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台61西濱
沒想去哪,就開開車,走沒走過的段落。
我想去找個人,但我不知道他在哪
就讓天空、海、公路和我的車陪我。
§ 出門時里程正好是111.1 miles
§ 午後看完陽光普照就想出門走走
★
地名看了半天,覺得今天應該跟布袋最合,決定在這裡找地方睡覺啦。 20:50
★
──您到了我的故鄉了,西濱公路從我大學開始分段施工,到現在還沒全線完工。 爲了用路人方便,多段採高架快速道路,許多沿海小鎮被高架橋破壞景觀,而且遊客直接呼嘯而過,無法暫留。尤其嘉南鹽份地帶,自從鹽業工業化,廢棄的鹽灘荒蕪,這些鄉鎮更是蕭條。
就我走了幾次的觀察,西濱快速道路目前的確剩下新豐到竹北段大約八公里並無單獨的 61快速道路路體,而是跟台15平面道路共線;所以去年底說的全線完工,還真的是並不那麼全線。 台15本身也是一條濱海公路,北起新北市淡水區的關渡大橋,南至新竹市香山區浸水橋北端。中南部則有台17這條濱海公路,起自臺中市清水區甲南(台1線岔路),終至屏東縣枋寮鄉水底寮(接台1線)。因此台61快速道路確實有些路段與這兩條公路併行,高架道面是台61、底下或旁邊的『平速車道』則是台15或台17。 我為什麼認為台61是有愛的公路,當然有部份原因是我學弟李鼎導演在去年底拍了一系列故事短片關於台61,其中介紹了一些它在工程上對於在地人文、生態的尊重與保護的舉措,例如我最喜歡彰化芳苑段為了保護候鳥而把公路做了隔離覆面;台南七股交流道則是為了保存當地小小的村落,而做成一個圓型匝道。 濱海地段不管是養蚵或養鹽,其實本來就不是百工興盛的地帶;至於會被廢棄,那也不是一條公路之功過,而是整體經濟、社會、產業狀況使然。但六輕、中火都蓋在極為近海的位置,它們對於當地海洋生態的影響、以及人類聚落的重大影響,這應該有無數人文社會及學術探討了,我也不好造次。 公路上雖然會有呼嘯而過的過客,但台61細緻地幾乎每 2-4 公里就會有一個出口或入口,你卻不得不讚美它確實考慮著當地居民的交通需求,同時絕對懷抱著『讓過客更有機會親近西濱偏鄉』的善意(或觀光經濟考量)。我曾在大安交流道下台61想加油,卻發現方圓兩三公里內非常荒涼,不可能有加油站,只好再回到高架道路去;這就是預先準備好交流道,等著地方上發展出更多吸引人們前來的觀光著力點,或僅僅就是體貼著在地人之需求,的一個明顯例子。 蕭條並非公路造成,毋寧更像是:這條公路其實帶有為蕭條的地方重啟其他生機的可能性。
──的確蕭條並非公路造成,但暢快的公路更襯著偏鄉的寂寥(或許反向思考,因此可以保有自然的慢調)。
要不然偏鄉應該長什麼樣子呢? :) 偏不就是她的優勢之一嗎,能夠不吵不雜不聚積一大堆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