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為什麼韓國的政黨分分合合?2023更新版

韓國的政黨分分合合,其複雜程度臺灣人難以想像。臺灣解嚴以來政治上的兩大勢力就是中國國民黨和民主進步黨,雖然偶爾會有部分黨員出走另組政黨,但這個系譜可以很簡單的畫出來。韓國就沒那麼簡單了。
韓國的政黨好像吃飽沒事幹,成天就在做下面這些事。
  1. 改名字,和平、民主、統合,這幾個類似的詞彙不斷排列組合當成新的黨名。
  2. 有些政治明星理念不和或利益喬不攏,就翻桌離席另組政黨。
  3. 組了之後發現選舉不會贏,又再找別人合併,或是重回老東家(然後再改名)。
  4. 合併之後就把原本的黨解散掉,然後伺機而動重複 123 任一個步驟。
於是,韓國的政黨就變成下面這個樣子了。
韓國的政治由保守派和自由派兩大陣營主導,圖表中分別用紅色和藍色呈現。2007 年到 2017 年,保守派的大國家黨 / 新世界黨持續執政長達十年,同時也是國會最大黨。2016 年自由派的共同民主黨成為國會最大黨,2017 年同黨的文在寅贏得總統選舉。2022年總統選舉在尹錫悅的領導之下,保守派的國民力量重新取得執政權。

所以為什麼韓國政黨這麼複雜?
為什麼韓國的政黨會這樣分分合合?研究指出,韓國政黨多半缺乏嚴密的組織和明確的理念,而是依靠一個特定的政治明星撐起一個政黨。因此,政黨和政治明星的命運就綁在一起。如果政治明星的人氣消減,政黨的聲勢也就隨之下跌,後繼無力,可能會併入其他大黨。
例如:安哲秀創立的國民之黨在 2016 年國會選舉成為第三大黨,但他四年之內人氣快速下跌,2020 年變成第六大黨。其實臺灣的宋楚瑜和親民黨的關係大概也像這樣。楚瑜強,親民強;楚瑜弱,親民黨就消失了。
此外,一時興起的政黨因為缺乏制度,很容易變成政治人物追求個人利益的工具。每逢選舉前,政治人物就會開始計算要如何擴大自己的利益,與其他黨派合縱連橫。但這個過程通常缺乏黨內的共識討論,使得有些黨內人士不滿就選擇出走。
例如:2018 年偏左派的國民之黨和偏右派的正黨決定合併為正未來黨,引起國民之黨部份人士的不滿,選擇出走另創民主和平黨
另一方面,保守派和自由派大型政黨的內部存在許多派系,依靠血緣、地緣、學緣關係維持團體利益。當黨內的主流勢力改變,或是社會輿論轉向,派系之間就可能發生權力重組,新的政黨也可能隨之誕生。
例如:2016 年底朴槿惠的政治生命岌岌可危。在新世界黨議員倒戈之下,韓國國會通過朴槿惠的彈劾案。新世界黨內的反朴派議員順勢集體出走成立正黨,在當時為韓國第四大黨。2017 年憲法法院裁定彈劾案通過,韓國提前舉行總統選舉,正黨內的親洪準杓派回流至自由韓國黨
-
本文原發表於2020年4月,2023年1月更新文字與圖表。
參考資料:石忠山(2011)當代韓國政黨政治之發展與挑戰。台灣國際研究季刊,7 (1),113-148。
延伸閱讀:轉角國際 有許多文章可以更了解韓國當代政治和政黨的發展。
2020年 國會選舉
2018年 地方選舉
2017年 總統選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