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他們渴望飛翔 卻折翼在吃人的異鄉-《折翼驛鄉:宏德新村2號的移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移工受刑人的故事看似是個人的,同時也是集體的、社會的。我們探視的受刑人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漁工,我想這並不是個偶然,那裡有個吃人的結構逼著船上的人互相為難。 
 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遠渡重洋來台,何以最後身陷囹圄?眾人眼中的老實人,為何在異地卻成為殺人兇手?自從台灣漁業引進移工,便發生過多起案件,2013年蘇澳籍漁船特宏興386號,發生印尼籍船員殺害船長及輪機長的事件,引發軒然大波。
 然而,在家屬悲痛控訴冷血的背後,其實藏著各種結構性的因素。嚮往飛翔年輕生命,為何在只是短暫停留的「驛」鄉折翼?透過實際探訪行兇漁工,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以下簡稱TIWA)一步步抽絲剝繭,也讓支撐遠洋漁業大國名聲的血汗地獄,攤在眾人眼前。
 Eko來到台灣的第一站,被仲介安排在位於高雄的房子裡稍作休息,牆壁上用印尼文寫著:「我們被騙了」、「早知道會這樣我們就不來台灣了」,沈默但沉痛的呼喊似乎預告著Eko在澎湖萬安的生活。
 原本夢想衣錦還鄉,卻從一開始就預告悲慘的命運。每天超過20小時的高強度作業、無法使用淡水的髒亂環境,還必須承受異國語言的權威式管理、拳打腳踢,連最重要的薪資都可能被積欠、苛扣。來台的外籍漁工們早知如此,是否又會義無反顧地飄洋過海?面對奴隸般的生活忍無可忍,鑄下大錯的移工們,來到了宏德新村2號,被困於台北監獄的高牆中,許多人再踏上故土,早已年華老去。
 除了實地前往監所,與當事人面對面了解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折翼驛鄉:宏德新村2號的移工》中也討論了現行法規及統計數據,點出大環境的問題,揭露台灣漁業勞權低落、壓榨移工的背景因素。
 在訪談過程,TIWA發現許多移工們不只必須忍受異地生活,更因為經濟及各種因素,無法與家人聯絡,於是在當地藝術家及居民的協助下,實地探訪犯案移工的家屬。相對於主流媒體上,僅能看到死者家屬的哭喊,透過文字及照片,也讓讀者意識到,被扣上冷血標籤的犯案者,也是有血有肉、有家庭父母的人。
 這並不是移工受刑人的自白書,也不是企圖為他們的過錯辯解的答辯書,更不是一本懺情錄。而是希望透過他們的故事,理解每一個被囚禁的人背後到底有什麼複雜的成分。
 「犧牲一位小女孩,以換取整座城市人的幸福快樂。」短篇小說《離開奧美拉城的人》虛構的設定,卻在以「人情」自豪的台灣真實上演。然而,現實世界並不是小說,被欺壓的人們終將釀成悲劇。《折翼驛鄉:宏德新村2號的移工》如同一面照妖鏡,照出台灣遠洋漁業的黑暗面,企圖讓讀者了解,只是在案發後將犯案者隔離於人群,並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而唯有能夠真正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才能真正讓人成為台灣最美的風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裂》書如其名,徹底是本傷害之書,每篇小說都懷抱同樣一個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作家黃麗群為這本中短篇小說集,可謂下了最佳註腳。15個故事,儘管主角身份不同,卻他們共享同樣的世界觀,一舉一動、一字一句都透露出對於苟活於世上的無奈、沮喪、厭倦,並且最後都如飛蛾撲火
「敗犬」,形容過了30歲卻單身且沒有子嗣的女子,彷彿沒有建立家庭,就是人生的失敗者。在台灣傳統社會,婚姻似乎是女性社會價值的關鍵,就連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的陳嘉玲,在結局也被安排了一位伴侶,似乎暗示了女人「要有伴才能圓滿」。然而,敗犬就不能幸福?女人們一定要依靠某個人嗎?或者其實單身也能通往幸福快
和屍體喝茶?召喚鱷魚群來懲罰吃人的鱷魚?這不是科幻小說的虛構情節,而是在現代發生的真實事件。印尼領土涵蓋萬餘島嶼,擁有超過三百個種族,身為太平洋最大島國,卻經常被忽略。它複雜的組成造就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而一位外國人的出現,也揭開了這些神秘面紗。
「少女心」,近年來常被用來描述某商品極為可愛,然而什麼是少女心?或者說少女的心,究竟在想什麼?只有「少女」,才能擁有少女心嗎?
在日治時期創立第一家台灣人經營金融機構「大東信託」的陳炘,於二二八事件遭捕後,在獄中留下這首詩,道盡當時台灣知識份子們,共同面臨的困境。如果說香港的歲月靜好,是因為其他人負重前行,那麼戒嚴時期的所謂社會安定,大概是因為國民政府消滅了所有可能反抗、追求自由民主的台灣本土政治菁英。
「文化大革命」,一個所有人在求學生涯都聽過的名詞,「破四舊、立四新」的口號或許有些人還能琅琅上口,卻鮮少人知道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從前從前有的紅衛兵......》以自傳的形式,由作者凌耿帶領讀者以第一人稱視角,彷彿在現場經歷了整個過程。
「《大裂》書如其名,徹底是本傷害之書,每篇小說都懷抱同樣一個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作家黃麗群為這本中短篇小說集,可謂下了最佳註腳。15個故事,儘管主角身份不同,卻他們共享同樣的世界觀,一舉一動、一字一句都透露出對於苟活於世上的無奈、沮喪、厭倦,並且最後都如飛蛾撲火
「敗犬」,形容過了30歲卻單身且沒有子嗣的女子,彷彿沒有建立家庭,就是人生的失敗者。在台灣傳統社會,婚姻似乎是女性社會價值的關鍵,就連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的陳嘉玲,在結局也被安排了一位伴侶,似乎暗示了女人「要有伴才能圓滿」。然而,敗犬就不能幸福?女人們一定要依靠某個人嗎?或者其實單身也能通往幸福快
和屍體喝茶?召喚鱷魚群來懲罰吃人的鱷魚?這不是科幻小說的虛構情節,而是在現代發生的真實事件。印尼領土涵蓋萬餘島嶼,擁有超過三百個種族,身為太平洋最大島國,卻經常被忽略。它複雜的組成造就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而一位外國人的出現,也揭開了這些神秘面紗。
「少女心」,近年來常被用來描述某商品極為可愛,然而什麼是少女心?或者說少女的心,究竟在想什麼?只有「少女」,才能擁有少女心嗎?
在日治時期創立第一家台灣人經營金融機構「大東信託」的陳炘,於二二八事件遭捕後,在獄中留下這首詩,道盡當時台灣知識份子們,共同面臨的困境。如果說香港的歲月靜好,是因為其他人負重前行,那麼戒嚴時期的所謂社會安定,大概是因為國民政府消滅了所有可能反抗、追求自由民主的台灣本土政治菁英。
「文化大革命」,一個所有人在求學生涯都聽過的名詞,「破四舊、立四新」的口號或許有些人還能琅琅上口,卻鮮少人知道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從前從前有的紅衛兵......》以自傳的形式,由作者凌耿帶領讀者以第一人稱視角,彷彿在現場經歷了整個過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觸及了多項臺灣社會重要議題,包括遠洋漁業、死刑存廢以及外籍漁工的權益,揭示了不同族群之間的複雜壓迫關係。本文精彩拆解劇情所反映的現實議題,特別聚焦於遠洋漁業中的外籍漁工剝削與社會保障缺失,在全球供應鏈中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Thumbnail
星期天,與受訪者相約北車大廳會面。每次踏進這裡都再次提醒我:台灣是個移民社會。從 1990 年代跨國婚姻與工作普及,東南亞移民、移工人數至今已步入近 80 萬人,無疑成為台灣 人的一分子。雖然東南亞的移民的議題獲得愈來愈多關注,但是一般民眾看見的卻大多是新 聞中的社會案件,那些「台灣人」觀點的詮釋。
Thumbnail
《開動之前》紀錄片揭露遠洋漁工的不合理苦難與心痛,讓人思考享受美食背後的可能剝削。鏡頭中展現遠洋漁工在船上面臨的種種困境,期待透過提高大眾對這些議題的關注,減少這片大海和遠洋移工的傷痕。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開動之前》拍下了遠洋漁業存在的漁工權益及不合理待遇,呼籲大眾關注遠洋漁業的人權議題。這篇文章旨在推廣本紀錄片與相關議題,文末鼓勵消費者除了選購有漁獲來源標示的產品、支持產品履歷揭露外,也應該避免非法捕撈產品,並支持相關倡議,以改變市場需求解決漁業權益問題。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看過這樣的報導,漁夫將鯊魚的背鰭割下,將沒有商業價值的鯊魚身體丟回海裡。但我們可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雇主命令漁工將夥伴的遺體丟入海中。這是《開動之前》紀錄片中最真實的影像,發生在印尼漁工上的悲歌。只要是漁工或是鯊魚失去利用價值,他們全都是雇主可以隨意丟棄的「物品」。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這部《開動之前》紀錄片揭露了魚產業背後令人震驚的現實,漁船上的勞工像奴隸一樣被剝削、欺騙,生病時無法獲得醫療,甚至死後遺體也無法帶回家。觀眾透過影片瞭解背後的辛酸血淚,重視這個現代奴隸的問題。
Thumbnail
作者邀請了一群民眾來享用海鮮大餐,並問他們:「你們覺得這條魚是怎麼來的?」大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有的人回答是漁夫抓的、有些人認為是業者養殖的,有人在聽完大家的意見後說:「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我不知道這條魚從獵捕到送到我們的餐桌上需要多少人的心血,但也許我們應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觸及了多項臺灣社會重要議題,包括遠洋漁業、死刑存廢以及外籍漁工的權益,揭示了不同族群之間的複雜壓迫關係。本文精彩拆解劇情所反映的現實議題,特別聚焦於遠洋漁業中的外籍漁工剝削與社會保障缺失,在全球供應鏈中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Thumbnail
星期天,與受訪者相約北車大廳會面。每次踏進這裡都再次提醒我:台灣是個移民社會。從 1990 年代跨國婚姻與工作普及,東南亞移民、移工人數至今已步入近 80 萬人,無疑成為台灣 人的一分子。雖然東南亞的移民的議題獲得愈來愈多關注,但是一般民眾看見的卻大多是新 聞中的社會案件,那些「台灣人」觀點的詮釋。
Thumbnail
《開動之前》紀錄片揭露遠洋漁工的不合理苦難與心痛,讓人思考享受美食背後的可能剝削。鏡頭中展現遠洋漁工在船上面臨的種種困境,期待透過提高大眾對這些議題的關注,減少這片大海和遠洋移工的傷痕。
Thumbnail
非虛構寫作有的時候讀起來特別沉重,同鄉的這本著作描述的是多數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處境,熟悉的一廣,或說東協廣場發生的故事,雖然就在生活周遭,但實話說來並不熟悉,但因為讀了這本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臺中移工聚集的地點非一廣莫屬,想年輕時候還曾經到那裏瞎買一些流行商品,如今成了移工的集散地。作者為了打入
Thumbnail
《開動之前》拍下了遠洋漁業存在的漁工權益及不合理待遇,呼籲大眾關注遠洋漁業的人權議題。這篇文章旨在推廣本紀錄片與相關議題,文末鼓勵消費者除了選購有漁獲來源標示的產品、支持產品履歷揭露外,也應該避免非法捕撈產品,並支持相關倡議,以改變市場需求解決漁業權益問題。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看過這樣的報導,漁夫將鯊魚的背鰭割下,將沒有商業價值的鯊魚身體丟回海裡。但我們可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雇主命令漁工將夥伴的遺體丟入海中。這是《開動之前》紀錄片中最真實的影像,發生在印尼漁工上的悲歌。只要是漁工或是鯊魚失去利用價值,他們全都是雇主可以隨意丟棄的「物品」。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這部《開動之前》紀錄片揭露了魚產業背後令人震驚的現實,漁船上的勞工像奴隸一樣被剝削、欺騙,生病時無法獲得醫療,甚至死後遺體也無法帶回家。觀眾透過影片瞭解背後的辛酸血淚,重視這個現代奴隸的問題。
Thumbnail
作者邀請了一群民眾來享用海鮮大餐,並問他們:「你們覺得這條魚是怎麼來的?」大家先是愣了一下,接着有的人回答是漁夫抓的、有些人認為是業者養殖的,有人在聽完大家的意見後說:「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我不知道這條魚從獵捕到送到我們的餐桌上需要多少人的心血,但也許我們應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