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夜:我不會是一個人了──讀《空橋上的少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你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時,其實你是在問一個哲學問題。

如果你願意翻開《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話,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少年,其實是三十歲出頭的蔡醫師,在異國充滿迷惘的身影。

出身某大醫院體系的蔡醫師,受訓期滿之後卻想要離開原本的大醫院,而當被其他大醫院的科主任詢問:「你是真的想要來我們醫院,還是只是想要離開?」時,卻又無法勇敢地給出一個答案。

這樣子深埋在蔡醫師心中的困惑,迫使他選擇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旅遊,來尋找內心的「出口」。

早在大學畢業之際,蔡醫師就寫下了在南美壯遊之際的所見所聞,並出版書籍,因此,對他而言,他有足夠的能力去離開那個環境,從事件本身徹底抽離出來,但是,書中另一個主角,十七歲的學生,張朋城,他卻沒有這個辦法。

書中的情節順序是由三個不同的主軸交織而成的,一個是蔡醫師在印度拉達克與宗教邂逅的畫面,一個是蔡醫師從困惑到能夠回答主任問題的過程,還有一個是在某大醫院的青少年日間病房任職之後的日常。

書中所有的情節就像蔡醫師與張朋城會談時,張朋城口中的過往記憶一樣,失去了連貫性,原本應該有前因後果的事件,在回顧時,卻變成一個一個毫無關聯的斷簡殘編。

對學校的恐懼?不是的,每個恐懼、害怕、憂鬱的心靈,最最缺乏的不是面對負面情緒的勇氣,而是在什麼還不懂的時候,沒有人能理解他就是比較特殊的認同感。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張朋城,一個在日間病房上下學的學生,靠著醫院的體系跟護理師的幫助,得以與媽媽開始有一個讓他能夠喘息的距離,也因此,逐漸跟身在拉達克的蔡醫師一樣,走上尋找內心「出口」的道路。

這是這本書第二個主要的少年,但他花了四年多的時間,才終於等來第一個少年,在與蔡醫師會談的過程中,也終於等來自己內心的答案。

身為一個躁鬱症患者,在書中我時常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各種極端情緒中,每個人都是充滿困惑以及疲憊的靈魂。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極度靈敏且具可塑性的儀器,而當我越想逃離內心深處的情緒,我的身體就會相對產生反應,在兩種相對極端的情緒中,時而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時而感覺無止境的恐慌與憂鬱。

有時候,憂鬱甚至會變成一種扭曲過後的憤怒,放棄任何理性思考,跟張朋城自訴的某一段經歷很像,瘋狂敲打著東西,大聲向給予自己壓力的親人嘶吼,像個瘋子一樣。

等到能夠重新控制情緒的時候,卻感到一陣陣的疲憊,就像踩在沼澤的身軀,用盡全力也只能夠保證自己不會完全陷下去,卻也感覺自己無法完全獲救。

只有接納自己的情緒,才是讓情緒能夠自然消退,唯一的辦法,那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很多時候,是需要醫療人員專業的協助,才能漸漸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接納情緒之後,就是要讓自己找到一個可以讓心情平靜的方式,但很多時候,只用文字是沒辦法解釋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的,就好比,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

文字所能做的只有,將人們的生活過程誠實的呈現給想要知道的人,因為,人生中許多問題往往是沒有一個符合標準答案式的「解決」的。

蔡醫師在拉達克之旅中,登上了喇嘛玉如寺的後山,看著三三兩兩的男女撥動著轉經筒,聽著每一個動靜、看著每一道反射的光,突然就明白了「我總是在移動,總在之間,並總在之間,找到我。」

於是他終於能夠跟科主任說,我想來青少年日間病房,跟想要離開,是同一件事,同一件想要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的事。

而張朋城,也終於能夠在畢業典禮致詞的時候,自述雖然害怕,但他知道自己現在就是想要去學校,即使還是那麼害怕,但至少,能夠說出自己的害怕了。

「其實,很多以前的事情都記不太清楚了,就算還記得起來的,可能也只是我記憶中的樣子而已,但回頭一想,好像很多當時覺得四周沒有人在的黑夜,也都莫名其妙黎明了。」

「當你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中,那就已經是你了。」

當蔡醫師將文字誠實反映許多人的生活細節之後,我們才能夠從中體悟到「怎麼從心理疾病中好起來」的道理,因為,很多人生的旅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只有靠個人自己的體悟,才能讓自己從困惑到不再困惑。

身為一個在好幾年前就因為家裡變故而一直走不出來的重考生,我很感謝心靈工坊能給我這個機會去閱讀到這本書,也感謝蔡伯鑫醫師能夠寫出這麼好的故事,讓我能夠試著在躁鬱的泥濘中,試著再勇敢一點,勇敢地走向門外的世界。

最後恭喜張朋城同學,在書中還收穫了一份美好的愛情,也謝謝你讓我知道「我不會是一個人了」,我也終於有勇氣去面對自己深處的情緒,尋求一定的幫助,並且踏實的往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前進。

文:百夜(試讀評論讀者)

raw-image

《空橋上的少年》 蔡伯鑫 著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真實故事改編 × 心理治療 × 邊境旅行 = 精神科醫師首部雙線長篇小說
★以懼學為線,穿梭家庭/學校/醫療/職場,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困境
★迷惘度直逼《徬徨少年時》!獻給每個在過渡中迷失與不安的靈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163會員
200內容數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是關於兩個人的故事,也是關於兩個地方的故事。十七歲的高中生張朋城,一個有著心理困境的少年。他每天往返於某醫院的青少年日間病房,一個像是學校的地方。這裡每天都有新的病患加入或是離開,但他卻是永恆的「班長」,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想回到學校。直到他遇見新來的醫師蔡伯鑫。少年漸漸發現,蔡醫師的心…
Thumbnail
這是關於兩個人的故事,也是關於兩個地方的故事。十七歲的高中生張朋城,一個有著心理困境的少年。他每天往返於某醫院的青少年日間病房,一個像是學校的地方。這裡每天都有新的病患加入或是離開,但他卻是永恆的「班長」,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想回到學校。直到他遇見新來的醫師蔡伯鑫。少年漸漸發現,蔡醫師的心…
Thumbnail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著 隨著簡體版問世,讓我以先前為了紀念出版一週年的「空橋紀念桌曆」,一張、一張來連載《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吧! 這是一本成長小說,卻是一本非典型的成長小說。因為如果有一件事是我這個精神科醫師最不想做的,那便是說教了,我…
Thumbnail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著 隨著簡體版問世,讓我以先前為了紀念出版一週年的「空橋紀念桌曆」,一張、一張來連載《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吧! 這是一本成長小說,卻是一本非典型的成長小說。因為如果有一件事是我這個精神科醫師最不想做的,那便是說教了,我…
Thumbnail
當我看到書的封面是有一個人孤單的站在一個永無止境的橋上,以及看到書名是叫做《空橋上的少年》時,我立刻聯想到的便是如今的我們。現今的我們正在為未來的大學奮鬥,可是同樣的也為未來的科系而苦惱,且不但是為了未來的科系,甚至也對未來的種種而感到十分的憂心。我們就像是空橋上的少年般,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不知…
Thumbnail
當我看到書的封面是有一個人孤單的站在一個永無止境的橋上,以及看到書名是叫做《空橋上的少年》時,我立刻聯想到的便是如今的我們。現今的我們正在為未來的大學奮鬥,可是同樣的也為未來的科系而苦惱,且不但是為了未來的科系,甚至也對未來的種種而感到十分的憂心。我們就像是空橋上的少年般,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不知…
Thumbnail
今天收到實體書,打開的時候是充滿興奮緊張的,彷彿是自己要開始一段新的旅行。一直以來都很羨慕學長勇於冒險的精神,或許是天性使然,他總能堅定離開舒適圈踏上未知旅程。我最佩服的,不只是他的高度紀律,這幾年踏遍北基各大咖啡店──應該要隨書附贈台北咖啡店地圖(敲碗)──嘔心瀝血終於完成這本書,更是他探索內心…
Thumbnail
今天收到實體書,打開的時候是充滿興奮緊張的,彷彿是自己要開始一段新的旅行。一直以來都很羨慕學長勇於冒險的精神,或許是天性使然,他總能堅定離開舒適圈踏上未知旅程。我最佩服的,不只是他的高度紀律,這幾年踏遍北基各大咖啡店──應該要隨書附贈台北咖啡店地圖(敲碗)──嘔心瀝血終於完成這本書,更是他探索內心…
Thumbnail
這是一本好的故事書,在敘事中隨時隨地能夠找到自己可以遮蔽的處所。勇敢意味著什麼?跳出舒適圈?做出一個新的選擇?或漸漸地聆聽自己?旅行或冒險在本質上是否相似?治療少年的醫師、陪伴少年的護理師、還有嚮往熱情的老師,卸下角色的面具,每一個人也都是有故事的人,繼續聚在一起創作故事。想起哈克說自己設計這麼多…
Thumbnail
這是一本好的故事書,在敘事中隨時隨地能夠找到自己可以遮蔽的處所。勇敢意味著什麼?跳出舒適圈?做出一個新的選擇?或漸漸地聆聽自己?旅行或冒險在本質上是否相似?治療少年的醫師、陪伴少年的護理師、還有嚮往熱情的老師,卸下角色的面具,每一個人也都是有故事的人,繼續聚在一起創作故事。想起哈克說自己設計這麼多…
Thumbnail
日期:2020/10/16(五)14:20-16:00 地點:台北,明倫高中 ▍同學們的迴響 「聽完這次的講座,我覺得我像是見證了《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出世。從醫師年輕時一遊的『天空之鏡』開始,到夢幻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再到當兵時爬過的幽暗隧道,他說的那種害怕、憂慮和找到出口、看見光…
Thumbnail
日期:2020/10/16(五)14:20-16:00 地點:台北,明倫高中 ▍同學們的迴響 「聽完這次的講座,我覺得我像是見證了《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出世。從醫師年輕時一遊的『天空之鏡』開始,到夢幻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再到當兵時爬過的幽暗隧道,他說的那種害怕、憂慮和找到出口、看見光…
Thumbnail
▍說書影片 底加線上平台「誰來說書」 主講:蔡伯鑫 「我會說這是一本不太典型的小說……」 本集說書,讓我們邀請到本書作者蔡伯鑫醫師,親自為大家介紹這本書,以及背後的動人故事。 首播:2020/06/05 臺北文學季「疫地島讀」 【攻防──文學戰神與瘋魔疫鬼拔河】 主講:朱宥勳…
Thumbnail
▍說書影片 底加線上平台「誰來說書」 主講:蔡伯鑫 「我會說這是一本不太典型的小說……」 本集說書,讓我們邀請到本書作者蔡伯鑫醫師,親自為大家介紹這本書,以及背後的動人故事。 首播:2020/06/05 臺北文學季「疫地島讀」 【攻防──文學戰神與瘋魔疫鬼拔河】 主講:朱宥勳…
Thumbnail
當你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時,其實你是在問一個哲學問題。如果你願意翻開《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話,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少年,其實是三十歲出頭的蔡醫師,在異國充滿迷惘的身影。出身某大醫院體系的蔡醫師,受訓期滿之後卻想要離開原本的大醫院,而當被其他大醫院的科主任詢問……
Thumbnail
當你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時,其實你是在問一個哲學問題。如果你願意翻開《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話,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少年,其實是三十歲出頭的蔡醫師,在異國充滿迷惘的身影。出身某大醫院體系的蔡醫師,受訓期滿之後卻想要離開原本的大醫院,而當被其他大醫院的科主任詢問……
Thumbnail
每年都需要來一次長途旅行的我,當看到這本《空橋上的少年》的書介的第一個關鍵字:「壯遊」,雖說小說這種形式一向不是我的菜,卻還是忍不住被吸引了。故事開端於蔡醫師的印度之旅啟程,一趟為了摸索出一個有關職涯的答案而出發的旅行。然後與他在台灣的精神科工作環境中最主要的一位病人「朋城」的故事交織發展。
Thumbnail
每年都需要來一次長途旅行的我,當看到這本《空橋上的少年》的書介的第一個關鍵字:「壯遊」,雖說小說這種形式一向不是我的菜,卻還是忍不住被吸引了。故事開端於蔡醫師的印度之旅啟程,一趟為了摸索出一個有關職涯的答案而出發的旅行。然後與他在台灣的精神科工作環境中最主要的一位病人「朋城」的故事交織發展。
Thumbnail
蔡伯鑫說,他並沒有想要藉由《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提供給讀者一個出口,或許人生本來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出口。這本小說對他而言,如同書裡旅行線的曼陀羅、也如同醫療線裡的日間病房,既是一個最好的地方、一個烏托邦,也是一個隱喻的空間,在這樣重現與閱讀的過程中,他期待能讓每個孤單的人在此重新連結。
Thumbnail
蔡伯鑫說,他並沒有想要藉由《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提供給讀者一個出口,或許人生本來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出口。這本小說對他而言,如同書裡旅行線的曼陀羅、也如同醫療線裡的日間病房,既是一個最好的地方、一個烏托邦,也是一個隱喻的空間,在這樣重現與閱讀的過程中,他期待能讓每個孤單的人在此重新連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