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會的導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個統計數字和有線電視訂閱戶有關。
2017年底,全台的有線電視訂戶超過全台所有戶數的60%,之後,逐年遞減,去年第四季,降到了56.32%。雖然總戶數,差異不大,比例的遞減,卻已是趨勢。原因呢?你一定猜得到,網路,特別是無線網路。
過去,我們常說,看電視。現在,這個詞得做些修改,看手機、看平板、或者看電腦。
網路的無遠弗屆,讓欣賞節目本身都變得與過往很不相同。
一次與妻在客廳閒聊。妻說想看看雅尼的演奏。我打開電視機,從youtube上搜尋雅尼,出現了一系列的影片。按了遙控鍵,挑出其中一段,隨者雅尼與樂團的表演,我和妻子彷彿進入另一個時空。
時而悠揚,時而激昂,聲音忽遠忽近。
聲音之外,演奏者的神情、指尖細膩的動作、肢體的擺動,都隨著鏡頭出現眼前。
現在看電視的享受比以往好得太多了。畫面又大,音響又飽滿。
有那麼個片段,我腦海中有個好奇 - 這些坐在現場台下的觀眾,不曉得他們的聆賞體會又是如何?
我去過現場,百老匯、歌劇院、音樂廳,以及有些縣市的藝文表演廳。欣賞過交響樂、舞蹈團、音樂劇、演唱會,不一而足。的確很享受,卻總有些缺憾-從自己的視角看去,表演者都太小太遠了。
還好,現在不少的現場加上了大螢幕,幫了大家稍解些許聆賞的困難。
好是好,卻也容易分心。
這次從電視看雅尼樂團的表演,讓我有了全新的體會。
隨著鏡頭,我看到了雅尼與觀眾的深情對話、小提琴手拉弓時的忘我神遊、演唱者的熱情澎湃,即便最遠角落的定音鼓,我幾乎都能親聆到那片刻的磅礡宏偉。
鏡頭前,沒有主從之分,每位都是主角。
誰來統合這一切?誰來決定什麼時候要有全景?又是什麼時候要切入聚焦?
我上網查了資料,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表演都有個導演。導演負責統籌一切,導演讓各司其職的專家整合在一起,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艱困挑戰。也是導演,讓演奏家少了主從分際,成就了明星的團隊。
對觀眾來說,是導演讓我們能融入表演的肌理,是導演讓我們固定的視野開闊起來,也是導演讓我們有了全然不同的欣賞體驗。
另一個聯想,則與組織有關。
組織的領導者可能如雅尼,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也可能只是出現在節目終了那短暫的片段工作人員名單, -跑馬燈似幕後團隊,成就這一切。
曾經有人說過,一般的領導者,會讓部屬覺得這位領導者很重要。卓越的領導者,則讓部屬覺得自己很重要。
一念之別,決定了誰在舞台上發光發熱,誰在台下默默支持。
你想成為哪一個?
由你決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的一位好友經營一家相當知名的日式料理餐廳。 我們相識超過二十年。 我很喜歡去他的餐廳用餐,與家人,與朋友,與同事,或是與客戶。 他如果在餐廳,我們就會彼此聊聊。 前陣子,他為了準備碩士論文,需要做些問卷,與專家訪談。 我特別找了一家清幽的咖啡廳,靜靜的喝著咖啡,給了一些自己的回饋。 完成後,問卷裡
我的一位好友經營一家相當知名的日式料理餐廳。 我們相識超過二十年。 我很喜歡去他的餐廳用餐,與家人,與朋友,與同事,或是與客戶。 他如果在餐廳,我們就會彼此聊聊。 前陣子,他為了準備碩士論文,需要做些問卷,與專家訪談。 我特別找了一家清幽的咖啡廳,靜靜的喝著咖啡,給了一些自己的回饋。 完成後,問卷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劇團裡幫忙。導演突然有事,他要我來當導演。可是我沒有當過導演,我也不會啊! 他們開始教我,可是這些專用的術語,我也都不懂啊! 我看著劇團演員在台上表演,他們看起來好快樂喔!他們對要表演的戲碼很熟練,其實不用人指揮,他們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誰要出場。 我還看到資深演員王瑞,在旁邊幫他們拍
Thumbnail
聆聽配音演員們的表演,對我在形塑小說裡的角色們時,得益良多。
Thumbnail
演員是一個創作團隊的小螺絲,不僅是執行者、也是創作者一員⋯而最大的報酬,是作品呈現之後最直接的回饋收割者。於是,演員該不該拿出比團隊更多的心力,我該不該把作品的期盼當成任務,當然,該!如同吳導說的,大幕一開,所有的重擔,就交托在演員們及Run show的團隊手中了。 排練場是演員之間打磨的過程,在
Thumbnail
為期三個月的進階表演課,課後我都會寫 心得備註,在戲劇創作上得到聖希老師不少啟發,在表演藝術上也在學員們毫 無保留的努力下,獲得諸多不同的視野角度。像個演員般去感受困難和挑戰, 這都是對慣於發號施令的編導來說,極為珍貴和必要的養份——你必須好好趴 下去在泥濘中打滾,才能體會和演員站在同個陣線的感覺。
Thumbnail
在當代古典音樂界裡,指揮家亞尼克以其傑出的音樂才華和對藝術的熱情,擔任三大重要樂團的音樂總監,包括費城交響樂團、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和蒙特婁交響樂團。他以此榮耀,並將其視為責任和使命,對古典音樂界產生深遠影響。 亞尼克表示,「擔任這三個樂團的音樂總監,不僅是榮譽,也讓我可以發揮大使般的作用,對古典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廣播劇導演」到底要做什麼? 為了要理解這件事情,我去翻閱了一些書籍,也看了一些關於「導演」要做什麼的介紹。攤開來說,廣播劇的導演,也是一種劇的導演,那和電視電影導演,肯定有許多的共同點,於是我開始往「電視電影導演要做什麼」來尋找啟發。 果然找到非常多有用的東西,無論是在小紅書、b站還是Yout
Thumbnail
大約是在十多年以前,在公共電視台看了一個節目,裡面出現了一個音樂指揮家。在節目影片中有一段,是這名指揮家在翻閱一本厚厚的交響樂譜,隨後出現了他自己的旁白,大意是說當他看著樂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自動地出現各種樂器的聲音——它們依照樂譜裡的順序自動出現,開始交互起落、有強有弱,最後
Thumbnail
30年的表演路程,我越來越知道是什麼可以打開我的心,是跟我一起參與演出的大家。 我依舊不太習慣把觀賞者稱之為觀眾,我知道這是一目了然的名詞,但我總覺得這個距離感掀起我的反骨心態。演出的形式不同,通常都是有些距離的演出,如果這類形式,我依舊喜歡看著你們的表情。 如果允許,我總是有個衝動,走下台,帶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劇團裡幫忙。導演突然有事,他要我來當導演。可是我沒有當過導演,我也不會啊! 他們開始教我,可是這些專用的術語,我也都不懂啊! 我看著劇團演員在台上表演,他們看起來好快樂喔!他們對要表演的戲碼很熟練,其實不用人指揮,他們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誰要出場。 我還看到資深演員王瑞,在旁邊幫他們拍
Thumbnail
聆聽配音演員們的表演,對我在形塑小說裡的角色們時,得益良多。
Thumbnail
演員是一個創作團隊的小螺絲,不僅是執行者、也是創作者一員⋯而最大的報酬,是作品呈現之後最直接的回饋收割者。於是,演員該不該拿出比團隊更多的心力,我該不該把作品的期盼當成任務,當然,該!如同吳導說的,大幕一開,所有的重擔,就交托在演員們及Run show的團隊手中了。 排練場是演員之間打磨的過程,在
Thumbnail
為期三個月的進階表演課,課後我都會寫 心得備註,在戲劇創作上得到聖希老師不少啟發,在表演藝術上也在學員們毫 無保留的努力下,獲得諸多不同的視野角度。像個演員般去感受困難和挑戰, 這都是對慣於發號施令的編導來說,極為珍貴和必要的養份——你必須好好趴 下去在泥濘中打滾,才能體會和演員站在同個陣線的感覺。
Thumbnail
在當代古典音樂界裡,指揮家亞尼克以其傑出的音樂才華和對藝術的熱情,擔任三大重要樂團的音樂總監,包括費城交響樂團、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和蒙特婁交響樂團。他以此榮耀,並將其視為責任和使命,對古典音樂界產生深遠影響。 亞尼克表示,「擔任這三個樂團的音樂總監,不僅是榮譽,也讓我可以發揮大使般的作用,對古典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廣播劇導演」到底要做什麼? 為了要理解這件事情,我去翻閱了一些書籍,也看了一些關於「導演」要做什麼的介紹。攤開來說,廣播劇的導演,也是一種劇的導演,那和電視電影導演,肯定有許多的共同點,於是我開始往「電視電影導演要做什麼」來尋找啟發。 果然找到非常多有用的東西,無論是在小紅書、b站還是Yout
Thumbnail
大約是在十多年以前,在公共電視台看了一個節目,裡面出現了一個音樂指揮家。在節目影片中有一段,是這名指揮家在翻閱一本厚厚的交響樂譜,隨後出現了他自己的旁白,大意是說當他看著樂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自動地出現各種樂器的聲音——它們依照樂譜裡的順序自動出現,開始交互起落、有強有弱,最後
Thumbnail
30年的表演路程,我越來越知道是什麼可以打開我的心,是跟我一起參與演出的大家。 我依舊不太習慣把觀賞者稱之為觀眾,我知道這是一目了然的名詞,但我總覺得這個距離感掀起我的反骨心態。演出的形式不同,通常都是有些距離的演出,如果這類形式,我依舊喜歡看著你們的表情。 如果允許,我總是有個衝動,走下台,帶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