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人力資源困境(10)

2024/03/2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就是一群相信公平互惠市場,有一定默契的國家,跑去跟信奉叢林法則的國家談「合作」,實則合作只是陰謀詭計談整合,最後必然出現的結果。至於為什麼?人性嘛,換你是我國的資本家,發現鄰國是一群土匪,但有很多窮鬼可以當奴工,你會不會良心被狗啃,希望政府幫你去奴役鄰國民眾,上繳保護費給土匪,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這不是講台灣喔,筆者在說歐美日,尤其是歐陸老牌大國。

筆者在上週的最後,並不是在講笑話,你想要解決問題,就得切入人性。不然各位自問,為了弱勢訂立法案,你會想支持那個你熟悉的,還是根本不知道這是哪位的?

熟悉,指的是住你家對面的那個阿桑,小時候每天出門都會遇到的老農,你會知道他們的苦,曉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在此基礎上制定的法案,感同身受下,你總是會比援助其他國家能接受。

「看不見」的藍領,讓都市中產無法同理基層犧牲

現代的問題大多出在,活在都市化下的民眾,早就跟基層割離,所見所知多數來自於媒體,媒體塑造怎樣的形象,你就會信。就算換到網路,依舊是透過第三人的角度,你很難確定這位報導者,是否只是想要傳達自己的觀點。就算YT都能當事者直播了,我們依舊不容易判斷,這是真的還是演的。

這沒辦法,但幾十年下來我們能確定的是,不少人以為針對在地、弱勢需要的法案,都會在各種利益考量下,碎裂成無數片段,成為政治宣傳的利器。

筆者不想談真實與宣傳的差異,只想講怎麼解決。解決就是要走出去,不能空談。

人類想要突破技術限制的困境,打破新的框架,創造更有效率的能量使用法,從而再創百年盛世。同時,又想要降低犧牲,不要走回歷史的循環,僅可能的幫到更多人。

那就得要上下兼顧,絕對不可以抱持著為了把下層拉上來,只用可支配收入、生活水準當作絕對標準。忽略人類有追求成長,與對下一代的期望,那就會將資本主義的黑暗面激發,把以鄰為壑的心態發揮到極致,從犧牲本國不熟的人,到犧牲他國的人,最後沒得犧牲,開始犧牲熟悉的人。

raw-image

純補救式的重分配,只是延緩社會崩潰

犧牲宛如坑洞,想要建造更高的大樓,你總得要挖土當建材。蓋想像的大樓,建料必然有部分要去填坑,這個過程總有必須要填,跟不必要填的。

社會福利優先的做法是想辦法壓平,做到樣樣公平,因為人性所致,縱然你為了國家蓋大樓,但犧牲不補償,只因為補償對未來發展也沒幫助,這就叫作目光如豆。在靜態分析上,被犧牲的人,那些坑洞看來都是不必要的,但實際上人類付出的犧牲會擴散。

真實的犧牲,要不付出財產,不然付出人生,再不就是付出未來。你犧牲了某些人,看起來只是抽稅,更多的可能是,把他們未來的希望拔除,不管這些人會不會變成未來反對你,還是下一代憎恨你,都代表坑洞會擴大。

raw-image

不管左派右派,每一種方法只要是單純的補洞,都不是長久之計。大樓好比是現在社會的基礎,久了需要修補,人口越多象徵資源越少,看不到未來的情況下不垮才怪。

現在主流的辦法就兩種,一種是挖東牆補西牆,宣稱會蓋新大樓,其實是把自己的舊料拿去抹平,造成的結果是看來整平了,實際上社會千瘡百孔,想革新社會是作夢。另一種是追求徹底的抹平,又被稱為均貧,將所有大樓建材都拿去填洞,最後什麼都沒有。

raw-image

前者是常見的福利政策優先,拿社會其他既有資本去填補,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例如犧牲醫生的收入去成就健保,犧牲社工的未來去幫助更弱勢者。後者則是進步主義高喊的革命,看起來填得很紮實,實際上就是全部打掉重蓋。

無產出且倍耗資源的左翼政策,只是中產贖罪券

眼尖的讀者會發現,筆者怎麼刻意把體積越畫越小?

請記得熱力學第二定律不可違背,社會科學也一樣,你越想透過重分配機制,去達成公平正義,拯救每一個人。由於重分配的過程沒有產出,每一個參與者都會消耗能量,總不能讓人沒收入吧?沒有產出,僅有分配,那就是增加總能量的耗損。

我們通常稱之為疊床架屋,這也不是新理論,大家都曉得重點在於,最後誰住在那個大樓最高處,享有最多的資源,無疑都是掌權者。前者一定住在最高層,不停的依靠重分配制度,削弱既有的大廈,拿去填補日吹風曬的耗材,後者就是炸掉大樓,剩下棟小洋房,然後自己住進去。

走左翼路線者必然往這兩條路奔去,沒有其他可能性,除非你自己就可以創造新技術,找到新能量的使用法,不然地球的總資源量就是固定的,不開源就只能節流。

差別在你節流是節什麼,節資源還是節人。

現代你看到的許多技術發展者,幾乎都是靠著賣贖罪卷的模式,讓人忘記他們的創新,並不是替未來的新能量打創新的地基,只是轉換更多方式去耗損,製造看似更有效能的產品。美其名環保、公益,其實只是透過更多工序,增加更多能量損耗。

你有沒發現,很少見過手機、電腦製造商,在談論環保時,會把產品生命週期的總耗電量講進去,通常標榜的都是降低產品生產的汙染,或是講求低耗電。似乎沒人說,當運算越來越快的軟體更多,運算力也是要耗電的。

筆者並不是要討論這個,只是想打開一個思路,讓大家明白,這二十年來所謂的改善,真的是核融合發電這種等級的?或是為了未來的新能量利用法打基礎?

是不是絕大多數,都是募資平台上的那種雞肋產品。

14.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