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這個職業有祕密.出版編輯篇|在印刷廠等待有時,崩潰有時,團結齊心有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裴小馬

會客室還是一樣冷,和我的心一樣

時間是晚上十一點五十五分,距離踏進印刷廠這間冷氣超強的會議室,已過了十四個小時。廠外的行政小姐早已下班,十二小時一班的印刷師傅已經換過一輪,外頭那攤深夜烤香腸,暗暗飄香。我還在這,等著一本全彩的食譜印製,彷彿被世界遺棄。
在踏入編輯此行之前,我從沒料到印刷廠與我有何干——迥異於光鮮亮麗的書店,印刷廠是編輯工作流程中血與汗交織、痛苦並快樂的場域。
跑印刷廠看印,幾乎是一本書編輯具體的尾聲。
雖然書籍內容經過N次校對已拍板定案,但將嘔心瀝血的出版品印刷成「紙本實體書」,當中還有許多大魔王需要克服。而這個大魔王,常常就出現在印刷廠。
譬如某次,是一本全彩食譜書的看印,總共有九台需要看(一台是三十二頁),從上版、調色、校色到跑印刷,雖然為了加快速度,捨棄平常一次只能印一面的四色機,改用八色機直接印雙面,但若粗估一台需要花一個半小時印製,順利的話,整本書也需要花費將近十四小時才能完成,不可不謂工程浩大。這是我早就知道的事情。只是當我把次月的書稿校對完,清空待回的EMAIL,吃了早餐、午餐、點心、晚餐,甚至開始戴耳機追劇了,書還在印,我還是等著印刷學徒請我前去對色,會客室還是一樣冷,和我的心一樣。
又譬如某次,我幾乎要目睹印刷各環節產生表面張力般的爭執。那次看印的重點是書衣與書腰的印色:在一張日本進口手抄紙的粗面上,印滿版的特色黑。印前,因為是第一次使用的紙張,再加上滿版的印色,擔心會有染色不均勻、無法乾燥的疑慮,紙廠業務敬業地跑了一趟出版社仔細說明。日本紙手感優雅、紋路細緻、顯色優秀,又有業務的打包票,我放心下訂,待開印,將它們印刷成冊。
然而,印刷是一門專業而神祕的工藝。除了師傅經年累月的技術,工廠與時俱進的設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溫濕度,還有些連水逆都難解的事,時不時猛然發生。
當會客室的電話響起,印刷師傅請我們上樓看印,口氣中有一絲踟躕。印務偷偷在我耳邊說,失敗了。我心一沉,但故作堅定。等到站在看印台前,眼一昏,啊,還真的是失敗。預計該染色均勻的滿版黑,眼下是一片星空燦爛,一摸,指頭上立刻沾染黑墨,透出紙張原本的白絲纖維,繁華攏是夢。空氣中升起一股緊張的情緒,我和設計師分別打電話給紙廠的業務,請他前來釐清問題所在。
他火速趕來,帶著幾份曾經以同樣一種紙印刷完美的樣品,捍衛自家紙張的品質;印刷廠老闆也出面了,解釋一張紙在不同的印刷機器下,很難要求要有相同的表現。兩者的弦外之音:「都是they的錯。」氣氛劍拔弩張,再多一點點質疑,場面就要火爆。

必要時,可能再加上一個便當

身為編輯,在一本書的編製流程中,常扮演一種「什麼事都不是你能親自去做,但任何事都要透過你來決定」的角色。書不是編輯寫的,但可以建議作者寫作的方向;裝幀不是編輯操刀的,但需要與設計師共同確定外貌的方向;印刷、紙張當然不是編輯的專業,可是當面臨關鍵的時刻,印刷廠老闆、師傅、製版廠印務、紙廠老闆、業務、設計師,全都是男性,一字排開,人人都在等待我的決定。有幾種解決方法在我腦內飛轉,在評估我五方所承受壓力最小的狀況下,聽從其一的建議——讓這張紙在這間印刷廠的另外一台機台印印看。
在印刷廠內,我們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等待。等待沒有訣竅,就是耐心,加上一點奇蹟,必要時,可能再加上一個便當。
那天吃完便當,緊急前來支援的印刷機,也完成樣件了。會客室的電話再度響起,一干人等急步上樓,站定機台前一看,所有人相視而笑。完美了,黑墨均勻地染在貓短毛般的紙張上,好像一隻美麗的黑貓,在黑暗中也仍熠熠光澤……
我在印刷廠經歷過許多三溫暖般的心情,曾經大聲讚嘆師傅抓色調色的功力,也曾落重話問師傅:「這難道就是你能做到最好的程度?」當然也曾發生過看印時,突然發現內容錯誤,而緊急下版的驚心動魄……
實體書在如今已是工藝等級的商品了,裝幀成為顯學,雖印刷的過程並非編輯的強項,但讓這個理想與現實貼近的時刻,編輯應是守門人吧:確保一本書,從裡的內容到外的包裝,都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精神的展現,都是環環相扣的職人們,盡心傾力地完美著細節。讓那樣的美,成為具體血肉,身為編輯的我,在其中也多感光榮。

|原文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2019.7.6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3/391207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0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施彥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五月十一日這天早上,我來到位於嘉義文創園區的勇氣書房和新嘉義座。上個月中,我也曾來到同樣的地方,參加顧德莎顧姊《我佇黃昏的水邊等你》和《說吧。記憶》雙書分享會。只是五月的這次,是一場沒有顧姊的紀念會。
阿嬤曾說,喜歡的衣服要趕緊買下,我終於懂得,那是因為時間雖會流逝,但美麗的耐看的珍重的物件,可讓時光的美,多多停留一下。
【兒童不宜的兒童節】十八年後重看《藍色大門》,我還是沒有答案,那樣的夏天一個又一個過去了,「三年五年以後,甚至更久更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長大成大人,不是小時候想像的那麼簡單又直率,穿過青春的過於複雜,用躲的,用寫的,用燒的,用吻的,用問的,用追的,用奮力滑開池水游的,都無法到達彼岸。
然而我想,如花是等夠的了。她要親眼看見十二少,好的壞的,活著的死去的,往事並不如煙,她看清楚苟活的他,也看透他配不上自己的癡心。「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無愛的人走肉地活,有愛的人飛蛾撲火地死。「我不要再等了。」是說給自己聽的,因為等死的人,再也不是自己了。
身為編輯,天生就應該是個抖M(被虐狂),還是因為我天生是M,所以我選擇了編輯成為我的志業?
我跟著爸爸的指令,憋下一口氣,五公尺、十公尺,一次次踏划向他,直至肺部渴求氧氣,爸爸會伸出雙手,扶我從水底起身。
五月十一日這天早上,我來到位於嘉義文創園區的勇氣書房和新嘉義座。上個月中,我也曾來到同樣的地方,參加顧德莎顧姊《我佇黃昏的水邊等你》和《說吧。記憶》雙書分享會。只是五月的這次,是一場沒有顧姊的紀念會。
阿嬤曾說,喜歡的衣服要趕緊買下,我終於懂得,那是因為時間雖會流逝,但美麗的耐看的珍重的物件,可讓時光的美,多多停留一下。
【兒童不宜的兒童節】十八年後重看《藍色大門》,我還是沒有答案,那樣的夏天一個又一個過去了,「三年五年以後,甚至更久更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長大成大人,不是小時候想像的那麼簡單又直率,穿過青春的過於複雜,用躲的,用寫的,用燒的,用吻的,用問的,用追的,用奮力滑開池水游的,都無法到達彼岸。
然而我想,如花是等夠的了。她要親眼看見十二少,好的壞的,活著的死去的,往事並不如煙,她看清楚苟活的他,也看透他配不上自己的癡心。「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無愛的人走肉地活,有愛的人飛蛾撲火地死。「我不要再等了。」是說給自己聽的,因為等死的人,再也不是自己了。
身為編輯,天生就應該是個抖M(被虐狂),還是因為我天生是M,所以我選擇了編輯成為我的志業?
我跟著爸爸的指令,憋下一口氣,五公尺、十公尺,一次次踏划向他,直至肺部渴求氧氣,爸爸會伸出雙手,扶我從水底起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出版作業的流水線的社畜生涯 迄今,仍有很多文字工作者或攝影師或model想要出版紙本書。 才過十多年,紙本書變成是一種造神的證明。 即使是大家明知紙本出版行情低迷。 大概十年前吧(本稿寫於2024年7月),有一家合作過的出版社總編跟我說:「目前紙本賣得很難,要不老師你先拍這位的
Thumbnail
終於盼到了這一天,最近這幾天都很緊繃,內心很期待又很忐忑,為的就是周四早上拜訪出版社,這一趟,我帶了十幾本畫冊出門,很開心和總編輯見面詳談。
Thumbnail
本書深入十家韓國獨立出版社工作者的工作現場,在提問之間,看見韓國出版工作者有什麼獨特的工作心法、他們怎麼思考紙本書v.s.電子書、工作之餘如何舒壓、如何看待報表、還有最重要的,這些獨立出版人是否想一輩子做出版?……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Thumbnail
在你想要完成的那件事上(哪怕只是糊口飯吃/把工作當工作,它也是你想要完成的事)拿出你的熱情吧!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想了解編輯這個職缺的人 2.對編輯只有「向漫畫家催稿」理解的人 3.想看點輕鬆的插圖書籍
Thumbnail
編輯,真的不是只要看得懂字就可以當滴!
Thumbnail
校稿是圖書編輯中的重要工作,本文探討校對的意義、方法以及工作流程。內容涵蓋文字訂正、標點符號辨析、排版錯誤、統一體例、內容查核及校對的流程。文章強調了校對工作的瑣碎性,以及其對出版品質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出版作業的流水線的社畜生涯 迄今,仍有很多文字工作者或攝影師或model想要出版紙本書。 才過十多年,紙本書變成是一種造神的證明。 即使是大家明知紙本出版行情低迷。 大概十年前吧(本稿寫於2024年7月),有一家合作過的出版社總編跟我說:「目前紙本賣得很難,要不老師你先拍這位的
Thumbnail
終於盼到了這一天,最近這幾天都很緊繃,內心很期待又很忐忑,為的就是周四早上拜訪出版社,這一趟,我帶了十幾本畫冊出門,很開心和總編輯見面詳談。
Thumbnail
本書深入十家韓國獨立出版社工作者的工作現場,在提問之間,看見韓國出版工作者有什麼獨特的工作心法、他們怎麼思考紙本書v.s.電子書、工作之餘如何舒壓、如何看待報表、還有最重要的,這些獨立出版人是否想一輩子做出版?……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Thumbnail
在你想要完成的那件事上(哪怕只是糊口飯吃/把工作當工作,它也是你想要完成的事)拿出你的熱情吧!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想了解編輯這個職缺的人 2.對編輯只有「向漫畫家催稿」理解的人 3.想看點輕鬆的插圖書籍
Thumbnail
編輯,真的不是只要看得懂字就可以當滴!
Thumbnail
校稿是圖書編輯中的重要工作,本文探討校對的意義、方法以及工作流程。內容涵蓋文字訂正、標點符號辨析、排版錯誤、統一體例、內容查核及校對的流程。文章強調了校對工作的瑣碎性,以及其對出版品質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