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6|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經濟預估重點不是數字而是變化的方向

股票的背後代表著一家企業,企業營運績效優異則股價水漲船高,績效不佳使股價低落,多數時候企業本身的努力,配合良好的領導與管理可以創造出優異的績效,但有些時候的績效卻是取決於外在環境,即使最優異的企業也會受到景氣衰退或是經營環境變遷的影響。
好的投資機會是,營運優異的企業,遇上外在局勢變化,使得股價下跌而有撿便宜的機會,這是所謂的危機入市,但這前提是企業可以維持優異的績效,在環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然沒問題,但若外在局勢改變,誰能確定預知企業績效可以維持一定水準?
趁危機入市航空股?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連巴菲特都改變態度,撿便宜後又拋售航空股,可能是認為航空公司的營運環境已經受到外在嚴重影響,病毒會改變人的行為,讓人認知到飛機(或郵輪)在傳染疾病方面是危險的,即使整體景氣復原,航空公司的績效還會受影響。這種人類行為習慣的改變,也一定會顯著的影響商業行為,在投資的觀點,企業營運將因外在環境變遷而受影響,即使原本成績不錯,但未來績效難以評估,應是暫時觀望較適當。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將會負成長(-4%),官方跳出來喊話不會這麼糟,目前預估還是正成長,本來經濟預估準確率就不高,不論是IMF或官方政府預估都一樣不太可靠,但重點不在於成長率數字是否準確,而是成長率變化的方向,IMF與台灣官方數字都是下修,預估的方向一致是景氣轉弱,差別是IMF比較悲觀,台灣官方比較樂觀,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