,雖然我知道我不再聰明可人,但是我知道我在上帝的眼中我是最佳的作品。 小時候我就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是我很喜歡讀書及學習新的事物。長大後,爸爸常常因為我的學業問題去
Thumbnail
從救贖的手段來看,基督教更強調他力救贖,即依賴於上帝的恩典和基督的犧牲;而佛教則強調自力解脫,通過個人修行達到內心的平靜和最終的解脫。 基督教的救贖觀將救贖視為神的特權,只有通過信仰基督才能得到拯救;而佛教則認為,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修行和覺悟達到解脫。 存在心理學更傾向於佛教的救贖觀。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穗波心理師在加護病房期間的種種經歷和感受,包括他的聽覺體驗、對護理人員們的感受以及一些想法和心情。
Thumbnail
我們閱讀了一本名為《在奇幻地》的書,作者是東華大學的林徐達教授。醫療領域的語言充滿了病理化的特徵,這本書籍從內部觀點探討醫療體制與文化,並賦予其新的詮釋方式,試圖探索在醫療中如何實現人性化的可能性。我們將閱讀到的知識與接線實務工作結合討論,整理如下: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病識感、病房管理、出院準備計畫。
Thumbnail
五十六、精神疾患的優勢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主人蔡尚穎在《躁鬱奇才》這本書的序寫下「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精神疾病患者,世界會變得很無聊。」真正震撼是去德國看到新天鵝堡的那一刻,這樣的建築物令人嘆為觀止,卻是一位思覺失調國王魯道夫二世所建造。音樂家舒曼、文學家狄更斯,甚至英國首相邱吉爾都受此病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