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7/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演奏會的導演

    有個統計數字和有線電視訂閱戶有關。
    2017年底,全台的有線電視訂戶超過全台所有戶數的60%,之後,逐年遞減,去年第四季,降到了56.32%。雖然總戶數,差異不大,比例的遞減,卻已是趨勢。原因呢?你一定猜得到,網路,特別是無線網路。
    過去,我們常說,看電視。現在,這個詞得做些修改,看手機、看平板、或者看電腦。
    網路的無遠弗屆,讓欣賞節目本身都變得與過往很不相同。
    一次與妻在客廳閒聊。妻說想看看雅尼的演奏。我打開電視機,從youtube上搜尋雅尼,出現了一系列的影片。按了遙控鍵,挑出其中一段,隨者雅尼與樂團的表演,我和妻子彷彿進入另一個時空。
    時而悠揚,時而激昂,聲音忽遠忽近。
    聲音之外,演奏者的神情、指尖細膩的動作、肢體的擺動,都隨著鏡頭出現眼前。
    現在看電視的享受比以往好得太多了。畫面又大,音響又飽滿。
    有那麼個片段,我腦海中有個好奇 - 這些坐在現場台下的觀眾,不曉得他們的聆賞體會又是如何?
    我去過現場,百老匯、歌劇院、音樂廳,以及有些縣市的藝文表演廳。欣賞過交響樂、舞蹈團、音樂劇、演唱會,不一而足。的確很享受,卻總有些缺憾-從自己的視角看去,表演者都太小太遠了。
    還好,現在不少的現場加上了大螢幕,幫了大家稍解些許聆賞的困難。
    好是好,卻也容易分心。
    這次從電視看雅尼樂團的表演,讓我有了全新的體會。
    隨著鏡頭,我看到了雅尼與觀眾的深情對話、小提琴手拉弓時的忘我神遊、演唱者的熱情澎湃,即便最遠角落的定音鼓,我幾乎都能親聆到那片刻的磅礡宏偉。
    鏡頭前,沒有主從之分,每位都是主角。
    誰來統合這一切?誰來決定什麼時候要有全景?又是什麼時候要切入聚焦?
    我上網查了資料,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表演都有個導演。導演負責統籌一切,導演讓各司其職的專家整合在一起,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艱困挑戰。也是導演,讓演奏家少了主從分際,成就了明星的團隊。
    對觀眾來說,是導演讓我們能融入表演的肌理,是導演讓我們固定的視野開闊起來,也是導演讓我們有了全然不同的欣賞體驗。
    另一個聯想,則與組織有關。
    組織的領導者可能如雅尼,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也可能只是出現在節目終了那短暫的片段工作人員名單, -跑馬燈似幕後團隊,成就這一切。
    曾經有人說過,一般的領導者,會讓部屬覺得這位領導者很重要。卓越的領導者,則讓部屬覺得自己很重要。
    一念之別,決定了誰在舞台上發光發熱,誰在台下默默支持。
    你想成為哪一個?
    由你決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