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場休息中的瑞士疫情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4月10日週五,在瑞士醫院工作的內科醫生Nina收到了陰性的病毒檢測報告,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那天是一個幸運的日子,院長也批准她可以休假一週。這表示,她可以健康無毒的回去家裡與家人團聚,共度復活節假期。
她說:「我能休假就是疫情趨緩的好兆頭,這表示醫院的人手足夠,未達到負荷飽和。」
Nina醫生工作醫院草皮,午間工作人員休息。 方常均 攝

二戰後首次進入緊急狀態的瑞士

瑞士自3月16日起進入緊急狀態,回想起一個月以來的抗疫生活,她說:「街上空空無人,網路上謠言亂飛。你無法想像因為疫情我的手機多了多少對話群組,除了醫院工作的不說,學校老師和家長的、親友間的、鄰居間的,大家都在傳遞訊息,也同時傳遞情緒。每天我也得闢謠,澄清消息。大家的手機訊息量暴增,情緒也受波動,更沒有人消化得完每天幾百條的訊息,還有過多充滿情緒字眼的對戰。
3月24日瑞士確診人數破萬,天天以千人感染人數激增。這些快速跳動的數字跌破了世人對瑞士的印象,天堂可能幻滅嗎?
極其微小的病毒肉眼見不到,但無孔不入的能耐卻令人害怕。在瑞士怕的並不是得不到醫療照顧,而是大規模傳染後醫護崩潰後的全軍覆沒。瑞士與義大利相鄰,義大利北部疫情的緊迫也連帶造成瑞士南部的緊張,病床數不足,瑞士國軍前往支援,並在醫院外部快速增闢檢測區與臨時就診床位。
在她尚未面對真正的重症病人之前,義語區的同行與同學已是天天的天人交戰。有醫生甚至為臨終病患讀了一段聖經的經文,給予死者最後的安慰與尊重。如此冰冷地面對死亡,在近代富裕強盛的瑞士是醫生們的第一次。停止休假、13小時輪班、醫護人員成為病患臨終前最後見到的人。
沒有一個醫護人員願意病患在眼前過世,Nina從醫界內部的消息,也做好了應戰的心理準備。
瑞士現在到處可見的中央政府防疫衛生提醒。 方常均 攝

社會情緒緊繃,如何持續正常生活?

為了面對無可預測的疫情,第一時間Nina和鄰居討論,共同照顧孩子,並把生活的實際社交圈縮小,只限定在固定的人數內,盡量網路購物,外出時不坐電車,改騎單車,一次由一個大人帶四個孩子達到政府規定的五人為限原則。孩子們也有社交的機會,滿足成長的社會化需求。團體互助,父母們都能有安靜休息的機會。
Nina預計這樣的生活將會持續到六月底。她說:「這場傳染病必須拉開人與人的距離以求生,我在醫院工作是高感染源,所以我決定搬出去,住在一家民宿直到疫情結束。現在沒有了觀光客,整棟民宿只有我一個房客。」

工作有別,責任不同

應對特殊狀態,社會整體運作降到最低量,有些工作是完全減不了量。與她聯繫上的第一時間3月13日,她正參加完一場研究會議,在返家的途中。那天也是瑞士政府宣布關不學校的第一天,她順手拍了一張照片,並說:「頭等車廂只有我一個人,全國戒備之時,第一時間就能夠在家工作的人基本上是白領階級。醫生雖是白領,但是我們此時此刻完全不能休假。我看著一般在超市收銀台的員工,每一秒都在拿起別人觸碰過的物品,他們不可能時時消毒手部。同時,他們也不會有在家工作的可能,社會上就是有些職業必須暴露在危險之中。」
網上購物的人多了,全國物流的速度都減慢,郵局的業務也爆量,送貨拉長為兩週。Nina建議所有的親友現在以14天做一個週期,儲糧和其他物資。自二戰後瑞士首次進入緊急狀態,對於一生都在太平盛世中成長的瑞士人來說,調整與適應,拉緊了每個人的神經,為求一個新的生活秩序。
蘇黎世中央車站。街上空空無人,網路上謠言亂飛。方常均 攝

人們究竟害怕什麼?

在傳染病盛行之時,醫護人員都是戰士。她任職的私人醫院的醫療用品足夠,也準備了消毒酒精,她說:「大家都怕感染,每碰到什麼外部的用品就消毒一次手部,我估計頻率約每五分鐘一次。」
4月初,明明大家都沒有症狀,卻要小心翼翼保持距離。已經離家兩週的Nina每天只能在家門口與女兒和先生說說話,不曾踏入家裡一步。一次,她遠遠地看著女兒在院子玩耍,心頭的感覺既痛苦又奇異。彷彿一靠近,死神就降臨,而哪一個母親不渴望擁抱自己的孩子呢?疫情之中,維持正常家庭都成困難。或是一點春天花粉引起的咳嗽,都令人心驚了一下。
4月6日,瑞士的病患人數趨緩與死亡案例百分之95為65歲以上老年人,為瑞士疫情帶來了些許的喜訊。Nina正想著如何做到萬無一失,回家見見家人,但卻收到院內一個同事確診的消息。一位專職照顧確診病患的主治醫師確診,曾與他共處一室的人都必須接受感染檢測。
4月7日,安排了檢測的Nina心情是很忐忑的。若是受感染,對家人親友的打擊甚大,且何時能再度擁抱孩子呢? 這幾天在院內她又接觸過誰,誰應該列入下一輪的檢測名單。病毒微小,卻令人慌張失魂。靠理智生活是理想,每一個第一線人員強力壓抑情緒。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小心為上

疫情走向如何,在瑞士沒有定論,中央政府仍在觀察確診人數的增長。全球疫情仍在延燒,上半場才剛結束,瑞士的醫護人員普遍認為尚不能鬆懈,開學和開市仍太早。4月10日週五她收到了陰性的檢查報告,當天返家,安心與家人團聚。
隨著情勢好轉,4月16日瑞士中央政府也宣布4月27日起,醫院業務可以擴大原有業務,這表示她的工作型態將隨著疫情趨緩而再次進行調整。她說:「我申請了加入院內研究新冠病毒的團隊,但顧及同事們的心理狀態,我仍不排除,自己上場救治病人的可能性。」
口罩售罄,但路上只能見到少數戴口罩的人。 方常均 攝
簡體原文出於 北京青年報 下半场打响 他们值得全世界的掌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常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全球疫情中,瑞士曾有疑似病例,但已被排除。儘管如此,瑞士還是趕上了口罩之亂,全國缺貨。而在路上或是大眾交通工具上戴口罩的人鮮少。人們不禁發問:瑞士發生口罩之亂,有理嗎? 由此文來看疫情在瑞士如何發展?戴口罩有無文化差異? 衛教如何形成文化? 還有台灣人在旅遊業第一線員工,如何看待疫情發展。
瑞士2020第一輪公投 - 蘇黎世決定Uber司機的雇傭關係 美國公司Uber以電商平台形式在瑞士開始了共享經濟模式,新商業型態創造的新經濟,從一開始就讓人眼睛一亮,也得到以商業自由化為標竿的政黨支持。然而,誰獲利、誰又該負起對消費者的責任、打破傳統雇傭關係等問題,近年引起瑞士社會關心。
即使到了國外,作為瑞士人的事實也不會改變,國家的內政發展也會影響國際形象,不管遊子走得多遠,總盼著母國在國際間形象正面。海外國民也時常在自己的生活圈裡成為母國的代言人,在說出自己的國籍時,國家形象和己身的存在緊緊相連。海外公民參與,凸顯內政與外交的雙面性。
德語說Man ist, was man isst. 也就是你吃什麼,你就成了那個樣子。 根據記載,從前瑞士人在聖誕節之前有齋戒的習慣,因此聖誕大餐必定要有肉類,身體的飽足感是農業時代心靈滿足的來源,大塊的肉也成了年節的必要。今日瑞士衣食無虞,在桌上談些什麼成了家人團聚更重要的話題。
秋冬進入年節慶典,聖誕小餅乾、年節巧克力紛紛出籠,但這些誘人的點心都暗藏著魔鬼,長期食用對孩子的口腔與健康的影響甚鉅。巧克力大國瑞士,對孩子的糖分控管是嚴格的,從嬰幼時期開始父母就收到不少官方訊息,當父母跟著孩子成長而學習。 在台灣呢?孩子是否常喝手搖飲料?這當中又有多少糖?
走到秋冬,又是換季的時刻。衣櫥裡裝滿了過多的衣服,卻又總是少一件衣服,這是現代人常有的困擾。要穿得體面,有時代風格,又不與人撞衫,快速時尚是21世紀的大眾生活習慣。習慣購衣的生活,是否也同時顯現了現代社會對衣物的過度著迷。 來看瑞士首富之都蘇黎世的二手衣市場如和做到環保、公益,又堅持自我品味的潮流。
全球疫情中,瑞士曾有疑似病例,但已被排除。儘管如此,瑞士還是趕上了口罩之亂,全國缺貨。而在路上或是大眾交通工具上戴口罩的人鮮少。人們不禁發問:瑞士發生口罩之亂,有理嗎? 由此文來看疫情在瑞士如何發展?戴口罩有無文化差異? 衛教如何形成文化? 還有台灣人在旅遊業第一線員工,如何看待疫情發展。
瑞士2020第一輪公投 - 蘇黎世決定Uber司機的雇傭關係 美國公司Uber以電商平台形式在瑞士開始了共享經濟模式,新商業型態創造的新經濟,從一開始就讓人眼睛一亮,也得到以商業自由化為標竿的政黨支持。然而,誰獲利、誰又該負起對消費者的責任、打破傳統雇傭關係等問題,近年引起瑞士社會關心。
即使到了國外,作為瑞士人的事實也不會改變,國家的內政發展也會影響國際形象,不管遊子走得多遠,總盼著母國在國際間形象正面。海外國民也時常在自己的生活圈裡成為母國的代言人,在說出自己的國籍時,國家形象和己身的存在緊緊相連。海外公民參與,凸顯內政與外交的雙面性。
德語說Man ist, was man isst. 也就是你吃什麼,你就成了那個樣子。 根據記載,從前瑞士人在聖誕節之前有齋戒的習慣,因此聖誕大餐必定要有肉類,身體的飽足感是農業時代心靈滿足的來源,大塊的肉也成了年節的必要。今日瑞士衣食無虞,在桌上談些什麼成了家人團聚更重要的話題。
秋冬進入年節慶典,聖誕小餅乾、年節巧克力紛紛出籠,但這些誘人的點心都暗藏著魔鬼,長期食用對孩子的口腔與健康的影響甚鉅。巧克力大國瑞士,對孩子的糖分控管是嚴格的,從嬰幼時期開始父母就收到不少官方訊息,當父母跟著孩子成長而學習。 在台灣呢?孩子是否常喝手搖飲料?這當中又有多少糖?
走到秋冬,又是換季的時刻。衣櫥裡裝滿了過多的衣服,卻又總是少一件衣服,這是現代人常有的困擾。要穿得體面,有時代風格,又不與人撞衫,快速時尚是21世紀的大眾生活習慣。習慣購衣的生活,是否也同時顯現了現代社會對衣物的過度著迷。 來看瑞士首富之都蘇黎世的二手衣市場如和做到環保、公益,又堅持自我品味的潮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在紐西蘭的就醫經驗算是解鎖另類成就,本文記錄在紐西蘭看醫生的三次就醫經驗,包括意外確診、滑雪意外導致手指脫臼和意外懷孕的藥物流產。主要分享就醫過程、費用及治療體驗。也記錄對異國醫療體系的疑慮、驚喜和感慨。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在疫情時期因為自己生病住院的經歷,不可否認在面對死亡時會有種種恐懼。 文章描述住普通病房初期的心理狀況。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去年跟親人到瑞士旅遊 這趟旅行我們以經規劃了三年,其實是疫情讓時間往後延 終於解封還有一點瑞士人口少加上我們要去的地方都是瑞士四大山峰 我想著應可避開傳染的風險! 經過在杜拜轉機也看到杜拜這幾年的經濟茁壯光是機場就可停數百台飛機 來到瑞士的土地低口氣就是乾淨的空氣跟宜人的溫度 雖然恰臨初
Thumbnail
Day3 (2) 出門前就規劃在瑞士的日子,只要是城市移動需要坐火車的時候,原則上都坐一等車廂,因為擔心行李會沒地方放,因為擔心行李會不見,因為擔心普通車廂會有很多的扒手........ 總之,就是很多的擔心 畢竟,從網路上得知的訊息是疫情後的瑞士已經不再是一個安全旅遊的國家了。 尤其,茵特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在紐西蘭的就醫經驗算是解鎖另類成就,本文記錄在紐西蘭看醫生的三次就醫經驗,包括意外確診、滑雪意外導致手指脫臼和意外懷孕的藥物流產。主要分享就醫過程、費用及治療體驗。也記錄對異國醫療體系的疑慮、驚喜和感慨。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去年年中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母親節過後,每日確診人數以百為單位往上跳,健身房、運動場、KTV等地方連續好幾個月無法營業,然後開始不用到公司上班了,然後再連去外面都人心惶惶,安養院也是第一個被關閉的場所,因為裡面是長輩居多,一旦有防疫破口,後果不堪設想。 我記得前一次見到她是四月底,待嚴峻的疫情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在疫情時期因為自己生病住院的經歷,不可否認在面對死亡時會有種種恐懼。 文章描述住普通病房初期的心理狀況。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去年跟親人到瑞士旅遊 這趟旅行我們以經規劃了三年,其實是疫情讓時間往後延 終於解封還有一點瑞士人口少加上我們要去的地方都是瑞士四大山峰 我想著應可避開傳染的風險! 經過在杜拜轉機也看到杜拜這幾年的經濟茁壯光是機場就可停數百台飛機 來到瑞士的土地低口氣就是乾淨的空氣跟宜人的溫度 雖然恰臨初
Thumbnail
Day3 (2) 出門前就規劃在瑞士的日子,只要是城市移動需要坐火車的時候,原則上都坐一等車廂,因為擔心行李會沒地方放,因為擔心行李會不見,因為擔心普通車廂會有很多的扒手........ 總之,就是很多的擔心 畢竟,從網路上得知的訊息是疫情後的瑞士已經不再是一個安全旅遊的國家了。 尤其,茵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