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8/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於生生世世,我選擇擁抱與坦然—— 讀札西拉姆・多多《當你途經我的盛放》

「你知道嗎?一切人、一切東西,都是神。」
「人們總是向外找尋,其實神就在我們裡面。一切都是,你是神,我也是。」
⠀⠀⠀⠀⠀⠀⠀⠀⠀⠀⠀⠀
「那為什麼狗還是狗?」
⠀⠀⠀⠀⠀⠀⠀⠀⠀⠀⠀⠀
「牠只是不知道。牠是神,但牠不知道。如果我們沉淪,我們就是狗,如果我們提升,我們就是神。」⠀⠀⠀⠀⠀⠀⠀⠀⠀⠀⠀⠀
「神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我們裡面,從來就在那裡。」
⠀⠀⠀⠀⠀⠀⠀⠀⠀⠀⠀⠀
「那為什麼我們還在受苦?」
⠀⠀⠀⠀⠀⠀⠀⠀⠀⠀⠀⠀
「因為我們一直在用腦子生活,我們從來沒有用心生活過。」
⠀⠀⠀⠀⠀⠀⠀⠀⠀⠀⠀⠀
「你是印度教徒嗎?還是佛教徒?」
⠀⠀⠀⠀⠀⠀⠀⠀⠀⠀⠀⠀
「我的外在,這個身體,是一個印度教徒,而我的內在,是整個宇宙。好了,我該走了。」
⠀⠀⠀⠀⠀⠀⠀⠀⠀⠀⠀⠀
做為一個行者,向內求取往往是最難的功課。無論我們身在何方,只要心不安定,必然感到迷茫。在札西拉姆.多多的這本《當你途經我的盛放》中,不論是寫自我修行,還是寫有關印度、尼泊爾的宗教地景,都可見得作者那已經深入髓裡的價值觀。自己是小的,世界是小的,橫行於其上的顛沛流離及種種混亂都是小的。反而謙卑是大的,微笑是大的,人與人之間的善意是極大的。
⠀⠀⠀⠀⠀⠀⠀⠀⠀⠀⠀⠀
雖然在作者筆下,可見這些國家,在物質的分配上非常不均。例如因爲種姓制度,在印度有許多職業往往都是世襲的,包括乞丐,而這件事情看在眼裡是多麼荒唐。如果甫有認知的那刻起,就被告知乞丐這身分即是你的生生世世,又將是何等的絕望?
但這或許終究都是我們這些局外人的看法,在其描寫中不難見到這些並不富裕,生活於底層的人們,對於得到的一切是多麼珍惜,而對於失去的一切,又是多麼地坦然。將死之人躺在恆河邊靜靜等待,迎接自己的死亡。為親人舉行完天葬的家屬,離開時臉上盡是舒坦的笑。究竟是他們更懂得擁抱失去所帶來的意義,還是在此世磨難中,他們的心靈已進到不為物所動的高度?
⠀⠀⠀⠀⠀⠀⠀⠀⠀⠀⠀⠀
不論是佛教、道教,亦或者是老莊思想,總是不斷地強調「退」。例如《逍遙遊》〈大瓠之種〉中說的無用為大用。成為一棵醜而無用的樁樹,不為人所用才能活得久。但我總想,若以一個無爭的姿態晃度流年,難道我們降生此世僅是為了瞥一眼這一切?修練心性、調養身體都是為了活得更久,但這樣的活,為的是什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