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仇不報非王子——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哈姆雷特》(The Tragedy of Hamlet,Prince of Denmark) ,或譯《王子復仇記》,復仇正是這齣悲劇的主軸和其中一個重要主題。
“Themes of Hamlet” word cloud. Source: Elsinore in Ashmore
劇中的復仇共有三重。
一是主角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報殺父之仇。哈姆雷特被父王的亡魂告知,毒殺其父親的惡賊,竟然是如今高坐朝堂、親娘改嫁的現任國王、自己不得不喚賊作父的叔叔!復仇的種子自此萌芽。我們看到這位出身尊貴、文武雙全、風流熱情的大好青年如何被復仇的怒火折磨,為此裝瘋扮傻,認痛割捨對大臣女兒的愛意,更時常為自己未能立刻手刃眼前仇人的猶豫懦弱而懊惱,提出 “To be, or not to be” 的千古哉問。
若然這只是齣一般的俗套復仇劇,故事結局大概就是哈姆雷特排除萬難成功手刃殺父仇人,奪回王位,重獲芳心,happy ever after ,善惡有報,大快人心。然而劇情發展並未盡如人意,復仇的過程中,哈姆雷特誤殺大臣。大臣女兒因此發瘋自盡,亦種下大臣兒子與國王合謀要殺害哈姆雷特為報父仇的種子。這是第二重復仇。被害人成為加害者,復仇者成為了復仇對象,何等諷刺!一個人的復仇不單觸發了另一次復仇,形成連鎖,更化為旋渦漫延開去,將其他人捲入更大的悲劇。
劇情到高潮,在決鬥和毒計的混亂中,王后、大臣兒子相繼身亡,哈姆雷特雖刺死了國王成功報仇,但也因中了大臣兒子的毒劍歿命。這時候劇裡最先提及卻不為觀眾注意的第三重「復仇」才再浮現台前。哈姆雷特的父王生前在領土分爭中殺了挪威前任國王福丁布拉,其子挪威王儲福丁布拉一直欲為父報仇,卻礙於形勢被迫放棄。王儲福丁布拉征討波蘭後路經丹麥,適逢哈姆雷特復仇後王室滅絕而成為丹麥之主。
劇終,觀眾不得不問:哈姆雷特的復仇有意義嗎?如果哈姆雷特對父親被害之事一直被蒙在鼓裡,就不會起復仇之念,如常在叔叔之後繼承王位。但他的復仇卻害死無辜的人和愛人,而自己也被殺,令王族斷絕。相反,另一邊廂的挪威王儲福丁布拉未能復仇,卻成為丹麥之主。觀眾更不得不捫心自問:即使明知復仇只會帶來更多的不幸,然而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若然自己是人子哈姆雷特,又應不應該、能不能夠放棄復仇?
這難以化解的矛盾,注定了哈姆雷特的悲劇。
復仇對人類﹝以及動物﹞的社會是必須的,復仇令對自己造成傷害的人知道他們的行為是有後果的,從而阻止及阻嚇加害者及其他人再侵害自己。我們甚至會作出「利他型懲罰」,也就是即使自己沒有得益甚或會有損失,仍然對侵害者報復。這樣的機制已在演化過程裡寫入我們腦中,報復會產生滿足感,復仇是甜美的。
截自幸村誠《海盜戰記》(ヴィンランド・サガ)
而人類社會也早認識到報復行為會造成惡性循環,被復仇者往往覺得受到過度打擊而再作出報復,永無休止。因此許多宗教都強調寬恕。而法治社會禁止私刑和私決仇怨,亦是希望透過權威的第三方司法仲裁,作出合理懲處,履行公義而不留遺恨,斬斷復仇連鎖。
然而總有法律無力制裁,了無悔意的犯罪者,正如哈姆雷特單憑鬼魂之言無法揭破欲將自己滅口的叔叔的罪行,惟有以自毀的復仇為三段仇恨劃上句號。

(舊作轉存)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cyl-notes.blogspot.com on May 2, 2014.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會員
101內容數
射箭學習筆記,不定期分享弓箭射藝的小知識和學習心得。內容從射箭運動到傳統射藝,涵蓋技巧、科學、競技、歷史、文化等等射箭的不同層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Y 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英國Channel 5的電視節目Secrets of National Trust 第一輯。第二集以彼德兔的創作者、暢銷兒童圖書作家碧雅翠絲·波特的生平和她故居所在的英國湖區為主軸。波特的少女時代常和家人到湖區度假,當地幽美的自然風光和鄉郊生活,成為了她日後創作成名作《彼德兔》的靈感。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 是活躍於二十世紀的暢銷偵探小說作家,有「犯罪女王」的美譽。其作品膾炙人口,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劇,當中《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可說是最著名的一部。這齣2017年的改編電影
若想在香港學習日本弓道,有何途徑呢? 香港的日本弓道組織與弓道場
最近開始學習日本弓道,課堂上聽導師娓娓道來日本弓道過去在香港的發展。謹作為口述歷史記述如下。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二) 一張中華角弓是用甚麼材料製作的? 前文提到,為對應弓身彎曲時的各種應力,中華角弓各層採用不同力學特性的材質。本篇將介紹製作角弓所需的材料。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一) 中華傳統弓的形狀和結構是怎樣的?又為何如此設計?
英國Channel 5的電視節目Secrets of National Trust 第一輯。第二集以彼德兔的創作者、暢銷兒童圖書作家碧雅翠絲·波特的生平和她故居所在的英國湖區為主軸。波特的少女時代常和家人到湖區度假,當地幽美的自然風光和鄉郊生活,成為了她日後創作成名作《彼德兔》的靈感。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 是活躍於二十世紀的暢銷偵探小說作家,有「犯罪女王」的美譽。其作品膾炙人口,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劇,當中《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可說是最著名的一部。這齣2017年的改編電影
若想在香港學習日本弓道,有何途徑呢? 香港的日本弓道組織與弓道場
最近開始學習日本弓道,課堂上聽導師娓娓道來日本弓道過去在香港的發展。謹作為口述歷史記述如下。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二) 一張中華角弓是用甚麼材料製作的? 前文提到,為對應弓身彎曲時的各種應力,中華角弓各層採用不同力學特性的材質。本篇將介紹製作角弓所需的材料。
謝肅方《中國歷代弓論述》講座筆記(一) 中華傳統弓的形狀和結構是怎樣的?又為何如此設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砲塔樓梯上的會面〉(The Meeting on the Turret Stairs, 1864)是一幅每看一眼,都會感到心弦被觸動的水彩畫。畫家為弗雷德利克・威廉・波頓(Frederic William Burton)。
Thumbnail
24/05/09 我爸:你在幹麻為什麼在尖叫 我:Shut up我在看1948的小王子 我不管我要叫Hamlet小王子,他就小+王子,他現在是我的寶,超級寶 雖然我這樣叫可能會讓人聯想到小王子星球那個童話故事,but i dont care NO為什麼還沒有從小王子身邊離開,
Thumbnail
復仇在劇情中是一個重要的要素,觀眾通過對經歷過的霸凌的主角的情感產生共鳴。編劇藉由對反派與主角的塑造,強化觀眾的認同感。此外,復仇完成後可能使主角感到虛無與迷失,進一步認識生命與原則等議題。這些思想在遊戲人中之龍8中也有所體現。
Thumbnail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這句話是莎翁名劇,Hamlet *(「哈姆雷特」或譯為 “王子復仇記”)中, 一段扮演劇情大轉折的極度有名的 “獨白” **。 在此處,自譯為「要活著, 或是不想活下去,正是目前問題之所在....」。
Thumbnail
五篇完小說,缺乏母愛的羅力,父親去世前站在父親的床邊:「老不死,我現在發誓,絕不結婚......替母親報仇。」眼看著父親因激怒而突出的眼球,喉頭咯咯氣若游絲,到死也沒有瞑目。羅力從心底裡笑出來,「實在爽快」。
Thumbnail
太子暴斃,固然是件不幸的事,但也意味著機會的開啟。
餅乾王國被王子搞的一團亂,卻自己跑走,國王生氣的一定要找回他.....
Thumbnail
【警語:內容隱含兄弟亂倫情節描寫,請斟酌閱讀。】 達禮安和兄長的關係並不好,大相徑庭的性格也反應在父母天差地遠的期盼。 他們喜愛的是認份乖巧的派翠克,但不得不將期望放在從小就身強體壯的達禮安身上。
Thumbnail
【前情提要】法羅蘭王子收到安朵美達的回信,心中高興異常,卻仍然保持一號表情。身為愛沙尼亞王國大王子,他不能讓人看出任何弱點。他的三位王子弟都對於王位繼承權虎視眈眈,只要找出一點點破綻,就馬上取而代之。天天如履薄冰的大王子只能謹言慎行,不讓表情洩露出感情,而且事事做到完美,生怕危害到最親近的母后。就連
Thumbnail
to BE or not to BE 幻化成Hamlet眼裡的 to "b" or not to 「匕」... 該繼續be還自殺? 還是該用匕首殺叔叔?
Thumbnail
〈砲塔樓梯上的會面〉(The Meeting on the Turret Stairs, 1864)是一幅每看一眼,都會感到心弦被觸動的水彩畫。畫家為弗雷德利克・威廉・波頓(Frederic William Burton)。
Thumbnail
24/05/09 我爸:你在幹麻為什麼在尖叫 我:Shut up我在看1948的小王子 我不管我要叫Hamlet小王子,他就小+王子,他現在是我的寶,超級寶 雖然我這樣叫可能會讓人聯想到小王子星球那個童話故事,but i dont care NO為什麼還沒有從小王子身邊離開,
Thumbnail
復仇在劇情中是一個重要的要素,觀眾通過對經歷過的霸凌的主角的情感產生共鳴。編劇藉由對反派與主角的塑造,強化觀眾的認同感。此外,復仇完成後可能使主角感到虛無與迷失,進一步認識生命與原則等議題。這些思想在遊戲人中之龍8中也有所體現。
Thumbnail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這句話是莎翁名劇,Hamlet *(「哈姆雷特」或譯為 “王子復仇記”)中, 一段扮演劇情大轉折的極度有名的 “獨白” **。 在此處,自譯為「要活著, 或是不想活下去,正是目前問題之所在....」。
Thumbnail
五篇完小說,缺乏母愛的羅力,父親去世前站在父親的床邊:「老不死,我現在發誓,絕不結婚......替母親報仇。」眼看著父親因激怒而突出的眼球,喉頭咯咯氣若游絲,到死也沒有瞑目。羅力從心底裡笑出來,「實在爽快」。
Thumbnail
太子暴斃,固然是件不幸的事,但也意味著機會的開啟。
餅乾王國被王子搞的一團亂,卻自己跑走,國王生氣的一定要找回他.....
Thumbnail
【警語:內容隱含兄弟亂倫情節描寫,請斟酌閱讀。】 達禮安和兄長的關係並不好,大相徑庭的性格也反應在父母天差地遠的期盼。 他們喜愛的是認份乖巧的派翠克,但不得不將期望放在從小就身強體壯的達禮安身上。
Thumbnail
【前情提要】法羅蘭王子收到安朵美達的回信,心中高興異常,卻仍然保持一號表情。身為愛沙尼亞王國大王子,他不能讓人看出任何弱點。他的三位王子弟都對於王位繼承權虎視眈眈,只要找出一點點破綻,就馬上取而代之。天天如履薄冰的大王子只能謹言慎行,不讓表情洩露出感情,而且事事做到完美,生怕危害到最親近的母后。就連
Thumbnail
to BE or not to BE 幻化成Hamlet眼裡的 to "b" or not to 「匕」... 該繼續be還自殺? 還是該用匕首殺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