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9/0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封鎖世界島

是說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認為美國維持世界霸主地位的最高指導戰略,就是封鎖世界島。世界島這個概念是把整個歐亞大陸視為地球上的最大島嶼,主宰文明世界,在過去以陸權為主的時代,世界島就是整個人類歷史的主舞台。等到人類的航海技術越來越進步,海權興起,能控制海洋的國家,才慢慢取而代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如擁有無敵艦隊的西班牙,海商發達的荷蘭,後來的大英帝國,現在的美國。在大英帝國稱霸的時代,已建構出橫跨數個大洋的龐大貿易與運輸網絡,號稱日不落國,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一躍成為新興強權的美國,更擁有目前最強盛的海上艦隊。
中國電信巨擘華為,已成為美中衝突之間的指標性事件。
中國電信巨擘華為,已成為美中衝突之間的指標性事件。
這個理論還認為,以海權立國、稱霸世界的國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阻止世界島上出現另一個新興的強權。如果未來再出現這樣一個強大的陸權國家,將挾著世界島上的豐沛資源,再次挑戰海上的霸主,形成陸權國家與海權國家對決的局面。因此在二十世紀初期,美國國力開始強盛後,立刻介入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連續二次擊敗德國,以阻止德國在歐洲大陸崛起。戰後沒幾年時間,與戰時的同盟蘇聯立刻反目,因為以共產革命為號召的蘇聯,挾著戰勝國的餘威,朝東西兩方快速擴張,不止將東歐國家納入麾下,也成功赤化中國,轉眼間更協助中國發動韓戰,向朝鮮半島推進。
蘇聯的勢力快速捲襲整個世界島,讓美國不得不籌組圍堵網,試圖阻止蘇聯的持續擴張。在歐洲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對抗蘇聯成立的華沙公約集團。在中亞協助阿富汗反抗軍,阻止蘇聯取得進入印度洋的陸上通道。在亞洲的朝鮮半島上與中國的志願軍血戰,並扶植成立南韓政府,阻止共產勢力進一步突破第一島鏈的封鎖線。美國在這幾個戰場上大致都取得成功,但也有失敗的例子,如越戰可以視為是美國阻止共產勢力往南推進到中南半島的一場戰爭,最後卻以慘敗收場。不過整體來說,在漫長的冷戰時期裡,美國再次成功圍堵了世界島上出現另外一個強權,打贏了冷戰,維持世界霸主的地位。
帝國需要敵人,今日的美國也不例外,冷戰結束並沒有帶來長久的和平,很快的反恐戰爭爆發。雖然這場衝突有很多層面可以討論,不過整體來說也可視為世界島上出現了另一股的勢力,希望再造過去伊斯蘭世界的榮光,建立一個統一的伊斯蘭強權。這樣的想法,雖然只停留在少數激進份子的腦海中,也不受多數伊斯蘭國家認同,但伊斯蘭國就是這樣建立的,也是這些武裝組織發動聖戰的理由之一。美國在受到恐怖攻擊後,快速進軍伊拉克與阿富汗,並在後來介入敘利亞內戰,剿滅了伊斯蘭國,讓這樣的夢想破滅。以歷史長河的角度來看,這場反恐戰爭來得快去得也快,不到二十年間就結束了。
在美國擊敗過去試圖在世界島上稱霸的德國、蘇聯、伊斯蘭國後,現在目標轉移到了中國。中國崛起是所有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口號,但當中國喊出這個口號時,並沒有意會到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亞洲大陸上崛起的中國將要挑戰海權國家美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計畫,一路從亞洲畫到歐洲,企圖囊括中亞、中東、印度洋與非洲的所有資源,很明顯的是要由海、陸兩路來統合整個世界島,讓中國成為世界島上的新興強權。而這當然會引來美國的圍堵與反制,就像以前美國對付德國、蘇聯與伊斯蘭國一樣,美國不會容許世界島上出現另外一個可以與之抗衡的新興強權。
依照這個理論,陸上強權能持續與海上強權對抗的最重要關鍵,就是要掌握世界島上的資源。德國入侵蘇聯,不惜拉長戰線展開東線戰場,為的就是石油。蘇聯能與美國對抗四十幾年,靠的是國土面積廣大的蘇聯聯邦,東歐附庸國,中東與印度一些不結盟運動的國家,讓蘇聯能持續掌握足夠的資源。在蘇聯勢力最強大時,幾乎掌握半個世界島,美國的圍堵也無法完全堵住蘇聯從第三國獲得所需要的技術與原物料,讓雙方纏鬥近半個世紀。相反的,伊斯蘭國與一些激進組織最大的問題,在於奉行伊斯蘭教義,因此與世界上其它國家的有文化上的隔閡,難以爭取其它力量的支持,不容易取得伊斯蘭世界以外的挹助,再加上行事兇殘,作風爭議,讓美國很容易籌建出圍堵圈,這也是伊斯蘭國快速消滅的原因之一。
美國開始圍堵中國以後,以各種理由來制裁中國的公司,除了中興與華為這兩家電信公司以外,還有各種公司或組織,因為遭指控協助中國政府迫害人權而遭到制裁。說實話,這是美國在切斷中國與世界市場的連結。美國的圍堵除了軍事層面的封鎖,更重要的壓縮與限制未來中國從這個世界繼續取得各種資源的管道。一旦中國伸向外界的觸角被斬斷,中國就會一天天衰弱下去,最後不戰而敗,這其實才是過去美國贏得冷戰的最高戰略,蘇聯最後是敗於民生經濟的崩潰,而不是軍事武力的落後。但中國似乎沒有仔細思考過這一點,在一帶一路四處受挫,中國公司不斷遭到美國報復制裁後,並沒有提出一套可行的反制措施,沒有體認到中國與世界市場連結的重要性。
更雪上加霜的是,摧毀了香港這個原本中國對外的最大窗口,這對未來的中國將非常的不利。習近平與中國共產黨想的是,香港的反送中示威可能讓對中國社會出現示範作用,因此必需除之而後快,但卻沒有想到,香港其實對於中國的整體戰略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如果中國不是自毀長城,美國封鎖香港這個中國對外最大的窗口,就有點師出無名,畢竟香港是個自治的自由港。中國可以繼續從香港取得資源,以反制美國的圍堵圈。結果習近平與中國共產黨自己把這扇窗關上,無疑是正中美國的下懷,協助美國籌組更嚴密的圍堵網。
習近平與中國共產黨現在開始冀望於中國內部的經濟循環,這完全是個非常錯誤的決策,因為這種鎖國的方式絕對撐不起未來與美國的全面對抗。中國需要的是確保從世界島上獲取足夠的資源,以拖待變。但從中國近來四處煽風點火,與近鄰印度的關係緊張,連歐洲國家都得罪,讓外交部長王毅出訪歐洲的行程多處碰壁的情況來看,實在非常不樂觀。提前挑起美、中對抗之勢,又無長遠戰略,習近平真不愧其「總加速師」的名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