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導致的經濟活動中斷,全世界已有一百多個國家發給民眾現金,幫人民渡過沒錢生活的困境,這大概是歷史上少見、政府不是向老百姓徵稅而是扮演聖誕老公公發錢的角色。
當然,這是特殊狀態,但是在人工智慧起飛的時代,機器人將取代大部分人的工作,有專家估計,未來至少會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工作人口永遠找不到工作,而且這個比率會愈來愈高。
因此「無條件基本收入」又被拿出來討論。當民眾無法有工作來養家活口時,那該怎麼辦?世界人權宣言明白表示:「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如果這是基本人權,那似乎政府就責無旁貸了。
或許有人會以為每個老百姓不做事就拿錢,會拖垮國家財政,但是以窮人最多的印度來說,這筆預算只會佔他們國內生產毛額GDP百分之三點二,跟現行百分之二的社會福利支出差距並不大。
其實2011年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資助下,曾經在印度十多個貧窮的村落試辦過一年多的計畫,這些地區每個人每個月都可以獲得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收入,試辦結果非常好,除了增進孩童的健康外,居住環境跟衛生條件也改善了,不會像質疑者所害怕的,有政府給的基本收入之後導致人的好吃懶作,相反的,這些受補助者反而更敢以小小資本創業,帶來更多勞動產值。
其實這個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實驗,早在1974年就在加拿大做過,涵蓋偏鄉的一萬多個居民為期四年,結果也是非常正面,可惜因政黨輪替整個計畫被擱置封存而無人聞問。
2016年瑞士舉行了全世界矚目的公投,決定是否要實施無條件基本收入,或許顧慮會鼓勵移民與,所以當時提案被否決,不過這個想法也提供就業消失的時代,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這些年來,全球資本化進展已造成貧富差距愈來愈大,而且恐怕很難改善,若再加上人工智慧的自動化,像這次疫情下,全世界所有政府都「搭直昇機撒錢」的政策,可能疫情後也會成為常態。
如果以積極面來說,如果人們可以從活著只為求溫飽中解放,能有尊嚴的選擇想過的生活,不管是志工服務或更有創意的生活方式,我想,應該會增進整體社會的利益,至少,到目前為止,在幾個國家所作的實驗證明是成功而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