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國人質外交意在華為;加中關係,經濟因素並非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孟晚舟敗訴不得返回中國後,中國政府正式起訴兩名加國人質間諜罪,前外交官 Michael Kovrig被捕時是布魯塞爾一家智庫的亞洲專家,被控竊取中國國家情報,Michael Spavor被捕時是一家北韓投資旅遊公司的董事,被控提供情報給Kovrig。
被中國以間諜罪起訴的Michael Spavor(左)及Michael Kovrig(右)。

加國三權分立,中國法律為政治服務

儘管依法孟晚舟必須留在加拿大,但是他住在溫哥華的豪宅中行動自如,依舊是當地社交圈的活躍份子。
加拿大的兩名人質被捕後,就彷彿從地球上消失,中國政府五個多月後才公佈他們遭受逮補,據信是以人質交換孟晚舟未果後,才對外公布,一開始沒有律師,受到非人道待遇,更慘的是連家人都不得探視。
他們被以中國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起訴,該法條是:
「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從最低量刑到無期徒刑,該法條可為政治服務的彈性之大,令人歎為觀止。
北京的目的是什麼?是釋放孟晚舟還是其他?
在孟晚舟敗訴之後,引渡美國的程序繼續進行,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這幾年孟晚舟勢必得在加拿大定居。賴昌星在加國的案件可是纏訟十一年,而且加拿大的司法體系不同於中國,進入訴訟後,總理已經無權干涉,因此並不像某些國際媒體所說的,要釋放孟晚舟,中國的起訴另有目的。

五眼聯盟中,加拿大仍未禁絕華為

還是關於華為5G。五眼聯盟中,美國與澳大利亞禁止華為,紐西蘭政府則是直接否決電信公司採用華為的提案,英國雖然僅對華為5G的某些核心與市佔率設限,但是首相已經請官員研擬2023年要華為退出5G的提案,就剩下加拿大懸而未決。
儘管加拿大三大電信商自發禁止華為5G,但是Bell留個後路,如果政府最後未禁華為,Bell還是會重回華為懷抱。中國政府起訴人質的目的在對加國政府施壓,贏得翻盤的機會。
渥太華的自由黨三心兩意,親中總理的政治獻金不少來自華人,外交部長居然在英國倫敦有120萬美元的房屋「貸款」,來自兩家在當地業務稀少的中國國有銀行,創新部長直言感受到來自中國政府的壓力,而與五眼聯盟關係密切的情治單位CSIS則是反對華為。所有人都看得出總理有意開綠燈,受訪時表示只要中國放人,加中關係就完全回到從前;但是中國人質外交導致七成民意反對華為,總理拖了22個月不敢決定,美國只得再度以切斷情報分享施壓。

試圖改變大國政治的「中國模式」

加國總理爭取安理會席次失敗後,正處於外交上最脆弱的時刻,中國政府此刻施壓,並不是要孟晚舟回來,而是要通過華為,在中國政府心中,華為的利益遠超過任正非家人的利益,再一次捅破華為民企的謊言。
本案中的「中國模式」,其實就是將黨政軍行政立法司法與企業,完全置於共產黨的控制下,不像加拿大政府必須面對三權分立的限制。在此之前,雖然各國政府對於敵對情治人員的逮補十分常見,但是除了北韓金家跨國擄人,很少聽過大國赤裸裸地進行人質外交,中國改變了大國政治的常軌,在那裡獨裁的被說成強大的,可鄙的成為光榮的,這或許才是中國模式對世界的啟示。

以經濟評論加中關係,是大誤區

我在臉書po文(即前文)談到中國對加拿大的人質外交意在華為後,接到幾位朋友私訊一些中文媒體的相關報導,詢問我的意見。
我平時較少涉獵中文媒體關於加拿大的報導,一讀之下,發現不少媒體評論有很大的誤區,藍綠皆然,因為時間有限,無法詳談,只能先更正一個普遍的錯誤。
多數人從經濟的角度評論加拿大在美中之間處理華為事件的難處,姑且不論將外交關係完全限縮為經貿的侷限,以及背後所隱含重商主義的錯誤,重要的是,這些媒體以誤導的方式呈現資料。

美國占加國貿易75%,中國不到5%

例如評論普遍強調中國是加拿大的第二大經貿夥伴,而且是油菜籽出口最大國,佔總出口四成之多,同時是加拿大的第五大旅遊客源,以及加國房地產外人投資的主要來源國之一等等,所以華為事件中,即使受到美國政府的壓迫,也不敢得罪中國。
經貿利益固然重要,但是真要這麼說來,美國是加拿大的第一經貿夥伴,歐盟第二,中國第三,如果不將歐盟視為整體,則中國成為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但是中國佔加拿大貿易多少比重?
要知道除了少數如文化產品之外,美加之間是沒有關稅的。2018年孟晚舟事件發生時,美國佔加國貿易的75%,中國佔4.7%;2019年中國對加國實行貿易報復,美國佔加國貿易微升至75.4%,中國微減至3.9%。中國雖然是加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但是比重不超過5%,相較佔比75%的美國而言,僅有美國的十六分之一。所以如果真的如媒體評論以經貿來說,加拿大豈不應該立刻引渡孟晚舟、禁止華為參與5G?

中文評論資料誤導,望讀者慎選

同樣的,無論是旅遊或是對加國房地產的投資,中國均不如美國,而且加國大城市房價暴漲,年輕人迭有怨言,更進一步而言,加國情治單位曾經公布一份調查報告,發現加國豪宅不少成為洗錢工具與牽涉毒品,其中九成以上與中國有關。至於提及加國政治云云,也是強不知以為知。
媒體呈現資料的方式如此誤導,評論如此扭曲,糟糕的地方在於這些評論並非全錯,而是以三分真、七分假的方式,遊走於灰色地帶想當然耳,製造出更多的刻板印象。
閱讀新聞評論有風險,讀者應該謹慎選擇優質中文評論,或是直接閱讀較優良的當地外文媒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8會員
47內容數
透過策略與組織理論的角度,分享具有歷史縱深而非侷限於一時一地的世界觀察,以及對於台灣政治與經濟政策的意見。希望說清楚某些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我們的商業習慣、我們的經濟政策,為什麼演化成現在的樣子?能夠一起追求解決之道,而非無止境的繞圈圈,不只是一起探索世界的政經現狀,也一起塑造世界的未來面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沈榮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國商務部表示美國企業可以在制定5G標準上與華為合作,這引來一些國家與企業的疑惑,美國政府是否違反去年自身頒布的實體清單禁令,突然對華為政策大轉彎?
除了那些被稱為「檳榔」的事件之外,對於柯文哲的行為,其實心理學有更一般也更簡單的解釋,可以在柯文哲每天自我打臉的表面矛盾下,提出一致性的說法,那就是自利性偏誤(self-serving bias)。
我們經常認為歐洲福利國家式的資本主義是高稅率的象徵,與美國式低稅率、低社會福利的個人主義式資本主義恰為兩種典型,《不公不義的勝利》卻帶我們看到未必如此──美國的最高邊際稅率曾經高達93%!
有什麼比監控資本主義和數位極權更糟?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監控資本主義和數位極權的匯合。《牆國誌》不會告訴你中國如何對台灣發動資訊戰,不會告訴你大數據如何限制自由、贊助極權,但是這本書卻透過短短的篇幅,告訴你世界數位極權之國是如何打造的。
現在由於香港國安法事件,各方大德提供各種相關的討論,論證何以台北無法取代香港成為金融中心,但除非這些論述旨在成為學究之間的對話,否則顯然忽略的真正的重點之所在,缺乏對現實的關照。重點是:香港正在殞落,人才、資金與思想即將大舉外逃,台灣在其中可以做些什麼?
最近很多人因為香港國安法事件談歐洲對於中國的態度,因此我寫了一點加中外交關係的回顧。很多人都以為「認知一個中國政策,但並未承認一個中國政策」是美國的發明,其實不然,加拿大更早使用這種策略。
美國商務部表示美國企業可以在制定5G標準上與華為合作,這引來一些國家與企業的疑惑,美國政府是否違反去年自身頒布的實體清單禁令,突然對華為政策大轉彎?
除了那些被稱為「檳榔」的事件之外,對於柯文哲的行為,其實心理學有更一般也更簡單的解釋,可以在柯文哲每天自我打臉的表面矛盾下,提出一致性的說法,那就是自利性偏誤(self-serving bias)。
我們經常認為歐洲福利國家式的資本主義是高稅率的象徵,與美國式低稅率、低社會福利的個人主義式資本主義恰為兩種典型,《不公不義的勝利》卻帶我們看到未必如此──美國的最高邊際稅率曾經高達93%!
有什麼比監控資本主義和數位極權更糟?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監控資本主義和數位極權的匯合。《牆國誌》不會告訴你中國如何對台灣發動資訊戰,不會告訴你大數據如何限制自由、贊助極權,但是這本書卻透過短短的篇幅,告訴你世界數位極權之國是如何打造的。
現在由於香港國安法事件,各方大德提供各種相關的討論,論證何以台北無法取代香港成為金融中心,但除非這些論述旨在成為學究之間的對話,否則顯然忽略的真正的重點之所在,缺乏對現實的關照。重點是:香港正在殞落,人才、資金與思想即將大舉外逃,台灣在其中可以做些什麼?
最近很多人因為香港國安法事件談歐洲對於中國的態度,因此我寫了一點加中外交關係的回顧。很多人都以為「認知一個中國政策,但並未承認一個中國政策」是美國的發明,其實不然,加拿大更早使用這種策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一個具有突破性的舉措中,一個獨立的國際法庭正準備審查指控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層嚴重侵犯人權的案件。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藐視國會罪入獄--納瓦羅與班農【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美國的藐視國會罪 美國的「藐視國會罪,並非由國會直接判定,而是經全院表決通過後移送司法審理,維持司法和立法的分立。」台灣也是啊! 從川普顧問納瓦羅入獄,談「藐視國會罪」    聯合 20240508 朝野政黨正為國會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雖然McMaster這樣說,但多半是他本人的觀點。倒是他觀察川普的外交政策哲學建立在共同分攤重擔和互惠的基礎上(ideas of burden-sharing and reciprocity.)是一針見血的。 「中國無法靠武力達成對台目標」 美前國安
Thumbnail
 2020/10/23 「入關」指的即是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取代明祚。網名「山高縣」的鍵政家2019年在網上鼓吹當代中國應該取法「入關」,才能從吃力不討好的舊秩序突圍。言下之意,美國是朝貢體系的中心,卻一如腐敗的大明,自居文明上國,純粹仰仗收取霸權的制度租金、壓迫本國與剝削邊緣國家度日....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曾經走訪中國做研究透過某些人的支持秘密調查中國的社會動態,我知道一大堆在台灣媒體上與名嘴上的謊話連篇。我真的有差點死在背包客棧的時候。當時處於兩岸關係敏感時機,我差點被雙流國際機場的海關扣留,把我所有的行李箱與手機掃描一次,是否有洩漏有關於中共政權不利的消息。 這就是極權主義(英語: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Thumbnail
2023/12/21 大陸外長王毅將這局低盪稱為舊金山願景,怕是過於浪漫...越南今年5月也與共軍海警發生過水砲衝突,拜登10月訪越大陣仗升級兩國「全面戰略夥伴」。但從習近平兩個月後緊接著訪越,締結「命運共同體」(越方譯為「共享未來共同體」),顯然越共有更多左右逢源的技巧(「竹子外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一個具有突破性的舉措中,一個獨立的國際法庭正準備審查指控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層嚴重侵犯人權的案件。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藐視國會罪入獄--納瓦羅與班農【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美國的藐視國會罪 美國的「藐視國會罪,並非由國會直接判定,而是經全院表決通過後移送司法審理,維持司法和立法的分立。」台灣也是啊! 從川普顧問納瓦羅入獄,談「藐視國會罪」    聯合 20240508 朝野政黨正為國會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雖然McMaster這樣說,但多半是他本人的觀點。倒是他觀察川普的外交政策哲學建立在共同分攤重擔和互惠的基礎上(ideas of burden-sharing and reciprocity.)是一針見血的。 「中國無法靠武力達成對台目標」 美前國安
Thumbnail
 2020/10/23 「入關」指的即是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取代明祚。網名「山高縣」的鍵政家2019年在網上鼓吹當代中國應該取法「入關」,才能從吃力不討好的舊秩序突圍。言下之意,美國是朝貢體系的中心,卻一如腐敗的大明,自居文明上國,純粹仰仗收取霸權的制度租金、壓迫本國與剝削邊緣國家度日....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曾經走訪中國做研究透過某些人的支持秘密調查中國的社會動態,我知道一大堆在台灣媒體上與名嘴上的謊話連篇。我真的有差點死在背包客棧的時候。當時處於兩岸關係敏感時機,我差點被雙流國際機場的海關扣留,把我所有的行李箱與手機掃描一次,是否有洩漏有關於中共政權不利的消息。 這就是極權主義(英語: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Thumbnail
2023/12/21 大陸外長王毅將這局低盪稱為舊金山願景,怕是過於浪漫...越南今年5月也與共軍海警發生過水砲衝突,拜登10月訪越大陣仗升級兩國「全面戰略夥伴」。但從習近平兩個月後緊接著訪越,締結「命運共同體」(越方譯為「共享未來共同體」),顯然越共有更多左右逢源的技巧(「竹子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