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課堂心得 | 目標設定:SMART原則

    最近在公司選了兩堂很有意思的內部教育訓練。還都很巧的,內容都是關於目標設定。(這個人到底多沒有目標?)
    兩堂課分別與我們分享SMART 與 OKR 原則來制定目標並達成,本篇記錄第一堂課:SMART原則 (SMART並非單字,而是以下五個單字的字首。)
    Specific 具體的
    一開始,我們將自己的目標不論大小地全列下來,並在一旁標上自己預期完成的時間,例如:買房子 36歲、考日文N3證照 25歲、招待父母出國 30歲、瘦到XX公斤 30歲...等等。如此便將自己的目標具體化完成,且可以較簡單的分辨出緩急,依照期望達成的年紀,優先選擇要進行的項目。但配合我上一本閱讀的書中《少才是力量》提到的,我會將優先目標縮小為三項。比方我在30歲前想做的事情有四項,那麼也許就考慮將其中一項延後到35歲完成。至於延後的標準,則是會綜合考慮我目前擁有的資源足不足夠支援我達成這個項目,以及這個項目本身夠不夠值得我花時間金錢去完成。比方:買房子與招待父母出國,都需要金錢資源,我目前手中的資源若只夠我完成其中一項,那麼我得延後哪一樣?對我來說,我害怕子欲養而親不待,且隨著父母年紀增長,旅途中的樂趣也許會打折,而房子或許會越來越貴,但我相信我的價值也會越來越高,若最後真的沒有買成,對於我的人生或許也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因此我會優先將資源投入招待父母出國這項。
    Measurable 自我意義
    選定好目標後,我們再來量化目前看似抽象的目標。我需要多少錢才能招待父母出國旅遊?考慮到旅遊地點、住宿品質、遊樂採購等費用,可能必須準備二十萬的金額,那麼招待父母出國就是我存二十萬的意義,接下來的財務規劃就必須以存到二十萬為目標。
    Achievable 可達成的
    賦予了目標意義之後,還必須考慮到他的難易。過於富挑戰性的目標,太容易讓人放棄。評估自己目前的能力及固定花費後,半年就要達到二十萬存款,就算不吃不喝都不見得能夠達成。於是進行調整,兩年的時間,一個月需要存八千多元,或許可以達成。
    Realistic 與生活一致
    關於存錢,我可以每個月都存兩萬,十個月後就能夠達成目標。但是這可能造成我一日生活費包含餐費僅能使用一兩百元,在高物價的台北不是做不到,但很困難。再來我可能必須推辭每一場聚餐,可能影響平常的交際、犧牲生活娛樂,且讓生活變得很匱乏。太困難的執行方式很容易讓人放棄,往往錢存了進去,不到半個月發現自己捉襟見軸後,又將存款領出"應急"。因此最好考量自身的情況,調整執行的難易度。當我重新盤點自己每月的花費後,發現扣掉房租、手機話費、學貸車貸、保險費、生活餐費娛樂費後,其實每個月會剩餘五千,那麼我便會將目標設定分別設定,前三個月每月五千;之後每個月七千元存款。稍稍地漸難,稍稍地往目標靠近。
    Time-related 期限
    最後就是目標的期限,我預計在兩年後要達成招待父母出國的目標,因此我會每個月確實的分配進這筆存款。並且為這兩年期的計畫在細拆幾個"中途站"。也許六個月時回顧一次,自己是否以達成四分之一的金額?定時地檢視自己的執行計畫。
    最後雖然這項目標在達成度那一部分與下一階段生活的現實考量中,產生了些許的摩擦,Achievable 明明是要月存八千多元,而現實生活中卻設定了七千多元,但別忘了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招待父母出國,而非存到二十萬元。剩下不足的部分可以用其他資源補足,比方多花時間比價、早早地訂好飯店搶早鳥價優惠...等等。不管如何,都別搞混了自己一開始最初的目標。
    最後對於課堂上最印象深刻、且讓人當頭棒喝的一句話:
    目標設定好後,別忘記踏出最重要的第一步去執行。且千萬記得,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想要減肥,就要放棄平常喜歡的甜點飲料;想要存錢,就得限制平時隨心所欲花錢的習慣;想要考取證照,就要付出時間努力學習....
    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對吧?但我常常在很辛苦的時後忘記,以前老是想著好累呀還是放棄吧。現在總會想起講師說的,勉勵自己,對!我正在付出代價,期望能看見達成目標後的自己。(順便幻想一下達成目標拔旗後閃閃發光的致己,哈哈。)
    謝謝公司講師的用心準備,很開心很開心又得到一個寶貴的體悟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